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氣虛

「元氣」與健康 所屬類別:科普

 「元氣」是中國古代的哲學概念,是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元氣學說是人們認識自然的世界觀,以元氣的運動變化來解釋宇宙萬物的生成、發展、變化、消亡等現象。這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在中國古代哲學史上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氣由道生,無形而運行於天地之間,聚合而生萬物。」莊子認為,氣存在於宇宙之中,「通天下一氣耳」,而人類也由此氣聚合而成,如《知北游》上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孟子認為氣屬於身的方面,而志屬於心的方面,身與心、志與氣是相互聯繫的兩個方面。漢代董仲舒撰《春秋繁露》,認為「元者,始也」,「元者,為萬物之本」,併產生於「天地之前」。王充的《論衡》認為,元氣自然存在,產生天地萬物和人的道德精神。宋代張載提出「虛空即氣」,...

標籤: 元氣,健康

血虛如何調理 所屬類別:科普

血虛是血液失常的一種表現,是指血液生成不足或血的濡養功能減退的一種病理狀態。血虛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並沒有非常明顯的癥狀。血虛者,身體易感到疲勞,工作和學習的時候很難集中精神,在進行體育活動時耐力變差,面色無華、頭暈目眩、健忘失眠、女子月經不調等。改善血虛狀況,須從日常生活調養做起。因為血液本就是脾胃運化水谷而成的。1.飲食調養(1)黑芝麻促進腎生血、肝藏血和脾統血的功能。(2)紅棗養胃健脾、補血安神;又能滋潤心肺、促生津液、通關開竅、助益十二經絡。對於貧血、面白、氣血不正有很好的調養作用。(3)豬肝患有血虛症或者缺鐵性貧血的人平時可以多吃點豬肝炒菠菜。(4)藕蓮藕,生吃可以清熱涼血,止血散瘀,熟吃可以健脾胃,養血。(5)胡蘿蔔入脾胃經和肺經,是補血和改善腎虛的上好食物。(6)桂圓肉對<>< p=""><>

標籤: 血虛,調理

這種草補脾養心,益肺解毒,是葯中之君王! 所屬類別:科普

小時候總是扁桃體發炎,幾乎每個月都感冒發燒咳嗽。每次發燒,家裡人就給吃安乃近;每次咳嗽,首選就是甘草片。雖說那個時代是屬於亂用藥,但甘草片確實是又便宜又好用。每次咳嗽吃它,雖說有點兒又甜又苦的味道,但是一般用完葯,當天就明顯好轉;要是咳嗽不嚴重,一般吃完睡一晚上,第二天也就好了。現代藥品更新換代太快,比如頭孢抗生素,從我小時候吃的第一代頭孢先鋒Ⅰ—Ⅷ,到現在的第五代頭孢,前前後後要有上百種。說句實話,我這個學醫的都記不全上百種的頭孢藥物,也就是只能記住臨床常用的十幾種,而且第一代的幾十種頭孢現在幾乎都不怎麼用了,大多起步都是二代開始。但是甘草片卻是從小時候,一直陪伴我到現在,上個月孩子乾咳,我給他用的依舊還是甘草片,止咳效果還是很好。甘草片含有一點微量的其他成分,比如阿片粉、樟腦、八角茴香油...

標籤: 甘草片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所屬類別:科普

1.病因病機的兩個關鍵 (1)濕熱毒邪是發病根本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屬中醫學「脅痛」、「黃疸」、「積聚」等範疇,而乙肝病毒屬中醫「疫毒」範疇。慢乙肝的基本矛盾是正氣不足(免疫功能低下),為內因,濕熱疫毒(乙肝病毒)是外因,外因作用於內因就產生了現階段的主要矛盾(病理改變)。濕熱蘊結是慢乙肝的發病基礎,濕與熱互結具有如油入面、纏綿難分、易於瀰漫、盤根於氣分、浸淫於血分的特點。作為病因,濕熱致病多為隱襲,不易被發覺。一旦發病,則膠固難除。作為病理產物,又具有上蒙下注的特性,能累及多個臟腑。病變主要損傷肝、脾、腎,濕熱羈留又易傷氣耗陰,導致正氣虧虛。該病多通過外濕→內濕→濕郁化熱→濕熱交阻→氣機阻滯→血瘀→濕瘀交阻→正虛邪戀的致病途徑發展。因濕熱蘊藉於內,必致肝木氣機抑遏,上不能運脾胃,下不能疏...

