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蒙古帝國

夢回蒙古帝國2016-07-21 13:11

夢回蒙古帝國

一、撼動一個時代的帝國(1206 —— 1635)

一個記者說成吉思汗沒有像埃及法老一樣建造金字塔,秦始皇一樣建造長城。沒有羅馬、法國的勝利者一樣建立凱旋門,也沒有像亞歷山大大帝一樣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城市。但他改變了世界,建立一個世界新秩序。成吉思汗的軍隊滅亡了40多個國家,征服了720民族的六億多人口,建立4500萬平方公里的世界最大帝國(讓世界震驚的帝國)。1227年成吉思汗把帝國分封了九位兄弟、兒子建立了汗國,這些兄弟、兒子在各自的汗國內再分封「兀魯思」(漢譯為大蒙古國)。所以,蒙古歷史上的四大汗國等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蒙古帝國(1206 —— 1635)與元朝(1271年-1368年) 是容易被許多中國人混淆的、既相互聯繫、又有所區別的兩個概念。元朝是成吉思汗侄子忽必烈建立的政權,蒙古帝國除了元朝(1271年-1368年) 還有察合台汗國(1227-1369)、窩闊台汗國(1225-1309)、欽察汗國(1227-1502)和伊兒汗國(1256-1388)、金帳汗國(1243~1502) 、 葉爾羌汗國(1514年-1680年) 、 帖木兒帝國(1370年-1506年)、莫卧兒帝國(1526~1858年)、 北元政權(1368-1480)、準噶爾帝國(1634年-1757年)和碩特汗國(1636年- 1677年)等大小27個國家組成。當今世界除蒙古有蒙古人外,中國、俄羅斯聯邦、中亞諸國都有蒙古人或蒙古人與當地人融合後形成的蒙古後裔。包括韃靼人、卡爾梅克人、阿爾泰人、圖瓦人、布里亞特人、喀爾喀蒙古人、哈扎拉人、哈薩克人、烏茲別克人等大概一千六百萬人口生活在不同國家和地區。

二、帝國的墜落與成吉思汗後裔不懈奮鬥

在中原1351年,劉福通率白蓮教教眾和被征挖黃河河道的河工起事,組織「紅巾軍」對抗元軍。1368年元惠宗妥歡帖睦爾率領著王族和朝廷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地--蒙古高原。元朝被朱元璋推翻,建立明朝,將元朝統治者趕出中原。塞外的蒙古政權沿用大元國號,史稱北元,但是這已經成了帝國的重大轉折點了,從此蒙古人的輝煌時期逐漸遠去。元惠宗1370年5月23日在沙拉木倫河畔的應昌去世, 元惠宗長子愛猷識里達臘獲悉父親去世的消息後,便在哈拉和林繼位。他將北元政權又維持了八年,還面臨著深入到蒙古地區的明朝軍隊的攻擊。1372年,徐達率軍攻向哈拉和林,這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大本營,這裡是權力和榮耀的象徵。戰爭十分激烈,戰線過長,後援不濟,最終失敗。明軍佔領哈拉和林並焚燒了草原明珠哈拉和林,但受阻於土拉河畔。 1378年,愛猷識里達臘去世,其子脫古思帖木兒繼位,這位第三任皇帝所能控制的領土已經縮小到蒙古帝國最初興起時的規模。 1388年,一支10萬人的明軍在大將藍玉的率領下在合勒卡河和克魯倫河之間、貝爾湖南岸大敗元朝大將脫古思的軍隊。元朝諸王、平章以下官員三千多人及軍士七萬餘人被俘,脫木思帖木兒逃走後被其部將縊殺。 這次的失敗使黃金家族--忽必烈系的大元政權喪失了在蒙古人統治中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至於大多數蒙古部落宣布脫離它而自立。1399年,分布在葉尼塞河上游沿岸的乞兒吉斯部首領貴力赤,否認額勒伯克對元朝諸汗的宗主權,於1399年將其打敗並殺死,取得了統治各部的霸權。至此,元朝中央政權被嚴重削弱了,蒙古帝國大汗的實際權力分散,蒙古各部又回到了爭奪蒙古帝國大汗寶座的紛爭當中。

