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駱家輝出使中國的幾個維度

認識駱家輝出使中國的幾個維度

來源:中國網 作者:劉衛東   2011年08月18日08:34我來說兩句 (2) 複製鏈接列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事件背景:當地時間3月9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正式提名商務部長駱家輝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接替將於四月底離職的現任駐華大使洪博培。縱觀駱家輝的從政經歷,華裔身份對他而言似乎也僅止於血緣。在商務部長任內,他對華並不「溫和」,專家認為,中美關係的發展不可能因為一人一事就輕易改變,駱家輝代表的是美國利益,不必對他期望過高。

  2011年3月9日奧巴馬政府的一紙公告,使駱家輝這位長著一張中國人面孔卻不懂普通話的「香蕉人」再次被國內媒體放在了聚光燈下,被無數把放大鏡近距離的放大再放大,以期找到華府的用意,並希望能夠探明這位新任華裔大使能夠帶來什麼新氣象,以及對目前複雜的中美關係能夠帶來什麼積極的影響。

  為什麼是駱家輝?

  奧巴馬政府選擇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有其多方面的考慮。

  首先,著眼於中美關係的穩定。經貿關係歷來是中美關係中最主要的維穩器。雖然兩國的貿易衝突沒完沒了,但兩國貿易額的不斷攀升也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它還很少受到兩國政治和軍事關係的影響,基本都保持一種穩定狀態,因此,有學者宣稱中美經貿關係已經形成一種類似於冷戰時期美俄之間的核恐怖平衡,這種雙邊經貿「相互確保摧毀」的關係模式使得兩國都不敢輕易破壞經貿關係的穩定,否則就會雙輸。這不僅導致經貿領域的合作成為中美之間共同利益的核心,而且還賦予了其矯正時常可能跑偏的政治與安全關係的潛在職能。從駱家輝的履歷來看,他一直被認為是一位重商的經貿專家,任職州長時,便不遺餘力地對華推銷華盛頓州的產品,從波音客機到微軟的正版軟體,從星巴克咖啡到蘋果和馬鈴薯;出任美國商務部長以後,更是想方設法推動全美各類產品的出口,彰顯出其對華做生意的能力。當前美國的總統選戰已經拉開帷幕,決定奧巴馬政府政治前景的核心因素是經濟狀況,而在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產業分工的背景下,美國自身已經無法有效應對國內就業壓力帶來的挑戰,從全球範圍來看,能在較短時間內吸納美國出口潛力最大的就是中國。如果由駱家輝來出任駐華大使,就可以確保在中美關係的重點領域有一位真正精通業務的內行來掌舵。美國商務部原副助理部長董繼玲曾對此點評說:「這表明奧巴馬政府非常重視對華關係,重視到需要用一個內閣部長來做大使的程度。」這不僅有助於促進中美關係的穩定,處理得好還能為奧巴馬的連任加分。

  其次,是駱家輝被人熱炒的華裔背景。中美兩國輿論近來大體看好駱家輝出任駐華大使。美國輿論認為他的「中國背景」有利於幫助他解決未來中美關係中的分歧,而中國則認為這位「中國移民之子」會讓中國人感到更加親切也更容易接近。雖然個人的行為深受其文化背景和感情偏好的影響,但血緣只不過是個體的生物稟賦,並不能取代成長環境和價值觀熏陶的基礎性作用。從白宮到國會的美國官員們都很清楚這個常識,才會放心外派一個華裔駐節北京。而且,看似他們還很清楚,一些中國人對血緣背景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顯然是個可以利用的弱點;而駱家輝更需要通過自己異乎尋常的忠誠表現來證明自己的稱職。於是,派出這樣一個外表中國化、內心美國化的候選人出使中國,既能迷惑不諳國際事務的普通中國民眾,也能利用駱家輝的心理來更好的服務於美國的利益,何樂而不為?美國政府中確實存在熟知中國文化的高人,如此兩全其美的設計可以兼顧親民與愛國的雙重目標,實在是一招難得的妙棋。

