雌雄雛雞的生理區別
導讀:(一)生長速度不同 公雞生長速度快,母雞生長緩慢。1日齡時小公雞日增重比母雞高1%,隨著日齡的增長,日增重差別愈來愈大,最大可相差25%~31%(依雜交組合不同,波動在16%~31%之間)。 |
(一)生長速度不同 公雞生長速度快,母雞生長緩慢。1日齡時小公雞日增重比母雞高1%,隨著日齡的增長,日增重差別愈來愈大,最大可相差25%~31%(依雜交組合不同,波動在16%~31%之間)。公母混群飼養在同一環境條件下,其體重分布不均,差異很大。即使完全相同的日糧,每增重1千克所消耗的飼料,小母雞比小公雞高2%~8%,而4~10周齡的相對生長量卻低15%~25%,成活率則低1~2%。公母分群飼養比混群活重可多8%~15%,還可將小母雞的飼養期縮短3~5天。 (二)蛋白質需求量不同 小公雞對蛋白質含量高的飼糧反應比小母雞好,而且在2周齡以後,小母雞對蛋白質的要求比小公雞為低。如果後期日糧蛋白質含量比前期減小2%~4%,則小母雞可較小公雞長得快,並且不會對其生產性能產生不良影響,小公雞則反而有可能降低飼料轉化率。 小公雞在肥育階段的頭3周,對低蛋白質水平較為敏感。因此在此階段,如日糧蛋白含量低於20%,則生產性能下降。某專業機構調查表明:在最初兩周,公雛對蛋白質需求量高於小母雞、小公雞在第3、4、5、6、7、8周時的蛋白質需求量分別為75、100、140、170、180、185克,比小母雞相應高5、15、30、20、40、25克。如果雌雄混飼,結果帶來要麼小公雞蛋白質不足,要麼小母雞蛋白質過多。普遍提高飼糧中的蛋白質含量,肯定能提高小公雞的生產性能,但蛋白質過量卻抑制小母雞的生長。英國的研究證實,在配合飼料中如以豆餅作為蛋白質來源,能提高小母雞的生產性能,而以魚粉作為蛋白質來源,則能提高小公雞的生產性能。可以這樣認為,小母雞不會象小公雞那樣對劣質配合飼料敏感而降低生產性能,故在優質飼料感到不足的地區,最好先用於飼養小母雞。 (三) 對溫度的反應不同 雄性肉用仔雞體重隨溫度上升而有較大下降,但採食量的減少小於母雞,雌性肉用仔雞則隨飼養溫度每上升1℃飼料轉化率減少0.45%。在較低溫度下,雄性肉用仔雞飼料轉化率隨溫度上升明顯下降,但在較高溫度下飼料轉化率下降較少。 然而,如果溫度在10~21℃範圍時,雄性肉用仔雞飼料轉化率可提高0.57%,大於雌性肉用仔雞(0.48%)。由此可見,溫度升高可使雄性肉用仔雞比雌性肉用仔雞節約更多的飼料。所以,在商品肉用雞生產中,如果採用公母分群飼養,只要對溫度實行最佳控制,就可降低雄性肉仔雞飼養的成本。 溫度對肉仔雞的腹脂及總脂肪蓄積速度也有著顯著影響。當環境溫度每升高10℃,雄性肉用仔雞的腹脂及總脂肪蓄積速度高於雌性肉用仔雞。這進一步證明雄性肉用仔雞對溫度的敏感性高於雌性。 (四)對鈣、磷及維生素的需求不同 小公雞對鈣、磷的需求量要比同齡小母雞高;對維生素A、E和B族的需要量也是小公雞比小母雞高。因此,當配合日糧時,如果雌雄混合,勢必以小公雞為標準,在配合飼料中增加維生素的用量,因而提高了飼料成本。 (五) 羽毛生長速度不同 公雞長羽慢,母雞長羽快。據此反應出同期對環境的要求不同,同時也表現出胸囊腫嚴重程度不同。 (六) 沉積脂肪的能力不同 公雞沉積脂肪能力差,母雞沉積脂肪的能力強。這就反應出公母雞對飼料的要求不同,公雞日糧能量要求較高。 |
推薦閱讀:
※女人與女人最大的區別,不是相貌,而是……
※嘿前嘿後有什麼區別?
※儒、釋、道三家文化的區別
※賓士GLK級和北京GLC區別 圖片 測試 4S店對比
※趙孟頫《三門記》之筆法特點,居然與唐楷區別很大
TAG: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