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現代設計史

(默寫的整理的)考前容易緊張,靜下心來,把知識都整理一遍,默寫一遍,來不及整理就對著網上已有的筆記,加上對書的理解,默寫一遍,感覺語言更加通俗易懂,條理也更加清晰,根據個人口味啦。紅色表示默寫中的錯誤,也是容易出錯的地方,藍色是對著正確答案修改過來的,綠色的表示比較難記憶的但很重要的,留作紀念。參照的是http://bocaiquetie.blog.sohu.com/138118280.html這位老師的筆記,以及何人可的《工業設計史》,考的研究生是江南大學的藝術設計系的工業設計及理論。   水晶宮:   1851年,帕里斯頓,拉斯金,莫里斯。英國倫敦海德公園。   流派無   哥特式----13世紀,法國發源,風靡歐洲。特點有四個:1.高直式,垂直向上的運動趨勢 2.尖拱頂取代了羅馬的圓拱頂 3.這種風格的建築的窗戶上有彩色玻璃宗教畫 4.採用雕刻-簇柱浮雕裝飾技術。代表作是兩個:法國巴黎聖母院&德國科隆大教堂。   巴洛克:16世紀-16-17世紀交替,義大利,原義:一種畸形的珍珠,形容粗糙的表面。新的定義:一種設計風格,反對文藝復興時的追崇古典的風格,即反對莊嚴、含蓄、?-均衡,支持豪華、浮誇、矯揉造作的表面效果(強調紋理)。 代表形態:斷裂山花   洛可可:18世紀,法國,原義:石頭和蚌殼-岩石和貝殼的形態(強調形態),新的定義:(當時的色昏君)纖細輕巧的婦女體型,華麗繁瑣的裝飾,刻意強調不對稱的構圖,一種設計風格。代表形態:自然主義傾向,千變萬化的舒展或者纏繞的草葉,蚌殼,薔薇,棕櫚。代表顏色:總體上非常嬌艷,粉紅,粉藍-粉綠,猩紅,金色的線腳。另一種稱呼:中國風。主要領域:建築和室內傢具設計。   新古典:18世紀,歐美,原義:資本主義初期的文化現象-思潮(發現每一種社會形態的初期都是追崇理性的設計,比如封建社會的戰國秦漢以及中世紀,因為可能是戰爭過後人們要滿足最基本的需求),新的定義:追求古典主義,追求簡潔典雅節制,追求高貴的淳樸肅-壯穆的宏偉。   代表形態:建築體型上的獨立完整統一-單獨的形態(而不是巴洛克時期的斷裂山花),質樸的細節,符合邏輯結構的形式,盡量少的裝飾,嚮往理性。   浪漫主義:18世紀下半葉到19世紀上半葉,英國發源,活躍歐洲,風格思想:反對資本主義,反對大工業的機器形式,迴避現實,嚮往中世紀的虛幻主義,嚮往中世紀的自然形式,提倡自由天性,嚮往自由的格調,崇尚傳統(這次是感性的傳統)的文化藝術,嚮往非凡的趣味和異國情調,尤其嚮往東方情調。(反對資本反對大工業反對現實+自由形式自由格調自由天性+嚮往中世紀+傳統形式異國情調東方情調)   美國製造體系:19世紀中葉,美國,定義:為了適應大規模的機器生產,美國發明了新的生產方式,奠定了現代工業設計基礎-現代工業設計的批量生產的模式和工藝。特點有三個:1.標準化 2.產品零件可互換性 3.大功率機械生產。懷特尼發明了這種生產體系,因此被稱為現代設計之父。   標準化與合理化:為了進行工業產品設計,必須使得產品標準化,即產品設計-部件的設計必須精密並嚴格一致,產品的零件具有可互換性(其實是指標準化和互換性)。這種標準化合理化,有六個特點:1.是工業產品自然發展而來的。 2.奠定了工業設計的基礎。3.脫離了傳統手工藝生產的束縛。4.使得產品可以進行批量生產。5.使得產品零件可以互換。6.使得產品種類繁多卻不混亂。   折衷主義:任意模仿歷史風格,或者是自由組合各種樣式而不拘泥於某種風格。也被稱為「集仿主義」。   「水晶宮」博覽會:185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第一次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帕特斯頓設計的展覽館叫「水晶宮」,因此被稱為:『水晶宮』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   芝加哥學派:19世紀70年代,美國,一個在建築中明確功能的主導地位及功能與形式的主從關係並反對摺衷主義的提倡適應現代化工業生產要求-新時代工業化的精神的學派(7個點)。