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認知心理學的再認知(陳錄生)

關於認知心理學的再認知(陳錄生)
| [<<] [>>]


認知心理學是本世紀60年代之後得到迅速發展的一個現代心理學的新流派,一般認為,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U·奈瑟的《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出版,標誌著認知心理學的形成,也表明這一學派已經立足於心理學界。

按照認知心理學的定義,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地說,凡是研究人的感知、記憶、思維等認識過程的心理學,都可以叫作認知心理學。例如瑞士心理學家J·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由於它研究兒童的認識發展階段的規律性和人的心理結構(圖式)在與環境相互作用中的變化規律,也應該屬於認知心理學的範疇。狹義的認知心理學也叫信息加工心理學,是指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和術語去研究、說明人的認知過程的科學,它是研究人在認識過程如何接受、編碼、操作、提取和利用信息等問題的。

70年代以來,對認知心理學的認識和評價存在很大差異。一些心理學家曾對它提出許多責難,否認其科學性,甚至拒之於心理科學的大門之外,這是不公正的。但是,近一個時期內,相當一部分心理學家又對它進行過分地強調和褒揚。例如,有人把認知心理學的出現視為一次「心理學革命」,說它「使西方實驗心理學的興趣和理論方向發生了急劇變化」。[1]美國心理學史專家E·G·波林認為,認知心理學的觀點「不僅囊括了普通心理學,而且涉及到應用心理學的不同部門」,並在某些學科「最流行的研究課題中佔據了穩定的地位」。[2]有的甚至認為它已經在當今心理學中佔據了統治地位,是現代心理學的最高水平,代表著未來心理學發展的趨勢,以至主張形成認知心理學「包打天下之勢」。看來,這類不適當的評價有可能繼續下去。

因此,重新認識認知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的地位,正確評價它的學術價值,不僅有益於認知心理學自身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心理科學理論的建設也具有指導意義。

一

認知心理學是新的科學技術條件下對原有心理學概念的重新研究,是「否定之否定」的歷史辯證法規律的具體表現。

關於認知概念的研究,在早期心理學研究中就已經是一個重要的領域。馮特的內容心理學以及後來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都接受了英國洛克等聯想派的觀點,極力主張心理學的任務是在實驗條件下,對簡單的低級的認識過程——感覺、知覺等作元素分析;到了艾賓浩斯,則把實驗法推廣到記憶這一較高級的認識過程之中;G·E繆勒進一步對視覺和記憶進行研究,並用數理方式來處理實驗數據,使得研究結果更客觀、更精確;屈爾佩堅信更高級的思維過程也可以進行實驗研究,在他的指導下,他和他的學生一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別是在判斷和聯想的研究中,他還自己充當了被試。內容心理學(或構造心理學)在認知研究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貢獻,不僅促使心理學從舊的哲學思辯中獨立出來而成為一門科學,而且為心理科學的繼續發展創造了條件。

與此同時,以布倫塔諾為代表的意動心理學則在德國形成與馮特內容心理學相對立的學派。布倫塔諾認為,「心理學的對象不是感覺、判斷」等認知內容,而是指向某一客體的意動和心理機能,「內容不是心理學的對象而是物理學的對象,意動才是心理學的對象。」[3]布倫塔諾的學說不僅被他的弟子厄棱費爾斯(C·Ehrenfels)和麥農(A·Meinong)所接受,成為形質學派的基本觀點,而且對後來西歐和美國的機能主義心理學也有較大的影響。美國機能主義心理學的總傾向,雖然沒有一個公認的領袖,也沒有組成一個統一的戰線,但他們「都好象是一場多頭領導的游擊戰,使用不同的武器,從不同的戰壕向構造主義開火」。[4]由於構造主義心理學體系本身的弱點和美國實用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使得機能主義心理學在美國和西方成為心理學的一種新思潮和新傾向。

通過激烈地論爭,機能主義心理學代替了構造主義心理學,但是沒有多久,美國心理學家J·B·華生又樹起了行為主義的旗幟,從機械唯物論的哲學觀點出發,來反對意識心理學和機能心理學。1913年,華生髮表了《從行為主義看心理學》,成為行為主義心理學誕生的宣言。30年代以後,以托爾曼、斯金納為代表的新行為主義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了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理論,在本世紀30—50年代,一直是心理學界主要的理論流派。

行為主義心理學強調人的行為,認為只有行為才可以作為客觀實驗的研究對象,忽視和反對對人的意識過程進行研究,曾引起了一些心理學家的懷疑和不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作為它的兩大支柱的實證主義哲學思想和動物心理實驗又受到批判、攻擊,使得行為主義心理學出現危機。本世紀50年代以後,在對行為主義的批判聲中,心理學中的結構主義的趨勢日益明顯,對認識過程的研究再度興起,皮亞傑關於兒童認識發展階段的學說和發生認識論研究就是明顯的標誌。60年代以後,在韋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勒溫等完形派心理學家關於知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隨著信息加工技術和計算機應用的發展,認知心理學逐漸形成和發展,並對心理學的其它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科學心理學發展的史實說明,機能主義心理學在反對強調研究認知結構的構造主義心理學的過程中,逐漸成為西方心理學的總傾向,以後又被行為主義心理學取而代之。但在心理學界長期佔主導地位的行為主義受到批判和否認之後,使得具有結構主義傾向的認知心理學得到迅速發展。結構主義心理學固然不能等同於馮特、鐵欽納的構造主義心理學、但它們之是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有許多相似性和聯繫。因此,認知心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說明人類認識是一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是「否定之否定」的歷史辯證法規律在心理科學領域的具體體現。

