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文(轉貼)[成長論壇]

教育美文(轉貼)

專題講座: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的詩情追尋

周一貫

引子:

周先生是小語界的泰斗,是王崧舟先生的老師,是我們這些後輩「高山仰止」的一道「風景」。周老今年七十有餘了,但神采奕奕、鶴髮童顏、興緻勃勃。紹興,一方人傑地靈的熱土,「鑒湖越台名士鄉」,孕育出多少名人雅士:王羲之、魯迅、周恩來、蔡元培、豐子愷、夏丏尊、秋謹、陳鶴琴、竺可楨……他們長長的隊列宛如星空璀璨奪目。而今,在小語界,如果說周一貫是理論泰斗,那麼王崧舟就是課堂大師。流淌的他、詩意的他、渾厚的他、融通的他、合十的他,絕對是全國新生代小學語文特級教師的領軍人物。王崧舟對周老特別敬重,躬行、顰笑、頷首、沏茗,把周先生引至會場,端坐之後,老者向我們娓娓道來……

正題:

王崧舟把我稱為恩師,因為我們都是紹興人,我比他年長,在成長的道路上他受過我的影響。如果論語文教學上的修養,我應該向王崧舟學習。我總認為,上了年紀的人,不能倚老賣老,應該向年輕的朋友學習,吸取時代的光華,要有謙虛的人格。昨天,王崧舟老師通知我來講一講,他突然通知我,我也沒有準備,因為我「五一」期間正在完成一部書稿。那麼,就給大家講講「語文課堂教學的詩情追尋」。張勝華的文章《走進新課程語文的理想課堂到底應該怎麼樣》,詩情追尋,追尋的就是這樣一個問題,新課程下的理想課堂到底怎麼樣?在非常有限的時間、空間,語文教學,離不開詩情課堂。1990年,我發表了《語文教學的詩化和詩化的語文教學》,特級教師賀誠後來也談到語文課堂的詩意追尋。

下面就來談談新課程背景下語文課堂的詩意追尋。

一、理想的語文課堂為什麼需要詩意的追尋

首先,語文課堂的詩意追尋,是理想,是永遠追求的目標,是永遠不可能隨手可得。課堂永遠是門遺憾的藝術,理想的課堂是沒有遺憾的。探討這門遺憾的藝術,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遺憾本身也是詩意,有遺憾才有寬容:大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豐收;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彩霞,才擁有了絢麗;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希望。理想課堂只是追求,要讓理想變成現實,不是沒有奔頭。這種理想存在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才有如此大的動力。

那麼,語文課堂,為什麼必須追尋詩意呢?中國是詩歌大國,是詩教發達的文明禮儀之邦,一脈相傳的主線就是詩,從《詩經》、唐詩、宋詞……詩歌是文學皇宮上的明珠。因為中國詩教特別發達,使得詩歌成為禮儀之邦的構成元素。《論語-記事》中曰:「不學詩,無語也。」不學詩歌,你就不懂得思考。興於詩、立於理,成於詩,可以興……追尋2000多年詩教的歷史,我們發現這是詩情的歷史。陶行知辦學,要辦成詩的學校,真善美辦學校,讓學生享受詩的生活。有多少仁人志士,對詩情的追尋,從豆蔻年華,到滿頭白髮,語文教學本身是一首詩。

語文和詩歌的相似處:一是激情,詩歌和課堂教學都有激情,激情滿懷,每個人上課激情的表達方式不一樣,竇桂梅熱情奔放,王崧舟不一樣,內蘊更深。有人說中國人都是熱水瓶,內熱,外冷。不要自己的把藝術風格扼殺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存在。二是含蓄,詩歌和課堂教學都有含蓄,因為傳授知識,是不可能窮盡,要選擇重點,「引而不發、舉一反三,引導學生去發現真理……」好的課是很含蓄的。給寬闊的天地,讓他們自由翱翔。三是精鍊,詩歌和課堂教學都有精鍊,課堂的表達方式是精鍊的,不要什麼都盡情地展示出來,在含蓄的基礎上挑選最有價值的給學生,由含蓄而精練,不流逝。四是和美,詩歌和課堂教學都有和美,構建美麗的課堂,這是詩意追尋。

語文與詩意有特殊的血緣,詩歌本身是語文教學的文體,語文承擔著詩歌的教學,詩情的開啟。語文教學,高爾基說:語文是人學,語文教學中有著人情的滄桑,語文是精神的鑒賞。語文具有情感性,詩歌是情感的號角,詩歌是美的化身,語文本身也很美。

