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專訪:理想必然是一種精神目標
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要活得崇高,活得有意義,精神上充實,這些基本的精神價值,是通過指導人生來實現的。在這些價值的指導下,人生會有一個高的品位、高的格調。
所謂理想就是精神上的追求。人之所以為人,被稱為萬物之靈,是因為人有靈魂,有精神。這就是說人不只是活著,能吃好睡好,就這麼過一輩子。如果僅僅是這樣,人是不會滿意的。再平庸的人,只過這種生活,也會感到空虛。空虛的感覺就是缺了一塊東西,這塊東西是什麼?就是精神生活。人有這種精神需要,就一定有理想。
哲學和理想分不開
我們歷來把哲學分為唯物論和唯心論。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另一種翻譯方式就是物質主義和理想主義。哲學上的唯心主義、理想主義這一塊,它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抽象的、理論的東西,它想讓人的精神有一個最後的歸宿,也就是終極關懷。意思就是說,在物質的、有形的東西背後,應該有一個無形的、更高的東西,哲學要尋求的那個東西。因為世界也好,人生也好,如果說它有意義的話,意義應該在那兒,而不是在物質這一塊。這是哲學的原意,就是尋找那種更高的、真正給人生提供最高意義的東西,如果哲學是這樣的,它自然和理想是不可分的,是一會事兒。
能夠實現的才是理想?
現在很多人都說,能夠實現的才是理想。如果不能實現,理想對你的現實生活實際上起到一種阻礙、破壞作用,讓你的生活質量更低。你現實生活沒搞好,理想也沒實現,兩頭都沒夠著。人們往往對理想有這樣一種職責。這實際上是沒有分清兩個層次的理想:社會層次和人生層次。社會層次的理想,在一定成都上應該用現實來檢驗,應該變為現實。你說要建立一個公正的社會,你確實要有很多措施來實現它,要確實讓人感到這個社會是公正的。
但是人生的理想,比如真善美,你要活得崇高,你要活得有意義,精神上充實,或者我在最新一本書中說的豐富、善良、高貴,這些品質,這些基本的精神價值,怎麼可能變成看得見的事實?它是通過指導你的人生來實現的。在這些價值的指導下,你的人生有一個高的品位、高的格調,這本身就是實現。比如,這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特別成功,但他/她依著這些精神品質去做的,那我說理想在他/她身上已經實現了。
我們不要太狹隘地看待現實,以為所謂看得見、摸得著的就是現實。你的一種內心狀態,你是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來處事的,這個精神狀態也是一種現實。兩個精神狀態完全不同的人,哪怕他們表面的生活很相似,但我說他們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裡,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精神價值不是以有形的形態存在的。在人們的生活中,在人們的心靈里,它是以無形的狀態存在的,它是一種強大的東西,不是不起作用的。
功利性的目標不是理想
如果一個人一心想著發財,在我的觀念中,這不算理想。人當然可以給自己的人生設立各種不同的目標,其中有一些是功利性的。我不是說功利的目標是庸俗的,不好的,但它不是理想。理想必然是一種精神的目標。兩者的關係,可以毫不相干,甚至是衝突的,也可以是一致的。比如,我這一生,要賺多少錢,拿到這些錢後,辦一個圖書館;或者像王石(萬科董事長)那樣,實現人生的探險計劃,這背後有精神的目標。
從理想的角度來說,所有物質性的目標都是手段,只能是實現自己更高理想的手段。我不否定人們去追求財富。但是,人的高下從這裡面分出來。有一種人,把追求物質財富、追求金錢,作為人生主要的、唯一的目標;而另外一些人把追求這些東西作為保證基本生活質量的手段,這個要求實現以後,又把它作為實現自己更高人生理想的手段。這兩種人對財富的態度分出了高下。其中最基本的一點就是:金錢、財富、物質性的東西,從整體上說,只能是手段。如果把它作為目標,這樣的人就和理想無緣。
快樂工作的能力
很多人在工作中不快樂,快樂是工作之外的,下了班,用工作中賺的錢去買一點快樂。這很可憐。當然現在壓力很打,可能你得到的這份工作,不是你真正願意做的,你對它沒有興趣,你是為了生存,謀生。但是,如果你是一個注重內心的人,注重心靈的人,就會發展自己的各種能力,智力、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能力。你以便去承受生活的壓力,一邊讓你內在的東西變得更優秀,遲早你會有機會的。然後你去做能夠發揮你的能力的,你感興趣的,提現你人生價值的工作。我把這稱為快樂工作的能力。可能你暫時沒有快樂工作的機會,但是如果你有這種強大的理想支持,當你具備了快樂工作的能力的時候,你遲早能得到這種機會。現在很多人,一方面很痛苦,一方面真有機會的話,他/她又沒有這種能力,他/她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感興趣的是什麼,什麼能實現他/她的價值。他/她腦子裡只有一個坐標,就是社會的功利的坐標,這就很可悲了,這也是金錢、功利社會貶低理想的一個惡果。
感情生活的價值
從你們的網路調查中看出:94%的人都認為理想比較重要,人們尋求工作上的成就,家庭幸福,美好的愛情。我相信他們的表達是真誠的。他們不認為僅有物質的東西就夠了。家庭、愛情,人和人的感情,這不是世俗,完全是精神價值。精神價值包括情感價值。
普通人談理想,不會注重理論表達,可能就是憑直覺,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這種直覺很多時候是理想價值的樸素表達,並不是世俗價值,也可以說是精神價值在世俗生活中的體現。我認為純粹世俗的東西,就是名利地位,如果你僅僅看重這些東西,那麼你可能是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大多數人,可能不會僅僅看重那些東西。但是生活的逼迫或者說社會的誘惑,會使得人們在實際行動中,把那些具體的東西看得更重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