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圓滿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96-無常63(四法印·涅槃寂靜2)

連接

「能集諸業的一切煩惱悉皆以壞聚見為根源」這一金剛句,如何跟後面連接呢?關鍵要看到,既然是煩惱作為根本因,它能集一切有漏業而感召苦蘊,而一切煩惱都以壞聚見為根源,那現在問題的焦點就在於能不能斷除壞聚見。如果壞聚見能被斷除,那根源既斷,從中出生的一切煩惱就斷了;煩惱一斷,集業的來源就斷了;業一斷,苦蘊就斷了,這就證明有滅諦。因此,現在關鍵要看壞聚見能不能斷?由此引入下一段的抉擇。

(2)以理成立滅諦

而觀察我執之境的我或者補特伽羅時,如同於花繩計蛇般,唯是依施設處——五蘊的積聚和相續假立,並由迷亂計為有而已。在獲得此定解後,以證無我慧從根斷除壞聚見,從而現前徹底止息有漏因果的寂滅。由正理成立此滅諦。

這裡分三段證成:

1)「我」唯是假立;

2)對此取得定解後,以無我慧能根除壞聚見;

3)有寂滅有漏因果的滅。

1)「我」唯是假立

首先,對於我執之境的「我」或者補特伽羅進行觀察。能否去除我見,關鍵要看境上有沒有「我」。如果有「我」,那無法去除;而沒有「我」的緣故,一旦見知到就會歇下我見。就像觀察繩上有沒有蛇,如果有蛇,那無法去除蛇見;而繩上無蛇,一旦見到就會去掉蛇執。因此,現在關鍵要觀察,我執之境的「我」到底有沒有?為此應該看到只是假立。

用譬喻來說。繩上沒有蛇,但由於夜幕初降時天色昏暗,前面隱隱約約有一個長條的形狀,就以為那是蛇。這顯然是自心假立的,不是在繩上真實成立有一條有情的蛇。同樣,在施設「我」的地方——五蘊的相續和積聚上,根本沒有常、一的「我」。直接去透視它時,從現相的層面也可以看到,它只是多分的法,而且剎那滅,上面哪裡有不變、獨一的「我」呢?因此,在境的蘊上沒有「我」。但由於當時的心沒看清真相,以錯亂因緣把它執為常、一的「我」。可見,「我」只是心假立的,由於不清楚,一直妄計這個「我」是有的。到此就明白,「我」的體性唯是假立而無實法。

2)對此取得定解後,以無我慧能根除壞聚見

先要明確,無我的定解能夠生起,而且最終能以正量智慧去除妄見。譬如誤認前方的花繩是蛇,心裡懷疑:這是不是蛇呢?用手去觸感覺不是蛇,但還不太確定。直到燈光亮起,到近前清楚地看到只是根花色繩子,看起來像蛇,實際沒有蛇,這時懷疑就落下了,心裡踏實了,認定沒有蛇。

同樣,在觀察我執之境的「我」時,最開始會懷疑,處在猶豫不定的狀況,一直在蘊上找:有「我」還是沒有「我」?傾向於承認沒有「我」。比如以六界或七相車喻等做觀察。地界所屬的皮、肉、骨、內臟等都不是我,水界所攝的唾液、血液、尿液等都不是我,火界所攝的各種熱量都不是我,風界所攝的動轉都不是我,空界更不是我,識界剎那滅的妄識也不是我等等。這樣去五蘊上看,各分都不是「我」,合起來也不是「我」。諸如此類就能逐漸傾向認為沒有「我」,但心裡的疑根還沒脫掉。直到某時非常清晰地見到沒有「我」,心裡就會肯定,那時會取得定解。

3)有寂滅有漏因果的滅

從前認為這裡一定有個「我」,這狀況就像近視眼,錯認無常、多體的蘊是常、一的「我」,這是很冤枉的。現在已經看清楚,確認了沒有「我」,之後通過修習會出現現證無我的智慧,這時決定能從根斷除壞聚見。