二

認知心理學是多種學科綜合發展的產物,也是不同心理學派別的心理學家長期研究成果的結晶。

當代任何一門新的學科的形成,不僅依賴於一定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而且依賴於有關各學科理論及應用發展的水平,認知心理學的形成也是這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50年代以來,伴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相繼出現了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系統論、成為繼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後的又一次科學和科學家思維方式的變革。在作為新的科學方法的「三論」的指導下,以電子技術為中心的科學技術得到整體發展,這對認知心理學理論的研究具有決定的意義。此後一個時期內,人類在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空間技術等許多領域的研究都取得了驚人的成果,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的研究取得重大的突破,新材料、新能源在不斷地被開發和利用,這些科學技術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利用,又形成了新的技術群,為人工智慧(即能進行推論的計算機)的研究創設了良好的條件,也使得用機器模擬人類某些思維和推理能力進行研究的方式成為可能。正是在這種條件下,作為認知心理學主流的信息加工心理學得以形成和發展起來,併產生越來越廣泛的影響。

廣義的認知心理學,還應該包括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這一理論,滲透著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它從胚胎學開始,研究每一年齡階段兒童心理的發生,並將生物學、邏輯學、數學、物理學以及語言學、經濟學、社會學等與心理學結合起來,研究人類認識的發生和發展規律。皮亞傑指出:「在科學之林中,心理學在不同程度上和其它的每一門科學互相依存。它依存於其它科學,相反,在不同的方面,其它學科也藉助於心理學」。[5]可以肯定地說,只有眾多學科的研究成果的滋潤,才能使皮亞傑創造的發生認識論的理論體系,成為心理科學之林中的一株大樹。

不少心理學家認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始於本世紀50年代後期,是行為主義心理學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發生危機的時候應運而生的。其實,這只是一種淺表的現象。雖然認知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是近30年的事情,但關於認識過程的模式和認知問題的研究可以上溯到心理學獨立之前。那時,許多人就嘗試按照自然科學的模式來研究認識的規律,構建心理學的體系。赫爾巴特曾試圖用數學模式表示主體感知的觀念之間相互作用的關係;詹姆士·穆勒認為應該把感覺引起觀念的理論建立成一部「力學心理學」;他的兒子約翰·穆勒則根據「感覺的永恆性」,用感覺事實的合成把心理學改造為「化學心理學」。以後,韋伯、費希納通過大量的關於感覺的研究,使心理學成為「討論心物之間函數的關係或相互關係的正確的科學」,即「心理物理學」。儘管以後心理學沒有完全按照上述心理學家的意圖發展,但卻為心理學研究向著數據化、模式化、程序化的方向發展作好了理論準備。

縱觀心理科學發展的歷史,研究認知過程的心理學家不乏其人,各個心理學派別(即使是相互對立的學派)都曾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並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學說。例如,唯物論聯想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哈特萊提出了感知覺的理論假設,機能主義心理學家卡爾雖然反對研究認識的元素,卻提出了知覺、記憶、想像、推理等「活動都由感覺刺激發動的學說」;[6]實用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詹姆士提出的「意識流學說」也認為,「意識是接受來自感覺的刺激產生的一種力或過程」。聯結主義心理學家桑代克關於動物學習的實驗,研究了人類和動物在刺激情境與動作反應之間的連結關係,這對認知心理學後來的興起具有啟發意義和指導作用。在精神分析和完形心理學相結合形成的人格心理學中的關於動機和人格結構學說、智力測量方法、人格認知理論等,也都從一個側面推動了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就是行為主義學派中的一些心理學家,也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積累了不少經驗和資料,例如托爾曼的「整體行為模式」、「認知——目的理論」、「學習理論」等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總之,作為當代心理學的一種新趨勢的認知心理學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種學科綜合發展的結果,是不同心理學派的心理學家長期努力、共同研究的結晶,U·奈瑟等心理學家的研究,既有繼承和概括,又有創新和發展,他們是在前人和同行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了認知心理學。

三

認知心理學在心理學的改造和創新方面樹起了一面旗幟,它是新時代最新科技成就的產物,但在理論和實踐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問題。

