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泡沫有多大,看看中美的單銀幕票房對比就行

2016 年已經過去,廣電總局電影局也公布了全年的票房數據。457.12 億的數字僅比 2015 年增長了不到 4%。這不是一個好成績,畢竟在年初瘋狂的春節檔後,人人都以為 2016 年中國的總票房將會超越美國。

如果只看總票房這個數據的話,美國的情況似乎也未見得太好。根據票房網站 Box Office Mojo 的數據,2016 年北美的總票房為 113.72 億美元,比 2015 年高出了 2.2%,這個數字甚至低於中國總票房的增幅。

然而僅僅比較總票房這一個數據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單銀幕產出這個數據更能反映齣電影行業中影院和觀影人群之間的供求關係,而從這個數據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的泡沫化程度顯然要比美國更高。

目前,中國的銀幕數 41179 塊已經超過了美國的 40759 塊,如果按照中位數來計算 2016 年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的話,那麼中國的單銀幕票房為 125 萬元,與 2015 年的單銀幕票房 159 萬元相比,下跌超過 20%。

反觀美國,2016 年美國電影市場的單銀幕產出為 28.2 萬美元,而 2015 年的這個數字則是 27.8 萬美元,還略有上升。

將這兩組數據進行對比的話,一個容易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電影市場上,銀幕的供應量與需求大致匹配,而在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顯然已經遠遠超過了實際需求。

在此前的報道中經常會提到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由於前幾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擴張速度非常快,導致出現了一波建設電影院的浪潮。但隨著電影市場擴張速度減慢,這些新的建設項目沒有辦法這麼快地做出針對性的改變,所以導致銀幕增速遠超票房增速。2016 年中國銀幕增速達到 30%,是票房增速的十倍以上。

這對於影院的經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畢竟每一塊銀幕的運營成本並不會因為票房的減少而減少。影院需要在票房以外尋找新的收入來源,來彌補票房降低造成的虧空。

一般說來,影院的非票房收入大多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食品、飲料、貼片廣告、衍生品收入等等,但對於中國的電影院來說,這些似乎都還沒有形成一個足夠的規模。

萬達一直為自己的「非票房收入」而自豪,根據萬達院線在 2016 年 6 月發布的半年報,商品銷售、貼片廣告、影院廣告、電影投資營銷這些收入大約為票房收入的 46% 左右。相比之下,被萬達收購的 AMC 院線的非票房收入(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食品和飲料的銷售)大約是票房收入的 58% 左右。

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比較並不十分精確,因為萬達院線的財報中計入了 AMC 院線、Hoyts 院線等海外電影院的財務數據,因此 46% 這個數據是海外院線和國內院線平均下來的結果。不過,這反而意味著國內的這些電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佔比要比 46% 更低,也就是說萬達的非票房收入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此外,美國電影院較為成熟的會員制度也能夠幫助他們獲得更高的非票房收入。Regal 通過建立核心會員項目、開展特色活動、提升觀影舒適度等吸引會員的方式,會員收入佔到了收入來源的三分之一;而 AMC 則通過社交媒體積攢人氣,建立網站與開發移動應用,成立同行業第一個會員項目 AMC Stubs,自 2012 年來,AMC 的銀幕數下降了 0.5%,但觀影人次和單銀幕產出都增長了近 3 倍。

不過話說回來,電影院賺錢的辦法也就這麼一些。再怎麼跟美國人看齊,目力可及的前景就擺在那兒。這個行業要真繁榮,歸根到底還是上游內容端的事情。別的咱不提,2016 年的電影都拍成這樣了,要指望電影院能賺錢,也實在是太為難人家了。

相關閱讀

2017年的中國電影市場,我們在期待什麼

文丨九叔 來源丨iDoNews

455億,距離年初的600億目標相差甚遠,相比2015年的441億,仍在增長之中,只是增長率在下滑而已。

和北美票房相比,中國依靠著用戶的規模化優勢,仍然在不斷地增長之中。

和2015年的個互聯網平台激烈爭奪市場份額的方式不同,2016年的觀影市場逐漸趨於穩定。線上票務類APP已成體系,用戶消費習慣逐漸培養成熟,新用戶增長放緩。在線購票已佔到總票房的80%,這也說明在接下來的市場競爭中,電影真正要回歸藝術,需要用好的內容、好的用戶體驗來實現票房的繼續增長,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

但好消息是,在全球實體經濟發展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口紅效應」凸顯狀態下,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願意將更多地時間和金錢投入到娛樂行業中來。電影作為承載社交和娛樂雙重屬性的一種服務,在未來為真正實現消費升級以及更高的票房,更好的服務提供內生增長力。而這種內生的增長力必須要從觀影的技術的改革、影片的內容製作以及場景周邊服務全面升級來實現。過去的2016年,觀影市場已經初現端倪。

