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九講:三輩章(純祥法師)

選擇本願念佛集》第九講:三輩章講解:純祥法師我們在學習的過程里依止哪個善知識特別重要,《選擇本願念佛集》根本的依止,除了凈土經典之外,專依善導大師,提出的依據首先在善導大師的著作里找,凈土宗有十三位祖師,為什麼要專依善導呢?善導大師能夠圓滿的顯明佛經的正意,《正信念佛偈》里說:善導獨明佛正意,很多祖師也解釋,但解釋得不夠圓滿。現在傳播凈土教的善知識也有這樣的,有的人解釋得與佛經比較相應,有的就偏頗不圓滿。法然上人隨時都依善導大師,隨時想到善導大師怎麼說?我們念佛時有的蓮友說這個人這麼說,那個人那麼說,我們第一個想法應該想到《無量壽經》里怎麼說,《觀無量壽經》里怎麼說,《阿彌陀經》里怎麼說,如果那人的說法跟凈土三經相應就聽,不相應就不需要聽,心的堅定跟經的學習有關,遇到問題首先要想到凈土三經,如果有不理解,就聽聽善導大師對凈土三經的解釋。下面學第四章:三輩章《無量壽經》云: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其中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願生彼國。雖不能行作沙門,大修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以此迴向,願生彼國。其下輩者,十方世界,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國。假使不能,作諸功德,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意,乃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其國。若聞深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以至誠心,願生其國。問:上輩文中,念佛之外,亦有舍家棄欲等余行;中輩文中,亦有起立塔像等余行;下輩文中,亦有菩提心等余行,何故唯雲念佛往生乎?法然上人把第四章定為「三輩念佛往生之文」,三輩往生是《無量壽經》裡面的說法,法然上人把三輩往生都稱為三輩念佛往生,有人會問:依經文上輩、中輩、下輩都有其他的修行,為什麼專門說念佛往生呢?好多人就不太清楚,會起疑問,法然上人幫我們解除疑問:1.往生還需要再做多種修行嗎?專門念佛能不能往生呢? 2.專門念佛和多種修行之間有什麼關係?答:善導和尚《觀念法門》云:佛說一切眾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隨其根性,佛皆勸專念無量壽佛名;其人命欲終時,佛與聖眾,自來迎接,盡得往生。依此釋意,三輩俱雲念佛往生也。善導大師對三輩往生的經文這樣解釋:佛說一切眾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根性就像種子一樣,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沒有智慧;有的人有福報、有的人沒有福報;有的人出家、有的人在家;有的人發菩提心、有的人不發;心也有不同,興趣也不一樣,根性差別不同,有上等的根性、中等的根性、下等的根性,但不管什麼根性,佛全部勸專念無量壽佛名,都是一向專念。三輩都是念佛往生,念佛都有臨終的迎接,因此就盡得往生,所以把三輩的往生都說成是念佛的往生。問:此釋未遮前難,何棄余行,唯雲念佛乎?答:此有三意:一為廢諸行歸於念佛而說諸行也。二為助成念佛而說諸行也。三約念佛、諸行二門各為立三品而說諸行也。上面的解釋說三輩都有念佛往生,但三輩之中有其他的修行,怎麼丟下不說而專說念佛往生呢?這裡有三層意思:1.為了廢除、捨棄諸行,歸於念佛而說的,諸行的修行方式為廢而說。2.為幫助念佛的行而說,諸行的修行方式為助而說。3.念佛分三品,諸行也分三品,就跟你的選擇有關係,凈土教有自力和他力,這就是自力修行和他力修行的關係。一 為廢諸行歸於念佛而說行者。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要說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多少修善、奉持齋戒、起立塔像、飯食沙門、懸繒然燈、散華燒香此等諸行的修行方式呢?是為了廢棄這些諸行,勸導眾生歸於念佛而特意說出的。善導《觀經疏》中上來雖說定散兩門之益,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上輩之中雖說菩提心等余行,望上本願,意唯在眾生,專稱彌陀名,而本願中更無餘行。三輩俱依上本願,故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也;若念佛外亦加余行即非一向,雖先說余行,後雲一向專念,明知廢諸行,唯用念佛,故云一向。善導大師的《觀經疏》里講定善和散善的二種修行都是有利益的,但佛的本願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是讓眾生一向專稱「南無阿彌陀佛」,佛的本願意思是讓我們一向專稱無量壽佛名。