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鑒定誰說了算
核心提示
藝術品偽作充斥背後是鑒定之亂,助推了市場真假難辨。
藝術品鑒定難題期待權威機構,目前國家沒有鑒定資質的法律規定。
藝術品鑒定與藝術品定價需嚴格區分,市場謹防道德風險。
藝術品「山寨鑒定」亂象叢生
「很多老百姓都挺信任一些大型拍賣會的,覺得拍賣會上拍來的藝術品應該是真的吧,實際上,我們業內都知道,各大拍賣會上拍賣的藝術品得有六成是假貨。」一位從事拍賣行業的業內人士透露說,在利益的驅動下,現在的藝術品假貨太多,讓人防不勝防。「實際上,拍賣會還相對正規一些,而像一些文化市場、工藝品市場上銷售的藝術品就更難辨真假了。」
藝術品收藏,在當今社會日益成為文化消費的熱潮。據統計,僅2011年中國藝術品交易額就達到近600億元,在全球市場獨佔鰲頭,幾乎相當於第二名美國、第三名英國交易額的總和。而贗品的大行其道,則令不少藏家頭疼不已。有專家直言,書畫市場的贗品達九成。這一現象的背後,一方面是具備能力的鑒定機構及鑒定人才的缺失;另一方面,沒有完善的法規來約束市場,也沒有明確的監管部門來管理市場。
「目前很多拍賣公司和大多數藝術品鑒定公司,是沒有鑒定資質的,具有文物藝術品拍賣資質的拍賣公司也沒有開展對外的經營性鑒定業務。」中拍協理論宣傳部副主任歐陽樹英指出,目前的文物鑒定主要分為國家鑒定和民間鑒定兩大類。「像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只有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等國家相關機構的專家,只有在為文物系統內部、司法、海關等機構進行鑒定時,才具有文物藝術品鑒定資格。但這些機構的專家是不對民間藝術品做鑒定的。」因此,民間的鑒定行為更多的是民間自發的行為,在鑒定人及鑒定機構資格方面缺乏法律的規範。
在此背景下,一些拍賣公司、藝術品鑒定公司,為了賺取高額鑒定費,把低廉的現代工藝品「鑒定」成是有巨大收藏價值的文物。「一些專業機構的所謂專家到處在文物上題鑒定意見,這些鑒定大多數是假的,只為了收取鑒定費。這些人極大地傷害了專業機構的公信力。」三堂書畫院院長唐校笙告訴記者,「我就吃虧上當買過一些有鑒定證書的文物藝術品,後來發現全是假的。」
「這種隨意出具的鑒定證書造成現在藝術品市場上買家和賣家互不信任。」文藝理論學者徐文景博士說,「一些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真畫不敢隨意拿到市場上交易,因為假畫太多;想買真畫的人不敢到市場上去買,因為假證書太多。這也是阻礙中國藝術品被海外收藏市場認可的一個原因。」
「國家隊」能否破解市場頑疾?
對於廣大收藏愛好者而言,文物藝術品的真偽究竟誰說了算?文化部日前發布《關於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並決定在北京、上海、江蘇、浙江、湖南、陝西等五省(市)開展藝術品鑒定管理試點。近日,北京市批複北京雅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書畫》雜誌社、北京東方雍和國際版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中國檢驗認證集團北京有限公司、中傳華彩(北京)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五家藝術品鑒定試點單位,並同時披露了北京市藝術品鑒定工作試點方案。試點推出,是否能解決飽受詬病的藝術品鑒定市場頑疾?
天問國際拍賣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季濤認為,這次鑒定機構的試點認定首先解決了政府、執法機構的鑒定估價需求,對當今藝術品市場的鑒定評估工作將會起到一定的規範、引導作用。他談到自己的親自經歷:「一次,某法院委託拍賣的房產及房內物品中,有一些裝飾用途的藝術品,其中一些明顯是仿古藝術品。如何鑒定這些藝術品的真偽,給出準確的評估價?這可難住了法官們。我曾協助法院找到一家民間文物鑒定機構,但它是按照每件幾千元的高檔文物報價的,而法院要去估價的是些明知為假的仿品,實際價值可能比評估費都低,這個鑒定所又不願意降價,法院也覺得他們沒有官方的認證。最終,這家法院還是找了一家懂點藝術品的認證評估事務所給出評估報告,大小近百件物品評了幾萬元,以此為底價,最終得以拍賣成交。有些貪腐刑事案件,其受賄藝術品的真偽和估價會直接影響對其的刑期判決。因此,上述政府文化部門對五家鑒定機構的認定,為各類官方機構的藝術品鑒定、評估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據。」
「如果這次藝術品鑒定試點只是作為公益性和司法性的服務,我覺得是有意義的;如果將它們也作為藝術市場的牟利主體來認定的話,必將產生新的行政壟斷利益群體,不但很難真正起到規範首都藝術品鑒定市場的作用,反而可能出現『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壟斷性鑒定亂象。」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則認為,相關部門想通過確立藝術品鑒定試點機構來規範市場的初衷是好的,但藝術品鑒定沒有絕對標準,官方指定鑒定試點機構可能給自己背上了一個包袱——誰來鑒定這些鑒定機構的可靠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對鑒定機構信譽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必須高懸。
規範「鑒定行業」呼喚統一標準
「藝術品鑒定混亂的根源在於市場缺乏誠信,歸根結底在於整個社會缺乏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追求功利遠高於追求藝術。」北京師範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肖永亮對記者表示,藝術品顯現的是主觀性,鑒定顯現的是科學性。與其稱之為藝術品鑒定,不如稱之為物品鑒定。比如金器,只能鑒定它的成色。任何物件可以測定其物理屬性,判斷其社會屬性如出處和年代等,而確定其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要規範藝術品鑒定行業,就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標準,能鑒定的範圍也只能放在可測定的框架內。如果藝術品鑒定目的是定價,那就有可能破壞其藝術屬性,更有可能使藝術落入俗套。為何藝術品總是靠拍賣成交,恰恰充分體現了其藝術屬性和社會屬性。」
業內人士提出,藝術品鑒定採取國家統一規範需要先解決幾個問題:藝術品鑒定沒有統一的標準;藝術品鑒定人員無法通過考試衡量其專業水平;藝術品鑒定活動的法定化可能導致權力尋租。
對此,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研究員西沐表示,國家統一規範藝術品鑒定,不能單靠政府部門,而需要三方面的相輔相成。「首先從政府層面來看,要有頂層設計,要有相應的管理體制和體系,強化監管;另外依託行業管理組織進行規範自律,政府沒有能力直接面對市場,最終的決定權不在政府,還是在專業機構手裡;最後,還需要市場體系和市場主體去規範和自律。只有這三個層面相輔相成,才能達到國家統一規範藝術品鑒定的目標。」西沐說。
魏鵬舉也建議,應在現有的法律規定框架內,加強法治,對不規範行為嚴格執法;扶持藝術品交易市場平台的建設,通過一定的稅收扶持手段,推動分散、不規範的藝術品交易集中化和規範化。他建議應建立藝術品交易及納稅資料庫,為進入市場的藝術品建立身份檔案;加強行業組織建設,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對於藝術品鑒定機構進行公開的信息披露及行業評級,避免政府直接的介入和認定。(本報記者邱玥)
發布:2013-06-07 06:47 來源:光明日報
推薦閱讀:
※梁曉新的藝術品收藏心得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郭萬龍玉雕藝術品鑒
※中國傳統藝術品中的這些寓意,你知道多少?
※【曝光】低調富豪林依輪的收藏之路!
※維多利亞時代銀器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