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語文高效常態課堂五步曲

作者:郭霞文章來源:本站原創點擊數:63更新時間:2010-4-20【摘要】:本文結合作者自身教學實踐,從小學語文文本解讀、目標定位、教學方法、檢測評價和教師專業成長五個方面闡述了打造高效常態課堂的基本途徑和方法,提出了尊重教材,吃透文本,注重方法,講究實效的常態教學觀。【關鍵詞】:語文常態課 文本解讀 高效【正文】 曾幾何時,一堂堂「千錘萬煉出深山」的公開課不斷出台,形成「亂花漸欲迷人眼」之勢。公開課所耗費的人力、物力遠非常態課能比,學生主要是在常態課中成長起來的。從實際出發,我們應該加大對常態課的研究,真正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紮實實求發展」,回歸常態的教學。如何打造高效精彩的常態課堂,成為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本人的一些感悟。一、尊重教材,文本解讀要深教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資源,是師生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對教材作用的認識並不一致。有一種典型的觀點認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這話沒有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這話也沒有錯,它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創造性的運用教材,不能死啃書本,教學要授學生以漁而非魚。但是,這種語文教學觀在實踐中卻極易形成誤導:既然「教材只是個例子」,當然也就可有可無。於是考試評價中教材上的知識點越來越少,隨心所欲考「能力」越來越多。現時的教學大力倡導以批判審視的態度重組教材,於是在教學一篇課文時,便可連帶溝兌幾篇相關課文,名為「互文相教」。結果是教材被束之高閣,那些「互文」則被反覆宣傳。而教材中的基本知識就在無形中遺落無餘。筆者以為,即使是作為「例子」,教材也不可視為普通的「例子」,因為例子的選擇有一個代表性、適用性的問題,教材這個「例子」如果不是特別適合,就不會在千挑萬選中脫穎而出。打造高效常態課堂,還是要尊重教材,吃透文本,才能確保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從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來看,備課是重要的一步。備課的前提則是對教材的解讀。文本解讀的深度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成敗和效率。那麼該如何解讀教材呢?(一)用兒童的眼光去解讀,做個讀者。孩子的年齡小,閱歷淺,認知能力有限,對教材的解讀不深。作為教師,就要用兒童的眼光去發現。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孩子們讀完後,對「周恩來在租界看到什麼事情」是不難理解的,但他們也會產生一些疑問,如:為什麼在我們中國的土地上發生這樣的悲劇而我們只能忍氣吞聲?時空的差異讓學生在理解課文時遇到障礙,這些問題我們在解讀教材時一定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以便有的放矢地制定教學方案。(二)用文學的眼光來審視,做回作者。文學作品給人以美的享受,能讓人從中受到教益。作為教材,還有一個傳承文化知識的任務。所以,我們在解讀教材時,要努力挖掘文本內涵,對文章的基本結構、人物形象、語言特徵、情感基調等進行剖析,以把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主旨特徵。《魚游到了紙上》一文,用人物的一句話命題,通過人物的言行描寫,環境對比襯托的方法,為我們勾勒出一位勤奮專註認真的聾啞青年形象,特別是一些關鍵詞句,對錶情達意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如果我們解讀文本時能深探作者意圖,就能體會其構思的精妙和遣詞造句的精當,就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不至於在課堂教學中捉襟見肘。(三)用教學的眼光來選擇,做位教者。我們要從學生生活需要出發,設計問題情境,縮小學生與文本時空的距離,引導學生開展語文實踐。文本的信息量很大,我們不可能全部傳遞,這就要求我們合理取捨。如《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我們可以通過再現圓明園之美和火燒圓明園兩組畫面對比,再加上圓明園獸首拍賣事件,提綱挈領,勾勒古今,引出學生的理解和共鳴。解讀教材是一個重新發現認知的過程,也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教師要讀懂教材,必須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認為,一個教師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才能吸引學生。「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也正是這個道理。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多讀書,要有深度和厚度,這才能達到「胸藏萬匯憑吞吐,筆力千鈞任翕張」境界,否則在解讀教材時將會感到有心無力,無所適從。二、思辨推敲,目標定位要准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課堂教學目標不明,教學就如同「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不管你的發揮如何精彩,也是徒勞無功的。教學目標的制定,一是定位要全;二是表述在准。所謂目標定位要全,就是三維目標不能缺失,知識技能的,過程方法的,情感價值觀及學習習慣的,不能偏廢。所謂目標表述要准,是說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的用語要準確,要遵循年段特點,還要依據單元目標,進行多方比較、分析、選擇,合理建構教學目標。