標籤: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中醫中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的作用 所屬類別:科普

中醫中藥是祖國的寶貴遺產,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史中,對保護民族健康發揮了巨大作用。近年,通過用現代科學手段研究,取得了如亞砷酸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等世界矚目的研究成果。中醫中藥在腫瘤綜合治療中起了重要作用。那麼,腫瘤患者如何接受中醫中藥治療,什麼時期應用對患者最有利是很常見的問題。中醫中藥治療模式主要分兩種,即辨證論治和辨病治療。①辯證論治: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療核心,腫瘤病人常辯證為氣虛、陽虛、陰虛等,臨床治療中常用解毒、活血、軟堅、化淤配合益氣、滋陰等扶正驅邪治療,充分體現個體化治療,也是今後研究方向;②辯病治療:根據某種疾病大多數患者的癥候,固定用一種或幾種中藥治療,多以某種病為主要治療適應證。根據多年中西醫生在腫瘤防治方面的臨床研究。...

標籤: 腫瘤,綜合治療,中醫藥

中醫如何治療魚鱗病 所屬類別:科普

魚鱗病中醫稱之為蛇皮癬、蛇身。魚鱗病有多個類型,而以尋常型魚鱗病較為常見。尋常型魚鱗病多在出生後幾個月開始發病,亦有出生時或生後不久就發病的,一般在2~3歲時最明顯。其典型皮疹表現是四肢、射干,尤以雙下肢伸側皮膚乾燥、粗糙、色素加深,至蛇皮狀或魚鱗樣脫屑。秋冬季節皮疹加重,夏天皮疹自然好轉,一般無自覺癥狀或有微癢。中醫認為魚鱗病主要是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肺脾氣虛血少,以致風勝血燥、肌膚失養所致。現代醫學認為魚鱗病是一種遺傳性皮膚病、目前尚無好的治療方法。辨證分型:1.血虛風勝型表現為全身皮膚乾燥,蛇皮狀或魚鱗樣脫屑,自覺瘙癢,冬重夏輕。唇甲蒼白,面色萎黃,時有頭暈心悸。質談,苔薄白,脈細。可以採用養血祛風潤膚湯進行治療,(雞血藤30克、當歸...

標籤: 魚鱗病,蛇皮癬,中醫治療

熱證

所屬類別:疾病熱證,證候名。是指感受熱邪、或陽盛陰虛,人體的機能活動亢進所表現的證候。《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勝則熱。」即由於熱邪侵襲,或陽氣亢盛,導致出現以身熱煩躁,面目紅赤,唇紅而干,咽燥口渴,喜冷飲,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脈數等為常見症的熱性證候。多因外感六淫之邪;或寒邪化熱入里;或因七情過激,郁而化熱;或飲食不節,積蓄為熱;或房勞傷陰,陰虛陽亢等原因,導致出現陽熱有餘或陰津不足的證候。各類熱證的證候表現不盡一致,常見的有:惡熱喜冷,口渴喜冷飲,面紅目赤,煩躁不寧,痰、涕黃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而乾燥,脈數等。1.表熱證表熱證又稱風熱襲表證。指感受風熱陽邪所致的表證。即風熱侵襲肌表,以發熱,微惡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皮膚紅腫灼癢等為常見...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汗證

所屬類別:疾病汗證,中醫證名,汗出異常的證候,是指由於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而引起汗出過多、或出汗時間及顏色異常的病證。汗證,見於《醫學正傳》。一般分自汗、盜汗兩類。由於病情不同,又有陰汗、陽汗之分,及戰汗、狂汗、紅汗、漏汗、陰盛格陽汗、亡陽汗、絕汗、頭汗、額汗、心汗、腋汗、手足汗、無汗等多種。汗證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營衛不和。衛氣有固護體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於體內陰陽的偏盛、偏衰,或表虛之人感受風邪,均可導致營衛不和,衛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還有因素體虛弱,病後體虛,或久患咳喘,耗傷肺氣,因肺與皮毛有著表裡相合的關係,肺氣不足之人,肌表疏鬆,表衛不固,毛竅開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風寒入里化熱,或感受風溫、暑熱之邪,邪入於內,肺胃熱盛,蒸發津液而汗出;或因飲食不節、外感濕邪,損傷脾胃...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陰虛火旺

