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記憶——————列儂
列儂列儂(1940~1980),英國流行音樂歌手。1960年在利物浦與幾位夥伴組織了一個樂隊,取名甲殼蟲,他在這個4人樂隊中擔任演唱和演奏節奏吉他,其他3人擔任伴奏、伴唱和打擊樂。1963年帶領甲殼蟲樂隊在英國巡迴演出,他們的歌曲《我愛他》、《把我所有的捎給你》風靡英倫三島,在青少年中形成「甲殼蟲」熱。1969年錄製了最後一張唱片《修道院之路》,1970年宣告解散。列儂和「甲殼蟲」樂隊在近10年的創作演出活動中共留下了250多首歌曲,其中愛情歌曲佔75%左右。錄製的唱片總共發行約2.5億張。
簡介[回目錄] 本名:JOHN WINSTON (ONO) LENNON
約翰·列儂
約翰·列儂
出生地:英格蘭利物浦市 體重:153磅 眼睛顏色:淺褐色 頭髮顏色:棕色 擅長的樂器:吉他,口琴等吹奏樂器,鋼琴,鼓 學歷:利物浦藝術學院 組樂隊年齡:16歲 出道年齡:20歲 嗜好:寫歌,寫詩,畫畫,女孩子們,毒品 喜愛的食物:果凍,咖喱 喜歡的飲料:威士忌,茶 音樂上的愛好:老搖滾(節奏與藍調) 事業野心:變的有名有錢 個人履歷[回目錄]列儂(1940~1980)
Lennon,John 英國流行音樂歌手。生於工人家庭,童年因父親出走而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1960年在利物浦與幾位夥伴組織了一個樂隊,取名甲殼蟲。他在這個4人樂隊中擔任演唱和演奏節奏吉他,其他3人擔任伴奏、伴唱和打擊樂。最初只是在低等小酒店裡演唱「貓王」普萊斯利的歌曲,彈些吉他樂曲來掙錢糊口,後來開始自己創作歌曲,並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歌曲《我想握住你的手》僅在一個半月內就傳遍了整個英國;1962年9月錄製的第一張唱片《愛我吧》,成為英國的暢銷唱片。1963年帶領甲殼蟲樂隊在英國巡迴演出,他們的歌曲《我愛他》、《把我所有的捎給你》風靡英倫三島,在青少年中形成「甲殼蟲」熱。1964年2月到美國,再次引起轟動,有3/4以上的電視台播放了他們的節目。1967年他們推出一張融美國各種流行音樂特點的唱片《軍隊培波爾》,成為當時的轟動事件。1969年錄製了最後一張唱片《修道院之路》,1970年宣告解散。列儂和「甲殼蟲」樂隊在近10年的創作演出活動中共留下了250多首歌曲,其中愛情歌曲佔75%左右。錄製的唱片總共發行約2.5億張。 列儂生平[回目錄] 1940年十月九日,約翰·列儂出生於英國利物浦。16歲時,Mimi阿姨送給列儂一把吉他。 1956年列儂組了第一個樂隊the Quarrymen,團員有Pete Shotton, Nigel Whalley和Ivan Vaughan。 1957年7月6日John到認識了保羅·麥卡特尼,對他的記歌詞能力、樂器素養與演奏技巧大為激賞,列儂邀請保羅加入自己的樂隊作為主吉他手。 1958年,列儂寫了他生平第一首歌,"Hello Little Girl",這首歌在1962年由他們的經紀人布萊恩·艾恩斯坦錄起來,作為給Decca唱片公司的試聽帶,可惜Decca的老闆不喜歡。 1961年1月,披頭士(The Beatles)在the Cavern Club正式演出,在這兒的演出,為他們的錦繡前程鋪了一條星光大道。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1963年,在一次的皇家表演中,John對坐在前排的王公貴族們說:你們可以搖動身上的鑽飾項鏈,發出的聲音,絕對不會輸給你們的鼓掌聲。John的平民意識果然相當強烈。 1964年2月7日,The Beatles展開第一次美國巡迴表演,二月九號TheBeatles參加了The「Ed Sullivan Show on CBS」,預估有超過四千萬美國民眾收看,而且他們也被安排與Elvis Presley會面。 1969年11月,John Lennon在倫敦的畫展上認識了Yoko,Yoko的藝術傾向嚴重地影響了John,也促使了The Beatles的解散。 1969年,John和小野洋子(Yoko Ono)結婚。年底John因為英國政府介入奈及利亞與越南問題,退還MBE勳章給英女皇。 1970年,Beatles最後一次公開表演是在apple唱片公司屋頂,拍攝"Let It Be"的MTV。John認為Paul的"GetBack"歌詞意有所指,「get back to where you once belonged」,可是John已是吃了秤陀鐵了心,決心離團。 