新課程到底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一句話,新課程改變了師生的行走方式和生存狀態。教師的行走,從教書匠到研究者。老教師越教越不會教,因為他們只教了1年,重複了20年。歸根結底是行走方式不對。因為教師是專業,是專業就要要研究。1923年福特公司一發電機組壞了,請一專家修,報酬則高達10000美圓。人們問專家,為什麼收這麼多錢,你只划了一條線?他回答說:一條線的確只有1美圓,但我知道是這裡的問題,在這裡畫畫一個圈,就要9999美圓,這就是專業,是不可替代性。我也經常勉勵自己,要不可替代性,全身心投入,等到我周一貫在紹興有人可以替代了,我就不幹了。課程新改變了我們的行走方式,改變了我們的感覺趨向,教師的研究是偏重實踐的研究,自傳式研究,研究自己的教學生活,不斷地提升到理性水平。寫案例是最好的自傳式研究。盧梭說: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自畫像。從研究自我做起,改變別人難,改變自己可以。國王,下令把所有的道路都鋪上牛皮,這就是皮鞋的發明。我到現在收集的語文教學案例有3000多個,發表1200多篇論文,我注重實踐研究。新課程也改變了學生的行走方式,從接受到探究。

我們的生存狀態,你要有名師意識,使自己走上快樂的道路,就不會有職業疲勞,學生也就不會有枯燥的負擔,變成快樂的尖叫。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5-6-4 22:25:27編輯過]

黃錦163huangjin@163.com

2005-6-4 22:14:00

hjin379

等級:成長小豆豆文章:435積分:1462門派:無門無派註冊:2004年3月21日

第 2 樓

QQ


二、正確認識理想語文課堂的詩情追尋

課堂把詩情引入,這是時代糧食,有明顯的追求。出現頻率很高。如何理解:有兩位作家,到貧困山區找到一所學校,三個年級所有的課,只有一個老師,中午幫學生做飯,送學生你……作家對這位老師說:你和你的學校是一首詩。因為他把孩子的求知若渴的「心燈」點亮了。這就是詩情,美麗如畫的課,樸素無華的課,都是詩意的,洋溢詩意的課是好課,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大師有大愛,詩情不是技巧,而有是源頭在心裡,心聲。不要模仿他們的形、機械照辦外顯特徵,要學他的神、內心世界、人文底蘊。齊白石說:學我則生,像我則死。課堂也一樣,請你相信,你的課堂是世界的唯一,要自成一格,這是走向成功的共同規律。學王崧舟,學他的神,學他的人文底蘊,心胸、境界、品格。你自己也有好的東西,這才是語文教學的詩情。我為於永正寫文章——《樸素自然:永遠的時尚》。我們不學習大師的形式,走自己的路,追尋詩情。對真的追尋、善的樂施,美的嚮往,人格、心靈、找到自我。模仿秀,只在娛樂天地,語文課堂沒有模仿秀。

三、理想中語文課堂詩情追尋的構成元素

語文的詩情有更深的內涵,源頭是你的心靈,但也有基本的外顯元素,有:

——生命的課堂是詩魂。葉瀾提出:課堂是師生生命互動的過程,課堂原來被認為是認知的活動,現在是生命的課堂,生命的交流和互動,這非常具有詩意。生命的四大特徵:一是唯一的,每個生命是唯一的,心靈不一樣,一種型號,生命如此多情,需要我們尊重愛護,不能輕易放棄,好多的縱向比較,對生命來說不公正;二是多樣的,差異是本質,調皮的孩子往往聰明;三是一次性的,生命沒有草稿,要用合適的方式去珍惜生命,思考著,就是在享福,不提倡「苦行僧」,要懂得休閑,讓生命與事業同行;四是兩重性,肉體,精神,不忽視精神世界的東西。把這四大特徵運用到課堂中去,其操作模式不一樣,生存的質量不一樣,但第一要素,這是生命的課堂。母語是活的思想問題,是川流不息的生命。

——生本的課堂是詩心。學生是第一位的,以學生為本,體現在幾個方面:尊重學生的天性,童年最有天性,人性就是天性,小孩就是簡單,老師要讀懂童心;培育個性,知心、悟性、靈性,化干戈為玉帛,所有的行為以學生為本,不搞形式主義,不是矯情。

