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級大灣區來了:惠及11城6000萬人 經濟規模堪比一個韓國

(央視財經《交易時間》)2015年,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被寫入國家「十三五」規劃,2017年3月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那麼,粵港澳大灣區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城市群,它將為中國的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帶來哪些推動?央視財經頻道記者歷時半個多月,深入幾座粵港澳灣區主要城市,採訪香港澳門兩地的財政司司長以及灣區其他一些城市的市長,對這些城市的產業進行了梳理,來解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給這一區域帶來的機遇。

打開獵豹瀏覽器,查看更多時政圖集

產業融合 緊密協作 粵港澳共建世界級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覆蓋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東莞、惠州、佛山、中山、江門、肇慶九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萬人。

2016年,粵港澳大灣區11城的GDP之和為9.35萬億元,總體經濟規模與韓國相當。在今年的「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外界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可為香港和澳門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以及為企業及人才帶來更加廣泛發展空間。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那個時候在香港、在商界的朋友都感到非常興奮。特區政府第一先組織考察團,由行政長官去率領我們到了珠三角西岸6個城市走了一趟,具體看一下當地的情況。現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發展,在社會上大家都普遍比較認同。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跟我們廣東的9個城市,跟香港的配套起來,所以我們非常重視重點的研究,所以說我們必須要跑9個城市,我們理解到這個城市裡面它們需要什麼,澳門在這個過程中能扮演怎麼樣的角色。

上周,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香港舉行,眾多政界、商界、學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粵港澳灣區發展的優勢、機遇和方向,為灣區的發展建言獻策。在灣區城市群中,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因為「一國兩制」的政策環境,被各界人士寄予厚望。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曾淵滄:這個大灣區和全世界所有大灣區的比較,這個大灣區有香港和澳門兩個一國兩制的地方,這個特別的城市可以補充,深圳等大灣區其它城市所做不到的。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院長 海聞:我覺得有兩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這個地區本身發展非常重要,能夠把這三個地方聯合起來,它是一個資源互補的非常好的結合,比方說科研、法律、金融這些方面,再加上製造業企業。所以這是一個首先大灣區的概念能夠把這個地區的經濟更好地整合起來,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

清華大學教授朱恆源:粵港澳大灣區獲得示範性突破,是因為外邊接著全球市場,裡邊有雄厚的企業家群體。再後面有中國很大的戰略縱深,這個結合的話是粵港澳大灣區巨大的優勢。這個優勢一旦要發揮出來,從制度的創新上如果能走出一條新路的話,其實是對整個中國的產業升級都有輻射意義。

港澳發揮超級聯繫人作用與灣區各市「並船出海」

梳理歷次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文件會發現,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每次都是被提及的重點。那麼,有著「一國兩制」優勢的特別行政區到底能為灣區發展帶來怎樣的利好呢?

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金融市場成熟、穩健且資金充裕。香港不僅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過去15年里,在首次上市的企業數量和融資的資金規模方面,香港已經連續15年排在全球前五,最近兩年升至世界榜首。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何帆:香港它的金融業從一開始就非常國際化,覆蓋了很多領域,所以到現在整個國際金融中心裡。在整個這個環節里離不開香港這個環節,一定要藉助香港這個通道,通過香港能夠更多地向國外開放。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我們澳門在整個這樣的大戰略里扮演怎麼樣的角色呢?我們考慮怎麼做特色金融,尤其是以融資租賃,作為我們有關的特色金融其中一個抓手。就是當國家產能走出去的時候,能不能有一些融資租賃的公司,在澳門設公司,然後利用澳門自由港資金流通方便,資金融資成本很低的情況下,來利用好有關的資金豐富的資本資產,它們走出去的成本就會低得多。

除了金融優勢,「一國兩制」的政策環境也讓香港能更好地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與內地城市相比,香港有更加自由開放的市場,在法律、建築、工程管理等多個專業服務領域具有世界先進水平;而與國外城市相比,香港對於內地市場更加熟悉,與灣區各城市有著良好的關係。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們在大灣區里,香港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對於內地的城市我們是連接世界、國際舞台的通道。我們在國際的貿易、商務、資金各方面比較有經驗,可以對內地的城市提供幫助,同時間也可以引領一些境外的資金到灣區來投資。因為一個方面我們對內地的市場比較熟悉,人物關係也比較好,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的作用。