  再次,駱家輝本人特殊的政治背景。駱家輝擔任過州長和內閣部長,而且無心競選其他公職,所以上任大使心態會比較穩定,不會再出現象前任那樣「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問題。而且,駱家輝與總統本人的關係比較密切,應該有更多渠道和機會與總統直接溝通,在關鍵問題上或有條件直接向總統彙報,總統也可以通過這樣一個駐華代表而更為得心應手的掌控中美關係的節奏。另外,駱家輝在中國政府高層的人脈同樣了得。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領導人以及許多中國政府高官、商貿代表團都造訪過華盛頓州和西雅圖市。在駱家輝的努力下,西雅圖成為2006年胡錦濤訪美時中途停留的唯一一站;他甚至還私下會見過溫家寶,這在美國政府官員中更是相當罕見。不過客觀來說,駱家輝出使中國的難度要超過在商務部的工作,屬於出力不討好的角色,而且實際上這是一種降職,他之所以接受恐怕也因要從黨派的整體利益出發,服從總統的統一調配有關。

  最後,駱家輝本人的經歷和風格也有助於幫助美國夢的發揚光大。據了解,此番駐華大使的候選人有三名,另兩人是新墨西哥州州長比爾?理查德森和擅長貿易事務的共和党參議員賈德?格雷格,駱家輝最終獲選。奧巴馬曾經表態說,駱家輝本身就是美國夢的主角,「他認同我的願景,那就是要竭盡所能,讓美國夢繼續下去。」所以,選擇駱家輝出使中國,可以利用其特殊的成功經歷喚起中國民間對於美國夢的關注和嚮往,以及對於中美之間政治制度和官僚體系的進一步比較和反思,駱家輝出使中國和到任之後所展現出的平民化風采,已經打動了很多中國網民,這在潛移默化中也幫助宣傳推廣了美國制度的優越性。

  駱家輝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總的來看,中國國內各界對駱家輝的到來有三種不同看法。一是這位華人後裔看起來就顯得親近和氣,特殊的身份背景使之更容易對華保持友好;二是駱家輝早已完全的美國化,由於他需要證明自己能夠勝任本職工作,其對華強硬甚至可能超過一般不甚了解中國文化的白人,華盛頓派其來華履職其實是別有用心;三是沒有必要拿駱家輝的面孔和膚色做文章,只需把他視為一個與各位前任並無不同的駐華大使人選而已,以平常心看待之。應該說第三種才是真正客觀的認識。

  我們可以先看看駱家輝的處境,他到中國履新將會遇到很多現實的困難。首先是美國即將實施的對台售武計劃,接待好訪華的拜登並向中國解釋清楚這一舉動將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其次是中美之間此起彼伏的安全與貿易衝突,尤其是新近發生的美國債務危機對中國在美外匯儲備的影響,已被推到風口浪尖上;再遠一點是明年的美國大選,美國一旦進入選舉年,按照常規中國問題都很有可能成為在野黨派攻擊執政黨的一個工具,當前已經顯示出這一苗頭。因為中美價值觀不同、兩國長期存在貿易逆差、中國發展速度超過美國、中國軍事預算增幅明顯等現實因素的存在,今後兩國的分歧和衝突將會出現在更深刻的程度和更廣泛的議題上,作為奮戰在對華外交第一線上的美國利益代表,駱家輝必須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挑戰。

  站在駱家輝本人的立場上看也是左右為難。一方面他必須要堅定地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價值觀,充分做到不辱使命;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利用自己的華裔背景促使中美關係能夠更上一層樓,能讓中國民眾理解甚至喜歡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但這兩者之間在很多時候是相互衝突的,他必須要把握好這種微妙的關係。

  得到任命之後,駱家輝針對中美關係已經多次表態。在今年5月26日美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提名聽證會上,駱家輝承諾將向中國政府最高層提出人權問題,以及竭盡全力打破外國企業在華投資的貿易壁壘。到達北京以後在首次記者招待會上,駱家輝表示大多數的美債仍由美國人民和美國機構持有,中國是海外持有美債最多者,但也只佔美債非常小、非常小的一部分。投資美元依然安全,中國對此大可放心;關於美國的對台政策,駱家輝僅僅輕描淡寫得表示美國對台政策一直非常清楚,也從未改變;至於中國的人權問題,駱家輝說:「所有國家都應該尊重基本人權,包括自由表達的權利,美國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是堅定的,因為這是美國價值觀的基礎。」談到自己的身世,駱家輝說:「在個人層面上,能作為中國移民的孩子代表美國---我的出生地,以及我的家庭所珍視的美國價值觀,站在你們面前,我感到既謙卑又榮幸。」此外,他也表現出親民的一面,表示除了國事,現在優先要安排孩子們的入學問題。