特點有七個:1.使用鋼鐵等現代材料 2.多層建築 5.簡潔-立面簡潔明確 6.注重內部功能 7.符合邏輯的形式 3.採用框架來建造高樓大廈。 4.玻璃幕牆-突破傳統的沉悶感。代表:第一代代表沙利文—形式追隨功能,第二代代表萊特—反對沉溺於傳統形式以及反對濫用機器,支持現代工業機械化。   工藝美術運動:19世紀下半葉,英國,背景:1.由於關於機器化大工業生產經驗以至於產品設計太差強人意了2.藝術家們不願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只是想回到過去那種美好的手工藝時代3.日本藝術尤其是首飾和書籍裝幀都帶來深深的影響,理論指導:拉斯金。拉斯金這個人具有兩面性,理論上他強調1.藝術和技術要相結合(其實就是說手工藝藝術要和機器生產技術相結合)2.要講究實用性3.設計要為大眾服務強調社會主義和民主,實際上他卻強調:1.喜歡哥特式和自然主義,(顯然不實用,虛幻)(大眾消受不起)2.喜歡美學上的功能,(顯然不是藝術與技術結合)(不是大眾的)不是社會主義的3.顯然表現了對工業生產的不安(顯然不是強調技術)(沒經驗啊,憑高尚的審美觀一味的反抗,卻不知如何解決問題,但也好意思出來吼,還用老一代的手工藝出來嚇人,其實就是無法面對現實,無法慷慨到讓大眾受益)。最重要的是,這小子太會吹牛,以至於隨便吹吹就成了當時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想先導,整整指導了一場運動啊。也整整影響了一代人,以及英國的工業發展啊。OH GOD.   他還提出系統的設計準則:1.師承自然,要從自然中吸取美學元素(形式自然)2.要從天然材料,反對工業材料如鋼鐵等(材料自然)3.要真實的反應材料的特性。(裝飾自然)   l 我們對他的評價是:這小子不能接受工業時代—看不到工業生產將能帶來的好處,也說明英國人—知識分子的保守和僵硬的思想。(儘管科學家到還蠻靈巧的,畢竟首先工業革命,其實也說明英國人的保守傳統不願紛爭導致他們發展的穩。充分利用了背景)   運動帶頭人(實踐):莫里斯。地位:第一個繼承發揚了拉斯金的理論,建成了第一個設計事務所,思想:強調設計要為大眾服務,強調工藝美術,(這兩個有點兒矛盾,一個是強調批量生產,一個要工藝美術的精雕細琢),於是,莫莫的實際作法(通常和思想史反的)是一方面要反對工業化反對機械化另一方面要反對維多利亞反對古典反對傳統要支持中世紀支持哥特式。代表作是「紅屋」。貢獻:實踐了將藝術與實踐相結合,振興了英國的工業設計(從實踐上發展了)。   莫里斯的思想:藝術是屬於人民的,要將藝術重新紮根於人民生活之中,強調藝術要與生活相結合,強調藝術要與功能相結合,反對只是一味強調藝術的虛偽,而應該強調自然的形式。(人民功能真實)   對他的評價:思想是好滴,但是在強調結合的同時,貶低了工業生產的價值,忽視了工業生產帶來的大眾利益。   那時候,人們啥都向中世紀靠攏,於是,紛紛建立了行會來開展這項運動,其中最有名的是,馬克穆多的「世紀行會」&阿什比的「手工藝行會」。   綜上所述,工藝美術運動的特點是:   1. 強調手工藝,反對機械化工業生產   2. 反對維多利亞風格,反對古典,反對傳統   3. 支持哥特式,風格支持中世紀其他風格,強調樸實,簡單,實用。   4. 追求自然元素   5. 強調藝術與技術,功能實用—強調誠實設計   意義:1.首先提出了技術要與藝術相結合,並運用於設計2.強調了自然主義-主張師承自然材料忠實於自然,以及強調自然地功能目的來決定形式,為設計帶來了新的簡潔實用的風格,對很多國家都造成了影響,是新藝術運動的先驅。   缺點:顯而易見,否定機械,否定工業,是一種後退的思想。   新藝術運動:1.