——生活的課堂的詩情。動物的生存與我們的生活不同,人在意義世界裡發展著、生活著,有著改造生活的能力,創新生活的能力。人的能力來自生活,生活的親歷,提升為經驗,有經驗到抽取可以有很強適應力的能力。新課程——體驗教學,重視生活的經歷和經驗。語文課堂應當是生活的。小學語文是兒童語文,以兒童心理規則、遊戲規則的語文。要深入淺出。現在的語文有「虛高」現象,效果不好,掌聲不是來自「服務區」,我們要對兒童說童話,不要「虛高」。

——生態的課堂是詩境。詩意和諧的課堂,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的課堂,追求平衡:教與學的平衡、師與生的平衡、講與讀的平衡、讀與寫的平衡、課內與課外的平衡,課堂是小的生態系統。本來不存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沒辦法剝離開來,原生態,是同一個東西。今天,重視人文,忽視工具,常此,語文將滑坡。原生態,語文教學的基因,語文教學,「常回家看看」,看列祖列宗,歷史上看過三次:20世紀50年代,讓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文課;20世紀80年代,煩瑣提問,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語文教學訓練論》(周一貫);當前,高舉人文大旗時,追尋語文教學的原生態。反思:人文=語文嗎?還有哪些基因。不能離開原生態。「星星還是哪個星星,月亮還是哪個月亮」,不要把「洗澡水」倒掉時候,把「孩子」也倒掉。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扎紮實實求發展。問自己:學生髮展了嗎?語文與思維同步,與生活同在,與政治投緣,與社會相親,很難把握原生態。這跟語文的綜合性有關係,追尋詩情,別忘記原生態。

——生動的課堂是詩趣。意趣、景趣、理趣,充滿情趣的課堂,要把課堂動起來,使課堂成為激情飛揚的動感地帶,把握課堂的火候,課堂上不要「動」的過頭,四個反思:真動還是假動,主動還是被動,外動還是內動。首先是內動,少數動還是多數動,認知價值高於趣味價值,是有效的,把握好「過猶不及」,《論語》講的道理,把握一個「度」的問題。把握好引起事物零界點質變的度。

——生成的課堂是詩路。葉瀾提出:課堂教學生成性,是一種境界。要從預設和生成中得到統一,預設中的生成,生成中的預設,更多的預設在課中,現場與細節,所有的問題都是細節,細節造就成功,細節追尋詩情之路。

綜上,這只是語文課堂詩情追求的角度,不完全、不完美,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了解。但有一點是統一的:語文課堂詩情追求是快樂的、健康的,生活在詩意語文教學的大地上。

