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白話華嚴經第三十八卷

卷第三十八: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五【白話】

  第八地

  是時天王及諸天眾,聞此勝行皆悉歡喜,

  為欲供養於佛如來,及以無央大菩薩眾。

  雨妙華幡及寶幢蓋,香蔓瓔珞與寶衣裳,

  無量無邊有千萬種,悉以摩尼作莊嚴飾。

  天女同時鳴奏天樂,普發種種微妙音聲,

  供養於佛並及佛子,共作是言而普讚歎。

  一切見者兩足至尊,哀憫眾生現威神力,

  令此種種諸天妙樂,普發妙音鹹得聽聞。

  於一毛端現百千億,那由他國具微塵數,

  如是無量諸佛如來,於中安住說微妙法。

  一毛孔內現無量剎,各有四洲及諸大海,

  須彌鐵圍皆亦復然,悉見在中無有迫隘。

  一毛端處現有六趣,三種惡道及諸人天,

  諸龍神眾與阿修羅,各隨自業受諸果報。

  於彼一切國剎土中,悉有如來演斯妙音,

  隨項一切眾生之心,為轉最上清凈法輪。

  剎中種種眾生身相,身中復有種種剎土,

  人天諸趣各各有異,佛悉知已為演說法。

  大剎隨念變為小土,小剎隨念亦變為大,

  如是神通無有邊量,世間共說所不能盡。

  普發此等微妙音聲,稱讚如來勝功德已,

  眾會歡喜默然而住,一心瞻仰皆欲聽說。

  時解脫月復請言說:今此眾會皆悉寂靜,

  願說隨次之所趣入,第八地中諸法行相。

  這時,金剛藏菩薩告訴解脫月菩薩說:「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在七地時,精進修習方便的智慧,仔細清凈所有的道法,善巧聚集輔助修道的善法。他能這樣修行,都是本著往昔廣大的願力,還有如來威力加被,和自己修行善根力量的加持,他恆常憶念如來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善巧清凈甚深的心念思惟,因此能夠成就福德智慧,大慈大悲不舍眾生。他能進入無量的智慧,證入一切法,了知一切法本來就是無生、無起、無相、無成就、無毀壞、無窮盡、無轉以空寂無性為體性,不管是在開始、或中間、或後際,都是完全平等,這是證得無分別的如如智慧所證入之處。他遠離一切心念意識無分別的念頭,如在虛空,毫不執著貪取,所以能證入一切法如虛空的體性,這就稱為證得無生法忍。

  「佛子啊!菩薩成就無生法忍,即時得以趣人第八不動地,成為深湛的妙行菩薩。這個境界難以了知,無有差別,出離一切法相、一切妄想、一切執著,無量無邊的聲聞、辟支佛都比不上。這個時候,菩薩遠離所有的喧鬧爭論,寂靜涅槃的境界顯現於前。

  「就譬如有一位比丘,具足神通威力,證得自在心,依著修行次第用功,最後進人受想滅盡的禪定,一切的心念活動無分別憶想,都完全停止滅息。這位菩薩摩訶薩也是如此,安住在不動地時,即刻捨棄一切的有功用行,證得無功用法門,所有的身業、口業、意業的心念活動都完全止息,安住在往昔所修清凈業力的報得妙行e。

  「又譬如有人,在夢裡見到自己落人大河中,為了要渡河求生,他發起勇猛的心念,想盡各種方法;因此,就馬上從夢中醒來;既然醒過來,那麼剛才所夢到的種種也就不存在了。菩薩也是如此,見到眾生處在見流、欲流、有流、無明流等四種瀑流時,為了救度眾生,心生大勇猛,心生大精進,專心一意地勤苦修學;因此,得以到達不動地;到達不動地之後,止息一切作意的功用行,不再分別我在生死此岸或在涅槃彼岸。

  「佛子啊!就像在清凈的梵天中不再有欲界的任何煩惱一樣;安住在不動地也是如此,一切心念意識不再活動。這位菩薩摩訶薩,心裡不會想要行菩薩行,也沒有想到成佛、圓滿菩提、證人涅槃,更何況是生起世間凡夫的種種念頭?

