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今名家述說「一二三」

古今名家述說「一二三」

2011-01-26 11:59:18 來自: 慧宇居士

收集一些古今名家解釋《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章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依據和道理,但是各有各的道理,每個解釋自成一體,和在一起就成了一鍋大雜燴。雖不能說沒有營養,可色香味就談不上了。作為一個正確的理論,必須能和現實結合起來。其中的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名詞,在現實中都要有相對應的東西,都要有相對固定的位置,也就是說概念的連接和組合要有自己的邏輯性。而且概念本身就必須定義明確,概括範圍清晰,出身正統,不能是野路子。單就《道德經》來說,老子本人說的是正統,後人妄自加上去並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野路子。套用張無屮先生的一句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一段是《道德經》的總綱。也是宗教、哲學、科學、中醫學以及其他學科的總綱。能否貫通所有這些學科,是檢驗對這段話的解釋是否符合老子本意的最根本的標準。 老子河上公注 道生一。道始所生者。   一生二。一生陰與陽也。   二生三。陰陽生和氣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也。   三生萬物。天地共生萬物也。天施地化,人長養之也。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經——李隆基 一者沖氣也,言道動出沖和妙氣,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沖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也。三生萬物。陰陽含孕,沖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云三生萬物。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趙佶 道生一。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一生二。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從之。二生三。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三生萬物。   天肇一於北,地耦一於南,人成位為三,三才具而萬象分矣。號物之數,謂之萬,自此以往,巧曆不能計。 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經——朱元璋 道乃先天地之一氣,以清升而為天,濁沉墜而為地,是為一生二。天地乃曰二儀,與先天地一氣並作是三。二儀既立,四象昭昭,曰日月星辰是也。因有風雨霜露,四時成序,萬物生焉。又負陰而抱陽,物盛而歸源,屬陰,歸源而復出,是為抱陽。陽本剛,以陰貫之,則陰陽和。此謂自一以生二,自二以生三,自三乃生萬物。 老子注——王弼 萬物萬形,其歸一也,何由致一,由於無也。由無乃一,一可謂無,已謂之一,豈得無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 老子道德經憨山注——憨山大師 此承前言道體沖虛,而為天地萬物之本,誡人當以道為懷,以謙自處也。謂道本無名,強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從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則萬物莫不負陰而抱陽也。所以得遂其生,不致夭折者,以物各含一衝虛之體也。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沖氣為和)一生二,,(既為和矣,遂以有陰陽。沖氣與陰陽為)二二生三,(陰陽復二而為)三三生萬物。 太上道祖白話註解道德經 道生一。   道的造化總原理,是這樣的──道為萬物之本,但是無名,強名為一。 一生二。   由一而分為二,則是有了陰陽,有了陰陽,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數。 二生三。   有了二數之後,就開始有了對待,有對待必有兩端,如善惡分別,有兩端必有中間的中心處,所以二就開始成為三數。 三生萬物。   因此《易經》的數理,就以三為生數,而演變的。一切飛潛動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為萬物了。 