光已經照到繩上,看到沒蛇,那當然脫掉了蛇見,之後由蛇見引起的一系列心裡的恐慌,以及逃避或對抗等的行動就都會歇下。同樣,一旦見到蘊上沒有「我」,除掉了我見,由執「我」而引起的煩惱,以及由煩惱驅使造作的有漏業就都會歇下,再也沒有為「我」的動力。動力的源止息了,由這種妄動引起的後有之果也就沒有了,因此,決定能得到徹底息滅有漏因果的寂滅。以上以正理成立了有滅諦。

(二)別說分二:

1、總顯解脫差別;

2、別說其義。

1、總顯解脫差別

此解脫亦有二類,即不圓滿的暫住寂滅一邊的聲緣聖果——小乘涅槃,以及圓滿的二無我慧修至究竟而不住有寂的涅槃——大乘道所得無上果佛地,也由正理之道可見。

所謂「解脫」,就是因上從煩惱中脫離,果上從結蘊相續中脫離。「解脫」和「系縛」是一對,了解了系縛的粗細狀況,就知道解脫有不圓滿和圓滿兩種。也就是先要從流轉門認識系縛,然後會從還滅門知道解脫。

流轉門即生滅門。法界本來不二,由於一念妄動,想要明知自己,結果就出了無明,變出了能所二取,從此一路生滅下去,這種生滅沒法截斷,叫做「系縛」。在細的狀況中有法我執著,由此起所知障,遮蔽了本來的一切種智,遍智光明有而不現,這是第一種細的系縛。之後繼續由細流落到粗,執取多體、無常的蘊為常、一的「我」,這以後就有了人我執,由此起惑造業出現有漏相續,這種結蘊相續的狀況叫做「系縛」。也就是五取蘊相續不斷,從中出現無數輪迴中的生死,這就是《有漏皆苦》里談到的苦性。現在要從錯亂的流轉中返回,直到解開系縛,這就叫「解脫」。

系縛與纏縛、結等同義。還原的狀況有粗有細,有不圓滿有圓滿。大分為二:一、聲聞緣覺所證的聖果——小乘涅槃;二、大乘菩薩所得的聖果——無住大涅槃。這又要看到,因上的結縛有細有粗。小乘聖者證了人我空,不見蘊上有「我」,粗蘊的相也消失,這樣就返回了一步,然而證的不徹底。果上能退掉由人我執起煩惱所成的輪迴結蘊相續,卻無法得一切種智解脫,還處在變易生死中,這就是不圓滿的解脫。

再者,它的相狀是暫時住在寂滅一邊。修小乘道能見到粗分的積聚和相續都是假的,實際沒有,到了深處只見微塵和剎那,然而沒證法我空,就以為勝義中有微塵和剎那。既然輪迴以微塵和剎那為體性,是實法,當然就有與之相對的息滅這種實法而獲得的涅槃。這樣的話,輪涅是相對的,因此說他只是暫時住在寂滅一邊,不究竟。也就是,本來沒有微塵和剎那,都是妄相,正在現妄相的當處就是實相。本來沒有輪迴,當然也沒有與之相對的實際的涅槃。輪涅屬於二邊,而本來是沒有邊的,小乘見地卻是有涅槃邊,與輪迴相對,這就著在了實法上,因此它是暫時、不究竟的。《法華經》對此稱為「化城」,有必要入大乘道進一步上進,因此稱為「不圓滿的小乘涅槃」。

大乘道圓滿,證的空性徹底,證到了人法二無我。一切法可以歸攝為人、法兩種。自從出了無明,變出妄相,本來沒有法,卻執為一個個有自性的法,似乎在現的當處有自體存在,實際只是假相。大乘道經由抉擇,通達了二無我並生起觀慧,由此能息滅人法二我執,證到不住有寂的涅槃,或者稱為「無住大涅槃」。

「有寂」是兩邊。如果承許諸有的現相實有,那就有除滅諸有現相的寂滅;然而有本來不存在,所以寂也就不存在。譬如有空花才有空花的滅,沒有空花哪有空花的滅?所謂「生死涅槃等空花」。為了簡別小乘住涅槃邊的果,就稱為「無住大涅槃」,實際沒有涅槃邊可得。也就是,在這狀況里是如如法界,沒有生死相,也沒有涅槃相。這裡沒有任何邊可得,稱為「大乘道所得無上果佛地」。