《無量壽經》三輩往生中是說了出家發菩提心等種種修行,但這跟本願的選擇不是一回事,本願的選擇只有一個,乃至十念才是本願,其他諸行本願里沒有說,所以依本願就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向,就是一個方向念佛往西方,如果修發菩提心或是舍家棄欲諸行,有可能就不是專門向西方,為斷除貪心、嗔心、積累福報就走偏了,比如一會兒覺得嗔心太重想降低,火河在南,就跑到南方去了,一會兒又覺得貪心太大想念佛減弱,水河在北,一想又偏到北邊去了。很多蓮友到廟裡做各種善行,每一個善行都有因果迴向,做之前心中都有一個盤算計較,想增加福報或是寧靜健康,有些蓮友特別注重吃素,有的特別注重放生,如果以這些作為往生的資糧,就不是一向,我們是非常不容易一向,甚至從來都沒有真實一向過。一向專念就是以念佛為唯一的真正的修行,阿彌陀佛選擇一向專念作為本願,用這種方式來救度你,其他的諸行跟往生的關係比較遠,對於你來講就是專門念佛,把其它的全部廢舍,就是執持名號,一直往西一向專念,念佛的目的就是為了往生。二 為助成念佛說此諸行者:此亦有二意:(1)以同類善根助成念佛,善導和尚《觀經疏》中,舉五種助行,助成念佛一行是也;具如上正雜二行之中說。同類助成就是身口意三業全部都以阿彌陀佛為中心,有五種:1.一心專讀誦凈土三部經2.一心專思想、觀察、憶念極樂凈土依正二報莊嚴3.一心專禮、專拜阿彌陀佛4.一心專口稱「南無阿彌陀佛」5.一心專稱揚、讚歎、供養阿彌陀佛。除了一向專念稱名念佛之外,身業對著阿彌陀佛禮拜磕頭,口業稱揚讚歎阿彌陀佛,意業作願觀察、迴向、供養,身口意三業都可以供養,都是直接向著阿彌陀佛,除了念佛以外的,拜佛、誦經、觀察、作願等,這些都是同類助成。(2)以異類善根助成念佛。上輩正助者,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者是正行也,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等者是助行也,謂往生之業,念佛為本,故為一向修念佛,舍家棄欲而作沙門,又發菩提心等也。就中出家發心等者,且指初出及以初發,念佛是長時不退之行,寧容妨礙念佛也?中輩之中亦有起立塔像、懸繒、燃燈、散華、燒香等諸行,是則助成念佛也;下輩之中亦有發心,亦有念佛。不是以阿彌陀佛為中心的修行就叫異類助成念佛,上輩中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是正行,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等是異類善根的助成念佛,出家和發菩提心的修行是能夠幫助念佛的,念佛是長時不退的修行,只有念佛才能得到往生的利益,出家和發菩提心是剛開始修行,也是念佛的助行,要以念佛為主,念佛之中包括了發菩提心在裡面,不要在念佛之外另外的修學發菩提心。修學凈土就是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因修行發菩提心而妨礙了念佛。法然上人把異類助成也算成了念佛修行,比較寬鬆,我們做得較多的是起立塔像,哪裡有修廟呀去捐點錢、給佛貼金、立根柱子、做幡蓋、佛前點燈、燒香等做這些中輩修行,做這些對念佛有助成的作用,對於沒有接觸過凈土教的人,到廟裡去做這些修行,可以進一步的引導他來念佛。我們專修念佛,佛讓一向專念,有的人就聽佛的話,就一向專念,有的人的自力心比較強,覺得還是要去做點功德,不做怎麼好意思呢?還是很喜歡去做燃燈、燒香之類雜行,就不聽佛的話,法然上人把這些叫異類助成,當然這些最後還是要歸於念佛,但有些人可能就不去念佛了,不念佛就不是什麼助成了,就停在這裡了,比如說就光燒香不念佛了,如果又去散花燒香又去念佛也叫異類助行,但這是寬鬆的說法,是為了給他一個安慰,這樣的修行效率比較差,我們要一向專念。三念佛諸行各為立三品而說諸行者:先約念佛立三品者,謂此三輩中通皆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此三輩中通皆有菩提心等諸行。三輩也叫三品,都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一向專念也是有差別的,雖然都不做別的修行,同樣都是念佛,但也有念得多和念得少之分,上輩的一天念好幾萬,中輩的念得少一點,下輩的就更少了,乃至十念,乃至一念都有,依念佛來分有信心的強弱,分成了三輩。源信法師在《往生要集》里就說念佛有深有淺,三輩也都有發菩提心,依發菩提心也分成三個等級,這裡說法比較複雜,就是不論是三輩的深淺還是發菩提心的深淺,核心全部都是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初義即是(1)為廢立而說,諸行為廢而說,念佛為立而說;真實行就是依立而說,諸行為廢而說,二者比較取捨,舍掉其他的修行,一向專念,故意把諸行跟念佛放在一起,比較看是念佛的利益大還是諸行的利益大,比如為了顯示一個人很富有,特意找一個窮人跟他比一下,富有的人顯得更富有。