道德經真義——(清)黃元吉 是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覺而辟,乾坤闔辟,氣機往來——靜而凝聚者為陰為精;動而流行者為陽為氣。若無真意主之,則陰陽散亂,無由生人而成道。可見陰陽二氣之間,甚賴元神真意主持其際,所謂「二生三」也。由是一陰一陽,一動一靜,氣化流行,主宰如故,而萬物生生不窮矣——所謂「三生萬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萬物生生之義,總屬牽強;不若道為無極,一為太極,二為陰陽,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為明確之論。 老子校譯——朱謙之 案:淮南子天文訓:「道日規,始於一。」王念孫曰:「『日規』二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此因上文『故曰規生矩殺』而誤衍也。宋書律書作『道始於一』,無『日規』二字。」今案王說是也。淮南義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萬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又莊子天地篇「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語本老子一章「無名,天地始」與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黃帝內經太素卷十九知針石篇楊上善注曰:「從道生一,謂之朴也;一分為二,謂天地也;從二生三,謂陰陽和氣也;從三以生萬物,分為九野、四時、日月乃至萬物。」語亦出此。   又案:道生一,一者氣也。莊子知北游篇曰:「通天下一氣耳,聖人故貴一。」李道純曰:「道生一,虛無生一氣;一生二,一氣判陰陽。」趙志堅曰:「一,元氣,道之始也,古昔天地萬物同得一氣而有生。」大田晴軒曰:「一二三,古今解者紛紜不一。案淮南天文訓:『規生矩殺,衡長權藏,繩居中央,為四時根。道日規,始於一,一而不生,故分而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以一為一氣,二為陰陽,三為陰陽交通之和也,此說極妥貼。」又曰:「案道,理也;一,一氣也;莊周所謂『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陰陽也;三,形氣質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蓋此三也。意謂道生一氣,一氣分為陰陽,氣化流行於天地之間,形氣質具,而後萬物生焉,故曰『三生萬物』。」 《老子本義》——(明)魏源 道生一。一生二。無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萬物。有名。萬物之母也。一謂氣。二謂陰與陽。三謂陰與陽會和之氣。即所謂沖氣也。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即申說三生萬物也。蘇氏轍日。夫道非一非二。及其與物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 《老子指歸》——(漢)嚴遵   道虛之虛,故能生一。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輕兒不發,重而不止,陽而無表,陰而無里。既無上下,又無左右,通達無境,為道綱紀。懷壤空虛,包里未有,無形無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於聲色,莫之與比。指之無向,搏之無有,浩洋無窮,不可論諭。潢然大同,無終無始,萬物之廬,為太初首者,故謂之一。   一以虛,故能生二。二物並興,妙妙纖微,生生存存。因物變化,滑淖無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無向無存,包里天地,莫覩其元;不可逐以聲,不可逃以形:謂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運者,謂之二。   二以(元)[無]之無,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渾渾茫茫,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聲,搏之不得其緖,望之不覩其門。不可揆度,不可測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濁,與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繫於一,受命於神者,謂之三。   三以無,故能生萬物。清濁以分,高卑以陳,陰陽始別,和氣流行,三光運,群類生。