這種返回就徹底了,回到了發生妄動之前的本來堅固地。也就是自性佛、一真法界、如來藏、真如等,可以用各種名稱來說它。這就是入夢前、出現能所妄相前的情形。這以後都是以一念無明為根源出現的,都是因緣變現的有為法,因此呈現為世間之流、蘊的相續。細分上,以無明習氣地出現了無漏業,出現變易生死,整個生滅之流從細相而言就是這個狀況。現在在小乘斷煩惱障之上,進一步斷掉了所知障,徹底消除最細的能所二現,返回了法界。這就是本有的家鄉,這裡無生無滅。所以,這樣最極清凈的涅槃,就是返回了本無生滅的涅槃,它沒有邊,稱為「無住涅槃」,這是圓滿的狀況。

2、別說其義分二:

(1)顯示小乘涅槃為真實解脫;

(2)顯示大乘涅槃為殊勝解脫。

初中又分二:

1)正說;

2)證成解脫不退。

1)正說

其中,非斷證圓滿而低劣的聲緣涅槃,也以根除煩惱障故,猶如火燒毀種子而不復再生般,徹底退去輪迴,故為真實解脫。

在兩種解脫中,首先要認證聲緣涅槃是真實解脫。雖然斷證不圓滿,沒斷盡兩種障礙,沒證得圓滿佛果,與大乘相比處於下位,但由於已經現見人無我,而且修道究竟,所以徹底滅掉了壞聚見,這樣就根除了由此產生的所有煩惱。由於斷盡煩惱的緣故,就不再出現以煩惱造業而現起的有漏蘊。就像火燒毀了種子不會再生那樣,徹底退掉了輪迴,因此是真實解脫。

2)證成解脫不退

如若認為:類似於從凡夫的相續中產生正道,從串習正道究竟的相續中也產生諸過失。

對方的想法是:就像病了很久會好,好了若干時又會病一樣,從長久串習過失的相續里能產生正道,同樣,串習正道到究竟時也會產生諸過失。

這裡要看到緣起的傾向。從顛倒中會產生正道,去掉由我見引起的惑業苦。相反,已經串習到究竟,是不是又會出我見,再度起惑造業而輪迴呢?這是一個大問題。如果那樣,就不可能有「過失從心的實相中徹底分離」的可能。所謂的「徹底分離」就是一滅永滅,不復再生。如果是這樣,那可以成立是永恆的解脫,徹底達到無苦之地,永遠安寧;如果不是,那隻不過一度好了又一度病。

回答:並非如此!所謂「我見等過失不能從心的實相中分離」的說法並不成立。心只是像對花繩計蛇一樣,暫時由緣而迷亂,在獲得能退失它的對治——見無我等義之緣時,便如光明破暗一樣,我見等過失不能損害。何況對治已經串習究竟之時,不可能有心從對治狀況退失的理由。

關鍵要看到緣起上雙方的較量有兩種情況,下面以比喻和意義兩分來說明。比喻:譬如水火相剋,水強熄火,火強蒸水,有來回凌奪的可能。然而,光明和黑暗不是這樣,無論黑暗再長久再多,只要點一盞蠟燭,光一出來就破了暗。絕對沒有暗又破掉光,讓光又回到暗的狀況。光的對治一出來就能勝伏違品。這不像兩人摔跤,還有你勝我、我勝你的可能性。由這種情形去推斷,證得見道就像出現光明一樣,明了地見到沒有「我」。這方面的助緣一起,心就住在實相里,不會被凌奪。當然,在見道以前,還存在兩者力量對比,哪個強過哪個的情況。然而見道後,由於現量見的力量,絕對能勝伏違品。

像這樣,當見道的智慧出現時,違品就不能害它了。見道以後修道,而且串習到究竟,之後心會一直處在對治狀態,違品就更沒希望了。在見道時,對治就能勝過違品,也就是覺能勝過迷,從此以後對治佔上風。到串習究竟時,完全成了對治狀況。在如光明般的對治狀況中,不可能存在黑暗般的我見等,一點點出現的機會也沒有,當然絕對不會又出我見,又以我見引惑業再度輪迴。這就證成決定可以分離我見這個過失。譬喻上要看到,明中不會有暗現前,這樣暗就分出去了。表示當對治已經串習究竟時,不會再有我見等無明,這叫「覺不生迷」。迷是過失之源,迷已經不生,當然我見等過失就徹底分離出去了。