黃錦163huangjin@163.com

2005-6-4 22:14:00

hjin379

等級:成長小豆豆文章:435積分:1462門派:無門無派註冊:2004年3月21日

第 3 樓

QQ


新課程語文課的理想走向 特級教師 孫建鋒一、 走向目中有人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於它的不可重複性。人有了生命並不意味著一定有生命的質量。譬如,白痴與植物人。在我看來,人的生命意義在於提升其生命的質量。人類發展史已經表明,生命質量的提升與優質教育成正比。優質教育是對每一個生命個體充滿終極關愛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意味著老師的眼裡有學生。老師的眼裡有學生就會既教書又教人。比如,學了《狐狸和烏鴉》,興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學就在操場上、牆壁上隨手「塗鴉」,老師就建議校長開闢了學校的一面牆,當作學生的「自留地」,讓學生任意「耕種」。學生不僅在那裡放飛了想像,張揚了個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穫了自由。既教書又教人的本意在於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為學生的精神發展打底子,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同時還意味著老師的眼裡有自己。孰不知老師和學生都是生命成長的共同體。在「新課程」的這面鏡子里,教師和學生一樣可以「影鏡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實現自我,成長自我。走向目中有人的語文課,教學氛圍:「民主、平等,和諧、融洽,魚水親和」;教學場景:「身心解放,思維開放,個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風,學習自主,「嫁於春風不用媒」。二、 走向心中有本小語姓「小」,語文姓「語」。小學語文課堂的根本在於念好「識、寫、讀、背、說、作、習」的七字歌。「七字歌」按「課標」的具體要求為:識——認識3000個左右的常用漢字;寫——書寫一手正確規範的漢字;讀——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量達145萬字;背——背誦積累優秀詩文160篇;說——具備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作——能寫文從字順、具體明白的文章;習——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譬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在我看來,閱讀能力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語文課程標準》)這既是一種閱讀教學的理念,又是一種閱讀教學實踐的形態。就教學實踐形態而言,它包括「學生與文本對話,教師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對話」。其中,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對話」。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就是學生個性化解讀文本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對話在於尊重「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個性化閱讀差異。這種形式上的差異,蘊涵著精神實質的一致——學生真正具有了「獨立的閱讀能力。」當然,語文課要因課因生而異,明確教學重點,營根固本,扎紮實實地進行教學。設若如此,語文這棵樹,必將根深葉茂、挺秀參天。三、 走向教中有情1、 課始激情情即生請欣賞教例《悲壯的一幕》—— 「『轟——轟——』震耳欲聾,火光四濺,科馬洛夫和他駕駛的前蘇聯宇宙聯盟一號飛船永遠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了……讓我們再次聆聽那《悲壯的一幕》,請打開課本,輕聲朗讀課文……」課伊始,執教者便利用多媒體課件「激情」,再造「船毀人亡」的場景,渲染悲壯的氛圍,「未成曲調先有情」,使得學生「不覺轉入此中來」。2、課中悟情情更濃課行中,教師傾情投入,熱情引領學生與課文情感對話。教師情,學生情,課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濃。師:「孩子們,這篇課文悲壯凄美,讀來令人蕩氣迴腸。課文中一定有許多打動你的語句,請寫一寫你的感受,然後交流。」生1:「科馬洛夫看見了老母親,看見了妻子、兒女。他很激動,但他還是控制住自己,說:『首長,屬於我的時間不多了,我想先把這次飛行探險情況向您彙報,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生死關頭方顯英雄本色:事業重於親人,事業高於生命。生2:「……滿頭白髮的老人心如刀絞,『兒子,我的兒子,你……』……科馬洛夫露出了笑容,『親愛的媽媽,您的圖象在我這裡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髮都能看清……』」從「滿頭白髮的老人」那裡我讀出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慟;從黑髮人那裡我讀出了盡忠難以盡孝的殘酷。生3:「妻子抱著話筒只說了一句:『親愛的,我好想你!』就淚如雨下,再也說不出話來。」雖然只一句話,卻包含了妻子對丈夫全部的愛。生4:「指揮中心的首長把科馬洛夫的親人請到指揮台,讓他們在最後的兩小時里和屏幕上的科馬洛夫在一起。」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親骨肉間的最後訣別,什麼叫給予最大的安慰,什麼叫有人情味兒!……2、 課終諳情情未了讀文諳情情未了,餘音繞梁、綿延不絕。一如上文教例,情感的衝擊波激蕩著學生又創生了許多新的問題,課後他們查閱資料、上網搜索。悟出了更多的情理:——造成這次船毀人亡的悲劇是由於地面程序設計時點錯了一個小數點。一「點」差錯,船毀人亡。科學來不得半點馬虎。——前蘇聯敢於直播這場「悲劇」,說明他們有直面失敗的勇氣。——《悲壯的一幕》在於警醒後人不再重演悲劇。……四、 走向課中有智語文課程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課程。如果說知識是豆漿,那麼智慧便是滷水。知識很多,智慧很少的人,總是一盆豆漿,點不成思想的豆腐。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老師帶領學生超越知識,共同走向智慧的過程。1、 用好教材,超越教材,走向智慧教材是專家依據「課標」要求精心編寫的經全國教材審定委員會通過的教學範本,首先要用好教材。「用好教材」一方面意味著教師應該責無旁貸地憑藉教材,傳承文化,啟迪心智;另一方面意味著超越教材而不囿於教材。譬如,學了童話《醜小鴨》之後,一名小學生課後讀了安徒生的原著,然後來問老師:「原作寫鴨媽媽孵『醜小鴨』都孵得『不耐煩』了,她看著這個醜陋的『大個子』,覺得他『不正常』,當他的兄弟姐妹們都對他喊『讓貓抓你吧,你這個醜八怪』的時候,鴨媽媽終於下決心驅逐他了,她說:『你最好走得遠遠的吧!』