提到澳門,人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發達的旅遊業。近年來,澳門更是加快培育綜合旅遊和新興產業的成長,努力把澳門打造成「世界旅遊休閑中心」。澳門經濟學會的一份研究報告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後,將增強香港著名旅遊區與澳門世界文化遺產旅遊之間的相互聯繫,同時有助於吸引東南亞遊客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遊客,從而會為澳門帶來更加多元化的海外客源。

澳門旅遊學院院長黃竹君:澳門政府做什麼?它要成立一個叫世界旅遊教育及培訓中心。成立了落戶在哪裡?就在我們學院,而我們已經連續三次作為世界旅遊組織。它們的成員國的旅遊官員來澳門學習已經辦了三期了。

除此之外,澳門還是中國與葡語系國家的交流窗口。作為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項目合作的服務平台,澳門將自己打造成中國與葡語系國家食品集散中心、中小企業的有關服務中心,以及會展中心。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之一,澳門還希望能夠將自己打造為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基地。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澳門怎麼能夠為粵港澳大灣區,特別是針對葡語系,怎麼能夠做這方面的金融服務平台?這是我們所希望能夠做的一個中心、一個平台還有一個新的,就是一個基地。我們能不能考慮,把澳門作為一個構建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多元文化融合交流的一個基地。某種程度上,也是繼承了粵港澳大灣區整個文化所致。

全方位互聯互通大灣區為香港澳門注入新活力

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重要支點,為灣區發展帶來了資金、市場、服務等等方面的支持,那麼灣區的發展對於香港和澳門又帶來了哪些好處呢?

2016年,香港的GDP為2.48萬億元港幣,在粵港澳大灣區11座城市中排名第一,但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也需要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高級顧問林垂宙:香港現在的經濟93%是服務業,製造業只有1.5% ,是非常少的,對經濟發展沒有什麼幫助,所以必須要發展先進技術的製造業。這樣的話畢業的學生在當地就可以找到事情,也可以發揮他所長,他也不用跑到別的地方去。

而澳門2016年的GDP為3582億澳門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排名第八,澳門急需為自己的經濟發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這幾年我們的發展改變得很大,我們產業結構的變化很大。舉個例子,(2017)第一季GDP增長是13%,但是裡面博彩只是10%左右,但是其它旅遊、貨物出口增長21%。你就看得出來,澳門本身的經濟發展結構出現了改變。

如今,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將讓11座城市協調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形成良性競爭,帶來了新的市場和機會,為香港和澳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更多可能。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我們覺得最重要的香港和大灣區里的城市,一定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能自由流通。這樣的話就可以把我們這個地區里的潛力跟生產力完全融合起來。

隨著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鐵路等大型基建項目在未來一兩年相繼落成,粵港澳城市間的通勤時間將會大大縮短。未來從香港出發,45分鐘可以到達珠海、澳門和深圳的前海,一個小時可以到廣州、中山、江門以及鄰近的地區,三個小時基本上可以全面覆蓋珠三角的主要城市。而從香港乘坐高鐵一個小時可以到廣州南站,然後接駁到全國的高鐵網路中。未來便捷的交通不但將灣區中的11座城市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推動產業的轉移和發展,也為人才的交流帶來了便利。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我們學生本科有10%左右是內地來的,很多就是珠三角,像廣州、深圳很多我們的學生,因為比較近家人也比較安心。所以你看這些人才畢業後可能留在香港,可能回到珠三角,可能去外國創業也可以,後來有一部分也可以回來。長遠來說我們學校對珠三角、大灣區的經濟人才培養方面,可以做很多東西,我覺得這個最重要。

另外,大灣區城市群全方位的互聯互通不僅為香港的學校帶來了優質生源,也為香港的科研人才引入更多優質的項目,讓香港的科研實力與深圳、廣州等地的創新氛圍有機結合,促進科研創新實現快速高效地商業化。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我們做的研究,我們有些教師做的研究,跟大灣區裡面有一些企業是配合的,如果是配合的話就會合作。

(本文編輯:陳雨芫)


推薦閱讀:

韓今年首季旅遊逆差創07年來新高:中國遊客驟減|中國遊客|逆差|韓國
難怪韓國冒死引進薩德?!
人們對韓國女團通常都有哪些誤解?
戰國七雄的韓國跟現在的韓國有什麼關係?
盤點:那些未得善終的韓國總統都是什麼結局?

TAG:經濟 | 世界 | 韓國 | 規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