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拐河話李白
06-15
? 賀曉閩去閨蜜瑪利亞的故鄉南陽市方城縣拐河鎮度假,聽她說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到此一游,我思忖,過去只知道這位詩仙去過江油、安陸、濟寧一些地方,什麼時候還來過這裡?穿行於拐河小鎮,我以為自己是在江南水鄉,一樣的徽派建築、一樣的小橋流水,而最難抗拒的是,走進哪家酒店都有李白與《將進酒》的詩畫和酒水。其實,李白來到拐河鎮只是一個會友的過客,時間僅僅數十日,可是,他在這裡創作的《將進酒》卻萌翻了一千多年來的全球華人。不過,拐河鎮很含蓄,它在今天也是許多的「君不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唐玄宗天寶十一年,李白因「賜金放還」被貶八年之後,來到拐河鎮,和他的兩位朋友岑勛、丹丘生煮酒論時世、談人生,在酒酣耳熱、胸膽開張之時,寫下了傳誦千古的《將進酒》。那一年李白52歲,應該是一個男人最有作為的年華。而詩的起句上來就鋪墊了難言之隱,他是要找到一個情感的出口。「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酒筵上勸酒的場面與話語,使人如見其狀,如聞其聲。《將進酒》整首詩文並不長,175個字,不長也好背。可是,我一張嘴就說錯了字,那個《將進酒》的「將」在這裡不讀jiang,而讀qiang,是「請」的意思。但我固執地認為讀qiang是拐河人的方言,哪知卻是我的無知。拐河鎮因拐河而得名。拐河,一個掌控水流方向的名字,這裡地處魯山和葉縣交界,是淮河水系的上游,因淮河重要支流澧河穿境而過,水隨山曲,故稱拐河。西周時期,屬繒國領地,是絲織技術的發源地。據說,張騫出使西域帶去拐河的絲綢在歐洲一炮打響。前不久,央視科教頻道還到此尋訪絲綢之路的發源地。而當江浙一帶的繅絲業興盛後,每次交貨,也必有兩匹拐河的絲綢當作壓箱底的寶貝。久而久之,沿河兩岸還留下不少他們居住的粉牆黛瓦的老宅院。因此,拐河鎮的「小上海」稱謂由此得來。兩年前,拐河鎮入選了「河南省美麗宜居小鎮」的行列,我想入選理由應該是史詩、是文化。也許,是想尋找李白《將進酒》的創作意像,我發現自己在這裡走不出來了。拐河很美,但沒有黃河的磅礴氣勢;淮河入海,但在歷史上多次改道分成支流何以奔騰到海?為了驗證我的疑問,我接連找幾位當地的文化學者請教,無奈都不是理想中的答案。那麼李白是憑什麼在這裡寫出「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詩句呢?他是藉助酒性的狂放而作,還是有第二個創作現場呢?我遲遲無解。走到李白飲酒的白秀溝是在午後,瑪利亞告訴我附近有家趙國棟家酒作坊,傳說李白當年喝過他家的酒。我四下張望,正不知往哪裡走的時候,一個叫賣《將進酒》的高腔吸引了我。「買酒吧,這裡有『將進酒』」。他拿出一個白色瓷酒瓶,摸了又摸,儼然用一個造酒傳人的擔當,來為拐河的品牌廣而告之:「李白《將進酒》詩里說了三層意,都是喝酒。一、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二、惟有飲者留其名;三、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客到拐河,請喝李白詩中美酒。來,嘗一嘗吧!」我好奇地接過酒杯,眯上眼睛喝下去,感覺一股辣甜,原來《將進酒》是這種味道,李白啊李白,你走了一千多年,拐河人民從未忘記你的詩酒才情。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圖文欣賞:李白詩選
※李白詩中的「床」
※我是不是愛上李白了???
※詩仙李白真的和楊貴妃有私情嗎
※李白詩歌與盛唐氣象
TAG: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