John Lennon的音樂,早期時受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Everyly Brothers,Buddy Holly的影響,64年認識Bob Dylan後,音樂思想就更深沉一些,和Yoko結婚以後,John真正成為具無產階級意識的音樂藝術家。 1980年12月8日,John在他的公寓門口被槍殺,兇手Mark David Chapman總共開了五槍。 感情生活[回目錄] 在約翰·列儂的生命中,有三個重要的女人。其中前兩個女人已為大眾熟知,分別是他前後兩任妻子辛西里婭·列儂和小野洋子。而第三個女人和列儂有過短暫且不為人知的18個月的戀情,但兩人的關係在列儂的圈子裡是個公開的秘密。在一些列儂研究者看來,列儂的朋友和同事懾于洋子的壓力,刻意把她完全排除在列儂的圈子之外,甚至想把她從歷史的記憶中抹去。這個女人就是美籍華人龐鳳儀(MayPang)。龐鳳儀 龐鳳儀出版了一本紀錄和列儂生活的攝影集《InstamaticKarma》,集合了1973年至1975年間兩人一起生活時發生的點點滴滴。 紀念列儂是龐鳳儀出書的目的之一,另一方面,龐鳳儀也無法忍受一些傳記作者或者評論家對她的存在熟視無睹。已故作家雷·科爾曼在他的《列儂:最可靠的傳記》中,根本沒有談到兩人的關係,甚至沒有去採訪一下她;2005年,小野洋子導演了一部講述列儂生平的舞台劇《列儂》,也完全沒有提及龐鳳儀。 龐鳳儀是第二代中國移民,祖籍山東。1930年代,龐鳳儀的父親為了謀求更好的生計從山東遠赴美國,母親1947年搬到美國。她的父母只會說中文,英文幾乎不會講。所以,在龐鳳儀的成長過程中,也是先會講中文再會講英文。 龐鳳儀最初的理想是做一名模特,但是模特經紀公司以她「過於種族化的外形」拒絕了她。1969年,20歲的龐鳳儀來到阿倫·克萊恩的公司上班。阿倫·克萊恩當時是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的業務經理。從工作的第一天開始,龐鳳儀就開始擔任列儂和洋子的私人助理,給他們處理搬家一類的瑣事,也在列儂的錄音室和洋子的藝術展館裡打一些下手。 列儂、洋子和龐鳳儀之間的三角關係,著實有點畸形。洋子無法應付列儂,就把列儂交給龐鳳儀,在知道兩人的關係不受她掌控後,又開始著手拆散他們,並對兩人進行時刻監控。另外,龐鳳儀跟歷史上絕大多數第三者不同,對於這樣的稱號,她不僅欣然接受,而且感到很驕傲。 18個月的戀情結束之後,龐鳳儀和約翰·列儂仍然保持著聯繫,通電話或者是偷偷見面,甚至是列儂隱居在家照料兒子西恩的四年間。據龐鳳儀所說,列儂會挑剔和她約會的男人的毛病。後來,龐鳳儀嫁給大衛·鮑伊的經紀人托尼·維斯康提以後,仍然無法忘記和列儂之間的感情。辛西里婭·列儂約翰·列儂與辛西里婭·列儂
約翰·列儂與辛西里婭·列儂
辛西里婭·列儂是第一任妻子,兩人1962年結婚,1969年因列儂愛上小野洋子而離婚。兩人有一個兒子朱里安·列儂。她今年66歲,與第四任丈夫生活在美國。她寫過兩本相關列儂的傳記,《扭曲的列儂》(1978)和《列儂》(2005)。在書中,她寫到,最初她是以樂迷身份和列儂相識的,第一次約會列儂「幾乎是強姦了她」,在她與列儂的7年婚姻里她幾乎不為外界所知,因為當時的披頭士樂隊經理布萊恩·愛潑斯坦認為,公開列儂已經有了妻子和孩子,會影響樂隊的整體形象。小野洋子 小野洋子列儂的第二任妻子,1969年嫁給列儂,這是她第三次也是最後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一次婚姻,1980年眼看著丈夫被刺殺在街上,迄今寡居。美籍日本人。多年來,她作為列儂的遺孀而為人所知,實際上,她也是一個傑出的當代先鋒藝術家和音樂家,其激流派時期的作品迄今對當代藝術來說具備相當影響力。她比列儂年長7歲,作風強硬獨斷。列儂寫了大量向洋子示愛的歌曲,他們的愛情生活相對穩定,人們認為這緣於自幼喪母的列儂的戀母情結,他需要洋子這樣一個強權、同時無微不至照顧著他的妻子。 軼事[回目錄] 約翰·列儂的頭髮最終競拍高達天價 創歷史之最 前The Beatles(披頭士)樂隊成員John Lennon(約翰·列儂)的頭髮2007年12月12日被拍賣,最終的競拍價格高達四萬八千美元,創歷史之最。 據悉,該頭髮是被以前TheBeatles樂隊髮型師BettyGlasow所收藏,BettyGlasow表示,最終的競拍價格大大超出了預計,她本來預計拍賣的價格在四千到六千美元之間。Betty Glasow介紹說,拍賣的頭髮是John Lennon隨同一本書贈送給她的,在這本書的扉頁上寫著「To Betty,Lots of Loveand Hair,John Lennonxx.。」競標者是通過電話競拍的,據報道其身份並不並未透露。BettyGlasow還拍賣了一張TheBeatles樂隊吉他手GeorgeHarrison的照片,該照片也是George Harrison送給Betty Glasow的,在照片的背面George親筆寫著「George"Dandruff" Harrison」,這張照片的竟拍價格一萬三千美元。 