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比利時和法國,歐洲美國流行,應用領域:建築、藝術、實用藝術。影響:是從手工藝到工業設計—即從古典傳統到現代設計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渡。背景:1.社會因素:普法戰爭後,社會政治穩定,生活好2.文學因素:整體藝術哲學思想流行,自然主義流行3.技術因素:致力於探索新技術新材料4.藝術家因素:終於有要新世紀新風格的心態5.風格因素: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並將其自然主義風格經過提煉發展到極致。實際想法表現:反對歷史主義,反對自然主義(舊世紀的)與工藝美術運動的相同點:1.反對復古2.對工業化的反映一致,都是要恢復手工藝3.都從自然中尋找藝術靈感4都追求藝術與實際相結合4.都受日本藝術的影響。和工藝美術運動的不同點是:1.工不僅強調師承自然,而且還崇拜中世界的哥特式風格,有點兒復古,而新則完全放棄復古,藝術靈感完全取自自然2.強調源於自然都不完全等同於自然的有機和曲線,認為自然界中不存在直線和幾何形式,所以反對。影響1.這場風格運動在各個國家表現出來的風格材料形式是不同的2.缺點,強調從動植物生命形態中提取元素(形式元素),而不是強調結構,是一種「為藝術而藝術」,其實是一場形式主義的風格運動(這點和工藝美術運動也不同,人家沒有專門的風格。)3.優點,懂得要從自然中抽象出元素了,而不僅僅停留在模仿上,這個對發展到現代風格起了很大的作用。是現代設計簡化和凈化的重要步驟。代表:1.穆爾·賓的「新藝術之家」,新藝術運動取自這個名字2.法國有兩個中心,巴黎和南錫3.巴黎的吉瑪德的「地鐵風格」,南錫的蓋勒4.西班牙的高迪的巴薩羅納米拉公寓。5.法國新藝術:地鐵風格6.比利時新藝術:比利時線條7德國新藝術:青春風格。   比利時線條:1.比利時新藝術運動代表形式2.原創者霍爾塔3.葡萄藤般4.起伏有力5.螺旋扭曲6.相互纏繞7.「鞭線」   地鐵風格:1.法國巴黎2.原創者吉瑪德3.地鐵入口處的欄杆-燈柱護柱4.起伏捲曲的植物紋樣   青春風格:1.德國2.取名於《青春》雜誌   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   1. 比利時:霍爾塔(這小子還參加了維也納分離派),布魯塞爾都靈路112號,比利時線條   2. 比利時:威爾德,理性主義的先驅(這小子還參加了德意志製造聯盟)   3. 法國:穆爾·賓,「新藝術之家」   4. 法國巴黎:吉瑪德,「地鐵風格」   5. 法國:蓋勒,《關於(用)自然(來)裝飾現代家居》   6. 西班牙:高迪,巴塞羅那米拉公寓   7. 美國:泰凡尼,玻璃製品   維也納分離派:1897年,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歐洲,無數設計改革運動之一,霍夫曼(這小子,和威爾德一樣精力旺盛型,參加了兩次運動),斷然要與過去傳統決裂(形式上的決裂),(斷的比新藝術還要狠)所以該風格派叫「分離派」。   棋盤霍夫曼(風格):1.霍夫曼原創2.規整的垂直構圖3.棋盤方格式-網   盧斯:裝飾就是罪惡 德意志製造聯盟:1.德國2.藝術家、建築師、設計師以及教育家、政治家、企業家3.力圖改變工業設計現狀-積極(確實積極,影響最直接)改進工業設計(不僅形式積極,而且形態積極)4. 設計輿論集團(很特別,不是指某種風格,也不是一場運動)5.原創:穆特休斯、威爾德、諾斯-諾曼 6.設計師企業家實幹家:貝倫斯   樣式設計:美國,汽車工業,矛盾現狀1.標準化大批量生產2.消費者變化很快且各種口味不同3樣式設計產生:美學形式變化多又快,產品技術零部件生產穩定——「走馬燈」式,(內容不變,形式改變)。   