1467年,成吉思汗的第27代繼承人滿都古勒大汗在討伐他的侄孫和繼承人博勒呼濟農的一次戰爭中去世。而博勒呼濟農在他稱汗之前的1470年也被暗殺。一度人丁興旺的黃金家族中,可憐地僅剩下一個5歲的男孩、博勒呼濟農之子達延。 達延的命運及其不幸,家族的長輩都在內訌中死去,小小的孩子孤苦無依,連他的母親都拋下他改嫁了,這簡直比成吉思汗年幼時的遭遇還要悲涼。所幸,滿都古勒汗的年輕遺孀滿都海賽音可敦把他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滿都海賽音可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女人,她不但撫養了達延,還在1470年宣布他為大汗。後來滿都海賽音可教率領軍隊打敗了衛拉特人,將他們徹底趕出了蒙古高原中東部地區。為達延汗日後的統治奠定了基礎。 達延汗是蒙古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大汗,從1470年到1543年整整73年。

林丹汗(1592年-1634年),孛兒只斤氏,名林丹巴圖爾,汗號為呼圖克圖汗,是蒙古帝國第35任大汗(1604年-1634年在位)一般認為是蒙古末代大汗,林丹汗試圖恢復蒙古的統一,重建成吉思汗的霸業,但是1634年在青海病死。此後1635年後金國愛新覺羅·皇太極,樂拖等滿人乘機徵兵進攻林丹汗年幼的兒子額哲與母親蘇泰太后。母子兩個獻傳國玉璽投降,漠南蒙古被後金國佔領,蒙古帝國的大元朝代徹底滅亡。明朝和元朝爭鬥了兩百多年,誰也沒能消滅對方,最後,在相差不到10年時間內,先後被清朝所滅。同年,準噶爾部的首領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圖爾即位,對外擴張疆土,並在1638年在博克塞里(今博克賽爾蒙古自治縣)建成自己的都城,1640年正式建立了準噶爾汗國。

三、帝國消散之後的民族災難

17世紀中期,面對沙俄入侵的威脅和清軍統一漠南蒙古的形勢,漠西蒙古和喀爾喀蒙古的封建主意識到了維護封建統治,加強封建秩序的重要性,鞏固和加強部落的內部團結,一致對外。基於這種共同利益的認識,公元1640年九月,在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琿台吉的倡導和支持下,聯合喀爾喀蒙古札薩克圖汗,在塔爾巴哈台召開了厄魯特和喀爾喀的蒙古封建主會議,有各部44位蒙古封建主參加,制訂了《蒙古·衛拉特法典》,以此作為維繫內部統治、協調各部關係、加強封建統治、共同對外的基礎,從而大大加強了準噶爾部的實力地位和蒙古各部的團結,使漠西蒙古地區出現了安定和穩定的局面。當時的交通條件下從內蒙古、西藏、喀爾喀蒙古、俄國伏爾加河流域駐牧的土爾扈特部首領和鄂爾勒克的代表將近走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長途跋涉參加這一次世界蒙古人會盟可以看出蒙古人對民族生死存亡的民族危機感已經加深。《蒙古·衛拉特法典》是當時形勢下蒙古族社會發展的產物。制定這一法典的目的,在於鞏固封建主對勞動人民的統治,調整厄魯特與喀爾喀各部之間的關係,建立共同抵禦外族勢力的同盟。1653年,巴圖爾洪台吉死,其子僧格即位。1671年,僧格為他的兄弟車臣汗和卓特巴巴特爾所殺。車臣汗即位。1676年,巴圖爾洪台吉在西藏做喇嘛的第四個兒子噶爾丹奉達賴之命返回蒙古,臣汗和卓特巴,自立為準噶爾汗。