技術進步最為直觀,李安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次採用120幀、4K和3D的電影革命技術而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在過去的歷史悠久的電影史里,電影藝術一直被稱為「24格真理」,因為電影膠片的常用格式為24幀/秒。在這部電影放映過程中,激光放映設備、4K清晰度成為了一個偉大的嘗試。因為只在北京和上海的兩家影院播放,最終的票房雖然僅有1.6億多,但這部電影開創了電影的新製作方式。

另外一部電影,《爵跡》,這是今年國慶檔的大製作,號稱是第一部國產真人CG奇幻片,雖然最終票房只有3.8億,但卻在贏得了絕大多數觀眾的口水站之後,這一部需要60部相機,360度矩陣掃描以及74次精密調試的電影製作仍然對未來的CG動畫電影的商業價值抱有幻想。

2015年底的《尋龍訣》上映時,觀眾會發現除了被經常用到的2D、3D、IMAX 和4DX外,還首次出現了screenX三聯屏映版本的放映手段。這也在2016年成為了一種創新的電影放映新手段。

此外,AR以及VR技術也將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內被應用到電影藝術裡面去。每一次小小的嘗試,一定會成為未來大眾化觀影的一種新手段。

內容方面,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詬病國產片的諸多弊端,期許太多,失望就會越多。我們可否比對當年的國產手機市場的情況,當年的諾基亞和摩托,現在國產機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大半壁江山。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電影一定能夠做好,只是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需要平衡各方的利益訴求。但隨著中國經濟持續發展,中產階級的不斷發展壯大,文娛消費在接下來的許多年內都將成為驅動消費的大招。

再者,國產的電影必須要帶有國產的情懷,也就是普世價值觀念。消費者,看了你這個電影一定是有所收穫的,沒有收穫的電影,消費者是不願意去看的。而且, 消費者畫的不只是錢,他們還需要為每一次消費支付時間,銀幕塊數量從3萬塊到四萬塊只需要短短一年,看電影的時間風險很大,要花2個小時,才知道值不值。

人們選擇一部電影,意味著要支付3、4小時的整塊時間,觀眾也越來越不敢嘗試了。我們可以斷言,在未來,真正沒有好的內容的電影廠商,市場份額會進一步的壓縮。

一個小故事,就是前幾天發生的豆瓣評分機制,大家都在討論評分對於電影票房的影響,根據復旦經濟學院研究員,經濟學博士陳沁的報告,當周末上映的所有電影豆瓣平均得分每高出一分時,一家電影院的票房便會提升35萬。這個數據到底真實不真實,我們暫且不論,豆瓣作為一個觀影篩選的平台,為消費者節省錢,節省時間就是好的。

在場景上,中國電影在不斷增加電影銀幕數量以及相關配套的盈利設施時,更應該建立一種電影消費的文化。

西班牙著名導演路易斯·布努埃爾曾經說過:「一部影片就像對一個夢的不自覺的模仿,黑暗慢慢籠罩影院的情形就像把眼睛必上的動作。然後在銀幕上,就像在人的內心一樣,開始了進入下意識世界的夜間航程。」

中國的電影院觀影體驗總是不好,而我們的近鄰日本就做得非常好,電影正式開始前,放映廳的燈光熄滅,之前是幾分鐘的片頭廣告,並且有提示觀影人注意關閉手機,禁止偷錄,保持安靜等等。這和國內沒什麼區別。

但不同之處就在於,正片開始之後,全場徹底安靜下來。從第一句台詞開始,電影院始終很安靜,沒有人說話,沒有人突然用手機,即使是帶著爆米花的,在觀影過程中仍然沒有聽到任何聲響。在電影結束時候,所有人仍然很安靜地坐到電影字幕全部播放王弼,片尾曲結束,影院才亮燈離開。那些小孩子也很安靜,沒有任何吵鬧,安靜看完字幕,聽完片尾曲。

有些時候,我們真的很難理解,既然我們能夠抽出兩三個小時來看電影,為什麼連多一分鐘將影片片尾直到徹底放完的耐心都沒有呢?

我們還是沒有真正做到把電影當做一門可欣賞的藝術來對待。好的電影就應該去電影院觀瀾,電影院的氣氛,場景就十分重要了。

所以,拋去在內容上的短板,我們至少可以在提升我們觀影環境。2017年已經來臨,至於未來的電影市場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


推薦閱讀:

這才是懂得感恩的孩子,這才是最美的堅持
全球最美的10張臉蛋
關於人生經典唯美的語錄
? 再美的情話,也抵不上一句「我娶你」
水瓶最美的一面可謂是古靈精怪,12星座性格中最美的一面~~

TAG:電影 | 中國 | 泡沫 | 中國電影 | 票房 | 對比 | 美的 | 看看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