其義如何呢?即:無我等諸對治是無有輪迴苦因、苦果的過失或無有損害故,以勤作並不能令心從彼中退失;縱然無損害,但若以理有妨害,容可捨棄,但這真實之義是以理成立故,何時也不可能見有妨害而捨棄,也不會由勤作而退失;若說:「以理無害,但由失念等,心與對治分離後退失。」這也不可能,在串習至究竟時,於心本身自然純一成為對治的體性或自性,以諸違品增益的狀態縱然勤作亦不能退失,也就是,以心於對治真實方不舍而攝持者,如了知繩上無蛇之識前不會有執蛇機會。如是,亦如《釋量論》所云:「無害真實義,縱勤於顛倒,自性終無退,覺持彼方故。」

為什麼說沒法讓心從對治狀況中退失呢?如果有輪迴苦因苦果的過失,那有可能退掉。因為它是虛妄分別,沒有「我」而執「我」,出現自私性,起惑造業而受報,這種顛倒性落到了妄想中,一旦見到真諦,就會從中退出來。對治本身是見了真實義,在這上面不是起妄想,隨妄想入顛倒夢,出現各種錯亂的心、行為、果報,那當然沒法退了。就像出現光明一樣見到了實相,怎麼會退呢?

退一步說,縱然沒有過失或者損害,不是落在輪迴妄想病態的狀況里,但如果以理有違害,觀察它時站不住腳,那一旦見到真理就會退掉它。然而無我等符合二諦真相,說到無我,真實中的確沒有「我」,說到無常、苦等,世俗諦就是這樣,它是真理、是事實的緣故,怎麼去考察也沒問題。事實就是如此,怎麼可能推翻?怎麼可能退下來呢?如果是謬誤,一檢查發現這裡不對那裡也不對,這樣就會退掉,只要看到了真實,謬誤就退掉了;然而它本身是事實,怎麼退得掉?

如果說:雖然以理無違害,但有時失念忘記等,心和對治分離,這不就退了?正安住在無我等真實義中時,的確沒法拿掉,退不掉。證得小乘聖果,面前沒有了粗分現相,這上面一點「我」都沒有,正處在這個狀況中時,誰能讓他退掉?但如果他忘掉了,再次想起這裡還有「我」,這不就退掉了?

要知道,不可能出現這種狀況,因為現在說的是證了極果或者對治串習到究竟的狀況。什麼叫究竟狀況?見道時已經見到沒有「我」,通過修道進一步串習,當串習到純一是對治的體性,如光明般的狀況,那怎麼會丟掉呢?「諸違品增益的狀況」就是無中生有,憑空添加很多分別,但縱然怎麼勤作也不可能使它退失。就像已經開燈,現見到面前的繩上沒有蛇,在現量了知繩上無蛇的識前不會有執蛇的機會。一旦徹見了,之後無論拿這根繩子怎麼甩來甩去,他都不會認為這是蛇。或者做各種增益狀況,也沒辦法退失他認定這是無蛇的心。也就是,當對治達到了究竟狀況,就全部是對治的體性,或者完全處在真實義中,心對於對治的真實方是攝持不舍的,所以不會退掉。

(2)顯示大乘涅槃為殊勝解脫分二:

1)總說功德無量;

2)略說涅槃四德。

1)總說功德無量

其中,於心自性光明,一切客塵凈除之故,成為自性大清凈的本體、斷證圓滿的究竟轉依之如來法身,功德無量。

以上講了我見等過失或客塵可以分離出去,而且一離永離,不復再生,這就證成了有真實解脫。為什麼能分出去呢?這要見到客塵叫「忽而」,只是一下無狀地入了迷惑狀態,所以一經認識真實喚醒過來,就又回到了真實義。前者是客,後者是主,那種無而現的假相,是一時以迷亂的力量出來的,就像一個夢,所以那些都是生滅相。一旦回來就見本性了,也就是心和實相兩個合起來了,實相是沒變動的,或者說智慧和自性合到了,它就不會退了。它是主,已經出離了妄想狀況,這時就真實還歸了。這裡要知道,一個是忽而的念頭,一個已經回到本性,前者會退,後者不會退。在正義和非義的交鋒、如理與非理的交鋒、明與無明的交鋒上,前者決定勝利,而且是一勝永勝。