有形臠可因循者,有聲色可見聞者,謂之萬物。   萬物之生也,皆元於虛始於無。背陰向陽,歸柔去剛,清靜不動,心意不作,而形容修廣、性命通達者,以含和柔弱而道無形也。是故,虛無無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興,而萬物之所因生也;眾人之所惡,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萬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 老子注——(清)陳澧 道生一,此即周濂溪所謂無極而太極也。一生二,二者,陰陽也。二生三,一陰一陽,中有沖氣,為三也。三生萬物。 《道德經》註解 太上曰「道生一」,道何有哉?虛而已矣。然至虛之中,一氣萌動,天地生焉。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無極之先,混混沌沌,只此一虛;及動化為陽,靜化為陰,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是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覺而辟,乾坤闔辟,氣機往來——靜而凝聚者為陰為精;動而流行者為陽為氣。若無真意主之,則陰陽散亂,無由生人而成道。可見陰陽二氣之間,甚賴元神真意主持其際,所謂「二生三」也。由是一陰一陽,一動一靜,氣化流行,主宰如故,而萬物生生不窮矣——所謂「三生萬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萬物生生之義,總屬牽強;不若道為無極,一為太極,二為陰陽,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為明確之論。 道德經注釋——李涵虛 道立三才之上,五行之先。太上論造化。故必以道為始。大道無形,渾然無極。迨其靜中生動,而一乃見焉。一者,水也,在卦為坎。坎居北方,勞卦也。萬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終者,皆在乎是。成終,則庶匯歸根。成始,則一陽來複。陽即火也,故言水而火在其中,一生二也。水火調勻,陰陽交泰,木情萌動,物類蕃昌,是故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此統言造化,而丹道亦在其中。   愚按:後天后行,其數亂而繁,五數舉而行乃備。金生水,四生一也。水生木,一生三也。木生火,三生二也。火生土,二生五也。土生金,五生四也。先天五行,其數治而簡,三數舉而五可包。水中火發,一生二也。木以火旺,二生三也。木生之時,即萬物甫生之時,三可以統萬也。   又,按修丹之法,五行皆包於一二,水火雙修,三四五皆助之,可不必言三也。太上舉三,蓋以三而窮極萬物,故帶出三之數耳。且不必言二也,一氣為丹,二三四五皆助之,五行皆包於一也。水中產陽火,一包二也。水中藏木汞,一包三也。水中現金鉛,一包四也。水中懷真土,一包五也。且不必言一也,窈冥之物,胚胎虛無,又可包之於道也。還丹之術,豈不至簡而至易哉?言雖多而歸於至要,只覺其典貴,不嫌其詞多。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上言三生萬物,三,木數也。物從木旺,木從火旺,火在水中生,則萬物之體,外負陰而內抱陽。外陰內陽,外虛內實,虛涵陽氣,是為沖氣。物情至此,合太和矣。今並以丹法言之:坤交干金,變而成坎。坎體外虛而內實,則當以沖虛含其氣,如太和之氤氳焉。 老子校詁馬敘倫 又案以上二十五字當自為一章。疑非老子文也。......然老子所謂一即道,今言道生一,已與老子義謬。二或可釋為有無,然亦與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者相戾。三更何指?況萬物復由三生乎?疑此乃後人據淮南羼入。 《道德經講義》 「道生一」、道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之實理,謂之「道」,道即無極而太極也。「道一」,「一」是道,是宇宙的核心。萬物之本源生萬象,「一」這個核心,決定著萬物整體的基本狀態,無極在靜時為○,動時則為太極,太極即是一,即是道。此一流行於天地,便是五行四象;此一流行於人事,便是三綱五常;此一流行於身心,便是性命魂魄;此一流行於五常,便是仁義禮智信。故此「一」為萬物總匯之理,萬物總匯之源。若能得此一,則萬事畢矣。   「一生二」,就是道所生太極之兩儀,兩儀中含有陰陽二氣。氣之動為陽,氣之靜為陰。有此動靜,才有此陰陽。陰陽本非有二,在太極未發動之前,靜而為陰;太極已發之後,動而為陽。未發之前為理,已發之後為氣,氣行而理隨,一理生二之陰陽。故曰「一生二」。   「二生三」,「二」指陰陽二炁,萬物負陰而抱陽,萬物皆含有陰陽二氣,由此二氣交合沖盪之後所生的中和之氣,才生出「三」。「三」即三元、三才等。道所生者為一,就其名而言謂之道,就其數而言謂之三。