  駱家輝的這些言談中反映出的,是一種中規中矩的態度,他首先強調了自己的美國背景是一切的基礎,這一點非常明確,相當於定調;同時也就中美之間敏感的議題做出了慎重而簡短的表態,上任之初顯然還不是指點江山暢所欲言的時候;當然總也不會忘記對中美關係的前景做出常規性的樂觀預測和期待。由此可以看出,駱家輝的言行符合美國政府對使節的普遍性要求,無論是誰出任這一角色,都會做出相同的表態,這也預示著那些對駱家輝有樂觀或者悲觀預測的人將來都會有些許失望,將其視為一個普通的美國駐華大使而不去糾結其面容與背景,才是理清駱家輝今後可能發揮作用的唯一合理的方式。

  應該如何看待駱家輝的履職?

  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美國駐華大使究竟能發揮什麼作用。大使是一個國家派駐另一個國家的代表,負有維護本國公民在駐在國的權益、與駐在國政府和民間溝通交往、獲取本國政府所需信息、幫助安排兩國官員的互訪等基本職責。他只是一個使者,充其量能夠提供一些相關政策的建議諮詢,但作為國務院下屬的一名普通官員,駐外大使遠離決策圈,無法對美國的對華政策產生重要影響。雖然某些駐外大使的政策建議可能成為本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的主要依據,如喬治凱南發給華盛頓的遏制政策建議就成為美國對蘇聯政策的基礎,但一方面這樣的例子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在當前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依靠駐外使節獲取信息已經不是主要的渠道,而美國國內實力雄厚人才濟濟研究系統的智庫尤其是政府的研究機構的政策建議已經充當起更重要的角色。因此駐華大使在中美關係方面的作用實際上很難超過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就更不用說更高級別的官員了。大使不過是國家元首的代表,外交政策的執行者,本身授權有限,一應大小事務均需先請示後彙報,中美關係的走向、兩國事務的處理,都不是大使個人素質和辦事能力決定得了的,所以對於何人出任美國駐華大使,都沒有必要予以過分重視,對駱家輝也不應例外。

  其次,對於履華者的族裔背景不必太在意。中國文化重視親緣關係,講究「血濃於水」,談起履歷來還很看重原籍,一提起某某名人「老家就是我們那裡的」,口氣都很自豪,頓時覺得光宗耀祖,心潮澎湃。漂洋過海而又成名的,就更了不起了,整個華人群體都為之臉上有光。有此傳統,國人一般似乎認為,功成名就者,負有造福鄉梓之自覺,自然會履行服務故里的義務。在這樣的背景下,駱家輝從被提名駐華大使到赴京履新,海內外中文媒體相關報導、評論的密度之大頗不尋常。雖然駱家輝在美國出生且不講中文;雖然他父親十三歲就移居美國,對中國文化所知有限;雖然明知他有中國面孔也不能也不願利用職權偏向中國,許多人還是懷著複雜而虛榮的心態,對美國國務院出現了一位華裔高官,歡欣鼓舞,將其功成名就之後返回中國任職視為報效故里天經地義。也許是近代中國遭遇的歷史屈辱太多,以致國際上凡有成功與榮耀的人和事,就有人喜歡挖掘其中的中國元素,反襯出來的其實是缺乏民族自信。駱家輝已經一再通過聲明自己是「百分之百的美國人」、「代表美國的利益和價值觀」來提醒國人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諸如此類「榮歸故里」的假象,我們自己就更不要糾纏於一些面子問題了,象認識其他大使一樣看待他,才能體現出一個大國國民的成熟心態。

(責任編輯:沈燕妮)
推薦閱讀:

簡單≠容易
從「重生輕死」到「生死齊一」——道家死亡觀的哲學維度
關於認知,有三個貼切的比喻
岩講錄|到底是降維攻擊還是升維攻擊,你弄反了沒有?
【經驗交流】「三維度」績效考核助力農信轉型

TAG:中國 | 維度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