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評委詳解魯迅、老舍、沈從文為何無緣諾貝爾文學獎
新華網上海10月23日電(記者孫麗萍)曾17次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瑞典著名作家謝爾·埃斯普馬克23日在上海獨家「解密」塵封半個多世紀的文壇秘史,即魯迅、老舍、沈從文等中國文學大師為何無緣諾貝爾文學獎。
長期擔任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的謝爾23日在回答新華社記者提問表示,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過程有保密規定,但也有一定的解密空間。
82歲的謝爾·埃斯普馬克是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五人評選委員會成員。他說,莫言作為首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令人欣喜。但事實上,中國近現代文學的成就早已受到世界關注,中國也一直擁有世界上最好的作家。
謝爾·埃斯普馬克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諾貝爾文學獎的評獎機制還處於比較不完善的狀態,幾乎沒有亞洲作家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直到1938年,以中文為母語之一寫作的美國作家賽珍珠憑藉《大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這一時期,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會開始將目光投向亞洲作家,其中也包括中國作家。」
謝爾·埃斯普馬克說,中國文豪魯迅最先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所關注。然而,當委員會輾轉通過瑞典地理學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國語言學家劉半農,以「非官方的途徑」去詢問魯迅先生是否願意被提名為候選人時,魯迅以「配不上諾貝爾獎」為理由婉拒榮譽。
在魯迅先生致台靜農的一封信中,他曾這樣表示:「我覺得中國現在還沒有可得諾貝爾賞金的人。」
「此後,在1968年,中國作家老舍也有可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謝爾·埃斯普馬克說,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諾貝爾獎評委會正在考慮頒獎給一些亞洲作家,但激烈的討論卻持續了六、七年,在此期間一些作家陸續辭世,其中就包括1966年去世的老舍。最終,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花落」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在中國作家中,曾經距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人是沈從文。沈從文於1988年5月在北京辭世,距離當年諾貝爾獎評選揭曉僅剩幾個月。
「諾貝爾文學獎只能頒給依然在世的當代作家。事實上,沈從文已經非常接近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他表示,以湘西鳳凰為文學故鄉、作品充滿濃郁中國情懷的沈從文深受評委會成員喜愛。「沈從文不僅獲得提名,而且已經通過初評,出現在僅有5位作家名字的『短名單』上。有足夠多的信息和證據表明,中國作家沈從文是當年最受五位諾貝爾文學獎委員會成員喜愛的候選人。」
謝爾·埃斯普馬克認為,從唐詩宋詞到《西遊記》《紅樓夢》,中國文學一直有著自己的偉大傳統,為世界文學貢獻了不起的成就。中國近現代文學史上也湧現了不少世界級的優秀作家,而莫言最終獲得來自西方的諾貝爾文學獎,對於東西方的文化交流無疑具有新的意義。
在他看來,莫言的小說吸收了中國古老的民間敘事傳統,又融入了西方的現代性,從而成功地走向了世界。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許能讓中國作家更多地向自己的傳統文化致敬,並且回歸到中國文化本身去挖掘屬於自己的文學敘述方式。」謝爾·埃斯普馬克說。
推薦閱讀:
※莫言為什麼說文學獎不是頒給國家的
※劉心武是如何堅持做到長期寫作的?
※從《降臨》、《太空旅客》到《星際穿越》,品味那些跨越時空的曠世之愛!
※唯美中國短文學欣賞
※如何賞析《送東陽馬生序》這首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