斯堪的納維亞五國:丹麥,瑞典,芬蘭,冰島,挪威   飛利浦:荷蘭』S電子企業代表   蒙德里安:荷蘭,風格派   康定斯基:俄國,構成主義(好像有個很有名的構成派)   畢加索:立體主義   馬蒂斯:野獸派   里特維爾德:紅藍椅,1918年(受蒙德里安的畫派影響)   風格派:荷蘭,20世紀初,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和德意志製造聯盟不同啦),早期國際現代主義風格的一部分,(前身)來源:藝術界的蒙德里安風格派。代表1.蒙德里安「新造型主義」(比德意志製造聯盟又強多了,這裡不僅有實踐,而且理論上有了造型設計這一說)(所以也不能忽略蒙德里安的作用呢),2.斯拉拉斯堡的奧伯蒂咖啡館3.里特維爾德的奧博尼-斯羅德住宅、紅藍椅。4.奧德的烏泥咖啡館5.《風格》雜誌。   理論依據:蒙德里安「新構成主義」&杜斯博格   設計代表:里特維爾德、奧德   理論思想:幾何的形式,理性的表達,事物的本質,共同的規律。   對理論的評價:反映了機械生產、科學技術和現代城市的本質和節奏   實際行動:1.將「風格派」藝術直接用於建築、設計中以統一社會美學秩序(自認為使用萬物的本質元素來表現的,是一種形而上學)2.強調功能與和諧的結合3.形式由功能決定4.使用新技術新材料5.將藝術與設計的結合過程中原創了不對稱均衡印刷版面和新字體   影響:第二條第三條即強調藝術與技術結合和結構決定形式的思想為包豪斯奠定基礎。   構成主義:(前面已經講到康定斯基是構成主義的代表)十月革命前後,俄國,馬列維奇&塔特林,理論:《構成主義原理》,1.空間的深入是從內而外的(從原理出發,一層一層推導到現象),而不是立體的從外而內2,強調的是空間的立體構成(事物的原理構成對應著空間的立體構成)3.有形體的材料構成空間,每一條線都要反映事物的內在內容。4同時將時間這一元素加入造型中。(比荷蘭的風格派要進步,這裡不是形而上學咧)   第三國際紀念塔:1919,塔特林,空間結構原理的運用,藝術與設計的結合,藝術真正走向了設計範疇。   實際影響:標準化摺疊傢具,體現形態簡化和經濟節約(也體現了工業化),與荷蘭風格派在廣告藝術上有呼應,幾何形態-形體和空間結構-轉換的關聯-構思效果,並且產生了國際影響。   包豪斯:1919年4月1日,德國魏瑪,設計學院,世界上第一所培養現代設計人才的教育機構,14年,為德國和世界現代設計奠定了深刻的基礎。培養了大量現代設計人才,20世紀現代設計的發源地。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   經歷:1919-1925魏瑪,1925-1933德騷;1919-1927校長格羅皮烏斯,1927-1930邁耶,1931-1933凡德羅,這些校長是建築師和設計師,是現代設計的先驅,在他們的指引下,讓新的一批有才華的人改造世界的設計。   歷史來源:格羅皮烏斯,其他國家各種設計運動方興未艾,決心培養專業設計人才從而影響設計實踐。將魏瑪藝術學院和魏瑪工藝學院合併,取名國立包豪斯,又將建築和房子結合,改名為BAUHAUS,以建築為中心的教育體系。   《包豪斯宣言》:技術與藝術結合   教育理念即現代設計原則:1.設計是為了人,而不僅僅為了產品2.設計要遵循自然原則。這些思想通過實踐走向成熟。   課程:1.「工廠學徒制」:學徒工+形式導師+工作室師傅2.三大構成課-極其具有影響力,並且有理性語言來描述三大構成。   宣傳語言:192308-09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新統一——歐洲現代主義運動推向高潮,設計為眾所擁有;格羅佩烏斯,《論綜合藝術》《包豪斯的設想與組織》——設計向更加理性及科學的方向發展,適應大生產。   1925年後:遷至德騷,1925《包豪斯》刊物,1926改為設計學院,更加明確性質,1927增加建築設計系,邁耶系主任。至此,包豪斯達到鼎盛時期。   1927後,邁耶大改課程,並且增加社會學,當時,這帶來了政府的紛爭。   