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人吐槽工作十年還買不起房, 矯情還是炫富?
十幾年前中國高收入人群主要集中在電信、煙草、電力、金融等國有壟斷部門,隨著中國新經濟的迅速發展,BAT+華為等明星企業員工逐漸取前者而代之,成了高薪的代表,對工薪階層來說,這幾家公司的幾十萬人無疑是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一群,在絕大多數人看來,華為、騰訊、阿里、百度的員工總不會為房子而發愁吧。
所以,當一篇《華為員工抱怨:工作十年也買不起房》的文章出現在網路上的時候,人們反應很複雜,既驚訝又懷疑。有的網友就說,你們年薪幾十上百萬都買不起房,到底是矯情,還是在炫富呀!
不是矯情,是實情,更是心情20年前,華為就以高薪聞名。當時深圳平均月薪是2500左右,5000元收入就能算高薪,華為人一般能拿到8000。那時候,房價便宜,華為人買房自然沒什麼難度。筆者那時認識幾個華為人,他們多在中等偏上的小區里置業,與其它人相比,華為人買房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可能就是別人貸款7-8成,他們全款或少量貸款。
進入炒房時代後,相當一部分華為人開始投資住房了,早期的華為人大多數有房子,並且不少有多套。對於後進入華為的人來說,起薪比早進入的要高,據說工作十年後稅前收入一般有30-50萬,按理說房價漲收入也漲,買房不是問題,但情況不是這樣的。
第一,房價漲幅比收入漲幅大得多,20年前深圳平均房價4000-5000,現在平均價是5萬以上,因為納入價格統計的房子主要是在郊區甚至遠郊,事實上市區好一點的房子已經到了10萬了,大約漲了20倍。華為人收入增長快,但也沒有漲到20倍,估計也就漲5倍的樣子。所以,華為人和其它工薪族一樣,購房難度加大了。
第二,整個社會心理變了。從國際範圍看,35歲左右是首次置業的合理年齡,因為年輕時工作和生活沒有完全安定,資金積累也不夠。但是因為中國房價這些年非正常上漲,在社會上形成了永遠上漲的預期,這時候大家都產生了越早買房越划算的觀念。正是在這種氣氛下,華為那麼高收入的人在35歲也買不起房才成了新聞。要不誰會關心呢?35歲買不起房的人多了去了,房價沒開始漲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買不起呢。
往後進入華為的人,工作十年真的買不起房嗎?那要看怎麼選擇。簡單算一下,從畢業到工作十年,稅後收入扣掉生活開支,一個人頂多存100多萬,到不了200萬,如果夫妻雙方有一個不是高薪的話,那麼這筆錢僅夠付一套一般房子的首付,好一點的房子連首付都不夠。深圳現在一般差點的房子是5萬一平,好一點的地段和環境、比較體面一點的房子要10萬左右一平,100平米總價是500萬-1000萬。
所以說,華為人工作十年買不起房,是實情,並不是什麼矯情,更不是炫富,在深圳這點錢還炫得了富?但是工作十年,如果節省一點,買個小點面積的,單價低一點的,再貸一半的款,這個一般工薪者實現不了的願望,華為人還是可以實現的。但為什麼華為人還是那麼多吐槽呢?從心理層面看,有兩個原因:
一、華為人當初在考學和謀職路上過關斬將,算得上是人中龍鳳了,工作十年,付個首付買一套中等質量的房子,這低於正常的期待。二、華為人工作壓力大,透支很厲害,35歲已開始進入職業生命危險期,一是可能被公司解職,二是自己確實也累了,客觀上也求安逸了。奮鬥這麼久,貨款也只能買個很一般的房子,因而失落和焦慮。
艱辛付出後,到了一定年齡人們自然會渴望安逸,而一套沒有貸款的房子,是安逸的前提。
華為、騰訊、百度等明星公司,他們雖然處在工薪階層的頂端,雖然不至於望房興嘆,但同樣有不小焦慮。唯一例外的是阿里,為什麼?因為這幾家公司員工的整體收入雖有參差,但大致相當,而阿里總部在杭州,杭州房價在2萬一平米這個級別,自然是輕鬆得多,阿里人要在杭州置業可以說毫無壓力了。
關於房價似是而非的說法還有人在爭論房價高不高,實在無聊。如果連華為人都被房子搞得心神不寧,再說房價不高,只能說是腦子不正常了。高與不高是相對的,參照的因素是什麼?只能是收入。連處於金字塔頂端的人到了合理置業年齡,還要如此焦慮,說明什麼還不是明擺著的嗎?
