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極拳的整理與挖掘--易鴻奇
06-15
八極拳的整理與挖掘易鴻奇 張旭初老師八極拳的造詣頗深,他將八極拳的 「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發揮至極,看完他演練的八極拳,真是一種享受。經他培養的弟子中有5~6位分別在全國性的比賽中獲得冠軍。張旭初老師對八極拳的解讀與運用在北京是佼佼者,至今仍享有盛譽。當年向張旭初老師學習的人不下數百,其實很多人都想對老師的八極拳進行整理。在師父去世的第二年我與呂寶春、楊永德、段俊諸師兄就想組織起來,挖掘整理,當時在西城文化館段俊師兄那舉辦過一次活動,來人還很齊,由於種種原因沒能如願。這麼多年了也就放下了。 經過這一年多的練習,體力恢復了,現在慢慢的回想、追憶師父的所傳。我的這次整理只是想拋出我這塊磚,引來諸師兄們的玉。想藉此徵求師兄們的幫助。一起挖掘整理師父的寶貴遺產。 起初我想把師父所編寫的《八極拳專輯》掃描下來複制就可以了,原汁原味。細細一想,師父的八極拳理論與修養,不單單停留在這本書當中。這本書只是他八極拳生涯中的一部分。整理者要在尊重歷史,尊重原著的同時要將八極拳賦予生命。這是至關重要的。在保留原貌的同時要將平時師父對八極拳的解讀與心得體會都融入在裡面才算盡了心。 張旭初老師學拳無數,獨喜八極。為什麼?正如他老人家所說:因為八極拳以「實用為本」,「招式簡捷」,「是各家拳法中提煉的精品」。「含蘊極豐富」「變化無窮,形似古鏡照影」,「愈練理解愈清楚,愈清楚就愈愛練」。 張旭初老師常說:一般人看到八極拳的剛猛暴烈,如銅錘鐵杠勇不可擋,以為至剛至極,其實它是內外結合,剛柔相濟,體用兼備的拳術,而認為太極拳陰柔綿軟至陰至極,其實它也是剛柔相濟,以柔克剛,也是體用兼備的拳術。只是一個「剛柔相濟」剛里含柔,另一個是以「剛柔相濟柔」柔中帶剛而已,如果將兩者有機的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該是武林的一大幸事。師父說:「先給它起名叫"二極拳",可不是國家套路的那個二級拳」。張旭初老師的八極拳造詣頗深,而他太極拳的造詣也絕不亞於八極拳。正如他所說,他把各家的精華都融匯貫通到他一生所追求的拳藝之中。 張旭初老師在《八極拳專輯》八極拳的入門裡指出:(一) 拳術方面的套路訓練1、「小八極」原名為「小耙子」或為「小架子」是入門第一套拳法,練習時要求姿勢較矮動作較緩慢,其目的的要求練氣、氣充則身健,身健則志壯;要求以沉墮、撐張、穩重、勻稱為要領。2、「大八極」原名「大耙子」或為「大架子」是繼「小架子」之後第二套拳法,練習時姿勢開展動作稍快,主要是發勁,拳勢便捷,發勁猛脆,腳步靈活,在小架子已有的基礎上做更進一步的訓練。3、「六大開」為八極拳重要拳法之一,除本門真正弟子嫡傳之外,外無傳者,所以聞其名雖多,但練其藝極少。這是本門繼小架、大架之後的極為重要的功夫拳。其拳法共分六路,即為頂、抱、單、提、胯、纏,每路大體為一個招法,著法個個連貫,練習即為熟招。練招之法必求姿勢,姿勢正確則發必中。所以練八極拳必須有進功秩序,以免歧途之誤,欲速則不達。 張旭初老師還說:「如"小架"入門奠其基,再以"大架"肆其術,而已"六開"極其藝」。 張旭初老師這裡明確指出了練習「小架」只是為了打基礎,因為八極拳的特點,只要你打過基礎,你的一出手一投足都能帶出八極拳的味,有的儘管你將八極拳的一手不落的套路盤下來,卻絲毫沒有八極拳味,儘管帶有高頭銜的人來盤,雖看著很華麗,但沒味!因為沒有八極拳基礎。就好像老北京人喜歡喝豆汁一樣,端上來的不正宗、不是味,或不夠味,這心的彆扭勁就別提了一樣。八極拳的「大架」在「小架」的基礎上有了向拆手方向的發展,它有了攻防對練,但還是不能適應技擊,雖有了真對手,但還是屬於套路的範疇。到了「六開」就又深一層了,將「小架」、「大架」中的蓄力,發勁在外形上的時間縮短了。接近了技擊。若真到了技擊時刻,這種蓄、發之勁是不能讓對方看到的,因為「小架」、「大架」雖然蓄勁很足,發勁兇猛,但是外形顯露,給對方留有打你空隙的時間差。