1931密斯凡德羅改課程,盡量非政治化,但政府依然對他們惡劣。 1933年8月10日,凡德羅關閉包豪斯。   包豪斯影響:功能主義,價值觀念,以及單純簡潔幾何的工業化造型風格,是現代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超級影響。並且是真的將理論和時間結合起來了的。   現代主義運動:20世紀初到30年代,歐美,源於大工業生產,服務於大工業生產,理論和實踐上都將新材料和新技術結合了起來(風格派也有這個特點),   改變了人們所生活的環境,改變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其中還湧現了許多工業時代自由民主的真正熱愛工業設計的先驅。   設計原則:功能主義   設計美學:機械美學   設計風格:簡潔、質樸、實用(新古典時期的英國也是這樣)、方便(真正具有工業設計風格的特徵) 現代主義運動的地位:標誌著人類真正進入工業設計時代,設計理論真正與設計實踐聯繫了起來(主要表現在新材料與新技術的使用),影響了歐美各國。   表現形態:德意志製造聯盟、包豪斯、斯堪的納維亞、各國職業設計師   先驅人物: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柯布西耶、賴特   格羅皮烏斯:最早在設計理論上卓有成效的人,「功能第一,形式第二」,「誰要是認為自己發現了永恆的美學法則,那他就靜止不前了(比荷蘭風格派的本質原理要好)。」「設計師的第一責任是他的業主。」   柯布西耶:機器美學原創者,「房子是人居住的機器」,欣賞飛機汽車輪船設計(高科技產品),欣賞公式和幾何形體的完美結合。   凡德羅:欣賞機械化,批量化   賴特:強調「人機協調」,強調人與自然與產品之間的聯繫,強調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之間的關係,以及建築的空間關係。代表作:賴特流水別墅。   納吉: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   繁榮:1923年包豪斯作品展,1925-1927   衰落:20世紀30年代,經濟蕭條,德國納粹壓制   重新發展:1937美國(芝加哥設計學院)   動向:國際現代主義   取代:80年代,後現代主義   價值:仍然對世界現代設計發揮作用,是世界傳統設計的精華部分(尤其適用於發展中國家)。   裝飾主義運動:20世紀20-30年代,法國   時代特徵:大工業化,商業化。(已有現代主義的工業化做基礎)   本國滴設計背景:新藝術運動仍然死守著手工藝(然後人們審美太疲勞了)。 領域:建築及傢具,陶瓷和玻璃,紡織和服裝,首飾。   手段:運用新技術、新材料,美化(和現代主義不同,人家是形態變化,這裡是美化外表,所以也叫裝飾啦)工業產品。   名稱由來:裝飾藝術展   風格由來:新興的現代派美術+俄羅斯芭蕾舞+汽車工業+大眾文化   設計形式:多樣又統一,主要表現材料質感和光澤   結構風格:幾何直線-結構+折線   顏色風格:純色+對比色+金屬色(最搶眼的顏色)   風格特徵:華貴-強烈+華美   法國裝飾藝術:服裝+首飾+廣告+海報,格雷——東方情調的材料+結構清晰的鋼管傢具 美國裝飾藝術:百老匯歌舞+爵士音樂+好萊塢+汽車工業+商業化 美國商業設計風格 好萊塢風格(紐約東海岸到西海岸)。建築+室內+傢具+裝飾繪畫。代表:(很野,直接用於建築設計)紐約帝國大廈+洛克菲勒大廈+可口可樂公司(流線型)。20-30年代起影響歐洲   英國裝飾藝術風格:20年代,(較保守,沒有直接用於建築設計,而是用於小產品上)室內+生活商品包裝,代表:科拉里奇飯店+奧迪安電影公司   裝飾藝術運動的深遠影響:人情味+機械化+東方情調+歐洲(尤其是好萊塢)風格+西方藝術(成對的影響)   斯堪的納維亞:20世紀30-50年代(為何沒一直為主流?