  「佛子啊!此地的菩薩,因為往昔所發的願力,諸佛世尊都親自示現在他面前,使他證得如來的智慧,使他證人法流門,並且對他說:『善哉!善哉!善男子啊!這個無生法忍是忍中第一,能隨順所有的佛陀教法。然而,善男子!我們所擁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你至今尚未證得;你應該為了成就這些法門而更加精進修習,不只是滿足這個無生法忍。又,善男子啊!你雖然證得這個寂滅解脫的法門,但是所有的凡夫還未證得,他們仍然被各種煩惱與覺觀侵害困擾,你應當哀憫這些眾生。又,善男子啊!你應當憶念過去所發的大願,普遍饒益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證入不可思議的智慧法門。又,善男子啊!一切法的體性,不管佛陀出世或不出世,都是恆常安住毫無變異。諸佛不因為證得這個無生法忍,就稱為如來;因為一切的聲聞、緣覺二乘,也能夠證得這個無分別的法門。又,善男子啊!你觀察我們諸佛的身相,智慧無量,國土無量,方便無量,光明無量,清凈無量,音聲無量。你現在應當再努力成就這些殊勝的境界。又,善男子啊!你剛剛證得的這個大法光明,也就是一切法是無生起及無分別差異。善男子啊!你要知道,如來所證得的大法光明,入無量法,作無量法,轉無量法,甚至經過百千億那由他的時劫,也不可得知。你應該繼續努力修行,以成就這個大法門。又,善男子啊!你仔細觀察十方世界,有無量的佛國剎土,有無量的眾生,有無量的法門,這當中的種種差別,你應該完全如實通達。』

  「佛子啊!諸佛世尊給予菩薩這些無量的出生智慧法門,使菩薩能夠生起無量無邊的差別智慧業行。佛子啊!如果諸佛不將出生智慧的法門給予這位菩薩,那麼菩薩將會即刻證人究竟的涅槃,從此捨棄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業。但是因為諸佛給予這些無量無邊出生智慧的法門,使菩薩在一念之間生起無量廣大的智慧業行。即使從初發心乃至於證到第七地所修的各種行持,也不及這個智慧業行的百分之一,乃至於不及百千億那由他分之一;甚至,也不及阿僧祇分、歌羅分、算數分、譬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之一。為什麼呢?佛子啊!這位菩薩先以一身為對象開始修行,現在他已經修到第八地,證得了無量的身軀、無量的音聲、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受生之處、無量的清凈佛國,能夠教化調伏無量的眾生,供養無量的諸佛如來,證人無量的法門,具足無量的神通威力,有無量不同的大眾集會道場,安住在無量身、語、意業中,聚集一切菩薩行願,這都是因為證入不動法門的緣故。

  「佛子啊!就譬如想要把船駛入大海,在還沒到大海時,必須用很多人的力量才能成功人海;如果已經進入大海,只要隨順風力就可以航行,不再需要假借人力。進人大海之後,一天所航行的距離,若以尚未到達大海時的速度航行,即使努力一百年也比不上。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也是如此,他積集廣大的善根資糧,開著大乘的法船,前往菩薩行願的大海,能在一念之間,以無作意的無功用智慧,證入一切智智的境界;他即使以無量百千億那由他的時劫修持有功用行,也比不上現在的成就。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這個第八地,以廣大方便的善巧智慧所生起的無功用正覺智慧,觀察一切智智所實踐的境界。也就是觀察世間的生成,觀察世間的敗壞;了知由於業力積集而生成,由於業力窮盡而敗壞。對於何時生成?何時敗壞?何時生成安住?何時敗壞安住?這些都如實了知。

  「又了知地界、水界、火界、風界,這四大界中微小的相、廣大的相、無量的相、相互差別的相;也了知世界中微塵般細小的相、相互差別的相、無量差別的相。

  「任何一個世界中,所有微塵的聚集,以及微塵之問的相互差別,菩薩無不如實了知。任何一個世界中,所有的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各有多少微塵,所有珍寶財物有多少微塵,眾生有多少微塵,佛國剎土有多少微塵,菩薩也都能如實了知。