美國、德國的房價與收入相比起來,低得似乎有點不正常,所以,全民為房發癲的情況絕對不會出現。更不會有各路神仙用各種「理論」論證房價高為什麼合理這種怪事。
股市上漲的時候,寫股評的人總是能一、二、三、四找出若干理由來,過了幾天股市跌了,又找出一、二、三、四條理由說股市跌得合理。現在大多數研究房子的人,和股評人士是一樣的,只是因為過去十幾年房子一直在漲,所以研究房子的人就認為自己很牛逼。其實,他們雖然在過去看對了房價上漲,但理由卻是碰著的。我們先挑兩種最常見的理論看一看。
1、房價上漲是因為城市化,所以,只要城市化沒有完成,房價就還要漲。一個商品只要需求增長就會漲,這是很可笑的。如果需求增長一倍,供給也增長一倍甚至更多,還會上漲嗎?過去,農村人到城市裡買房需求多了,但住房供應增長更快呀,事實上,中國人均住房面積其實是持續上升的。國家統計局7月6日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36.6平米,已經超過了英國、德國。甚至連深圳這種總面積只有2000平方公里,擠著2000萬人口的地方,人均居住面積也達到了40平米。所以說,這十幾年來,供給一直是充足的。
如果城鎮化真是房價上漲原因,那麼可以推導出城市化結束房價將不漲或下跌。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北歐瑞典等國在100年前就完成了城市化,但它的房價在1980年代還是暴漲過一回,最後把一大批銀行搞破產了。美國2003-2007年房價漲了一倍,難道是因為美國農民搬到城市去了嗎?
可見,城市化是房價上漲原因的說法不成立。當然,這不是說城市化與房價上漲之間沒有關係,只是說,城市化並不是通過住房需求推動房價上漲的。城市化通常與工業化、收入增長相關聯,而收入才是房價最內在的因素,脫離收入的房價,就是房價自身的運動。就像股票,其價格經常脫離價值,但如果分不清價格漲跌是由價值變化引起的還是價格自身的運動,就有點危險了。
2、需求推動漲價,所以房價高得有理。很多樓盤一推出就被搶光,確實體現為供不應求,說需求推動漲價是不錯的。但是,需求與房價上漲之間並不是單向關係,房價上漲也引發需求,所謂的越漲越買,越買越漲。專業名詞,就是「正反饋」。
稍加觀察就可發現,很多住房需求就是因為漲價漲出來的。投資需求自不必說,不漲價,需求馬上沒有,居住需求是現在釋放還是延後,也取決於房價漲還是不漲。一大批人20多歲就急著買房,這是人類歷史上沒有過的。這些提早的需求、不正常的需求,都是漲價漲出來的需求。不僅如此,因為預期永遠上漲,很多人把下一代的房子都準備好了。面對這樣的需求,只有∞供給量才能滿足。有經濟學家講,要擴大供給,平抑房價。只要人們相信房價永遠漲,就是把內蒙古沙漠全部建成房子,也滿足不了需求的。(本文為UC名家專欄邀稿,未經UC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國際青年旅舍的工作經歷帶給你什麼收穫?
※為什麼B2B內容營銷會這麼辛苦?
※(1 條消息)既能實現社會價值又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有哪些?
※為什麼有些醫生一周只有3天能掛到號?
※醫院辦公室及院辦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