在緣起上要認識到有粗分和細分兩種還歸。粗分就是已經現見沒有人我。比如,在阿羅漢的現量中是微塵和剎那境界,沒有人我,他怎麼可能回到執人我的念頭上去呢?不會的。但他還沒證徹底,認為有剎那和微塵,有法我執著,還有二取,這是細的迷失,所以他有無明習氣地、無漏業、意性蘊和變易生死。等到連法我都證空了,那就回到發生妄動以前。

發生妄動出了無明以後,就出現了所相,以為有一個對象,當證了法我空就沒了對象,他就回歸了不二,這時智慧就和本性合到了,終究不退。這是大乘涅槃,在這裡沒有任何輪涅的邊,所以叫「無住」。「一切客塵凈除」,所謂的「客塵」,就是由人我、法我虛妄分別所現起的各種妄相或能所二相。當還歸到最細時,能所二相全部沒有了,心的自性光明徹底顯發出來,這時自性大清凈的本體、斷證圓滿究竟轉依的如來法身,有無量的性功德法,這是大乘的殊勝解脫。

現在要了解,這個解脫也叫「出纏如來藏」。如來藏有在纏和出纏兩種。在纏是系縛,處在妄相的遮蔽中,一直隨著錯亂力量起很多虛假的相、虛假的受等等,這些表明他在纏縛中。當徹底遠離了客塵,法性義心的自性光明就全體出來了,就像離雲之日,這叫「大乘解脫」。這上面斷證圓滿,二障徹底斷掉了,本性徹底證得了。「自性大清凈」,指本來沒有二取的法或者惑業苦的法,本體出來了。「功德無量」,指它本身就有常樂我凈、慈悲喜舍、六度四攝、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等無量法,這些法是從它的德用上說。成佛不是成了死雕塑,而是具有恆沙妙用的偉丈夫,從他的德用無邊來說功德無量。恆沙功德都顯發,遠超過小乘涅槃,因此稱為「殊勝解脫」。本體全部出來,妙用顯發了,本來是如何就如何。以上總的講述了大乘殊勝涅槃的涵義。

2)略說涅槃四德

略攝而言,即常樂我凈波羅蜜多。

針對無量恆河沙數的性功德法,佛在《涅槃經》等中把它簡要地歸攝為常、樂、我、凈涅槃四德,使得我們好受持、好了解。這是針對此方人的歸納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諸佛微妙的言教。

也就是在施設言教時,針對凡夫的四倒,宣說了小乘的四正——無常、苦、無我、不凈,就是平常修前行法等中,要觀的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舉體不凈。這屬於小乘前期的教法。然而觀好以後,又著在無常邊、苦邊、無我邊、不凈邊,其實沒有合到真如本體。因此,在第三轉了義法輪里,又要宣說常樂我凈,然而這不同於凡夫常樂我凈四顛倒,這時要真實揭示如來藏心,心的光明本體,或者要揭示佛果究竟地位的功德,不同於小乘涅槃,有這些必要,所以特別宣說涅槃四德的大教法。

波羅蜜多有果有因。通常說的六度是從因或道而言,以能到為義,而這裡說的是果,以已到為義。已經徹證本體,具有這樣的四分德相,超過了凡夫、外道、小乘、學道菩薩。由此來表顯大涅槃無上極果的德相。