Betty Glasow聲明說,她之所以把這些物品進行拍賣是因為她認為只有真正喜歡TheBeatles樂隊的歌迷才會真正的喜歡這些物品。 前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歌詞手稿拍83萬美元 前披頭士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的反戰歌曲《給和平一次機會》的歌詞手稿在倫敦拍得83萬多美元的高價。拍賣該品的是英國電視情景喜劇編劇兼節目主持人蓋爾·里納德。 1969年,列儂及其妻子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伊麗莎白飯店舉行為期八天的「為和平而卧床」運動,抗議越南戰爭。在此期間,當時只有16歲的里納德和高中同學湯米·施努爾馬赫一起潛入飯店並找到列儂,希望代表校報採訪這位搖滾巨星。在獲得允許之後,兩人有幸見證了列儂創作《給和平一次機會》,里納德更是獲贈了歌詞手稿。 對於手稿拍出高價,目前居住在倫敦的里納德表示難以置信。「我從來沒有想過手稿會如此值錢。我一度擔心它無人問津……太出乎我意料了。」 列儂是上個世紀對樂壇頗有影響力的搖滾歌手,除了為音樂創作貢獻很多之外,他還是一個堅定的反越戰主義者。為了向世界發出這種呼聲,他和妻子大野洋子一起舉行了著名的「為和平而卧床」運動,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列儂之死[回目錄] 1980年12月8日晚上10點49分,列儂在自己的寓所前被一名據稱患有精神病的美國狂熱男性歌迷馬克·大衛·查普曼(Mark David Chapman)槍殺,享年40歲,引起舉世震驚。搖滾樂壇也失去了有史以來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馬克·大衛·查普曼於1980年12月23日被控二級謀殺。法庭定於1981年6月22日對此案開庭。人們都以為他會以神志不清為由為自己開脫。但他卻認罪了。8月25日,他被判處20年至終身監禁,並且在2000年前不得假釋。之後,他在紐約的阿迪卡州立監獄中度過了生命之後的24年。 查普曼在獄中的最後4年里3次請求假釋,都被駁回。最後一次駁回的理由是在槍殺列儂案中「意圖極端惡毒」。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2004年10月5日,49歲的查普曼對假釋官陳述謀殺列儂的動機時表示,他之所以殺死列儂是因為「要盜取他的名聲」。 臨近約翰·列儂逝世25周年紀念日,NBC電視台將於本周五在「NBC日界線」特別節目中,播出一段槍殺列儂的兇手接受採訪的錄音。兇手馬克·大衛·查普曼在錄音中回憶,當年「任何事都無法阻止」他跟蹤並殺死列儂的扭曲慾望。 「當時我被一股無法抑止的衝動控制了。」查普曼說,「就像一輛列車,一路向前,全速前進,勢不可擋。」 1980年12月8日,查普曼在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從曼哈頓某錄音棚回家途中槍殺了列儂。查普曼稱謀殺列儂的念頭始於他在夏威夷家中的一日,那時他坐在地板上,望向「披頭士」樂隊那張《佩珀軍士孤獨心俱樂部》專輯,突然,仇恨就充滿了他的內心。「他(列儂)是一位成功人士,可以說操控著某部分世界,可我呢,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一個沒有個性的人。」查普曼說,「想到這裡,我內心中的一股力量突然爆發了。」 查普曼回憶,謀殺當晚,他守候在列儂住所旁,當轎車於不遠處停下時,他內心突然產生強烈的反應。「我聽見自己腦中有一個聲音說,『干吧!去干吧!』」查普曼敘述道,「他與我擦肩而過後,我便拔出槍,瞄準他的背部,扣動扳機,有5發子彈命中了目標。」 這段從未對外公開的錄音錄製於1991年至1992年間,為了紀念列儂逝世25周年,首次被收錄於紀錄片《我槍殺了約翰·列儂》中。該紀錄片將於慘劇紀念日12月8日當天在英國播出,而在美國,播出時間略有提前,定在了本周五。 因謀殺列儂被判終身監禁的查普曼今年已經50歲了,此前他三次申請假釋均被駁回,可這一次,他的申請終於得到批准,將於明年執行。小野洋子曾多次抗議過釋放查普曼的決定,她說:「做出這樣決定的人顯然不理解,這次毀了列儂美好人生的謀殺給人們帶來的痛苦有多麼深。」 列儂語錄[回目錄] ·我們只是一隊把名氣搞得很大很大的樂隊而已——就是這樣,我們從來沒有錄下自己最好的作品。 ---------愛之深恨之切,列儂恨的是披頭士不能做得更好 ·一個人必須徹底作踐自己,才能進入披頭士的狀態,而我痛恨這些。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