認知心理學的出現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心理學對社會要求的報償。眾所周知,長期在心理學界占統治地位的行為主義,只研究人如何消極地適應環境,忽視了人的心理的主觀能動作用,將人的心理降低到動物心理的水平,引起社會的非議和反對。本世紀50年代後,在相對論和通訊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心理學適應社會的進步要求,出現了結構主義思潮。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強調主客觀的相互作用,強調人的心理的主觀能動性就是這方面的明顯標誌,應該說,認知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認識過程,既是心理學對社會生產進步和科學技術發展的適應,也是反對行為主義把人的心理生物學化,將心理學回歸到研究人的心理的道路上的具體表現。從這個意義上講,認知心理學為改造和發展心理學樹起了一面旗幟。

認知心理學對認識過程研究的方法論體系是獨特的、新穎的。首先,它按照信息加工的原理,運用電子計算機的裝置模擬人的部分心理功能,達到研究人的心理的發生、發展規律的目的,這在心理學史上是前無古人的。其次,它把控制論引進心理學研究,始終堅持系統的思想。如前所述,聯想派、構造派、機能派、以及行為派對認識過程的研究都有涉獵,但是,他們都把人類完整的認識過程分割成若干簡單、孤立的條塊,沒有看到「條塊」之間的聯繫;完形派雖然強調「整體」,但在研究中也有片面性,特別是忽視了認識過程中的系統性。認知心理學把「三論」等最新科學理論熔為一爐,在對人的感知、記憶、想像、思維等認識活動進行整體地、系統地研究方面,走在了心理科學的前列,成為當今心理學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

認知心理學對心理學理論的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家在設計、研製人工智慧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它既反映了信息加工技術的發展水平,也反映了心理科學的發展水平,同時,也將促進腦科學研究的發展。認知心理學認為,人腦接受刺激、作出反映的心理過程,如同電子計算機的輸入和提取信息的過程一樣,所以,研究信息加工過程,將有助於了解和發現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使人們「看到」信息在人這個系統中的某些特點和流轉模式,從而肅清心理學研究中的神秘主義色彩,消除人們對人腦這個「黑箱子」不可知的悲觀主義情緒,推動心理科學和腦科學研究的深入進行。

認知心理學在心理學史上的意義是重大的,但是,它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限止其自身的發展,而且影響了心理學的科學性,這裡,提出以下幾點,與專家、同行商榷。

(一)任何信息傳遞本身是有系統性的,人腦和電子計算機解決問題都是一個操作系列,離開任何一個「運算元」,就不能完成信息加工的任務。大量研究證明:在信息輸入和信息提取方面,人腦和計算機相似,而人腦在信息編碼、信息貯存方面的情況,基本上處於未知階段,因此,用一個人為的已知系統去模擬一個不完全了解的系統加以研究,得出的結論,就可能缺少科學性。

(二)認知心理學用電腦同人腦相類比,這在作為心理學的生理機制的腦科學研究成效不大的今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電腦是人腦思維的產物,電腦只能根據人腦已有的信息進行某些判斷的推理,而不能超越人類的思維成果去決策和創造。從電腦和人腦之間存在的本質差別看,把電腦的操作運算過程比作人的認積過程帶有較大的主觀性。因此,要用信息加工的觀點去客觀地解釋人的認知過程,揭示人的心理活動的規律還有很大的距離。

(三)人的心理現象是有主觀能動作用和傾向性,認識過程也如此。人認識客觀事物要在大腦的支配下循環往複,几上幾下,即進行「反饋」。在這個活動的全過程中,無時不有需要、動機、情緒等主觀因素的影響作用。而這些主觀信息在電腦運算過程中無法存貯,當然也無法影響運算過程。因此,認知心理學研究成果的可信度有待進一步研究、分析。

(四)認知心理學的課題研究不注重生態學(研究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關係的學科)效度。由於實驗室研究嚴格控制條件,使得它往往與日常生活環境脫節,得出的結論就不可能具有普遍性。因為日常生活環境中認知過程的出現往往服務於多種目的,而實驗室中則只是為了達到單一或簡單的目的。比如,讓被試在實驗室里回答「金絲雀會飛嗎」這個問題,他會很容易地作出回答,而不考慮問話人意圖。如果你住在賓館裡問別人同樣的問題,反應就會大相徑庭,他會認為你可能是個傻子,或者是故意跟他開玩笑。

(五)人的認識過程是作為心理的物質基礎的人腦的機能。認知心理學是把人的認識過程的信息貯存到計算機之內形成「人工智慧」,從而對人的心理進行研究。這種使物質機能(軟體)與物質(硬體)分離的研究方式只能是暫時的權宜之計,如果長期使二者分離,從理論上講,可能陷入唯心主義的泥坑;從研究實踐講,則不可能真正發現人類認識過程和其它心理活動的規律,以至喪失認知心理學今天朝氣蓬勃的生命力。

〔1〕〔2〕[蘇]B·M·維里契柯夫斯基:《現代認知心理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年版。

〔3〕高覺敷:《西方心理學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60頁。

〔4〕同上,第205頁。

〔5〕AnnualReviewofpsychology.1979.Vol.30P.1

〔6〕李漢松:《西方心理學史》,北京師大出版社,1988年版,第203頁。

推薦閱讀:

對世界的認知,決定人生高度!

TAG:心理學 | 心理 | 認知 | 認知心理學 | 認知心理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