其義如何?法界體性自性清凈者,以如實證悟二無我之大智慧永滅客塵二障及其習氣而不復再生故,具有二種清凈者,即凈波羅蜜多解脫身或極清凈身。

涅槃四德的涵義如何呢?先講凈波羅蜜。總的說,具有兩清凈就叫「凈波羅蜜」,或者「解脫身」「極清凈身」。現證二無我的大智慧,永遠滅除了客塵——由虛妄分別所起的煩惱障和所知障,下至習氣都不剩。這樣不再出生的緣故,具有兩種清凈,所謂自性清凈和離垢清凈。自性清凈是每個眾生本有的,雖然做了夢實際沒有夢,雖然翳眼見空花,實際沒有空花,這好比自性清凈,本來沒有虛妄分別所出的這些法。離垢清凈,就是在現相里已經落入迷亂狀況,需要修如幻的道從中返回。後來錯覺消失,發現空花沒了,這好比離垢清凈,也就是惑業苦所攝的雜染法全部消盡,從迷夢中出來。這兩種清凈是徹底的,已經返回了,哪有什麼不凈相?不但沒有不凈,連與不凈相對的凈也沒有了,這是極為清凈,也叫「解脫身」。

不必說粗分苦集的過失,細至聲緣尚不能斷的意性蘊及其因無明習氣地亦無餘斷盡故,遠離一切遷流毒箭,即聖樂波羅蜜多大樂之身。

所謂「樂波羅蜜」,所有修道者都想尋求真實安樂,當到了極處就叫「波羅蜜」。也就是不但離了粗苦,連細苦也離了,徹底返回到不遷變的本體,這叫「大樂之身」。其實,只是從不同分來立名。

苦是什麼狀況?要知道,在清凈界中本來沒有任何生滅,然而一念妄動有了無明以後,成了阿賴耶識,就入了生滅門,也就是以無明為因緣就出了因果法。這樣由因生果,由果又種因又生果的過程,都是生滅之流,是虛假的,在這裡不得自在。最細是一個遷變,已經出苦態了,只要一動就是苦。之後流入到人我執,開始取有漏蘊以後,就落入了五取蘊狀況。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直牽連不斷,直到返回之前,這就叫「行苦狀況」,從這個根本苦出無量苦,這是輪迴苦的狀況。

現在返回到徹底了,不必說凡夫粗分的苦集過失,就連細到聲緣還不能斷的意性蘊和因,就是意體性的蘊還在細的遷流中,因是無明習氣地,這個也無餘永斷了。以這個緣故,一切遷流的毒箭全部遠離。「遷流」是遷變,它是苦,「毒箭」是發生不好的事情。也就是本性佛最初一念迷失掉,落入遷變中,現在徹底返回,本性里沒有生滅,也不會有時間之流,所以它叫「清凈時」,這就叫「大樂之身」。在尋求安樂時有一層一層的對比。世人尋求的安樂以佛教來看最多屬於壞苦,欲界人就是這種見解。再一層一層往上走,真實的樂是什麼呢?回到了不生不滅之地、無有遷變之地,這就是大樂之身

於輪迴涅槃無有別別的執著而證入平等性故,不住有事、無事邊的大無為法不滅者,即常波羅蜜多金剛身。

常波羅蜜就是證到了金剛身,以不滅為常,以本自圓成為金剛,或者堅密身、究竟堅固身。這又要從斷證兩分來顯示。過去對輪涅有別別執著。從小乘而言,認為有輪迴,有滅掉輪迴的涅槃,這樣就不平等,住在二邊中。實際本來沒有輪迴,也就沒有相對的涅槃,並沒有別別的兩個東西,法性中無二。這時候再也沒有生死涅槃的兩體執著,證入了平等性的緣故,心不會住在輪迴的有邊,或者涅槃的無邊,入了中道。然後,出現了大無為法不滅者,根本不落在生滅戲論里。

所謂的「大無為法」是相對於「小無為」來說的。有有為就立一個相對有為的無為,而這些都是依他而立,都是虛假的。實際中沒有有為,無為也沒有,這叫「大無為」,或者說它是本來圓成的,不是依他立的。這樣金剛的本體出來了,它不是因緣生的法,所以不會滅,這叫「常波羅蜜金剛身」。

此復,前有之相續斷後新生、諸行舊後衰頹之老、諸界變異之病、不可思議變易之死此四種過失絲毫無有故,依次是常恆、堅固、寂滅、不動之自性。

在這樣的金剛身上又可以立常、堅、寂、不動的自性。這裡沒有別的意思,是就它從生滅的過失中出離而說的。生滅是妄現,好比入了夢,一直遷流不斷,在這上面可以立粗和細的生老病死。現在為了顯示大乘殊勝涅槃,從細分來說。如果遷流還沒有完全出的話,細的四過還是有。但現在細的四過絲毫沒有,證明「生滅滅已,寂滅現前」。一點點生滅相、虛假的世間相都沒有,這時是三世一如,在本性之地沒有了生滅。