噶爾丹首先統一了西蒙古諸部,隨後,他起兵進攻葉爾羌的黑山派和喀什噶爾的白山派,征服了這個察合台汗國。又於1681年征服了土魯番汗國的察合台汗。1688年,準噶爾大軍攻入漠北,喀爾喀土謝圖部車臣部等迎戰失敗,1690年噶爾丹率軍進入內蒙古。清康熙帝率大軍北上迎戰。噶爾丹大敗而退。1695年,噶爾丹再次攻入漠北。1696年,康熙率軍北征,在1695年,噶爾丹再度進兵喀爾喀,這時的喀爾喀已被清佔領,康熙再次親征,噶爾丹抱定必勝的決心,但這時他的實力與上次相比已大為不如,而康熙卻集結更多的人馬欲將他徹底消滅,兩軍經過了極為慘烈的戰爭,噶爾丹的大妃阿奴也在戰鬥中戰死。最終他的3萬鐵騎最終難以擊敗康熙的20萬大軍大敗而歸,而這時,策妄阿拉布坦又奪取了他控制下的哈密,切斷了他回國的道路,在逃亡一年後,即1697年3月13日,在阿爾泰的阿察阿穆塔台,噶爾丹服毒自殺。翌年9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獻上噶爾丹屍體,暫時結束了與清朝的戰爭,次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登上了大汗的寶座。策妄阿拉布坦策妄阿拉布坦與其兒子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1698年~1745年),是準噶爾汗國的鼎盛階段,領土範圍包括烏茲別克、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薩克、阿富汗等廣大地區,人口達到五百餘萬,擁有三十萬大軍。

1705年,青海和碩特汗國拉藏汗進軍西藏,與清帝國康熙共同扶持新達賴,這為準噶爾所不能容忍。 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弟猛將策零頓多布率奇兵飛渡千里關山,神兵天降突襲拉,殺死拉藏汗。 此時準噶爾帝國達到極盛,疆域囊括天山西藏青海及中亞東部,成為面積達四五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帝國,成為清帝國在亞洲的勁敵。康熙派軍進攻西藏,卻被準噶爾軍擊敗。1720年,清軍再次進攻西藏。飽受準噶爾軍蹂躪的西藏人也在後方策應,準噶爾軍戰敗。策零頓多布退回本土。康熙在西藏設立辦事大臣,西藏青海正式併入清帝國版圖。

1727年,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策零即位,準噶爾部的實力較前更為強大,他進軍外蒙古,繼續為瓦剌人報當年被韃靼人趕出蒙古高原之仇。迫使雍正帝簽定邊界條約,規定外蒙古杭愛山為兩大帝國的邊界,山以西屬准,山以東屬清。 1745年,噶爾丹策零的兒子那木札爾即汗位。1753年,策零敦多布的孫子達瓦齊在噶爾丹策零女婿阿木爾撒納的幫助下奪得汗位。阿木爾撒那據伊犁獨立,被達瓦齊擊敗,被迫逃到清帝國。1755年,乾隆派清軍帶阿木爾撒那西征準噶爾,格登山一戰中殲滅準噶爾軍隊主力,不久俘獲達瓦齊,清朝剝皮折磨死達瓦齊。1757年,將軍兆惠擊敗阿木爾撒納。阿木爾撒納不願向清軍投降,逃入西伯利亞,後死於天花。 《清史稿》中的《清高宗實錄》和《平定準噶爾方略》也有幾段文字值得玩味:一是乾隆諭令前線將領:「必應全行剿滅,不得更留餘孽」,「此等賊人,斷不宜稍示姑息」,「此次進兵非同一般,各將厄魯特徹底剿滅,永絕根株」。二是乾隆對投降部眾的安排:「大兵進剿,厄魯特等自必畏罪投誠。如有前赴巴里坤者,即將伊等頭目先行送赴京師,所屬人眾亦隨即移至內地過巴里坤後,其應行剿戮者即行剿戮。所余妻子,酌量分賞官兵,母得稍存姑息」,「如稍懷叵測,即移至巴里坤,再令移入肅州,即行誅戮」。乾隆還認為:「厄魯特俱行剪除,回眾自必傾心歸順」。前線將領的報告:「盡喚男丁而出,屠戮有聲。」由此可見,清軍屠殺不是某些人或某一部的單獨隨意的行為,而是整個軍隊有預謀、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統一行動,屠殺的總指揮就是乾隆,具體實施者就是當時的清軍統帥兆惠,目的就是要對歷經三朝屢次對抗清廷的準噶爾部斬盡殺絕,一勞永逸的消除後患。在這場精心策劃的屠殺中,幾百萬準噶爾人慘死於清軍的屠刀之下,鮮血染紅了衛拉特草原,準噶爾人遭到了無情的滅族之災,「數千里內,遂無一人,此外數千裡間,無瓦剌一氈帳」!衛拉特蒙古人此後延續260年的今天任然依舊三十來萬人口就能看出這一次事變的嚴重程度。

