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藏」中醫「藏象」學之「肝」的四大功能與病理特徵!轉發
「藏象」 二字, 首見於《索問.六節藏象論》中「平皆曰:藏象何如?」 「藏」,指藏予人體內的臟腑; 「象「是指表現在外部的病理、生理現象。藏象即為藏於體內的臟腑器官及其表現在外的生理、病理現象的統稱。如《類經》中云: 「象,形象也。藏居於內,形見於外,故曰藏象。」 藏象學說即是研究人體各臟腑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及其相互之間關係的學說。藏象學說認為,雖然人體各臟腑均藏於體內難以直接觀察,但其內在的各種變化都可以通過體表的組織器官反映出來,如舌象、脈象等,是中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部分。
肝位於上腹部,橫膈之下。其主要的生理功能為主藏血和疏泄。肝在志為怒,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與膽相表裡。生理特性可概括為:肝為剛臟,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惡抑鬱。
(1)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在一般情況下,人體各臟腑器官的血流量是相對恆定的,但又隨著機體狀態的不同而產生變化,以確保機體的正常運作。如當人體處在相對安靜的狀態下時,部分血液回歸於肝而藏之,當人體活動量增加時,肝就把血排出運送璽全身,以供養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即王冰所說「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於諸經,人靜血歸於肝臟」。因此,又有「肝為血海」的說法。若肝藏血的功能異常,則血液逆流外溢,會出現嘔血,衄血,月經過多等出血性的疾病。另外,肝臟要行使其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血液的滋養,若肝血不足,則肝失所養,可能出現眩暈眼花,目乾澀,視物不清或夜盲,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又因肝脈與沖脈相連,故肝血不足則沖任受損,女子會出現月經不調,量少色淡,甚則經閉。
(2)主疏泄。
肝主疏泄,指肝有疏通、條達、升發、宣散、暢泄等綜合的生理功能。肝主琉泄的功能主要表現在調節精神情志,促進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
調節精神情志:在中醫的理論中,人的精神情志活動,除了由心所主宰外,還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人體的精神、情志活動就能協調,主要表現為精神愉快、心情舒暢、理智靈敏等。若肝的疏泄功能減退,人體氣機將受到阻滯,可出現悶悶不樂,部郁寡歡,情緒低落,多疑思慮等表現,我們稱之為「肝鬱」,或「肝氣鬱結」。若肝的疏泄功能太過,則會出現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甚則不能卧寐等癥狀,可稱為「肝火亢盛」。另外,肝性如木,喜條達舒暢,惡抑鬱,忌精神上的刺激。如遇暴怒,或抑鬱,情緒低沉,則會影響肝正常的疏泄功能,出現各種病理表現。
促進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利於脾胃的正常升降和膽汁的分泌。雖然飲食的消化主要由脾胃主管,但脾胃的升降可受到肝疏泄的影響,從而間接影響消化吸收的進行。若肝的疏泄異常,會導致脾胃氣機逆亂,功能紊亂。如牌不升清,在上則發為眩暈,在下則發為殪泄;胃不降濁,在上則發為嘔逆、暖氣,在中則發為脘腹滿悶,在下則為大便秘結。此外,腿汁的分泌和排泄也受到肝之疏泄的影響,若肝疏泄失職,常可出現黃疽、口苦、嘔吐黃水、脅肋脹痛、食少等癥狀。
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肝的琉泄功能直接影響著氣的升降出入,肝疏泄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調和,臟腑功能正常。「氣行則血行」,故氣滯會導致血瘀,津液的輸布亦有賴於氣的正常運行。肝的疏泄若減弱,可導致胸脅、兩乳或少腹脹痛,導致血瘀列出現胸脅捌痛、腫塊、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致痰濕內停,則出現臌脹或痰核等。肝的疏泄若太過,氣機上逆會有頭目脹痛、面紅日赤、煩躁易怒等表現。
(3)開竅於目。
《素問·五臟生成論》雲「肝受血而能視」,說明目的視覺功能主要依賴於肝血的渭養,同時,肝經又上連目系。因而肝的生理能和病理變化常常可以通過目的功能變化來反映。如肝血不足常見視物模糊、夜盲;肝火上炎,常見目赤腫痛;肝陰虧損,常見兩目乾澀等。
(4)在體合筋,其華在爪。
筋,即筋膜,包括肌奠、韌帶等組織結構。肝主筋,為人體運動能力的發源地。肝血充盈,筋膜得養,屈伸功能才能正常,從而運動有力,關節活動靈活自如。若肝血不足,筋失潘養等情況,都可導致肢體麻木、手足震顫、筋脈拘急、牙關緊閉甚則角弓反張等表現。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爪為筋之餘」。肝血滿養筋膜,則爪甲堅韌,光澤紅潤。若肝血虧虛,則出現爪甲失養、蒼白枯槁、軟薄凹陷、變形斷裂等表現。
推薦閱讀:
※名老中醫梁劍波養生經驗摘介新中醫1996年11期58~59頁
※《鄭敏麟醫案》20餘年前治癒的一例足痿案
※【中山溫泉】原煲靚湯,養出來的健康!
※中國方實踐錄·易道方術與古中醫
※《本草新編》_防己_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