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綏點評歷史人物:武則天如何開創大唐盛世

關於武則天這個人物,自郭沫若為他翻案以後,歷史學界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議論,我的觀點是: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雄才大略,充滿了憂患意識的唐太宗在五十一歲時去世了。由於深明大義的長孫皇后只生了三個兒子(唐太宗一共生了十四個兒子):長子李承乾,被立為皇太子;第四子魏王李泰;第九子晉王李治。長孫皇后去世較早,唐太宗對李承乾的行為並不稱意,魏王李泰又恃寵有奪嫡打算,於是兩人各自內拉兄弟,外結朝臣。貞觀十七年,太子承乾密謀殺李泰,事泄,唐太宗廢太子承乾,同時斥逐魏王泰,更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李治庸才,在650年登上皇帝寶座後;一共做了三十四年皇帝。武則天則於690年稱皇帝,直到705年才去世,也做了十五年皇帝。從650年起到公元705年止的五十六年時間裡,唐朝出現欣欣向榮景象,政局穩定,國家富裕,農業和手工業都有所發展。這種情況從當時的人口數字上也得到反映。據統計,唐永徽三年(652年)全國有戶數三百八十萬,到了武則天死的那一年(705年)全國的戶數已經增加到六百一十五萬六千一百四十戶。在軍事上,與新羅聯軍,取高句麗、百濟;西面則擊敗西突厥,俘賀魯,一度把安西都護府設立在碎葉城(今托克馬克);並在龍朔元年(公元661年),以隴州南由縣令王名遠為吐火羅道置州縣使,於蔥領以西,波斯以東地區置十六個都督府,由吐火羅葉護,訶達羅支國王等任都督。其興盛如此,當時只有東羅馬帝國和正在崛起的阿拉伯哈里發國家,可以相比。

這都是唐高宗在武則天協助下和武則天個人主政時所建立的歷史事實嗎?

我的回答是這些成果的確是在唐高宗、武則天時代取得的。但是,這是唐太宗「貞觀之治」的各項方針慣性的結果。當時的許多官吏中,有許多還是唐太宗時選拔出來,如長孫無忌、褚遂良、宿將李、契苾何力、名將蘇定方、任雅相、劉仁軌、薛仁貴等,他們有些是唐太宗當秦王時的輔佐,有些則是唐太宗一手培養出來的;其他,受唐太宗提拔、任用,不見於史書的官吏更無法列舉。可以這樣說,對於唐高宗、武則天年代所取得的許多成果是:貞觀年間種下的「因」,唐高宗、武則天取得了「果」。

論述武則天這個人物,還得從她的出身講起,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縣東)人,父武士彟,原是個木材大商人,「因致大富」(《太平廣記》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李淵任太原留守,引武士彟為司鎧參軍;李淵起兵太原,到平長安,武士彟都追隨李淵,官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歷任利(州治綿谷,今四川省廣元)、荊(州治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兩州都督,病卒。武則天是他的第三個女兒,生於利州任上。

武士彟死後,貞觀十二年(637年),武則天十四歲,被選入後宮為才人。唐制皇帝後宮置才人五人,正五品,在後宮中名分較低。。唐太宗病危時,太子李治隨侍左右,「見才人武氏則悅之」。唐太宗死後,一部分未曾生育的姬妾被剃度為尼,武則天也「隨眾至感業寺」當了尼姑,永徽五年(公元654年),唐高宗想起這位情人,他不顧名分,召入宮中,「未幾大幸,拜為昭儀」(《資治通鑒》唐永徽五年)。武則天為了奪取後位,不惜殺害親生女嬰,借禍王皇后,高宗信其陰謀,於永徽六年,廢皇后王氏和曾寵幸的淑妃肖氏,囚於宮內別院。不久,武則天遣人杖王皇后和肖淑妃各一百,並截去手足,置於酒甕中,數日後死去。