四、帝國失敗的惋惜與餘光

蒙古人的軍事征服將當時的已知世界緊密地聯繫起來了,並形成了除英國日不落帝國的世界第二大帝國版圖,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征服,完全打破了當時自人類文明產生以來持續5000年的地緣政治的封閉狀態,首次將歐洲、中東、北非、中亞、印度、西伯利亞以及東南亞、東亞第一次緊密聯繫在一起。其次,建立了半封閉世界的地緣政治格局,這種地緣政治格局維持500年,只是在美國建立後整個世界地緣政治格局才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蒙古統治對俄羅斯的影響: 蒙古人統治俄羅斯250年,在之後長達400多年的時間裡,和俄羅斯人大量混血,歐洲國家至今還稱俄羅斯人為「成吉思汗的子孫」.歐洲人有句話 「Scratch a Russian and find a Tatar.」意思是撕開一個俄羅斯人,裡面其實藏著一個韃靼人(蒙古人)。蒙古對俄羅斯的影響遠遠超過對中國的影響。客山汗國,阿斯特拉汗,西伯利亞汗,克里米亞汗,諾蓋汗的蒙古韃靼貴族們後來都供職於俄羅斯公國,成為很多大公,王,貴族的姓氏起源。蒙古韃靼人不僅把血統形式傳給了俄羅斯人,而且把政治制度,稅收制度,海關制度和軍事制度也傳給了俄羅斯人,蒙古人為俄羅斯貢獻了鮑里斯和費德爾戈杜諾夫兩位沙皇。俄羅斯諺語說,如果深究俄羅斯人,就會出現韃靼(蒙古)人。」德邁斯特也說過:「抓傷一個俄羅斯人,就等於抓傷一個韃靼人。 」------摘自《游牧文明史

蒙古統治對中國的影響:成吉思汗為中國的統一打下了基礎,並由他的子孫完成了統一大業。1211年,新疆各地歸屬中國版圖;1247年,西藏首次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276年,結束了雲南長期割據於中央政權的局面……從此,分裂四百多年的中國實現第四次大統一,打破閉塞狀態,真正登上了世界歷史舞台。一位元史專家說:「蒙元時期中外交流達到高峰,迎來了最盛時期。人們用『黑暗』來形容中世紀的歐洲,用『昌盛』來形容宋、元時期的東方。首先要搞清楚元歷史即是蒙古的一部分,也是中國歷史的一部分,所有國家和民族的歷史都是交叉的。蒙古帝國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是中小學歷史課本中寫到的創造了「回回」和「契達特」(北方漢族)的民族特性的真正形成,從而奠定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完善打下了基礎。至今,世界上中國的蒙古族人口最多(將近500萬),並且和漢族大量混血,而且在雲南、四川、湖北、河北、南陽等多個地區都有蒙古族居住。在中國北方按照語言很容易分別民族成分,但是按照血統、姓氏、基因分類就很難說自己的歸屬是純一個民族的人。蒙古帝國的行政制度至今沿用在中國,元朝所建立的大都至今是中國首都。在被蒙古用武力貫通了東西方之後,一些好生長,養活人的粗糧逐漸進入到中國之後,中國人口大量增加直至成為世界第一大人口國。史學家們認為,元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真正重商的朝代,如果沒有全球性的商業擴張恐怕也就沒有今天的世界體系,在促進全球商業方面沒有哪個民族能與蒙古人相比,在中國傳統的抑商政策被蒙古人徹底打破。所以,帝國雖然消失,但是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繼承的帝國遺產是最大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4年對蒙古國進行國事訪問,按照習近平的話來說,這是一次「走親戚」之旅。