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萬,由此而生生不窮。   萬物皆一氣含三。得氣之清輕者,天之道;得氣之重濁者,地之道;得氣之中和者,人之道。若無陰陽二氣之交合,則五行之氣不能行於天,五氣之質不能具於地,五性之理不能存於人。有天便有地,有地便有人。天地人三才皆本於陰陽二氣交合所生,故曰「二生三」。 三生萬物。   「三生萬物」,大道就其名而言,謂之道。大道就其數而言,謂之一。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萬。「三」是三元、三才,萬物皆是一氣含三。「一元四素全息論」和「三元(源)化生萬物學說」,是玄靈修真理法學認識宇宙萬物的整體觀和方法論。 「萬物」者,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動植飛潛,一切有形有色,有性有命者,皆謂之「萬物」。 【慧宇評註】把《道德經》引申到儒家學說也算是挺有本事的。 《道德經證義》 「道」產生混沌的「一」,「一」又分出陰陽二氣,陰陽二氣又由在中間的沖和之氣相連接而成三,「三」由此種狀態而化生了萬物。 心靈藥方——林安梧 大道之生,渾淪為一、「不可言說」。「不可言說」,分裂為二、轉為「可說」。既為「可說」,參合天地、成就為「說」。「說」必有指,指向對象,構成「萬物」。 《領悟道德經》——孟浩然   「道生一」中的「一」指的是陰陽協調統一的和諧自然。   「一生二」指的是認識層面上的概念,人們剛開始認識事物時,是一個籠統的概念,是隨著人們對事物認識的加深,發現原來所認識的事物中還包含有事物。   「二生三」里的「三」指的是「多」的意思,在「一生二」的基礎上又認識到更多的事物。   「三生萬物」的「萬物」,指的是當人們的認識已經非常接近自然本質的時候,此時的認識層面上的「萬物」和「道」中蘊涵的「萬物」才相符合。 《老子集注》——落花散人 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說「道」經過墮落成為「德」,德者,一也。而德立刻分為上德和下德。下德,即所謂「二」,又分為「仁」、「義」、「禮」三個範疇。「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還要多麼清楚呢?   那麼「三生萬物」怎麼解釋呢?所謂「三」,即可以理解為「仁、義、禮」,也可以理解為「禮」自己。但是還是理解為多數的三比較合理。「萬物」可以理解為意識形態的全部。 【慧宇評註】俗話說「不怕胡說,就怕不會說。」這種落花流水式的胡說堪稱典範。 道德經註解——震陽子 道生的虛無一氣,一氣判為二,生的陰陽。陰陽會合生的三才,三才生萬物。萬物皆是背著陰而抱著陽。陰陽收斂於下,以生太和之氣。 《道德經釋義》——城虛子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無」的對立統一體。   一:太極、太一、細胞、原子,是生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功能單位。   二:由一化生出的相對獨立的陰陽兩性物質。   三:由陰陽兩性物質媾和而生成的多種不同性質的物質。三,不是一個確數,是多的意思。如果結合我國古老的《易經》文化來解釋,三,可以看作是由陰陽三爻排列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與八卦重疊,形成六十四卦,象徵著「三生萬物」。可以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對太極八卦圖的解說。太極載道,八卦寓德。太極八卦,合為道德。 正解《道德經》——李兵 「道」是清凈本性,由一發展到二,由二發展到三,由三發展到包含於萬物當中。萬物把陰暗放在背後,而展示光明的一面,通過氣流使它們相和諧。 關於此「史上唯一正解《道德經》」的總結 首先對老子說一句:學生自認沒有給您老人家丟臉,學生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死而無憾了。 【慧宇評註】說自己是正解的我見過幾個,說自己是「史上唯一」的,可能是史上唯一的一個。 《老子篇章翻譯》——曾柏清 「道」生無形體的一;無形體的一既稱為一,已成為有,這有是實在之物,它產生了天地便是二,天地產生了陽氣、陰氣、中氣便構成三;三產生千差萬別的萬物。 老子的幫助——王蒙 大道具有唯一性,這個唯一性將漸漸被認識與體現出來,故稱道生一。唯一之中產生了或分裂成了對立面,成為二。二者互相鬥爭互相結合,產生了下一代的第三樣事物。從此萬象萬物源源不絕,萬物背負陰氣,擁抱陽氣,而通過陰陽兩氣的作用,以求達到和諧。 【慧宇評註】王蒙的小說寫的不錯,功成名就。老來卻不甘寂寞,非得摻和到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出書不算,還跑到百家講壇信口開河。一世英名,毀於一旦。 下面是論壇中各位對「一二三」的論述: 張駿龍 老子所說的「一」,就是博大統一。