可能也有審美疲勞,現在看來又要捲土重來),北歐國家(瑞典最先,丹麥芬蘭挪威,冰島貢獻最小啦)   發家史:1930斯德哥爾摩博覽會,德國理性主義+北歐人文主義   風格:功能主義的幾何形式+柔化得S角和波浪線(被稱作「有機型」),柔化得很有人情味和生氣   發展:20世紀40年代,更懷舊更鄉村,材料原色——更調和的顏色,更粗糙的質感,更天然的材料。(更懷舊更鄉村更原色更粗糙更天然)   高潮:20世紀50年代(從30年代到這,發展的不快,但很精),國際尤其是歐美流行,樸素有機的形式+天然的質感+調和-自然的色彩   流線型風格:專業背景:流線型(機器):光滑的表面+流暢的線條+減少了高速帶來的阻力。30-40年代,歐美,汽車+家電,象徵意義:速度+時代精神。實質:樣式設計——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促銷手段。美國。影響:衝擊自以為完美至極的卻不受大眾歡迎的抽象的現代主義。(這時候的設計不是為了影響未來,而是為了改變現在。)   流線型價值,尤其是情感價值:體現了時尚趣味,象徵著未來,有對殘酷現實的逃避感,彷彿是用了就有走入未來美好幻想世界中。   流線型的技術價值:彎曲的角-較大的曲率半徑有助於脫模生產(方便生產意味著生產價格低,容易普及)。追求功能形式時與生產技術間的協調,並且滿足了強大象徵意義。GOOD.   理論說明:多仁,《流線型:裝飾還是功能?》,冰箱,單塊鋼板衝壓整體造型減少了結構,生產過程直接導致了圓潤的外形。   流線型與藝術風格的區別:1.起源不同,流線型起源於科學技術生產而非藝術,體現了工業時代特徵,儘管後來象徵意義更深遠 2.影響範圍不同,曲線有機的形式更易被大眾接受,因此廣為流傳。   有機現代主義:20世紀60年代,美國+義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實質:現代主義的發展。   與現代主義的區別:方便生產的有機的自由形態   有機現代主義:現代主義(的簡潔)+斯堪的納維亞的有機型   代表:芬蘭的爾瓦·阿爾托,美國的沙里寧(兒子),義大利的尼佐理   代表作品:20世紀50-60年代,沙里寧,胎椅+鬱金香椅 蛋椅蟻椅老大是雅各布森   胎椅:玻璃纖維壓模-增強塑料壓模成型+布料椅面軟性織物   鬱金香椅:塑料+鋁+圓面減少壓強   自由形式的來源:並非靈感,而是新材料+人體坐姿+生產技術   沙里寧:如果工業產品要符合工業時代精神,那就不能追求離奇。   美國商業性設計:20世紀40-50年代。背景:1.20世紀20-30年代商業競爭,美國首代職業工業設計師產生,工業設計基於商業競爭,風格也逐漸發展到商業化設計。原則:形式第一,功能第二。風格:翻新時尚的花樣作為促銷手段,二戰前發展到了未來主義「流線型」。缺陷:為了形式,犧牲部分功能。核心: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通過人為的方式使產品在短時間內失效,迫使消費者購買新產品。代表:汽車行業。影響:和現代主義原則相反,但經濟價值不容忽視,史上一筆。   高技術風格:20世紀60-80年代(有機現代主義同時期),80年代高潮(由於計算機的發展),後來與有機現代主義結合。風格:功能上運用高技術,形式上體現高技術。背景:1.20世紀20-30年代機器美學2.20世紀50年代末電子高科技發展3.人們越來越適應電子產品。最早應用:建築。代表:巴黎蓬皮社藝術與文化中心,結構與設備完全暴露——皮阿諾&羅傑斯「既是一個大容器,又是一個動態交流中心」其他產品風格:將生產工具機械形式用於生活產品。缺點:冷漠的機械形式,幾乎無裝飾,欠缺人情味。改造:高科技+人情味=POP.   POP設計:20世紀60年代起,英國至歐美,青年一代,風格:前衛而時尚+通俗+大眾+反傳統,POPULAR背景:50年代美國大眾文化+60年代英國POP美術,思想:藝術不僅僅是為少數人所擁有,而應為大眾所擁有。