蒙古統治對歐洲的影響:蒙古建國後,於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餘年時間裡,第一次(1219-1225) ,第二次(1235-1244) ,第三次(1253-1260)三次大規模的西征,建立起龐大的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既深且遠。現在歐洲東弱西強的格局,以及沒有受到打擊的基督徒們對世界秩序持續到現在的優勢,在和伊斯蘭世界長久戰爭後的勝出,也是蒙古帝國無意之間留下的遺產之一。在歐洲,自蒙古人入侵五十年以來,眾多被孤立分隔在各自的小圈子裡的文明融為了一體,有了統一的洲際交通、商業、技術和政治體系;在蒙古人的鐵騎踏破歐亞大陸的時候,蒙古人把商業看作同世界各國友好交往、和睦相處的法寶。成吉思汗自第一次西征期間會見長春真人丘處機後,即通過《大扎撒》頒布了「尊重所有宗教,但所有宗教都沒有特權」、「不得侮辱敵軍宗教」的法規,賦予蒙古帝國所有臣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此一開明的宗教政策不僅促使貴由汗、蒙哥汗均一口拒絕了羅馬教廷的卑劣要求,還讓廣大歐洲基督教徒第一次認識到「信仰自由」的可貴,促進了歐洲人對於自身信仰以及生存地位作出深刻反思,追求現世快樂、珍惜生命價值開始成為人們的生活信念,平等、自由的人權意識的萌芽,開始提倡以「人類理性」取代「宗教神性」的人文主義思潮,歐洲人由對基督教信仰的反對演變為對封建社會不平等制度的痛恨與反抗,為播下了日後歐洲文藝復興及資產階級革命的播種思想火種。

柯林頓訪華之際,《軍事文摘》(1998年特刊)發表了長篇文章中寫到中國有過讓歐洲和西方膽寒的時候。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落,被推舉為蒙古「大可汗」,被尊為成吉思汗。隨後蒙古大軍長纓直指西方,前鋒直打到今天的波蘭和匈牙利,並且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元朝大帝國。」使西方人對被稱為「蒙古」、「匈奴」和「韃靼」的民族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歐洲人恐怖地稱成吉思汗的軍隊是「閃電的鞭子」。然而,從14世紀開始,中國開始落後了,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了。

蒙古統治對伊斯蘭教的影響:蒙古帝國的宗教自由開放政策引領伊斯蘭教的進一步發展和壯大。1240年後的幾十年里,蒙古帝國使歐亞大陸間的安全旅行和貿易成為可能的同時在唐末中斷的絲綢之路被打通。而在這一時期,阿拉伯突厥人控制著中亞和中東,經常掠奪國境商隊及物資,隨著進入中亞的蒙古人1220年攻佔了花剌子模的都城撒馬爾干(Samarkand)之後推到中東和中國與蒙古之間的商業之路屏障,古老的絲綢之路更加頻繁和平靜了。到1500年,伊斯蘭教的繼續向東擴張,還使它成為一股世界力量,而不僅僅是中東的勢力。這一點至今仍深刻地影響世界事務的進程。如今印度半島之所以分成兩部,穆斯林政治集團之所以在東南亞影響甚大,伊斯蘭教之所以成為非洲的一股強有力的、迅速發展的勢力和佔世界人口七分之一的人們的信仰,原因就在於此。

現代的蒙古人

蒙古帝國超越歷史時空,衝破民族和國家的界限,不僅僅影響幾個民族,幾十個國家,而是影響了整個世界,其影響之大之深之久,在世界歷史上是罕見的。如今「一代天驕夢已醒,帝國征戰曲未終」,蒙古帝國雖已煙消雲散,但是英雄的子孫們,絕不會陶醉在古老的夢幻之中,他們將要沿著成吉思汗的戰爭路線,一直走向天地的盡頭,把太陽能照到的地方,都要變成蒙古人的創業牧場,讓蒙古人和平、友好、和諧、開放的嶄新姿態聳立在世界現代化潮流中。正如額力貝克道爾基所說一樣「蒙古是一個創造和留下過輝煌歷史、並正在創造新的燦爛歷程的偉大民族」。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謀求共同合作發展,順勢而為,才能走的更好更遠。草原雨水貴如油,珍惜帝國留下的遺產及精神,抓住機會發展經濟文化事業,推向蒙古族的現代化進程是現代蒙古人的難得機會。

  • 推薦閱讀:

    馬勇 | 帝國的面子
    回到《資治通鑒》,看大秦帝國崛起的百年戰略
    日本帝國海軍驅逐艦便覽
    楊典:小帝國寫照(3)
    明帝國與後金最慘烈的決戰,大明精銳損失殆盡,關外土地全部淪陷

    TAG:蒙古帝國 | 帝國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