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龍山:安慶城市之脊

一代書法大家鄧石如有一方閑章:家在龍山鳳水。其中的「龍山」,南北有二,一是小龍山,一是大龍山。兩山環抱的,是包括石塘湖、石門湖、菱湖在內的「鳳水」。

安慶曆代文人都以大龍山為傲。大畫家蕭謙中無論走到哪裡,都稱自己是「龍山蕭愻」。它還有個別號,叫「大龍山樵」,簡而呼之,就是「龍樵」。能悠閑地在大龍山腹砍柴度日,這是凡者難以達到的一種境界。

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大龍山文字記載,出自成書於明景泰七年(1456)的《寰宇通志》,其基礎為明永樂十六年(1418)開始修纂的《天下郡縣誌》。其中有關大龍山的文字為:「在府城東北二十里,西接小龍山及蘆塘,諸山綿亘五十餘里,上有池,為蛟龍所處。山之脊見露於驛道者,名脊見嶺。」

明代《安慶府志》能查閱的主要有三種,其中明天順六年(1462)《直隸安慶郡志》,文字很簡短:「大龍山,去治東北二十里,以形名之。因有兩龍山,故以大小別之。盤匝聯接小龍山、廬堂支峰五十餘里,有禪龕寺、真一觀及靈澤、順澤、天井禱雨之所。」

從地理角度,大龍山陽舊隸屬於懷寧,其陰隸屬於桐城,因此桐城縣誌也有簡略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桐城縣誌》文字為:「大龍山,縣南百四十里。山石嶙峋,而勢蜿蜒若龍,故名。其東出者曰『小龍山』,山陽隸懷,陰隸桐。近之如盤,遠之如佇。有峰有壑,可屋可田。有地維峰,倚山之半。」

又稱:「其中庵觀三十有六,最著者有真一上觀、下觀。有龍湫祠,有禪龕寺,有三石庵,有白華庵,有應化庵,中庵。小龍山有蘆塘、上庵、中庵、下庵。其周五十里,高十有八里。自郡視之如負,自江視之如俯。大如顧,小如隨。蓋二邑之勝雲。」

清道光七年(1827)《桐城續修縣誌》則從山脈走向及詩文的視角,對大龍山及小龍山做了梳理。

天色晴好時,立在大龍山之巔,能隱隱看見煙渚迷茫的長江。如果立在城東的振風塔上,前是「憑欄月涌三江上,解帶風從萬里來」長江,後是「巍然凌霄閣,豁達雲天開」的大龍山。小小安慶城,因山之雄,因水之秀,接下來自然也就是人之傑,地之靈了。

大龍山的主頂,是海拔693.4米的三縣尖。哪三「縣」,如果是現在的地名,好理解,是桐城、樅陽、懷寧。如果是古地名,就應該是桐城、潛山、懷寧了,因為當時沒有樅陽一說。但潛山又實在遠了些。也有說是「三鄉尖」誤傳過來的。可能?

從地理位置看,大龍山是安慶城之脊;從文化意義去說,大龍山又是安慶城之魂。

大龍山之西的的集賢關,多少年來,始終是安慶城北重要的戰略門戶。

安慶城,每夜都以大龍山為枕入睡。

在這暖風輕吹的冬日,我們能不能如同孩童,投進大龍山的懷抱?


推薦閱讀:

安慶銅礦的櫻花開了
安慶的老照片,你收藏了幾張?
安慶仁:弗州衝突昭示著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空前危機
安慶民俗
真正意義上的徽州女人 氣質碾壓楊冪熱巴 不靠顏值靠拼搏吃飯

TAG:城市 | 安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