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萬富翁的理財習慣
巴菲特曾將他的致富歸結為:「是習慣的力量」,沒有了良好的投資習慣,一切財富將離我們遠去。
習慣直接影響人的一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培根說:"習慣是人類的主宰。"所謂習慣,就是指人的行為,是長時間裡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也就是說,我們做事、思考時,如果長期以一種模式來處理,這種行為以某種方式或傾向反覆出現,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而習慣一旦形成,就會在態度和行為上逐漸形成一定的心理特點。比如,一個人經常發脾氣,時間一久,發脾氣就成了習慣,習慣一旦形成,愛發脾氣就成了他的心理特點,遇事就發脾氣,控制不住,於是愛發脾氣的行為習慣就演變成了暴躁的個性。
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小看習慣的力量。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習慣,習慣又有好壞之分。所謂好習慣是指能夠為人們的生活帶來快樂、幸福,能夠為人們的事業帶來成功,最終輝煌一生的習慣;所謂壞習慣是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煩惱、憂愁和困擾,導致人們在事業上舉步維艱,不思進取,最終平淡一生的習慣。說到底,好習慣就是富習慣,壞習慣就是窮習慣。富習慣是成才的"催化劑",是造就偉人的"妙訣",它會使您終生受益,是您靈感的源泉,成為您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它還會使您生活得更美好,更精彩,更成功。反之,窮習慣則會成為您成功人生的絆腳石,甚至讓您處處遭遇危機,步履艱難,讓成功變成失敗。
多一個富習慣,我們的心中就會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富習慣,我們的人生中就會多一次成功的機遇;多一個富習慣,我們的生命里就會多一個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因此,既然富習慣如此重要,我們就應該儘早培養起自己的富習慣,祛除自己的窮習慣。那麼富習慣和窮習慣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愛因斯坦「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和巴菲特 「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說明一個道理: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重要在於投資報酬率的高低與時間的長短。其實,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習慣,習慣正確就會贏。
到底富人擁有什麼特殊技能是那些天天省吃儉用、日日勤奮工作的上班族所欠缺的呢?富人何以能在一生中積累如此巨大的財富?答案無非是:投資理財的習慣。民眾理財習慣的差距懸殊,是真正造成窮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理財致富只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固定的儲蓄,追求高報酬以及長期等待。
億萬富翁的神奇公式
假定有一位年輕人,從現在開始能夠定期每年存下1.4萬元,如此持續40年;但如果他將每年應存下的錢都能投資到股票或房地產,並獲得每年平均20%的投資報酬率,那麼40年後,他能積累多少財富?一般人所猜的金額,多落在200萬元至800萬元之間,頂多猜到1000萬元。然而正確的答案卻是:1.0281億,一個令眾人驚訝的數字。這個數據是依照財務學計算年金的公式得之,計算公式如下:1.4萬(1+20%)40=1.0281億。
這個神奇的公式說明,一個25歲的上班族,如果依照這種方式投資到65歲退休時,就能成為億萬富翁了。投資理財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習慣,習慣正確就會贏,每一個理財致富的人,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錢追錢快過人追錢