這個博大統一的根本,就是「道」。「一」的本質是虛無的,而實在的東西,就是從虛無之中產生的。虛無與實這兩者,就是「二」(如天與地)。這個「二」又逐漸產生了非生命的基礎物質,如空氣、水,加上天地,就是「三」。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最終產生了千姿百態的生命萬物。 有也包含陰陽,太陽是陽,地球是陰。所以二理解為無和有,有些問題。陰陽只是一個概念吧,所以陰陽不能稱為二。 許慎在《說文》中對「一」的解釋是: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天地為二,加上空氣水是不是不是可以確定為三呢? 老子說的萬物,主要應該是生命萬物吧。個人的認識不一定正確,其實只要我們知道道生萬物就行了。一二三不都是個過程。這個過程當然也是可以探討的。 看來你也支持不刻意解釋一二三,本壇好你有四位網友認同這樣了,不過有人去研究也行。道的存在,是客觀的,虛幻的,令人捉摸不定的。 【慧宇評註】巨龍版主是否認為道不可說,一二三解釋不清?老子開宗明義就說了「道可道」,老子五千言不是說道那是在說什麼? 青竹大哥 「道生一」中的一,是老子宇宙生成論中宇宙的第二狀態。為了便於敘述,我這裡把「生一」的道稱為元道,而元道所生的一則稱為始道。   元道創生萬物經過了四個階段,即:   ㈠、元道蘊生出始道(道生一)。始道是天地未分之前,處於渾沌狀態的道。據老子描述,始道的屬性是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無明無暗、無上無下、無先無後的。儘管始道是一種恍恍惚惚的渾沌存在,但它卻具備了象、物、精、真、信等諸要素。元道將所有的道性(元德)寄存於始道,始道則在後續的創生過程中把相應的元德傳承給萬物。老子把這個難以名狀的始道又叫無名「無名,天地之始」。   ㈡、始道蘊生出天道「一生二」「無名,天地之始」;   ㈢天道蘊生出靈道(即玄牝,又叫穀神)「二生三」;   ㈣元牝(玄牝)蘊生出萬物「三生萬物」,萬物是元道的終極產物不能再創生新的道,所以萬物之道也叫恆道、常道。   綜上,在老子看來,我們的宇宙生成經歷如下的五個狀態和四個階段: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萬物。元道→始道→天道→靈道→物道(恆道、常道) 張無屮 《道德經》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的關鍵在於「二生三」,二是陰陽兩種因素,而三是陰陽元素分別構成的「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具體條件,三才相配,萬物化生。易學是研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相互關係的哲學,揭示了先天八卦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和後天八卦的興衰成敗的命運規律,三個影響關係在兩大規律中的組合,就是我們哲學要研究的全部內容,也因此易學才有資格成為諸經之首。 《道德經筆記》——朵朵蓮花 道生一(大道無名。道生一,一就是無,是萬物父,是陽,萬物自此有始,三才之天也),   一生二(無中生有。有是萬物母,是陰,三才之地也),   二生三(父母和合,生出子女,八卦形成。長男中男少男,長女中女少女,加父母,共八卦。三為陰陽和合產物,為三才之人)。   三生萬物(八卦生出萬物)。 渾沌道長 道生一,太極是也。一生二,由太極而組合核子也。二生三,由核子而組合天體也。 天體者,萬物之所載,萬化之所生也。因此三生萬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慧宇評註】把《道德經》和高能物理直接捏合在一起算是大膽的猜想,怎麼證明? 雲涯客 「道」有動靜,道的動態叫太極,道的靜態叫無極,無極為體,太極為用。「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陰陽之合體也,陰陽者,太極之分化也。「道生一」,就是太極生兩儀的意思。這個「一」是指太極的第一次變化。 【慧宇評註】無極這個詞是野路子。 趙福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不懷疑一下老子這個人? 「一」是易經中的陽爻這種符號,「--」是易經中的陰爻這種符號。「三」是三爻成卦。 老子看到了易經八卦資料,而不懂易經,將陰爻陽爻以及三爻成卦,解釋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心湖行棋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常被解釋得很玄。 我以為,老子本純樸認真的人,他的真正意思應該是:道生了一個物,一個了,又生了一個物,從一個變成兩個了,又生了一個物,從兩個變成了三個了。