這時,前面有的相續中斷了,出現新的生,這種過失絲毫沒有;諸行在相續中變老了,這也沒有;地水火風等諸界變易的病,這也沒有,因為沒有變易;不可思議的變易之死在轉換,這也沒有。這些都是虛假的相,本性無有絲毫遷變的相、生滅的相,因此四過絲毫不生,這就可以安立常、堅、寂、不動的自性。這都是從大乘果地斷德圓滿來說。

獲得超離有有事我及僅由無我所安立的少分無事之邊亦即此諸戲論最為寂滅、諸法的法性周遍有寂的智慧轉依聖我波羅蜜多,即大我如同虛空般的平等智慧身,於一切法自在而轉,成為十力、十自在等無量無等一切無漏法海之生源,二利任運自成之殊勝依處。

我波羅蜜是從徹底寂滅我和無我二邊的戲論,得到法性身而立名的。「我」和「無我」是相對戲論。「我」廣義指人我、法我,或者各種有事。我們以為有這個事、那個事,都稱為「我」。又以為沒有這個事、那個事,從否定上的無我又立出一邊來,以為有個「無我」。實際上,「我」既不可得,「無我」哪裡可得?通過修證,二邊全部超掉了,戲論最為寂滅,這時諸法的法性就現出來了。法性周遍有寂,其實有寂都是假的,觀待而立的,在任何我們以為有寂所攝的法上只有法性。法性出現了,然後智慧轉依了,不是以無明作為所依或根源來現的,已經是法性作為所依而出來,那麼一切都是從法性流出來的,一切都是它當家作主,就是真實的轉依。這時候出現了我波羅蜜多。

我們現在都崇尚「我」,實際全是瘋子般的狀況,執取一個假我。其實,它只是一念迷失,把繩認成蛇那樣,在蘊上執為有一個常、一的「我」。拚命地尊重這個「我」、護持這個「我」、修飾這個「我」,這是大顛倒,沒找到真實的我。小乘人又落入無我邊。當徹底離開我和無我,本性現前,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徹底顯出來,這才是大我。而它不落在邊上,外道落在神我等邊上,不算數的。給它一個名字,就叫「大我」,如虛空般的平等智慧身。虛空以周遍為義,真實的自己、自性佛是平等的智慧身,到哪裡都沒有兩樣的相,沒有任何不平等狀況,而且它純是大智慧。

已經消離虛妄分別的障礙,就對一切法自在而轉,任運地遍入遍攝、利益一切。對一切所知法都無礙而轉,無不徹知徹見,所以成了十力、十自在等,無量無與倫比一切無漏法海的生源、依處,或者流現的本源,成了二利任運成就的殊勝依處。這才知道,真正的大我出來了,法性身出現了,那就還歸了,找到了迷失前的自己,重新恢復到法身本位了。

二、勸誡緣涅槃果發殊勝道心

如是,解脫涅槃者,見滅、靜、妙、離及無上、殊勝、究竟後,於解脫果勇悍,尤其緣大乘涅槃,應發無上殊勝之菩提心。

基於對解脫涅槃果的認識,我們會發真實道心。也就是,見到了共同小乘涅槃,具足滅、靜、妙、離四種德相後,會對解脫果勇悍,從此不再尋求三有的果位。再者,對大乘涅槃具有無上、殊勝、究竟的德相了解後,要發起無上殊勝的菩提心,也就是求大菩提果的心,這樣就會入到出世大道中。

推薦閱讀:

大般涅槃經(卷第四)白話
朝向涅槃之法
1767 38 P0041 大般涅槃經疏(33卷)〖隋 灌頂撰〗叄
1763 37 P0377 大般涅槃經集解(71卷)〖梁 寶亮等集〗拾
《大般涅槃經》略釋 凈慧法師----【大般涅槃經卷第十五】

TAG:涅槃 | 引導 | 四法印 | 大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