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筆記

【金剛】:指人的膽量、意志;俗話說:一分膽,一分福,十分膽,當財富。

【般若】:梵語,妙智慧,人的靈性;

【波羅蜜】:梵語,到彼岸。佛教認為人生死輪迴,如果要超脫生死,只有到諸佛、菩薩超脫清凈安樂之地,俗世的生活是此岸,佛道就是彼岸。一念惡即次岸,一念善即彼岸。

【金剛般若波羅蜜】,意思就是說:膽識共力,可破一切,達到彼岸。

一般認為,《金剛經》是公元1世紀的作品,經過很多人的增補,公元402年,鳩摩羅什首次將他譯成漢文,以後的譯本也很多,有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陳真諦、隋達摩笈多、唐玄奘、義凈等人。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的《金剛經》木刻印本。

【如是我聞。】

佛經開卷語。佛祖去世後,他早年所收的弟子也已年紀老邁,為了使佛的思想流存,大迦葉召集有名的僧眾集會,背誦結經,而一直服侍在佛陀身邊的阿難卻故意被排斥在外。

這是因為佛陀在世的時候,佛教的組織比較鬆散,許多有威望的比丘都可以獨立傳教,擁有很大的自由權利。在佛陀的教團之外有這些獨立傳教的比丘建立的新教團,佛陀活著的時候,其他的教團團結在佛陀周圍,佛陀死後,就牽涉到繼承人問題,阿難一直服侍在佛祖身邊,自然想作繼承人,在佛祖死後,他秘不發喪。致使其他教團的人很久還不知道佛祖已經去世。

為爭奪領導權,大迦葉等人借口集結經典,召集所有的教團領袖大會,故意為難阿難,不許他參加,直到阿難屈服讓步才允許他參加。畢竟阿難是一直服侍佛祖的人,誰也不能否定他對佛陀言行的熟悉程度,因為這次集會是以集結佛經的名義召開的,為了佛經的可信程度,也必須有阿難參加。

這次集結,由阿難背出經藏,阿那律誦出律藏。

為了取信於眾,佛經的開頭,都以這一句開始。

【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時】佛教認為,釋迦牟尼在演說般若經的時候,共分四處十六會。四處指佛陀說法的四個場所:王舍城靈鷲峰、舍衛國給孤獨園、他化自在天、王舍城竹林精舍。十六會只在這四處說了十六次法,這次演說《金剛經》是第九會。

【佛】佛陀的簡稱。佛陀的意思是覺者或智者,印度早就有的字,佛教給它增加了三種含義:正覺;等覺或遍覺;圓覺或無上覺。佛教認為,佛有三世。過去有人成佛並已滅度,現在有人成佛住世說法,未來有人已受佛記將在未來成佛。

【舍衛國】古印度一國名,

【祗樹給孤獨園】佛教聖地,最早的佛教寺院。遺址約在現在印度的賽特馬赫特。祗樹指古印度波斯匿王之子——祗樹太子的樹林,給孤獨指給孤獨長者之園。

相傳給孤獨長者去朋友家,見朋友精心操持收拾房屋,以為招待達官貴人,後來聽說是為招待佛陀來此說法,便留下來聽佛陀說法,聽完後極力邀請佛陀去舍衛國說法。佛陀問有沒有說法場所,給孤獨長者說只要佛陀答應去就能找到。佛陀接受邀請。給孤獨長者遍觀舍衛城,只有祗樹太子的花園可以作為講法的地方,於是向太子購買,太子說要黃金鋪滿園地才可以出售,給孤獨長者就真的用黃金鋪滿園地,太子就把花園賣給給孤獨長者,但是樹木根部鋪不上黃金,所以太子把樹木作為禮物,一併獻給佛陀,所以此園叫做祗樹給孤獨園。

讀這個故事的疑問,就在於給孤獨長者有多少黃金?黃金鋪多厚?印度人善於玩文字遊戲,歷史上比比皆是,佛教傳說:摩田提到罽賓傳法,只要求一座之地,當地人覺得一座之地不大,就答應了他,結果摩田提躍在空中,變得屁股和罽賓整個國家一樣大。

應該說,花園是很大的,鋪滿黃金對一個小國家的富人來說是做不到的。不過如果沒有厚度限制,差不多可以做到,黃金的延展性比較好,完全可以做成很薄的金箔。

考究故事的真實與否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不過由此可以看出,佛教在傳播的時候,是很注意為自己做廣告的,印度原有的婆羅門教提倡苦行,佛教反對苦行,注重儀錶,給人親近的感覺,便於傳教,為了和社會保持聯繫,又不至於影響教徒的修行,花園改建成寺院是最好的選擇。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比丘,指出家後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僧人。

佛經對人數統計精到:《普遍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佛在王舍大城靈鷲山中,與大比丘眾滿百千人、菩薩摩訶薩七萬七千人俱。《佛說濟諸方等學經》:佛游王舍城靈鷲山,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六萬,菩薩八十億,摩竭國中眾優婆塞六百萬。《大乘方廣總持經》一佛在王舍城耆 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六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十億眾。摩伽陀國優婆塞六十億百千人《無量義經》一時佛在王舍城耆 窟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


推薦閱讀:

唐密導讀第五章《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簡牘
金剛棒喝--淫慾心開示彙集
南少林的金剛鐵板橋
精美《金剛經》桌面圖【1099期】

TAG:筆記 | 金剛經 | 金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