  「他又了知眾生廣大的身軀、微小的身軀,各由多少微塵生成,也了知地獄眾生的身軀、畜生的身軀、餓鬼的身軀、阿修羅的身軀、天人的身軀、人的身軀,各由多少微塵生成。因為他已證得了知微塵相的差別智慧。

  「他又了知欲界、色界、無色界的生成,了知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敗壞;又了知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當中微小的相、廣大的相、無量的相、相互差別的相。因為他已證得觀察三界現象的差別智慧。

  「佛子啊!這位菩薩又生起智慧的光明,以教化調伏眾生。也就是善於了知眾生身的差別,善於分別眾生身,善於觀察眾生所出生的處所;隨順與眾生相應的因緣,而示現化身教化成就眾生。這位菩薩能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隨著眾生的信解差別,以智慧光明普遍出生世間;同樣的,在二個三千大千世界,在三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在百千個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於不可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菩薩都能隨順眾生的信解差別,普遍示現出生。因為這位菩薩已經成就如此的智慧,所以能安住在本來的佛國剎土,而普遍示現於不可說佛國剎土的大眾集會。

  「佛子啊!這位菩薩隨著一切眾生的信解差別,在眾多佛國的大眾集會中示現身形。也就是在沙門眾中示現沙門的身形,在婆羅門眾中示現婆羅門的身形,在剎利?王族眾中示現剎利王族的身形。同樣,在毗舍庶民眾中、首陀大眾中、居士眾中、四天王眾中、三十三天眾中、夜摩天眾中、兜率天眾中、化樂天眾中、他化自在天眾中、魔界眾中、梵天眾中,乃至於阿迦尼吒天眾中,也都能隨著種種眾生而化現不同的身形。又他應該以聲聞乘的身形度化眾生時,就為他們示現聲聞乘的身形;應該以辟支佛的身形度化眾生時,就為他們示現辟支佛的身形;應該以菩薩的身形度化眾生時,就為他們示現菩薩的身形;應該以如來的身形度化眾生時,就為他們示現如來的身形。佛子啊!菩薩在一切不可說的佛國剎土中,隨著一切眾生的信解差別,如此如此地示現各種不同的身形。

  「佛子啊!這位菩薩早已遠離一切身形的分別想,安住平等境。這位菩薩了知眾生身、佛國剎土身、業力果報身、聲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慧身、法身、虛空身。

  「這位菩薩了知一切眾生心裡欣樂的事,能夠以眾生的身形作為自己的身形,或以自己的身形化現為佛國剎土的身形、業力果報的身形,乃至於虛空界的身形。又因為他了知一切眾生心裡欣樂的事,所以能夠以佛國剎土的身形作為自己的身形,也能化現為一切眾生的身形、業力果報的身形,乃至於虛空界的身形。又他了知一切眾生心裡欣樂的事,所以能夠以業力果報的身形作為自己的身形,也能化現為眾生的身形、佛國剎土的身形,乃至於虛空界的身形。又他了知一切眾生心裡欣樂的事,所以能夠以自己的身形作為眾生的身形、佛國剎土的身形,乃至於虛空界的身形。菩薩能隨著一切眾生的種種欣樂,將自己化現為如同眾生的身形。

  「這位菩薩了知眾生積集業力的身形、果報的身形、煩惱的身形、色界的身形、無色界的身形,又了知佛國剎土身形中微小的相、巨大的相、無量的相、染垢的相、清凈的相、廣大的相、顛倒而安住的相、方正安住的相、普入一切的相、方網差別的相。

  「他了知業力果報的身形是依假名而有差別,了知聲聞的身形、獨覺的身形、菩薩的身形是依假名而有差別。

  「他又了知如來的身形中,有菩提的身形、願力的身形、化現的身形、神力護持的身形、相好莊嚴的身形、威勢的身形?、隨意受生的身形?、福德的身形、法的身形、智慧的身形。

  「他又了知智慧的身形,有善巧思惟之相、如實抉擇之相、果報行願所攝取之相、世間及出世間的差別相、三乘差別之相、共同之相、不共同之相、出離之相、非出離之相、正在修學正道的有學位之相、已證畢的無學位之相。