武則天是個十分殘忍,權力慾望極大,不達到目的,死不罷休的人物。現在已無法了解武則天在什麼時候起意想當皇帝的?當時在廢王皇后,立武則天為後的問題上,朝臣中間意見對立得很厲害。武則天則實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政策。她超升迎合她的「小人」許敬宗為侍中、中書令;超升「小人」李義府為中書侍郎參知政事、中書令。對於在廢王皇后,立自己為皇后這個問題上持反對意見的諸臣,她則竭打擊之能事,褚遂良被貶為愛州(治九真,今越南人民共和國清化)刺史,褚遂良不久就在當地病死,其兩子彥甫、彥沖也在流配愛州的途中被殺害;接著,在顯慶四年(659年),許敬宗揣摸武則天的心意,上奏誣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面對三代重臣、又是自己舅舅的長孫無忌被誣案,不去審理個明白,卻聽任武則天胡作非為。長孫無忌被貶官於黔州(治所在今四川省彭山縣東北郁山鎮)安置後,不久又逼令自殺。同年,韓瑗、柳奭(王皇后的母舅)亦被殺。所有這些家族的近親,都被發配到嶺南為奴、為婢。

自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得了風眩病,「頭重,目不能視」(可能是「高血壓」),「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後處事皆稱旨,由是始委以政事」(《資治通鑒》唐顯慶五年)。於是武則天的手正式伸向了政權,開始實行她又一個新的「野心」。這種情況,發展到麟德元年(664年),昏庸的唐高宗「每視朝,則後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殺生,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資治通鑒》唐麟德元年)。「上元元年(674年),高宗號天皇,皇后稱天后,天下之人謂之二聖」(《新唐書·則天皇后本紀》)。公元683年,昏庸的唐高宗李治病死,原來的太子李弘(武則天生),已在之前不明不白的死去;繼任太子李賢(武則天生),因看透其母野心,作《黃台瓜辭》諷之,觸犯了武則天的大忌,被武則天誣要造反,廢為庶人,置於巴州(治化城,今四川省巴城)。於是武則天的另外一個兒子李顯當上太子,繼父親高宗皇帝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仍臨朝聽政,但心中對唐中宗恨得咬牙切齒。後來的事實證明,武則天要稱帝,任何人都不能擋她的道,即使親骨肉,她也要毫不留情地設法翦除。唐中宗登基才兩個月,武則天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把他幽禁在房陵(今湖北房縣),改立李顯弟李旦為皇帝,是為唐睿宗。睿宗知道母親的脾性和野心,雖然做了皇帝,不敢過問政事,朝廷軍國大事全取決於母親武則天。有人或許要問,武則天此時已操縱了整個朝政,為什麼不幹脆自己當皇帝呢?其實,武則天想登上皇帝寶座的心,比誰都急。但是,當時,李家的統治基礎還很強,從中央到地方的實力還不能小覷。唐睿宗光宅元年(684年),英國公李子徐敬業在揚州舉兵,打出擁護廬陵王的旗號,但是徐敬業在文事上雖有駱賓王等相助,由駱賓王寫出了千年傳頌的《討武曌檄》,但在武略上卻是庸才,竟欲南渡長江,進取金陵,以致大軍銳氣盡失,為武則天派遣的大將李孝逸、黑齒常之率領的三十萬關隴鐵騎所敗,徐敬業被部下所殺。當時,坐徐敬業舉兵事而受株連的,有宰相裴炎、宿將程務挺等。

自徐敬業舉兵以後,武則天看出了李氏王朝根基的深厚,一時還不敢自稱皇帝,她「疑天下人多圖己,又自以久專國事,且內行不正,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之門。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使詣行在(指洛陽)」,「廩於客館。所言或稱旨,則不次除官,無實者不問。於是四方告密者蜂起」。「有胡人索元禮,知太后(武則天)意,因告密召見,擢為游擊將軍,令案制獄。元禮性殘忍,推一人必令引數十百人」,武則天以為能。於是周興、來俊臣之徒紛紛仿效。「興累遷至秋官侍郎,俊臣累遷至御史中丞,相與私蓄無賴數百人,專以告密為事,欲陷一人,輒令數處俱告,事狀如一」。來俊臣又與萬國俊等「共撰《羅織經》數千言,教其徒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構造布置,皆有支節」(《資治通鑒》唐垂拱二年)。索元禮、周興、來俊臣、萬國俊等「每鞫囚,無輕重,先以醋灌鼻,禁地牢中,以火圍繞,絕其糧,多抽衣絮以啗之」。「又作大枷凡十,一曰定百脈,二曰喘不得,三曰突地吼,四曰著即承,五曰失魂膽,六曰實同反,七曰反是實,八曰死者愁,九曰求得死,十曰求破家,遭其枷者,悶轉於地,莫不自誣」(《太平廣記》卷二六八引《神異經》)。他們又有一套逼、供、訊的酷法:「或以椽關手足而轉之,謂之『鳳凰曬翅』;或以物絆其腰,引枷向前,謂之『驢駒拔橛』;或使跪棒枷,累甓其上,謂之『仙人獻果』;或使立高木之上,引枷尾向後,謂之『玉女登梯』;或倒懸石縋其首」;「或以鐵圈箍其首而加楔,至有腦裂髓出者」(《資治通鑒》唐垂拱二年)。至於「鋪棘卧體,削竹籤指。方梁壓髁,碎瓦搘滕」(《朝野僉載》),則是「家常便飯」了。武則天為了達到做皇帝的目的,任用酷吏,用極其殘酷的刑罰,製造了不計其數的假案、冤案、錯案,企圖摧毀李唐王朝的統治基礎,鋪平稱帝的道路。