要傳授的東西太多,但我們不能面面俱到,只能根據學生的年段特點和學情來綜合選擇。內容的理解達到什麼程度?基礎知識的訓練用什麼方式?課堂教學的流程該怎樣預設?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怎樣確定?這些都是我們要細心權衡的。同樣是杜甫的詩,低年級教學時,我們主要是引導學生從誦讀中感受它的韻律、節奏之美,從淺釋詩意中明了大意,初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但在高年級教學時,我們就可以引導通過對時代背景和詩人生平的了解深入體會作者內心澎湃激蕩的情感,通過對古詩韻律知識的學習理性的分析把握詩歌的格律之美等。正所謂「不陵節而施之謂遜」。三、以生為本,教學方法要活。目標制定後,就要實施課堂教學來達成。我們常說,教無定法,但教必有法。曾幾何時,我們的語文課枯燥而又乏味,讓多少孩子感到恐懼,泯滅了多少孩子的學習慾望,又給多少孩子的童年蒙上了陰影。處在改革開放年代的21世紀的學生,思想敏銳、興趣廣泛、參與意識很強烈,對什麼問題總喜歡刨根問底,他們不滿足於是什麼,而要深究為什麼,因而教學需要巧妙「布惑」,設置障礙,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思考慾望,這必然要求把過去沿用了幾十年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徹底改變。語文是最富有生機,最能體現人的精神與智慧,最富有情感的學科。語文的常態課應該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生命氣息。因為語文教材永遠是對生活的寫照、理解、感悟。一節好的語文課,應如一首好歌,聽者能精神勃發,講者能意興盎然。「講課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地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變得很低沉。」教師要充分利用面部表情、眼神、語言等傳遞自己所獲得的情感,要將自己融入課堂,全身心的投入,對文本的理解要表現出最純最濃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誠,學生才能真正被感染。它絕對不是老師在台上「倒」知識,學生在台下「接」答案的情形。師生之間的交流應平等化。學生,老師,文本三者處於同一個平面。老師和學生一起美美的聽,美美的讀,美美的說,美美的評。老師帶領學生在文本中求知,求智,求美,求趣。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通過文本這座橋樑而達到高度的和諧。如劉仁增老師執教的《曼谷小象》,讓學生精讀「拉車」一段:教師引導學生抓住動作詞「掀」「撬」輔以動作演示、聯繫「掀被子」的生活體驗進行感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加深體會小象拉車的輕鬆、簡單,突出小象的「本事」。怎樣讀這一句,老師不是一味地「再來讀一讀」,而是用感性化的手段,讓學生悟出句子的內容情感,使導讀到位有效。同時,也使學生懂得聯繫上下文學習是一種基本而又重要的閱讀方法。四、及時測評,教學效果要實。教學效果的評價要及時,評價檢測的方法、手段要簡便。語文教學的效果檢測當然離不開課堂作業,所以作業的內容要多樣,能力的,思維的,基礎的,情感的等等;要體現梯度,由淺入深,層層遞進,讓學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要有效度,作業設置注重實效,當堂完成,即時點評,切忌課堂講,課外練,效果反饋性差。我們則要以喜悅心情來對待學生的課堂收穫,查漏補缺,鞏固學習成果。五、教師反思,專業成長要快。再好的老師,一節課上完,總有些讓自己驚喜或遺憾的地方,及時反思一下在課堂上讓自己閃光的亮點,它將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反思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將時時提醒我們不要重蹈覆轍;反思一下我們應該如何去改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有效性,反思一下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收穫和不足,它將時時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為本。「豪華落盡見真醇,鉛華洗卻見本真」,真實、樸實、高效是課堂存在的根基,讓語文教學摒棄浮華、回歸本真,讓課堂充盈文化的氣息,讓語文為學生生命成長奠基。詩意、靈動、智慧;讓語文教學情智交融、充滿詩意;讓學生經歷語文學習的過程,在語文學習中受到精神的滋養,打下亮麗的精神底色。這是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不懈追求著的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只要我們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泊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思索、共同努力下,一定會迎來我們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美麗春天!參考文獻:1、王富仁 《兒童文學與中小學語文教學》2、孫紹振 《孫紹振如是解讀作品》3、劉仁增 《追求紮實高效的閱讀教學課堂》4、《語文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5、王尚文 《走進語文教學之門》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寫一封簡潔高效的電子郵件,外企工作必備
馬步站樁功 (簡易高效健身法)
不"動"也能瘦 5個超靜止運動高效塑線條
比起如何高效管理,先要搞懂管理不是什麼
練一遍頂十遍:快速掌握高效練習太極拳的三大要領

TAG:語文 | 高效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