  「他又了知法的身形,有平等無二之相、不敗壞之相、隨著時劫隨著世俗依假名而有的差別相、眾生以及非眾生法門的差別相、佛法僧三寶的差別相。

  「他又了知虛空身的無量之相、周遍各處所之相、無形體之相、無差異之相?、無邊際之相、顯現色身之相。

  「佛子啊!菩薩成就如此的身形智慧之後,得證十種自在: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財自在;四,業自在;五,生自在;六,願自在;七,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慧自在;十,法自在。菩薩因為得證這十種自在,所以成為不可思議智慧的人、無量智慧的人、廣大智慧的人、無能破壞智慧的人。

  「這位菩薩如此證人、如此成就之後,證得畢竟無過失的身業、無過失的語業、無過失的意業。所有的身、語、意業都隨著智慧實踐,並增進般若波羅蜜,以大悲心為首要,生起利益眾生的方便善巧,善於分別一切諸法,善於發起廣大的行願,為佛陀的威力所護持,精勤不斷地修習利益眾生的智慧,普遍安住在無邊際的差別世界中。佛子啊!簡而言之,菩薩安住在這個不動地,他的身業、語業、意業的所有作為,都能積集一切的佛法。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這個境地,證得了善於安住在甚深心的力量,因為他的煩惱都不再現前;證得了善於安在最殊勝心的力量,因為他不遠離佛道;證得了善於安住大悲心的力量,因為他不捨棄利益一切眾生;證得了善於安住大慈心的力量,因為他救護一切世間;證得了善於安住陀羅尼的力量,因為他不忘失佛法;證得了善於安住辯才的力量,因為他善於觀察及分別一切法門;證得了善於安住神通的力量,因為他能普遍往詣無邊的世界;證得了善於安住廣大行願的力量,因為他不捨棄一切菩薩所想作之事;證得了善於安住波羅蜜的力量,因為他成就一切佛法;證得了如來護持憶念的力量,因為一切種及一切智智都示現在他面前。這位菩薩證得如此的智慧力量,能夠實現所有想做的事,而且所做之事都不會不如法。

  「佛子啊!這位菩薩的智慧境地,稱為不動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無人能破壞;或稱為不退轉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不再退轉;或稱為難得的境地,因為一切世人無法測量他的智慧;或稱為童真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遠離一切過失;或稱為生起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能隨著喜樂而得自在;或稱為成就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不再有所造作;或稱為究竟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決定;或稱為變化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隨順行願都得以成就;或稱為力持的境地,因為他的智慧不為他力所動搖;或稱為無功用的境地,因為他過去所修的智慧已經成就。

  「佛子啊!菩薩成就如此的智慧,證入佛陀的境界,使得佛陀的功德光明能夠照耀其身。他隨順著佛陀的威儀,佛陀的境界常常示現其前;又常為如來所護持憶念,梵天、帝釋、四大天王、金剛力士也時常伴隨保護著。他不曾舍離各種廣大的禪定三昧,因此能夠示現種種不同的身形,每一個身形中都有著大勢力。他天生就有大神通,能夠運用自在的三昧神力,哪裡有需要度化的眾生,他就在那裡示現成就正等正覺。

  「佛子啊!菩薩更參加大乘的法會,因此能證得大神通力,放出大光明,進人無障礙的法界,了知世界的差別,示現所有的大功德等,都能隨意自在。他又能夠通達過去、未來,普遍調伏一切邪魔外道,深人如來行持的境界,在無量的佛國剎土修習菩薩行願。因為他已經獲得不退轉的法門,所以稱為安住在不動之境地。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這個不動境地時,能以禪定三昧的力量,常常見到無量的諸佛,而得以親近承事供養。這位菩薩在每一個時劫的每一個世界中,見到了無量的百位佛陀、無量的千位佛陀,乃至於無量的百千億那由他位佛陀。他都恭敬尊重,承事供養諸佛,將一切日常所需之物都獻給佛陀。他從諸佛所在之處,證得了如來甚深的教法寶藏,受持世界差別等無量佛法光明;假使有人質問世界差別等種種難題,他都能一一回答,不會被人難倒。