在這幾年中,武則天殺「唐宗室、貴戚數百人」外,還「次及大臣數百家,其刺史、郎將以下,不可勝數」(《資治通鑒》唐長壽元年)。當時,被誣陷處死者的家屬,往往流配嶺南。唐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此時武則天已稱帝,有人密告嶺南流人要謀反,武則天命酷吏萬國俊前往處理,萬國俊至廣州悉召嶺南流人,一天殺三百餘人。武則天又遣六道使按察流人動向,劉光業殺七百人,王德壽殺五百人,自余少者不減百人。酷吏濫殺無辜,酷吏只不過是武則天的工具。武則天為了做上皇帝、鞏固皇位,無人性的殺人已經夠多了。後來,一些酷吏如索元禮、來俊臣、萬國俊等人也被武則天殺死,那也只是武則天政治需要的替罪羊。

武則天為了武氏王朝能有自己的人才班底,在唐垂拱元年(685年),「詔九品已上及百姓,咸令自舉」。又在稱帝後的第二年,載初二年(691年)下制:「官人者咸令自舉」,鼓勵「自舉」,派遣十道巡撫史分道挑選人才 。但這種選人才的方式,時人詬之曰:「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欋(四齒杷)推侍御史,盌脫(盌模)校書郎」。《資治通鑒》評曰:武則天「雖濫以祿位收天下心,然不稱職者,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資治通鑒》則天長壽元年)。

為了收羅人才,武則天也積極地利用科舉制度。縱觀推行科舉考試製度的當時一段時間,在百姓中形成了這樣一股風氣:「太平君子,唯門調戶選,徵文射策,以取祿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無所易業。大者登台閣,小者任郡縣」。「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是以進士為士林華選,四方觀聽,希其風采,每歲得第之人,不浹辰而周聞天下」。這使得在中國自然經濟的農耕社會中,給予了一般百姓一個靠自己勤奮讀書,進入社會上層的機會,這對釋放知識分子群中鬱積的能量,給封建國家提供「馴服」的人才,都是十分有利的。從歷史上來看,它也為封建社會的漢族文化積澱,養成了一種特定的文風;科舉制度的延續和完善,表明了庶族地主階級當時已經打開歷史舞台的大門了。

武則天重視科舉制度,重視使用人才,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可以說得上一件功績;她所選拔的人才中,以後不少成了一代名臣,如宰相狄仁傑、張柬之;將帥張仁願、唐休璟、郭元振等。又有以後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的名相姚崇、宋璟、張嘉貞、蘇頲、張說,也都是在武則天臨朝稱制時期選拔出來的。不能不說武則天有知人之明。

到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氣候已成,正式稱帝,這是中國漢族歷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皇帝,她降唐睿宗為皇嗣。此時,她已六十六歲了。