我們的課本為什麼一廂情願地改寫成了『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疼愛他,誰都欺負他……醜小鴨感到非常孤單,就鑽出籬笆,離開了家?」這位同學又說:「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媽媽都愛『醜小鴨』的。養母跟我說,我就是一個因為『豁嘴』剛出生不久就被媽媽遺棄了的『醜小鴨』。」這位同學超越教材,挑戰課本,給我們帶來更深層次的思考:改寫者的初衷也許是好的,不願讓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種種苦難,但是,苦難是這樣如影隨形追擊著我們,我們不直面它,又怎能迎擊它?2、 師從教師,超越教師,走向智慧一般說來,「聞道有先後」,學生應該向老師學習,但「弟子不必不如師」,有時,老師也應該向學生學習。因此,通過平等對話,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師式學生」與「學生式教師」。課堂上經常出現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且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的亮麗風景。請走進《白鷺》的對話教學片段:師:「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一點兒則嫌長,減一點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則嫌黑。」 郭沫若把白鷺寫得出神入化、美崙美奐,真可謂神來之筆、匠心獨運啊!生:這兒的描寫算不上「獨運」,因為它是模仿楚國辭賦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賦》中描寫美人的句子:「增一分則太長,減一分則太短;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師:我想談談對「模仿」的個人看法。「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當我們吟誦宋代詩人林逋的詩句時,有誰會想到它是「模仿」五代南唐江為的「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當我們拜讀莎士比亞名劇《奧賽羅》時,又有誰會想到那是出自義大利欽蒂歐的《夫與妻之不忠實》?藝術不是無源之水,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時代,任何文學作品都是在前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中有繼承,有創新,成功的「模仿」應該在原句的基礎上別出心裁,得其神韻而自有境界。生:老師,聽您一席話,我佩服江為勝過林逋,佩服欽蒂歐勝過莎士比亞,佩服宋玉勝過郭沫若,因為前者是首創,後者是革新!師:我佩服你,因為你有個性,有主見,有思想。讓我們以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的明言共勉吧——「我堅決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說完,與自己意見相左的學生真誠地擁抱!)3、 看重自我,超越自我,走向智慧從生理學的角度講,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幸運的。試想:父母生下來的,為什麼不是別人,而會是我們?!在出生之前,我們實在已經打了一場大勝仗!所以不論自己是美、是丑、是聰明,或是駑鈍,甚至殘障,都應當慶幸——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對於我們的父母,我們永遠是不可重複的孤本。無論他們有多少兒女,我們都是獨特的一個。」 「俯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是至高至尊的惟一。我們是他們最初的宇宙,我們是深不可測的海洋。假如我們隱去,孩子就永失淳厚無雙的血緣之愛,天傾東南,地陷西北,萬劫不復。」 「對於我們的事業,我們是不可或缺的主宰。我的獨出心裁的創意,像鴿群一般在天空翱翔,只有我才捉得住它們的羽毛。我的設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灘上,等待著我把它用金線串起。我的意志向前延伸,直到地平線消失的遠方……沒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別人。我很重要。」(畢淑敏) 「我很重要」!這是心靈對生命的允諾。每一個人都應該對自己說:「我很重要!」在別人看重自己之前,自己首先看重自己。只有看重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哲人尼采曾說:「人是一樣應該超過的東西。你們做了什麼以超過它呢?」下面的故事也許能給我們一些啟迪——學校曾有個孩子問爸爸:「為什麼同桌考第一名,我才考了第二十一名?」 做教師的爸爸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了自尊心,而這種自尊心正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他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又一次考試後,兒子考了第十八名,而他的同桌還是第一名。他又問爸爸同樣的問題。爸爸依然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但爸爸一直在思考怎樣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同桌刻苦,但依然沒趕上他的同桌,不過與過去比,他的成績一直在提高。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爸爸帶著兒子看了一次大海。就在這次旅行中,爸爸回答了兒子的問題。去年,兒子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寒假歸來,母校請這位老師的兒子給同學及家長作個報告。兒子念了那次看海後的日記:「我和爸爸坐在沙灘上,他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小鳥,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灰雀總能迅速地起飛,它們拍打了兩三下翅膀就升入了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它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它們。」作者簡介孫建鋒,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象。應邀在全國各地上課六十餘場,深受好評。省級以上教育刊物發表文章百餘篇。地址:深圳市羅湖區鳳光小學(原江蘇銅山實驗小學)郵編:518029

推薦閱讀:

書單 | 100本!史上最全個人成長書單
網戀:成長中的誘惑
你並不是喜歡,你只是感覺新鮮
總感覺生活事事不如意?
和桐桐一起長大(8)行為模式

TAG:教育 | 成長 | 美文 | 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