有句俗語叫:「人兩腳,錢四腳」,意思是錢有4隻腳,錢追錢,比人追錢快多了。和信企業集團是台灣排名前5位的大集團,由和信企業集團會長辜振甫和台灣信託董事長辜濂松領軍。外界總想知道這叔侄倆究竟誰比較有錢,有錢與否其實與個性有很大關係。辜振甫屬於慢郎中型,而辜濂松屬於急驚風型。辜振甫的長子——台灣人壽總經理辜啟允非常了解他們,他說:「錢放進辜振甫的口袋就出不來了,但是放在辜濂松的口袋就會不見了。」因為辜振甫賺的錢都存到銀行,而辜濂松賺到的錢都拿出來投資。而結果是:雖然兩個年齡相差17歲,但是侄子辜濂松的資產卻遙遙領先於其叔辜振甫。因此一生能積累多少錢,不是取決於你賺了多少錢,而是你如何理財。致富關鍵在如何理財,並非開源節流。
將財產作三等份打理
目前,儲蓄仍是大部分人傳統的理財方式。但是,錢存在銀行短期是最安全,但長期卻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銀行存款何錯之有?其錯在於利率(投資報酬率)太低,不適於作為長期投資工具。同樣假設一個人每年存1.4萬元;而他將這些錢全部存入銀行,享受平均5%的利率,40年後他可以積累1.4萬元(1+5%)40=169萬元。與投資報酬率為20%的項目相比,兩者收益竟相差70多倍。
不少理財專家建議將財產3等份,一份存銀行,一份投資房地產,一份投資於較投機的工具上。我們不妨建議你的投資組合為「兩大一小」,即大部分的資產以股票和房地產的形式投資,小部分的錢存在金融機構,以備日常生活所需。
最安全的投資策略
理財致富是「馬拉松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
根據《百萬富翁的心理》一書:百萬富翁的大學成績GPA中間數是2.9,也就是低於平均數B,同時,申請大學的SAT平均成績是1190分,非哈佛耶魯之材。又根據美國運通哈里森調查,59%的百萬富翁只念了州立大學,而非私立名校。
《福布斯》雜誌的十億富翁(billionaire)中,兩成以上從未完成大學學業,尤其靠科技成巨富者更不需要大學,例如微軟的蓋茨、蘋果計算機的賈布、甲骨文的艾利森及戴爾計算機的戴爾。這些上帝派來以科技造福人類的人,索性沒讓他們完成大學學業。
致富要很會算
靠金融成巨富者又是不一樣的情景。他們是十億富翁們受教育最高的一群,超過55%有碩士以上學位,其中有企管碩士學位MBA者,近90%來自長春藤名校如哈佛、哥倫比亞或賓州華頓學院等。這樣看來靠金融成功成巨富要好好念書,念上長春藤名校。再者,那些靠金融而有十位數字資產的富豪們,其中一成曾在高曼公司(GoldmanSachs)工作過。
該公司的珍寶是「風險套利」(riskarbitrage)部門,這訓練對金融方面的成功與否十分寶貴,愛德華藍波(Lampert)就是從那裡出來。他最出名的事就是促成Kmart與Sears的合併而任主席。他基本上是上市公司投資人,通常握有3至15家股票,投資理念近似大師巴菲特。他曾在辦公樓外的停車場被綁架了,竟能說服綁匪兩天後把他放了。他是耶魯大學的企管碩士,當然是長春藤名校出身。
金融致富關鍵在於「很會算」。巴菲特的專業特長是保險精算,他的旗艦公司掌握許多保險公司。一個20歲的人或70歲的人怎樣收他們的人壽保險費?就是精算生與死,投資股票也是精算生與死。上述藍波先生既然出自高曼風險套利部門,其精算回報與風險自有一套。
今日一般投資人在這方面是無知的,長期投資未見成果,市場不好時更是一團亂的原因所在。玩數字遊戲是成為億萬富翁的本質,而這本質來自遺傳或耳濡目染。美國億萬富翁們的父母最常見的職業是工程師、會計師與小生意人,他們的特長在於算術。
不怕失敗
如果你投資股票一開始就輸得很慘,那是祖上積德。今日金融界億萬富翁都曾經歷過不堪的回憶,致使今日對失敗仍有深刻的印象。葯業大亨RJKirk首次的創業就遇到潰敗,而那失敗經驗是令他後悔而又珍惜的。
他說過:「早期的失敗是成功的必要條件,雖然它並非主要條件。」避險基金經理人PhilFalcone專發災難財,去年他賣空所有與次房貸有關的投資而得利110億元,他也投資破產中的公司而等待其回生,他就靠此使其管理的資金八年內漲了760倍。日前他在國會作證上說,20世紀90年代初期一個糟糕的併購案使他學到一些「寶貴的教訓」,而那對今日之所以成為一個成功的基金管理人有重大影響。要靠金融成億萬巨富,就準備進名校、進高曼,年輕人加油!
推薦閱讀:
※How to deal with your social contact
※改掉這種習慣,與倒霉Say bye bye!
※性格源於個性,個性源於習慣
※愛是習慣
※好習慣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