就這樣萬物一個個地生出來了,萬物都被假設為道所生,是古人觀察阿貓阿狗一個一個的生小貓小狗後,得出的自然結論。 「聖人者,以類知之」我暈,一個簡單的數列,為什麼那麼多人要把它搞複雜? 【慧宇評註】以上兩位是初學者,第一位把老子形容成可以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學者,第二位則把「道生一」的「生"直觀的理解為生殖,把耶和華造人的故事改頭換面強加在老子頭上。正所謂童言無忌,無知者無畏。 看看啦 幾種說法,列一下,大家再補充: 1. 就是簡單的數字遊戲,一而再、再而三,比喻而已。 2. 一是無極;二是陰陽;三是精氣神。 3. 一是先天一氣,二陰陽,三天地人三才。 4. 道是上帝,生一亞當,亞當取出一根肋骨變夏娃為二,亞當夏娃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兒子一個是猶太始祖,一個是埃及始祖,一個是其它民族始祖,三生了萬。呵呵。 龍在田1 這一不是這麼簡單的,它承接著道,是有的開始,是發生髮展的原動力,是萬物之母。 一二三有哲學的解讀,有道學的解讀,有易學的解讀。可以歸類於萬物的體與用。哲學只解讀了一二,認知了二分世界,承認陰陽對立統一。易學的解讀是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萬物。這裡的一二三實際都為太極,是不同階段不同等級的太極,都可以演變,是對二分世界的發揚光大。以陰陽交融為主。是一門以陰求陽或以陽求陰的見幾學。道學的解讀暫且不談。 所以不論是怎麼解讀,體都是二分世界的太極,用都是陰陽兩儀的太極,回歸到現實世界中,這一二三都是事物。是萬物之母,萬物之兄,萬物之子之類。至於一二三的演變,模型的建立,與現實的對應,和掌握運用。就要更上一層樓才能通曉的。 【慧宇評註】龍在田可以自立一派了。太極居然可以分不同階段不同等級。那你這一個太極就可以打遍黃河兩岸了。 體用而已 老子說的明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是體,二是用,三是象。二和三都在一的範疇。道是一,是本,是太極,是一氣貫通,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你人生的目標,德是二和三,是陰陽。是象和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凡事都有兩面性。人生就是做選擇,得到了一些必定你一定會捨去了一些,不論你的表象千變萬化.也不論你所掌握的數大小多少。最後的落點一定要落到你的目標上去。老子其實想要告訴我們的是宇宙的真理。人類的產生和成形發展其實是為了完成宇宙的道。 【慧宇評註】純粹的抽象概念的堆砌,毫無意義,什麼也說明不了。 老子書童 道附於一個實體而生;這個實體的存在叫有,其之前的狀態叫無;有與無的演化,形成一個實體的前世,今生,未來三階段;這三個階段的各自從無到有的過程,產生天下萬物。發動萬物演化的是陰陽,陰陽的平衡就是當前的狀態。所以,道是生於物中,借物顯形。這是我把道附於一個實體理解為道生一的原因。二為什麼不是陰陽之二呢?因為後面再次提到陰陽,所以這裡提起似乎有點重複。 一不應該是指道,如果是這樣,翻譯起來就是:道生道,很不對味呀。 以前,我理解二為陰陽,三為天地人--所謂四大之三,一直感覺不是很合理,卻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釋了。 【慧宇評註】把「道生一」解釋成陰魂附體也屬創新。 雨兒亭 好象只解決了一個道生一。二是陰陽,因為沒有比陰陽更全面概括萬物性質的了。三不是天地人,三生萬物,難道人在萬物之前出現?我認為,道起初是無,自含「有」的無。道生一是無中自生的有顯現。一生二是有隱無顯之後出現的有無並存。有,無,天生賦予陽、陰兩種屬性。二生三是有無(也即陰陽)交替顯現而產生的能量,可稱為德(道德經中定位的上德)。三生萬物是德的能量化生為有形的萬物。 菩提山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科學解釋 : 道生一: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正負反應可以生成光子;一生二:光子通過光電效應,可以生成質子和中子;二生三:質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轉化,可釋放電子(核輻射);三生萬物: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了原子的基本組成,而由這三種元素的不同數量的組合關係,就演變了絢麗多彩的大千世界。


推薦閱讀:

歷代名家墨竹圖欣賞(上
這10幅名言警句,出自啟功等名家之手,就是經典!
名家經驗︱祁越治痛精要
中外名人藝術 ▕  本期推薦國畫名家▕  易峰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