所屬類別:疾病陰虛火旺(hyperactivityoffireduetoyindeficiency),又有陰虛火炎、虛火、陰虛火熾、陰火等稱法,是指陰液虧虛,虛火亢旺,陰虛則陽亢並生熱化為虛火,以心煩失眠、口燥咽干、盜汗遺精、性慾亢進、兩顴潮紅、小便短黃、大便乾結,或咳血、衄血,或舌體、口腔潰瘍,舌紅少津,脈細數等常見證候。陰分的主要功能,除了滋養、濡養各臟腑組織外,還負責制約陽氣,以免陽氣外露。陽氣是以熱、動、升為特點,陰分則以寒、靜、降相對應。若陰分虧虛,無力制約陽氣,人體會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內經》:「年過四十,陰氣自半。」隨著年紀增長,或熱病之後,或房事不節等,均易耗損真陰。陰虛火旺屬虛火,多由精虧血少,陰液大傷,陰虛陽亢,則虛熱虛火內生。一般陰虛內熱多見全身性的虛熱征...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脾俞

所屬類別:疾病脾,脾臟;俞,輸注;本穴為脾之背俞穴,故名。本穴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上位於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適用於治療相應的臟腑病證及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故脾俞穴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背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位於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第11、12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1、12胸神經後支的肌支。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見圖1)。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標誌:兩肩胛骨下緣連線中點——第7胸椎,再向下數至第11胸椎,根據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為3寸,兩線的中點即脊柱旁開1.5寸處為脾俞穴所在。1.近治作用背痛。2.特殊作用脾胃疾患:腹脹...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久瘧

所屬類別:疾病中醫病證,指發作日久不愈之瘧疾。瘧疾又名瘧、瘧病、久瘧(chronicmalaria)、瘴瘧,是由於感受瘧邪而引起的以寒戰、壯熱、頭痛、汗出、休作有時,日久左脅形成痞塊等為主要表現的疫病類疾病。由瘴毒所致者為瘴瘧,臨床癥狀嚴重。瘧疾是被瘧蚊叮咬,瘧邪入血,正氣與瘧邪交爭,虛實更作,陰陽相移,而發生瘧疾的多種癥狀。1.好發於南方。夏秋季節多見。有瘧區旅居史、既往瘧疾發作史或輸血史。2.發病較急,初起惡寒,甚則寒戰鼓頜,肢體酸楚,繼則體溫升高,寒解而壯熱至,煩渴,頭痛,面赤,最後汗出遍體而熱退,如此寒熱往來,休作定時。血中白細胞總數正常或減少,分類中大單核細胞增多,寒熱發作時,取血塗片可查到瘧原蟲,骨髓穿刺塗片亦可查到瘧原蟲。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和實驗室檢查資料可以診斷。1.稻瘟病有稻田作業、疫水...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著痹

所屬類別:疾病病證名。痹病中的一種。風寒濕三氣合而致病,以濕邪為主,表現肢體疼生酸困、病處不移的一類痹證。《素問·痹論》:「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內經》名之曰著痹。《素問·痹論》:「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又名肌痹。《證治準繩·雜病》:「濕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緩弱,皮膚不仁,……」《症因脈治》卷三:「濕痹之證,或一處麻痹不仁,或四肢手足不舉,或半身不能轉側,或濕變為熱,熱變為燥,收引拘攣作痛,蜷縮難伸,名曰著痹,此濕痹之證也」。正氣不足是痹病的內在因素和病變的基礎。體虛腠理空疏,營衛不固,為感邪創造了條件,故《諸病源候論·風病·風濕痹候》說:「由血氣虛,則受風濕」。《濟生方·痹》也說:「皆因體虛,腠理空疏,受風寒濕氣而成痹...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健脾化濕