  「如此地經過了無量百劫、無量千劫,乃至於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劫,他所有的善根都變得更為明凈。就譬如閻浮提聖王頭上的真金寶冠,是一切大臣及人民的莊嚴具無法相比的。此地菩薩所有的善根也是如此,一切聲聞、緣覺二乘,乃至到第七地菩薩的所有善根,也不及他的善根。因為安住在此地的大智光明,能夠普遍消滅眾生的煩惱黑暗,開啟智慧的法門。

  「佛子啊!就譬如千世界主一大梵天王,能夠普遍運用慈心,放出光明,充滿千個世界。這個境地的菩薩也是如此,能夠放出光明,照耀百萬個佛國剎土微塵數的世界,使所有的眾生滅除煩惱火焰而得清涼。

  「這位菩薩在十波羅蜜中,願波羅蜜法門較為得力;其餘的波羅蜜並非不修行,而是隨順心力、隨順因緣來修行。

  「這是簡略地說明菩薩摩訶薩的第八地——不動地。如果要詳細地說明,即使經歷無量的時劫也說不盡。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個境地當中,多作大梵天王,王宰千個世界,殊勝自在。他善於宣說諸般義理,能夠對聲聞、辟支佛、菩薩演說到彼岸的法門。即使有人前來質問世界差別的問題等,他也不會被問倒。他實踐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此一切所作的善業,都不離念佛,乃至於不離念一切種智、一切智智。他又想到:『我應當在眾生中,成為上首,成為最殊勝的人,乃至成為一切智智所依止的人。』

  「這位菩薩如果發起廣大精進力,在一念之間,就能證得百萬個三千大千世界中微塵數的禪定三昧,乃至於示現百萬個三千大千世界當中微塵數的菩薩作為眷屬。如果讓菩薩用殊勝的願力自在示現,更是超過這數目,即使用百千億那由他的時劫來計算,也無法數知。」

  這時,金剛藏菩薩想要複述剛才所講的義理,就宣說以下的偈頌:

