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國城
1896-1906舊金山,中國城 (照片由國會圖書館印刷與照片部門阿諾德·蓋斯提供)
19世紀40年代末,也就是加州淘金熱開始前,美國大約僅有50個中國人。僅僅是幾十年後,在美國的華人數量就超過了10萬人。西部幾乎是所有城市、村鎮甚至偏僻礦場都有華人街。中國移民不僅引起了好奇,更成為種族歧視與暴力事件的靶心。他們所留下的歷史文獻少之又少,但是許多歷史遺迹和收藏品都可以讓我們更好的了解第一代中國移民是如何在一個陌生且充滿敵意的地方卑微地生活。
在19世紀,大部分的中國移民都來自中國南方廣州省的台山縣,這個地方與羅得島的大小相當。但從19世紀40年代到19世紀50年代,台山縣一直飽受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摧殘。中美開展的貿易關係與加州發現的黃金都大大刺激了第一次移民的浪潮。僅1852年一年,就有超過2萬名華人移民湧入舊金山的金礦大門。許多人都在那裡的中國城找到了相對安定、舒適的生活和工作機會。最初移民都聚集在城市,但隨著華人移民的工作需求延伸至鐵路建築、採礦、伐木、建築及其他各個領域,他們也逐漸分散到一些偏遠的地區。但由於1882年禁止新移民的《排華法案》的出台,美國的華人移民數量開始減少,直到60年後該法案被廢除,華人移民數量才有所回升。同時,也開啟了第二次華人移民浪潮,至今北美地區以後超過300萬的華人移民。
對中國城和華人社區的考古調查以及在文特拉郡、加州、洛夫洛克和內華達周等地的挖掘始於20世紀70年代。從20世紀80年代到20世紀90年代,調查與挖掘的規模也擴大至薩克拉門托、舊金山、奧克蘭、洛杉磯、聖何塞和一些其他地區。但是,早期的工作僅限於文化資源管理,即挖掘與建築及道路工作相關的文物,但是能成形的案例分析和學術報告卻少之又少。
如今,美籍華裔考古學正在隨著新的挖掘發生變化--新出土的舊文物使得研究者們不得不將通力合作、互通有無。為了更好地研究歷史社會及華裔社區,考古學家們也開始和歷史學家們合作,甚至於中國南方的考古學家合作。被拼湊出來的中國城是複雜的、多元的,不僅依附一些中國傳統道德,還吸取了許多歐美文化,旨在創造更多的機會。
「考古對所有的美籍華裔的貢獻之一就是讓我們更好地了解那些沒有被記錄下來或是記錄不全的人和事。」洛杉磯內華達大學歷史系美籍華人歷史研究者程素芳說。
推薦閱讀:
※中國度量衡的歷史綜述
※中國古代的天文曆法
※中國不缺主義只缺人性
※宋魯鄭:美國公民斯諾登避難中國香港的背後
※中國統一王朝的亡國之君,選擇以身殉國的卻只有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