所屬類別:疾病健脾化濕(invigoratingspleenforeliminatingdampness)是中醫臨證運用具有健脾助運、祛濕化濁作用的藥物以消除濕邪的治法。脾為太陰濕土之臟,喜燥惡濕。「太陰濕土,得陽始運;陽明燥土,得陰自安,此脾喜剛燥.胃喜柔潤也」(《臨證指南醫案·卷二》)。脾主運化,能運化水濕,以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脾為太陰濕土之臟,主濕而惡濕,脾虛不運則易生濕,而濕邪過勝又易困脾。因濕邪傷脾,脾失健運而水濕為患者,稱為「濕困脾土」,可見頭重如裹、脘腹脹悶、口黏不渴等症。若脾氣虛弱,健運無權而水濕停聚者,稱「脾病生濕」(脾虛生濕),可見肢倦、納呆、脘腹脹滿、痰飲、泄瀉、水腫等。故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問·至真要大論》)。健脾化...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食滯胃脘

所屬類別:疾病指飲食停積胃脘,氣失和降,阻滯不通,不能腐熟所表現的證候。以胃脘脹滿或疼痛,惡聞食臭,噯腐吞酸,或嘔吐酸腐食物,吐後痛減,或矢氣腹泄,泄下物酸腐臭穢,舌苔厚膩,脈滑或沉實為主要表現的證候。多因飲食不節,暴飲暴食,食積不化所致。或因素體胃氣虛弱,損傷脾胃,脾胃納化失常,稍有飲食不慎,既而停滯難化所致。病機分析:胃氣以降為順,食物停積胃脘,氣機阻滯則胃脘脹痛;食積於內,腐熟不及,則拒於受納,故厭惡食物;吐後宿食得以排出,胃氣通暢,故脹痛得減;食濁下行,積於腸道,阻塞氣機,可致腹脹腹痛,瀉下不爽,腸鳴,矢氣多而臭如敗卵;腐敗食物下注,則瀉下之物臭穢酸腐;胃中濁氣上騰,則舌苔厚膩;脈滑或沉實,為食積之象。本證多有傷食病史,以胃脘痞脹疼痛、嘔瀉酸餿腐臭...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胃寒嘔吐

所屬類別:疾病因過食寒涼、痰飲內停、或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導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飲食、痰涎等胃內之物從胃中上涌,自口而出的病證。臨床表現雖有急緩、虛實之不同,總因「寒氣客於腸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嘔也。」(《素問·舉痛論篇》)。治療以溫中為法,兼以解表、化痰、溫陽、健脾,輔以和胃降逆之品。本病中藥治療有很好療效。胃寒嘔吐病因當分虛實兩端:《景岳全書·嘔吐》曾謂:「嘔吐一證,最當詳辨虛實。實者有邪,去其邪則愈;虛者無邪,則全由胃氣之虛也。所謂邪者,或暴傷寒涼,或暴傷飲食,或因胃火上沖,或因肝氣內逆,或以痰飲水氣聚於胸中,或以表邪傳里,聚於少陽、陽明之間,皆有嘔證,此皆嘔之實邪也。所謂虛者,或其本無內傷,又無外感,而常為嘔吐者,此即無邪,必胃虛也。或遇微寒,或遇微勞,或遇飲食稍少有不調,或肝氣微逆,即為嘔吐...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肺陰虛

所屬類別:疾病肺陰虛證,又稱肺陰虧損,是指肺臟的陰津虧損和陰虛火旺所表現的證候。肺居胸中,為五臟六腑之華蓋,上連氣道、喉嚨,開竅於鼻,合稱肺系。肺主氣,司呼吸,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肺,朝百脈而助心行血,通調水道而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而煦澤肌膚。肺為嬌臟,性喜清肅,其氣以下降為順。肺的病變有虛實之分,虛則多為氣虛和陰津不足,實則多由風寒、燥熱、痰濕襲肺所致。肺陰虛證多由久咳傷陰,癆蟲襲肺,或熱病後期陰津損傷所致。陰津虧損,肺燥失潤,氣機升降失司,或陰虛而內熱自生,虛火灼傷肺絡而出血,可出現一系列乾燥失潤及虛熱見症。多由於燥熱之邪灼肺,或癆蟲襲肺,或痰火內郁傷肺,或五志過極化火灼肺,以及久咳耗傷肺陰所致。燥為秋令主氣,最易傷肺。燥邪為害,最易耗傷人體的津液...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胸痹心痛