宗旨:藝術與生活結合,反對傳統藝術,反對傳統國際現代主義風格,反對嚴肅、單一、冷漠。設計風格:人性化+詼諧+趣味。性質:一種反對現代主義的戲謔的風格。   領域:室內+傢具+日用品,服裝+平面設計,   造型:誇張大膽富於想像力   顏色:單純鮮艷   材料:廉價的塑料纖維板陶瓷   感覺:青年青澀+玩世不恭+桀驁不馴+標新立異+用後即棄   代表:瑪麗·圭-迷你裙,法國古駭熱的宇宙服(高科技),科蘭廉價鮮艷的椅子,穆多什的字母圖案的纖維板椅子,羅傑·丁的吹塑椅子等等   理性主義:高科技時代,主導,風格:完全理性分析+不計個性+「無名性」,性質:現代主義風格的延續(我感覺和高科技風格有的一拼),先進之處:不是主觀上的機械形式,而是集心理學人機工程學,加上現代科技的作用,很不主觀的定出完美結構。最大突破:設計學=社會學+技術≠藝術+技術,設計=各種專業科學的集合,設計風格=「無名化」。表現:減少細節,將所有高科技裝在黑色盒子里,減少按鈕(簡約的設計源於此啊)代表:SONY公司1996,丹麥安得瑞生F78人機工程學原理簡潔設計。特點:造型理性穩健+內在使用質量好+從外觀上很難辨別出哪家公司的產品。影響:至今+設計主流。(呵呵,有多少公司能只專註於質量而大賣呢,其實也是一種與眾不同啦,無裝飾舒適的風格。)   後現代主義設計:20世紀60-70年代,背景:多元的技術+對現代主義的審美疲勞+20世紀60年代西方「豐裕社會」+多元化的需求+商業競爭,建築至其他產業。後現代主義的開始:日本山崎設計的普提魯艾格形式呆板的低收入住宅區的炸毀。原則:少即煩   ,文丘里-市場決定設計而非權威決定設計。他們覺得:多元技術代替單一技術,多元復古雜糅形式代替單一機械形式,個性代替單一性。總體風格:重視形式重視裝飾,高技術功能+羅馬哥特式洛可可巴洛克維多利亞。風格評價:活潑生動,繁瑣混雜   代表:文丘里——文丘里住宅   穆爾——路易安娜州新奧爾良市的義大利廣場   格里夫斯——公共服務中心大廈。   約翰遜——紐約AT&T大廈   英國法列爾-坎普頓滴電視中心   斯特林——斯圖加特國家藝術博物館   瑞士博塔——舊金山博物館   日本磯崎——日本筑波市市政中心大樓   結構主義設計:20世紀80年代後現代時期   ,建築界及其他,理論基礎:羅里達結構主義哲學。背景:現代主義的機械&統一整體感+後現代主義的繁雜+構成主義的有序結構感。理想:強調局部,強調不統一性,不整體感。風格:不規則形狀的整合,表現凌亂感。實際:各個精心設計雜亂的局部本質上是統一的。最代表:蓋里。代表:蓋里-巴黎的「美國中心」,洛杉磯的迪士尼音樂中心,艾森曼-俄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本什尼-斯圖加特大學太陽能學研。   綠色設計:以環境和環境資源保護為核心,以保護人類生態環境和人類身體健康。背景:高科技快速發展+高速破壞環境,造成各種污染,影響了人們的生存,為了可持續發展,我們要保護環境,保護資源。   設計原則:節省能源(開發生產時)+降低污染(設計的方向)+回收再利用(用過之後)+消除污染(不能完全無污染的生產使用,那麼就要消除污染)   代表原則:4R=REUSE+RECYCLE+RUDUCE+RECOVERY.   實際原則:可拆卸(方便搬運,回收時方便材料歸類),可再使用,細節設計簡潔又不失典雅,包裝要小於產品本身價值,方便保存即可。「量少質精減少污染」   


推薦閱讀:

排隊:第五個現代化?
現代易經家居風水 租房風水大全,就幾種現象就是衰屋,切記別租
【上海蒂凡利普現代辦公傢具】想要風生水起?辦公傢具擺放要合理
那些年TVB的超級經典現代劇,你肯定看過其中一部
【Nature子刊】做按摩可提高免疫力,老中醫終於現代化了

TAG:設計 | 世界 | 設計史 | 現代 | 現代設計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