為廢而說諸行也一樣,為了把念佛修行的好處立起來,所以才講發菩提心、出家什麼的,講那些並不是讓你出家、發菩提心、去廟裡燒香,是讓你跟念佛比哪個更殊勝,不比就不知道哪個更好,為了廢掉諸行稱念佛的好處,為廢而說諸行,為立而說念佛,二個擺在一起就清楚了,讓你取捨,念佛確實是比做其他的好,你自然的就一向專念了。(2)次義即是為助正而說,為助念佛之正業,而說諸行之助業;有的人不是一下子就能夠比較出來,覺得諸行中有小乘和大乘的善,比惡行要好,要積累功德一點點的登上來,並不能一下子比較得出念佛很好,就像買東西,先買一點次品的用一下,再逐漸的往上買,這樣才感到哪個更好,哦,原來還是念佛好。人有不同的根機,要求也不能全部都一樣,有的人就是不舍諸行,自力心比較強,只有自己做了才放心,就覺得只有做了對念佛才有幫助,阿彌陀佛的凈土,怎麼也要幫他加點磚添點瓦嘛,怎麼好意思一點都不幹呢?就非要去干,總覺得做了就對阿彌陀佛有幫助,做了念佛才能增強信心,這是為助而說,依佛的本願就是一向專念,但到了眾生這裡就不是這樣的了,就是要比較一下。(3)後義即是為傍正而說,雖說念佛諸行二門,以念佛而為正,以諸行而為傍。故云三輩通皆念佛也。但此等三義,殿最難知,請諸學者,取捨在心。今若依善導,以初為正耳。強調念佛為正,諸行為傍,三輩之中雖然都有諸行,但都要以念佛為歸,法然上人在這裡對凈土教念佛的人說,還是讓你自己選,把決定權交給你,實際上最後的決定權也得交給你,因為經說的,祖師說的,最後還沒有你自己說的大,我們是自己的老大,最後到底是聽誰的?還是要聽自己的選擇,取捨在心,還是你自己看著辦吧,要是依善導大師,就是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沒什麼啰嗦的。問:何壽經三輩之中皆雲念佛?至觀經九品,上中二品不說念佛,而至下品始說念佛也?《無量壽經》里有很明確的經文,三輩都有一向專念無量壽佛,都是念佛往生,《觀經》就沒有說九品都是念佛往生,《觀經》上品上生里說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發慈悲心,修行六念,讀誦大乘方等經典,慈心不殺。上品中生要解第一義諦,深信因果,這裡沒有講要念佛,上品下生要發無上道心,都沒有明確講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中品上生要受持沙彌戒和出家戒,八關齋戒,迴向發願往生,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戒,中品下生是在家孝養父母,行事仁慈,上品和中品裡面沒有說念佛,中品下生講到臨終時遇到善知識講阿彌陀佛的本願,到了下品才開始講阿彌陀佛的本願念佛,為什麼《觀經》里沒有講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答:三輩之中皆有念佛,九品之中何無念佛乎!故《往生要集》云:若如說行,理當上上,如是隨其勝劣,應分九品。然經所說,九品行業,是示一端,理實無量。故知念佛亦可通九品。九品都是念佛往生,按道理上品上生的人是一向專念,九品是根據念佛的勝劣情況分的,所以源信法師把念佛與九品往生直接的聯繫起來,善導大師在解釋《觀無量壽經》上品上生里說,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九品往生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三心,三心就是信心,信心就是念佛,雖然沒有明說,但九品往生分別都講了迴向發願,發願就是願生的心,裡面就包含了念佛。觀經初廣說定散之行,普逗眾機;後廢定散二善,歸念佛一行;所謂汝好持是語是也,故知九品之行,唯在念佛矣!《觀經》九品的往生跟《無量壽經》三輩的往生一樣,都是念佛往生,有人不清楚,會根據《觀經》里有些地方沒有講念佛,就變成不念佛也能往生了,源信法師講九品的往生也是一向專念,這就是真實教與方便教的差異,《無量壽經》是凈土的真實之教,都是直接說的,叫弘願門,《觀無量壽經》是要門之教,念佛都含在諸行裡面,不是直接就看得到,九品里雖然沒有直接說要一向專念,但都藏在了經文里,祖師怕你看不到裡面的深意,引導你更深一步的了解。佛經的解說是有難度的,若表層粗看經文,中品的人就是要持戒,想中品往生定要持戒,發菩提心才能當上品的,我就聽蓮友說過:哪個法師說了,只有出家的人才能上輩往生,這是依《無量壽經》里說的,上品往生依《觀經》里說都是有要求的。我們依《無量壽經》不管是三輩還是九品,全部都要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念佛就是上上品,依佛的本願就是一向專念,慢慢的成就信心,一心一向,一心就是信心,一向就是專念,安心和起行,開始時做不到一心先擺樣子,如果聽佛的話可以不管別的,就是專門修念佛。南無阿彌陀佛。錄音:白蓮花 整理:如意 審核:純祥師 ◎本文轉自: 顯密文庫,詳細出處請參考: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84697
推薦閱讀:

命理教你選擇最佳求愛時機
告訴你到底要不要選擇銀行
冬季如何選擇大衣款式和大衣搭配技巧
中國第4次「單身潮」來襲 更多女性選擇主動單身
隔代撫養:最現實的選擇?

TAG:選擇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