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再戰戛納,他用什麼套路苦苦支撐著國產電影?
一
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公布了主競賽單元18部片單,導演賈樟柯的新作《江湖兒女》作為華語片唯一代表順利入圍,成了征戰戛納的華語片獨苗。
電影內容還是跟以往賈樟柯的作品一樣,帶著淡淡地憂傷,主要講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對戀人之間錯綜複雜橫跨15年的犯罪愛情故事。
著名電影網站Ioncinema近期評選出2018最期待的100部影片,《江湖兒女》位列第9名。
賈樟柯絕對是戛納的老面孔了。2002年以來賈樟柯十年間的5部作品,全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這是他第五次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毫不誇張的說,賈樟柯基本上算是中國導演中戛納電影節成績最好的導演,沒有之一。
縱觀賈樟柯一系列的作品,對於普通觀眾來說,他的電影有這麼幾個突出特點:
1、主角都是小人物。《站台》的主角是汾陽縣文公團的幾個年輕人;《小武》的主角是中部某小縣城的扒手梁小武;《山河故人》的主角是汾陽姑娘沈濤一家三代人。高大上的人物不存在於賈樟柯的作品中。
2、故事發生地一定都是小縣城。高樓林立的北上廣深都屬於國產電影最常見的故事發生地,但賈樟柯的電影絕對都是縣城裡面的故事。而且他最喜歡發生在山西省汾陽縣的故事。
3、大部分電影場面都很嘈雜。嘈雜的意思是,特別喜歡讓主角站在人來人往且沒有城管管理的縣城街頭、破敗不堪的老工廠旁邊……
4、最重要的特點是絕對不能請其他女演員當電影主角,一定要讓自己的老婆來當主角。在風氣越來越不好說的當今影視圈,這完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緋聞。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對女主角的演技,有一個提前的把控。
二
除了賈樟柯之後,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國導演在戛納電影節等這一類海外電影評獎活動中取得過好成績。要說在國外比賈樟柯更出名的中國導演,肯定先得提到第一個拿到海外電影節大獎的張藝謀。
1988年張藝謀處女作《紅高粱》問世,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成為第一部獲得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語電影。之後張藝謀執導的《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兩度榮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和張藝謀同一時代的,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榮獲過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他們這些中國第五代導演先後包攬了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也算完成了華語影壇一大壯舉。所以說,在張藝謀鍾情於利用「人海戰術」拍電影之前,在陳凱歌鐘情於利用莫名其妙的劇情講故事之前,他們都曾在國外輝煌過。
從《英雄》開始,第五代導演就紛紛轉型拍中國式大片。征戰海外電影節的接力棒就交到了第六代導演手裡。憑藉《三峽好人》賈樟柯帶回來一座沉甸甸的金獅獎盃,在第五代之後,三大電影節的最高榮譽終於重現國人的身影。
第六代導演們一直堅守他們的文藝片之路,賈樟柯、婁燁、王小帥這些「第六代」導演後來成為各類電影節的常客,在多個國際電影節上,他們成為中國電影的代表。但大部分時候他們的作品「牆內開花牆外香」,在國內票房慘淡的時候,總是通過海外發行銷售收回成本乃至盈利。以賈樟柯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三峽好人》為例,這部電影當年和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起上映,最終只拿下300萬票房,不足後者的零頭。
這麼點票房自然是不夠基本投資的,但其實這部片子早在國內上映之前,憑藉金獅獎的聲勢,不足千萬成本的影片其海外版權賣出了4000萬元。投資人、導演其實也都沒有虧。
三
其實,最近幾年中國電影在海外表現並不好。
本次戛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一共只有18部電影入圍,賈樟柯的這一部是唯一一部中國電影。這也是過去三年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中,唯一一部中國電影。最近一次有華語電影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時候還是2015年,當時是台灣導演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賈樟柯的《山河故人》一起參與角逐。
跟戛納電影節同一地位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去年中國電影基本毫無建樹,沒有拿下一個獎。2016年的第7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也只有一個《南京東》拿下了聖馬克銅獅獎。藝術性成就得不到肯定,商業化成績似乎也比較讓人捉急。因為比在國際電影節拿獎更慘的事情,便是中國電影在海外的票房情況。
2016年,國家電影資金辦為鼓勵更多的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決定對在海外市場票房收入達到100萬元以上的國產電影給予獎勵。你沒看錯,就是海外票房達到100萬即可拿獎。
不少國內成績不錯,深受大家喜歡的電影送到國外票房就不太行了。比如《唐人街探案2》在澳大利亞首周票房是20多萬澳元。這已經是破紀錄的成績了,之前最高的是《戰狼2》,該片首周票房是10萬澳元左右。
最後,我們祝願中國電影能夠早日發展起來,票房干贏好萊塢,拿獎橫掃金棕櫚。
推薦閱讀:
※戛納銀幕上的「戰爭」|獲獎軍事題材影片有何「獨到之處」
※第66屆戛納電影節開幕紅毯開始,張雨綺深V裝亮相紅毯
※戛納電影節上的;范冰冰穿龍袍被收藏
※鞏俐李冰冰倪妮劉亦菲四美齊聚 戛納紅毯誰贏了?
※你更喜歡哪個冰冰?李冰冰范冰冰爭艷戛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