所屬類別:疾病胸痹心痛,又稱心痛。是由於正氣虧虛,飲食、情志、寒邪等所引起的以痰濁、瘀血、氣滯、寒凝痹阻心脈,以膻中或左胸部發作性憋悶、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偶發短暫輕微的胸部沉悶或隱痛,或為發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適感;重者疼痛劇烈,或呈壓榨樣絞痛。常伴有心悸、氣短、呼吸不暢,甚至喘促、驚恐不安、面色蒼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勞累、飽餐、寒冷及情緒激動而誘發,亦可無明顯誘因或安靜時發病。胸痹心痛的常見病因,多與寒邪內侵、飲食不當、情志波動、勞倦過度、年老體虛等因素有關。基本病機是心脈痹阻,包括寒邪、痰濕、氣滯、血瘀等標實證。但氣虛、陰虛、陽虛、氣陰兩虛等虛證,也可導致心脈不榮,心脈血行不暢。1.左側胸膺或膻中處突發憋悶而痛,疼痛性質為灼痛、絞...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怔忡

所屬類別:疾病怔忡,為病名,首見於《濟生方·驚悸怔忡健忘門》中「驚者,心卒動而不寧也;悸者,心跳動而怕驚也;怔忡者,心中躁動不安,惕惕然後人將捕之也」,是心悸的一種,是指多因久病體虛、心臟受損導致氣血、陰陽虧虛,或邪毒、痰飲、瘀血阻滯心脈,日久導致心失濡養,心脈不暢,從而引起的心中剔剔不安,不能自控的一種病證,常和驚悸合併稱為心悸。1.邪毒侵心正氣內虛,感受溫熱毒邪,心體受損,耗氣傷陰,或感受風寒、濕熱之邪,閉阻血脈,日久內舍於心,心脈瘀阻,發為驚悸怔忡。2.體質虛弱先天心體稟賦不足,心脈不暢,氣血運行失常;或年老體衰,久病失養,勞欲過度,致氣血陰陽虧虛,心失所養,心脈不暢而導致。3.痰飲內停素體陽虛或者久病傷脾腎陽氣,導致陽氣虛不能化水,水飲內停,上凌與...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胃飲

所屬類別:疾病胃飲即胃腸積液。胃飲是是古代所指的狹義痰飲。《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現代一般認為胃飲(胃腸積液)是因腹部手術後,或因胃反等病,脾胃受損,運化輸布失常,導致水飲停聚於胃腸。以脘腹痞脹,腹中水聲漉漉,嘔吐水液等為主要表現的痰飲類疾病。腹部手術,情志鬱結,飲食不節,感受邪毒等因素,刺激胃膜、胃絡,形成胃瘍、胃反等病,脾胃受損,初起氣虛不運,繼而脾陽虛衰,運化輸布失常,水谷不化精微,反生痰飲,導致水飲停聚於胃腸而成。脾胃陽虛為本;痰飲中阻為標,病性多屬虛實夾雜。1.多有腹部手術後、胃瘍、胃反等病史。2.起病緩慢,以脘腹痞脹,腹中水聲漉漉,嘔吐水液等為主症,或見腹痛,口渴,納差,心悸氣短,大便干...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自汗

所屬類別:疾病中醫病症名。自汗屬於中醫汗證範疇,指由於陰陽失調、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證。其中白晝汗出,動輒尤甚者,稱為自汗。《明醫指掌·自汗盜汗心汗證》:「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朱丹溪對自汗病理屬性做了概括,認為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張景岳認為一般情況下自汗屬陽虛。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謂:陽虛自汗,治宜補氣以衛外。1.病後體虛,稟賦不足,或久患咳喘,耗傷肺氣,肺與皮毛相表裡,肺氣不足之人,肌表疏鬆,表虛不固,腠理開泄而致自汗。2.情志不調思慮煩勞過度,損傷心脾,血不養心,心不斂營,則汗液外泄。3.嗜食辛辣嗜食辛辣厚味,或素體濕熱偏盛,以致濕熱內盛,邪熱鬱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1.肺衛不固癥狀:汗出惡風,稍勞後汗出尤甚,或表現半...

相關搜索: "氣虛"相關名醫"氣虛"相關藥物 "氣虛"相關科普


推薦閱讀:

氣虛多病 氣血不足?10大補氣食物來幫忙!(1)
人蔘對氣虛的幫助
腎氣虛怎麼調理?
什麼是氣虛、血虛、陰虛、陽虛?該如何調理?

TAG:氣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