因此只有處處挨打的份。所以武林前輩常說把有形練到無形的時候,是武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將「六開」練到不管是接手與發招,在一瞬之間,蓄、發之勁均已完成,不能露出一絲一毫的外形,才能擊打對方。武林前輩還說:「空空色色,色色空空,空不亦色,色不亦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而不空謂之玄,玄者妙,妙者玄,玄妙之功不可言!不可言!不可言!不可言!」這就是要求我們把有形的無形的練到讓對方看不出來,你看著有形而又無形,你看著無形而又有形,你認為有形時他馬上變換成無形,你以為無形時他馬上變換成有形,有形既是無形,無形既是有形,當你看到有空可襲之處,其實是引你落空而收拾你之時。這種深奧道理非常奇妙,是不可用語言告訴你的,是要你親身去體會才能得到。正如神槍手是用子彈堆的,優秀的技擊手也是靠不懈的努力、勇猛地拼搏、不斷地打鬥,吸取了無數教訓,總結了諸多經驗的結晶。因此不能用一句兩句話來言表的。老前輩一下用了四個「不可言」。就是要我們用心去揣摩,勇於實踐。「能打」才是硬道理。 八極拳的拳與掌不像長拳那樣,「出拳如卷餅」,「出掌似瓦壟」。而八極拳有非拳非掌之說。出手之時看似是掌其實是拳,因為八極拳的拳像耙子,因此叫「巴子拳」。八極拳的掌四指自然彎曲,用小魚際的部位劈砸擊打對方。八極拳的步,不丁、不八、不弓、不馬,有說三七步的,有說四六步的。還有人說是矯情步。因此有一些前輩常誤解了八極拳說:「低頭貓腰把式不高」,「拔根擰鑽功夫有限」。是犯了練武的大忌,有人還說八極拳象「欑雞」。張旭初老師說:「八極拳套路不花巧,樸素大方,一手一勢目的為在應敵不求美觀,而講實效」。的確往往事實是中看的東西不中用的居多。 八極拳的最大特點是在有力的打擊敵人之時,先有效地保護好了自己。也就是在有效地保存自己的同時擊倒對方。其實八極拳不是低頭貓腰。而是如張旭初老師在他的《八極拳專輯》中所說:「坐腰緊背,屈肘含胸,如弦之引滿,如弓之開足,沛然一放,人莫能御」。其實「坐腰緊背,屈肘含胸」是將整個身體撐圓了,從而抗擊打的能力也就增強了。上肢虎抱,掌腕擊打對方的同時而兼護其頭,肘雖施「頂」法,而兼護其肋,膝雖施「提」法,而兼護其襠,腳雖施「蹉」法而兼護其全身之法。這是一種極有效地保護自己的禦敵要略。現在拳擊幾呼都採納了這種禦敵之勢。只不過八極拳保護得更有效。 使用八極拳的防禦之法,就敢於應戰,也就是有了壯膽之法,壯了膽,也就有了膽,有了膽,才能使出技擊之力。才能在不挨打的同時窺視對方的空隙,瞅准機會迅速發起攻擊。才能發揮你的平時所學。這才叫 「一膽、二力、三功夫」 的八極拳拳理。 其實「坐腰緊背,屈肘含胸」在防禦之時有抗擊打能力的同時,就如同將鐘錶的發條早已上好,也就是勁力早已蓄足,一旦時機成熟「喀拉」一下「沛然一放,人莫能御」。 八極拳的步法如形意步,「進步不上步,退步不撤步」,但八極拳自己步的特點是震腳、闖步、碾步。還有擊步、搶步、搓提步、盤提步、翻提步、跟提步等。八極拳的手有近似太極的雲手、纏絲、捋按,而八極拳上肢自己的特點還有摞、提、刁、抱。張旭初老師常說:「八極拳一動以脊作軸」「突擊挨、崩、擠、靠」。 「八極拳功成練出熊步虎爪,定如熊,動如虎,行動起來如虎離山,如熊之闖林」。總之八極拳的手法與步伐是以實戰為原則的。手型與步型的變化是因時、因地、因人而變化,一切適用於實戰的需要。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毛思課整理
※《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中提出整理的第一步是丟掉無用的東西,但有些東西有可能在未來會用到,怎麼辦?
※怎樣整理衣櫃
※整理一下近來的詞作
※有誰按照怦然心動整理魔法中的方法整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