有關武則天做皇帝的事,歷代文人、百姓都有各種說法,評價不一。自然有人是從她處心積慮篡奪唐朝的政權,自稱皇帝,建立周朝的角度去咒罵她的;也有是從「女」人居然稱帝,不合封建倫理綱常的角度去咒罵她的;……我認為這些「咒罵」,沒有絲毫道理。要說正統,中國歷史上,沒有一個王朝是「正統」的。武則天奪取唐朝李家皇位,只能怪唐高宗李治好色、昏庸,不爭氣。至於武則天是女性,按照封建倫理道德來說,夫綱的「夫」已死了,她為什麼不能憑自己的政治手段稱帝呢?特別是到了近代,一些人已經有了:「人類曾經過母系氏族社會」這樣的知識,還大罵武則天「女人做皇帝」是牝雞司晨——妖孽!這似乎就有點忘記自己老祖宗的事了。不過,一個歷史人物,值不值得為他(她)翻案,其標準是蓋棺論定:他(她)一生的行為是否對百姓的「生存」有利,還是有害:武則天稱帝後,其行為,歷史是無法給她稱道的。

因為關隴地區對唐朝李氏比較有感情,因此武則天喜歡住在洛陽,她改稱洛陽為神都。

唐垂拱四年(688年),武則天毀洛陽乾元殿,更造明堂,號曰萬象神宮;接著,又在萬象神宮之北,起天堂五級,以貯大[佛]像,造到第三級,已經可以俯視萬象神宮了,可見其有多高!天堂里供養的大佛像,是用紵麻製成的,佛像之大「其小指中猶容數十人」。這個「天堂」造好後,就為大風所摧,於是再造,「日役萬人,采木江嶺,數年間,所費以萬億計,府藏為之耗竭」(《資治通鑒》則天天冊萬歲元年)。武則天天冊萬歲元年(695年)天堂失火,延燒萬象神宮,「火照城中如晝,比明皆盡」。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造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規模率小於舊。上施金塗鐵鳳,高二丈,後為大風所損,更為銅火球,群龍捧之,號曰通天宮」(《資治通鑒》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武則天稱帝後,還作大佛像於北邙山白司馬坂,用去錢一千七百萬文,尚未完成;武則天又在洛陽用銅鑄造天樞,高一百五尺,徑十二尺,八面,各徑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用銅鑄蟠龍、麒麟等縈繞鐵山。天樞上鑄騰雲承露盤,徑三丈;四龍作人立捧火珠,高一丈。除此之外,武則天還鑄銅為九鼎,其中豫州鼎,高一丈八尺,容納一千八百石;其他各鼎各高一丈四尺,容納一千二百石。鼎上有山川物產圖像,共銷耗銅五十六萬七百餘斤。

武則天稱帝前後所進行的華而不實的工程遠不止這些,她為了自己的奢侈、奇想,勞民傷財,置百姓的「生存」於不顧。

武則天在690年,篡唐建周朝後,皇位繼承人的問題自然地提到日程上來,究竟是在武氏家族的武三思(武則天兄武元慶之子)和武承嗣(武則天異母兄武元爽之子)等侄子中挑一個呢,還是傳位於親生兒子,她舉棋不定。最後,她聽從宰相狄仁傑的勸告,把中宗李顯從幽禁地房陵召回,重新立為太子;而把李旦從皇嗣的地位上,降為相王。但這時的武則天已不像她年輕時那麼精明了,她已十分昏瞶,當時她在朝廷中十分依仗宰相張柬之,但是實際的政事卻委任面首似的幸臣麟台監(即秘書監)張易之和春官侍郎張昌宗兩兄弟辦理。705年,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重,只有張易之兄弟在旁侍奉。其他人無論宰相、太子、相王、……都不得入內。宰相張柬之聯絡禁軍將領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等,率領禁軍,擁太子李顯至洛陽禁內迎仙宮長生殿(武則天寢宮),斬張易之兄弟於廊下,並迫使武則天退位。武則天不得不傳位於太子李顯,是為唐中宗。中宗恢復國號為唐,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則天病死於洛陽上陽宮。(節選於張綏著《中國人的通史》第四章第四節)


推薦閱讀:

第二講 唐太宗:開創盛世的聖君(6)
上聯:鳥語花香,鳳舞江山歌盛世,如何對下聯?
[轉貼]唐末宋初:1000年前的山水畫盛世 【貓眼鑒寶】
改變命運的一個盛世良方

TAG:歷史 | 歷史人物 | 人物 | 點評 | 武則天 | 大唐 | 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