  七地修治方便智慧,善集助道大誓願力,

  復得人尊之所攝持,為求勝智登八住地。

  功德成就心恆慈憫,智慧廣大等同虛空,

  聞法能生決定威力,是則寂滅無生法忍。

  知法無生無起無相,無成無壞無盡無轉,

  離有平等絕諸分別,超諸心行如空安住。

  成就是忍超越戲論,甚深不動恆現寂滅,

  一切世間無能知者,心相取著悉皆能離。

  住於此地不起分別,譬如比丘入滅盡定,

  如夢渡河覺則無有,如生梵天絕下欲惱。

  以本願力蒙佛勸導,嘆其忍勝與其灌頂,

  語言我等眾善佛法,汝今未獲當勤精進。

  汝雖已滅煩惱火焰,世間惑焰猶皆熾然,

  當念本願廣度眾生,悉使修因趣解脫道。

  法性真常離諸心念,二乘於此亦能得之,

  不以此故名為世尊,但以甚深無礙智慧。

  如是人天所應供養,與此智慧普令觀察,

  無邊佛法悉得圓成,一念超過曩等眾行。

  眾生住茲妙智慧地,則獲廣大神通威力,

  一念分身遍於十方,如船入海因風得濟。

  心無功用任運智力,悉知國土成住壞空,

  諸界種種各殊異別,小大無量皆能了之。

  三千世界具四大種,六趣眾生身份各別,

  及以眾寶有微塵數,以智觀察悉了無餘。

  菩薩能知一切眾身,為化眾生同現彼形,

  國土無量種種差別,悉為現形無不周遍。

  譬如日月住於虛空,一切水中皆現其影,

  住於法界安無所動,隨心現影亦復皆然。

  隨其心樂各各不同,一切眾中皆現其身,

  聲聞獨覺與菩薩身,及以佛身靡不示現。

  眾生國土業報之身,種種聖人智慧法身,

  虛空身相悉皆平等,普為眾生廣而示作。

  十種聖智普遍觀察,復順慈悲作諸眾業,

  所有佛法皆悉成就,持戒不動宛如須彌。

  十力成就而不動搖,一切魔眾無有能轉,

  諸佛護念天王禮敬,密跡金剛恆守侍衛。

  此地功德無有邊際,千萬億劫說不能盡,

  復以供佛善根益明,如王頂上莊嚴金具。

  菩薩住此第八地中,多作梵王千世界主,

  演說三來無有窮盡,慈光普照除眾疑惑。

  一念所獲諸三昧力,百萬世界微塵數等,

  諸所作事悉皆亦然,願力示現復過於是。

  菩薩第八不動妙地,我為汝等今已略說,

  若欲次第廣為分別,經於億劫說不能盡。

  第九地

  說此菩薩第八地時,如來示現大神通力,

  震動十方諸國剎土,無量億數難可思議。

  一切知見無上至尊,其身普放廣大光明,

  照耀彼諸無量國土,悉使眾生獲大安樂。

  菩薩無量百千億眾,俱時踴在虛空中住,

  以過諸天上妙供品,供養說中最殊勝者。

  大自在王自在天眾,悉共同心喜悅無量,

  各以種種眾妙供具,供養甚深功德大海。

  復有天女千萬億數,身心歡喜悉充遍滿,

  各奏樂音無量數種,供養人中佛大導師。

  是時眾樂同時起奏,百千萬億無量分別,

  悉以善逝大威神力,演出妙音而為讚歎。

  寂靜調柔無垢無害,隨所入地善勤修習,

  心如虛空遍詣十方,廣說佛道悟諸群生。

  天上人間一切處所,悉現無等微妙莊嚴,

  以從如來功德所生,令其見者樂佛智慧。

  不離一剎詣眾國土,如月普現遍照世間,

  音聲心念悉皆隕滅,譬猶谷響無不應者。

  若有眾生心生下劣,為彼演說聲聞行道,

  若心明利樂辟支果,則為彼說中乘之道。

  若有慈悲樂饒益眾,為說菩薩所行勝事,

  若有最勝大智慧心,則示如來無上妙法。

  譬如幻師所作眾事,種種形相皆非實際,

  菩薩智幻亦復如是,雖現一切離有無邊。

  如是美音有千萬種,歌贊佛已默然安住,

  解脫月言今眾清凈,願說九地所行勝道。

  這時,金剛藏菩薩告訴解脫月菩薩說:「佛子啊!菩薩摩訶薩以如此的無量智慧思惟觀察,為了求得更殊勝的寂滅解脫,所以他又修習如來的智慧,證入如來的秘密法,觀察不可思議的廣大智慧體性,清凈所有的陀羅尼三昧法門,具足廣大的神通力,進人互有差別的世界,修行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隨著諸佛轉動大法輪,不舍大悲的本願力,因此得以證入菩薩的第九善慧地。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個善慧地時,如實了知善法與不善法及無記法的業行、有漏失法與無漏失法的業行、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業行、思議法與不思議法的業行、決定法與不決定法的業行、聲聞法與獨覺法的業行、菩薩行法與如來法的業行、有為法與無為法的業行。

  「這位菩薩以如此的智慧,如實了知眾生心念的密林、煩惱的密林、業行的密林、根器的密林、理解的密林、種性的密林、欣樂慾念的密林、隨眠的密林、受生的密林、習氣$相續不斷的密林、三聚差別的密林。

  「這位菩薩如實了知眾生心念的種種差別相。也就是心、意、識相互錯雜而生起差別的雜起相,心行住著與變異的速轉相,心行消滅與生起的壞、不壞相,無形質之相,無邊際之相,清凈之相,染垢與無染垢之相,束縛與無束縛之相,幻化所造作之相,隨順業力於六道諸趣出生之相。如此百千萬億乃至無量的心相,無不如實了知。

