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廚師打了個盹兒,不料成就了這道名菜

說起天津歷史名縣靜海縣獨流鎮的美食,就要提到「獨流燜魚」。別看燜魚個頭兒不大,卻被廚師搞出了不小的名堂,獨流燜魚的製作技藝已成為靜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

獨流燜魚的發明,純屬偶然。

獨流燜魚

有位廚師名叫曹國章,早年間在運河邊經營著一家小飯館,店裡經常賣的就是熬魚。

有一天他把魚在土鍋里熬上後,因為這幾天太累,就打起了盹兒。

突然,一聲炸雷把他驚醒。這才想起灶台上的火沒有關,就以為魚都糊了!可是他掀鍋一看,竟然沒糊!他趕快嘗了嘗,不僅比平時的熬魚更入味,而且整條魚的骨頭都酥了,特別好吃。

曹三燜魚

就這樣,經過曹國章的不斷摸索和改善,這道燜魚成了店裡的「招牌菜」,創出了特色。由於曹國章在家中排行老三,所以當地人就把這道菜叫做「曹三燜魚」。再後來,這種做法漸漸流傳開來,這道菜也成為獨流鎮的一道家常菜,人們就叫它「獨流燜魚」。

在民國時期,第五任大總統曹錕路過獨流時,到了飯點兒,找地方吃飯的時候就正巧進了曹國章的館子,品嘗到了曹三燜魚。曹錕吃過之後大加讚揚,賞賜了幾百銀圓,還帶走了一些燜魚跟親朋好友分享。

曹錕

做獨流燜魚,要用運河裡的野生鯽魚。原來,運河裡的鯽魚長不大,每條也就一二兩重。熬著吃吧,肉太少,還要吐刺,麻煩。可是放棄不吃,又覺得很可惜。所以,人們就把鯽魚做成燜魚,把骨頭和剌燜酥,也可以吃,正好解決了吐剌的問題。

雖然鯽魚很小,但做起來可不算簡單,有很多講究。

小火燜的獨流燜魚

首先是必須選活鯽魚,這樣味道才鮮美。然後要把魚洗凈,去掉鱗和內臟,但是要保留魚鰓。原因是如果去掉腮,魚頭就容易掉。魚不完整,賣相就不好。

將洗乾淨的鯽魚下鍋炸成金黃色。鍋里放入八角、蔥、姜、蒜後爆香,然後加入關鍵的調料——獨流老醋,再放入醬油、老湯、面醬、醬豆腐、鹽、白糖等調料,最後才將炸制好的鯽魚放入鍋內,燜七八個小時。

中華老字號——天立牌獨流醋

再強調一遍:獨流燜魚必須放本地陳醋——獨流老醋。它和山西陳醋、鎮江香醋並稱為「中國三大名醋」。天津人吃東西就認「本地」的,獨流醋味兒厚,口兒甜,不像別處的醋,酸得那麼霸道。吃慣了獨流老醋,別地兒的醋都覺得不好吃。

獨流燜魚

一盤獨流燜魚上桌,醬紅色的小魚在盤中碼整齊,讓人看著就很有食慾。一口咬下去,所有魚刺都是酥軟的。

由於加入了獨流老醋,這道燜魚就沒了河魚的土腥味,特別是它那酸甜咸香的調味功能,更逼出了魚本身的鮮美味道,令人食慾大開……


推薦閱讀:

正法一定是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如理如法依教修學而成就。
喜馬拉雅大成就者的故事
祈竹活佛《藥師八佛名號稱念?生一切成就》導修講解
洪均生的武學成就
大成就者之歌

TAG:廚師 | 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