----------列儂要顛覆的首先是披頭士神話 ·如果我們要的是貨真價實的搖滾樂,那就看我們怎麼去創造,不要再被革命形象還有長發迷惑…… ·算我一份,還是把我踢出去?……我想說的是:請把我踢出去,因為我並不迷戀那種批天蓋地的暴力革命,我不想死。 ·要是他們不希望自己受傷,就不該對著豬玀(蔑指警察)大搖紅旗去激怒它。我真的是這麼想的——愛會拯救大家…… -----------既拒絕宗教救贖又拒絕暴利革命,列儂恪守的一直直 是60年代傳統那個純真的部分:愛與和平 ·我正在玩這樣一場遊戲,裡面什麼都有,有概念,有哲學,有生活方式,還有整個歷史運動的潮流。我對優秀的吉他手沒什麼興趣,就像梵·高或他媽隨便哪個人物,他們的情況也不比現在的我跟洋子好到哪裡去。沒什麼差別,只不過他們是活在那個時代的人。我感興趣的——是表達我自己,就像他們表達他們自己那樣,那對任何國籍,任何語言,任何時代的人都有意義。而搖滾樂正好是我出生這個年代的媒介,就這麼回事。就是它了。 主要專輯[回目錄]John Lennon 《Imagine》(1971年9月8日) 《Mind Games》(1973年11月16日)專輯封面
專輯封面
《Walls and Bridges》(1974年10月4日) 《Rock "n" Roll》(1975年2月21日) Plastic Ono Band 《John Lennon/Plastic Ono Band》(1970年12月11日)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Unfinished Music No.1: Two Virgins》(1968年11月29日) 《Unfinished Music No.2: Life with the Lions》(1969年5月9日) 《Wedding Album》(1969年11月7日) 《Some Time in New York City》(1972年6月12日) 《Double Fantasy》(1980年11月17日) 《Milk and Honey》(1984年1月27日) 評價[回目錄] 約翰·列儂是大英帝國最高騎士勳章的擁有者,是一名搖滾音樂家,歌手,作曲家,藝術家,演員,和平主義者。他作為披頭士樂隊(The Beatles)的創始人之一而享譽世界。列儂和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組合是最成功最有影響力的歌曲創作組合之一,他們共同創作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搖滾歌曲。Lennon在電視中,電影(如A Hard Day"s Night一夜狂歡)中,著作(如In His Own Write自寫集)中,採訪中展現出了放任不羈的性格和過人的機智。約翰·列儂作為和平主義者,藝術家的一些事迹飽受爭議。 在The Beatles時期之後,Lennon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獨唱歌手,在此期間,他發行了著名如「Give Peace a Chance」和「Imagine」等歌曲。經過1976到1980年的短暫隱退,Lennon帶著他的全新專輯復出。但一月後在紐約被槍殺。 2004年,在滾石音樂雜誌的評論「流芳百世的人物:有史以來最偉大的50名音樂藝術家」中,John Lennon名列第38位,而他和Paul McCartney一手創建的The Beatles則名列第一。 收藏品[回目錄] 《列儂與妻子》 甲克蟲樂隊主唱約翰·列儂(John Lennon)生前與妻子大野洋子(Yoko Ono)的《列儂與妻子》
《列儂與妻子》
一張照片將在紐約被拍賣。這張照片是安尼·雷博威茲(Annie Leibovitz)1980年應《滾石》雜誌邀請拍攝的,巧合的是照片發布不久列儂就死於槍擊。 照片中洋子把列儂抱在懷裡,列儂閉著眼睛感覺很安全很愜意。兩人都身著黑色上衣,這也凸顯了手的擁抱動作,連洋子右手無名指上的戒指也隨之凸顯出來。這不是兩人最著名的那張照片:列儂光著身子洋子卻全副武裝。但是在Swann Auction Galleries照片也被估價在一萬美元到一萬五千美元之間。 這張照片目前的主人是一位收藏家,拍賣會於2010年10月19日在紐約舉行。推薦閱讀:
※七月,那些失去的記憶
※父親和母親給我留下偉大的平凡記憶
※Anki初探和學習路線
※科隆 另一片天空下的記憶 《旅遊縱覽》
TAG: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