  「他又了知煩惱的種種差別相。也就是永久隨行不離之相,善與惑倶生而難知之相,諸惑與妄心俱生且相依不舍之相,隨眠與現起一義之相,與心念相應及不相應之相,隨六道諸趣受生而安住之相,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相互差別之相,愛、見、痴、慢等如同箭一般深人人心而生起種種過錯之相,身業、語業、意業等三業因緣相續不絕之相;約略地說,乃至於八萬四千種煩惱之相,無不如實了知。

  「他又了知所有業行的種種差別相。也就是善、不善與非善非惡的無記之相,有表示與無表示之相,與心念一同生起而不捨棄之相,業因自性剎那敗壞而次第招集業果不失絕之相,有受報與無受報之相,受到黑業黑果等眾惡報之相,宛如田地有無量差別之相,凡人與聖人的差別之相,現在作業或現生受報、或來生受報、或第三生以後受報之相,三乘道與世間非乘道、固定修行一乘與不定修行多乘之相。約略地說,菩薩甚至了知八萬四千種業報之相。

  「他又了知各種根器的差別相。也就是下軟、持中、上勝之相,過去與未來相互轉變而有差別、無差別之相,菩薩上根、緣覺中根、聲聞下根的差別相,煩惱共倶生起不互相舍離之相,大乘與非大乘、安定與不安定之相,淳厚成熟調伏柔順之相,隨順六根之網而輕、轉、壞之相,增上之行無能敗壞之相,退轉與不退轉之差別相,久遠相隨共生不同的差別相。約略地說,乃至於八萬四千種根器之相,都能如實了知。

  「他又了知各種理解的軟、中、上之差別相,了知各種種性的軟、中、上之差別相,了解各種欣樂欲想的軟、中、上之差別相。約略地說,菩薩甚至了知八萬四千種理解、種性、樂欲之相。

  「他又了知隨眠煩惱的各種差別相。也就是與微細難知的心共生之相,與現起可知的心共生之相,與心念相應或不相應的差別之相,永久相隨共行之相,無始以來不拔除之相,與一切禪定、解脫、三昧、三摩缽底、神通相違背之相,欲界、色界、無色界等三界相互連續受生系縛之相,使無邊心念相續現起之相,開啟十二處門而隨逐之相,堅固實在而難以調治之相,在九地成就或不成就之相,只有以無分別智、出世間聖道才得以拔出之相。

  「他又了知受生的各種差別相。也就是隨順業力受生之相,六趣受生有種種差別之相,有色界與無色界受生的有種種差別之相,有想天與無想天受生的種種差別之相,以業力為田、以愛執的水滋潤、以無明黑暗覆蓋、以心識為種子而出生的生命相續存有的苗芽之相,精神的名與肉體的色同時生起不相舍離之相,愚痴、愛染與希求相續存有之相,由五欲的感受、五欲的出生引發無始以來的樂著之相,自以為出離三界的貪求之相。

  「他了知習氣的各種差別相。也就是善惡之業因與今之現果同起行與不同起行之相,隨著所生趣的六道熏染習氣之相,隨眾生所行而熏染的習氣之相,隨著業力煩惱熏染的習氣之相,善業、不善業、無記等熏染的習氣之相,隨著今生本有到來生後有所熏染的習氣之相,依循次第所熏染的習氣之相,不斷煩惱而修行遠離出世行仍不捨棄的熏染習氣之相,修學實際佛法或非實際外道法的熏染習氣之相,得以見聞及親近聲聞、獨覺、菩薩、如來的熏染習氣之相。

  「他又了知眾生的正定、邪定、不定的差別相。也就是正見的正定之相,邪見的邪定之相,正見、邪見二者都有的不定之相,違逆信、進、念、定、慧五根的邪定之相,信、進、念、定、慧五根的正定之相,五逆、五根二者都有的不定之相,八邪的邪定之相,正性的正定之相,更不造作八邪、正性二者且都舍離的不定之相,深深染著邪法的邪定之相,學習八聖道的正定之相,邪法、聖道二者都舍離不修習的不定之相。

  「佛子啊!菩薩隨順如此的智慧,稱名為安住在善慧地。菩薩安住在此地之後,能了解眾生所有的業行差別相,而教化、調伏、解脫眾生。

  「佛子啊!這位菩薩善於演說聲聞乘法門、獨覺乘法門、菩薩乘法門、如來境地法門。凡是他經過的地方,智慧也隨行而至,因此他能夠隨順著眾生的根器、本性、欲樂、理解,施行一切差異的教化,來面對不同生趣的眾生。菩薩也能隨著受胎出生,示現煩惱、隨眠、纏縛以及所有業力習氣,為眾生說法,使眾生信心解悟,增益眾生的智慧,使眾生從各各安住的法乘中解脫。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善慧地時,作大法師,具足法師的行持,又善於守護如來的法來寶藏,因此能以無量的善巧智慧,生起四種無礙的辯才,用菩薩的言語文辭演說佛法。這位菩薩時常隨順四無礙智演說佛法,不曾一刻舍離。什麼是四無礙智呢?就是對於諸法與障礙的智慧、對於義理無障礙的智慧、文辭無障礙的智慧、欣樂演說無障礙的智慧。

  「這位菩薩能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諸法的自身之相;能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諸法相互差別之相;能以文辭無礙的智慧,正確宣說法義;能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不斷演說佛法。

  「又,他以諸法無礙的智慧,能了知諸法本身的體性;以義理無礙的智慧,能了知諸法的生起與消滅;以文辭無礙的智慧,能安立一切諸法而不斷演說;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能隨所安立的假名,不可敗壞且無邊際地宣說。

  「又,他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現在諸法的差別相;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過去及未來諸法的差別相;以文辭無礙的智慧,對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法都沒有錯誤的謬說;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了知並宣說每一個世界無邊光明的佛法。

  「又,他能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諸法的相互差別;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義理的相互差別;以文辭無礙的智慧,隨順眾生的言語音聲而宣說;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隨著眾生心所欣樂而演說。

  「又,諸法無礙的智慧,是用佛法的智慧,了知差別相的不相異之處;義理無礙的智慧,是用比較類推的比量智慧,了知差別相的如實之理;文辭無礙的智慧,是用世間的智慧差別演說;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是用第一義的智慧善巧演說。

  「又,他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諸法一相且不可敗壞;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五蘊、十八界、十二入處、四聖諦、十二緣起而生起善巧;以文辭無礙的智慧,運用世間易於了解的美妙音聲演說佛法;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宣說更為殊勝的無邊光明佛法。

  「又,他能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一法乘的平等體性;能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諸法乘相互差別的體性;能以文辭無礙的智慧,演說一切法乘無有差別;能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演說每一法乘的無量無邊行法。

  「又,他以諸法無礙的智慧,能了知一切菩薩行、智慧之行、方便法行,依智慧隨修隨證;以義理無礙的智慧,能了知十地中各地的義理差別;以文辭無礙的智慧,能演說十地的無差別相;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能演說每一地無邊的修行相狀。

  「又,他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一切諸佛如來能在一念之間成就正覺;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各種時劫、各種處所等等的差別相;以文辭無礙的智慧,演說成就正覺的差別相;以欣樂演說無礙的智慧,對於每一句法義,能夠以無量的時劫不斷演說。

  「又,他能以諸法無礙的智慧,了知一切諸佛如來的言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佛法,本著大慈大悲,發揮無礙的辯才,善巧方便地轉動法輪,而證得一切智智;能以義理無礙的智慧,了知如來隨順八萬四千種眾生的心意、行為、根器、信解以及相互差別的音聲;能以文辭無礙的智慧,隨順眾生的行為差異,用如來的音聲各別演說;能欣樂演說無障礙的智慧,隨著眾生的信解,以如來智慧的清凈行願圓滿演說。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第九地,證得如此善巧無障礙的智慧,證得如來微妙的法藏,可以作為大法師。他又證得義陀羅尼法門、法陀羅尼法門、智慧陀羅尼法門、光明照耀陀羅尼法門、善巧智慧陀羅尼法門、諸多財寶陀羅尼法門、威德陀羅尼法門、無障礙門陀羅尼法門、無邊際陀羅尼法門、各種義理陀羅尼法門,如此等等百萬個阿僧祇陀羅尼法門都證得圓滿,而以百萬阿僧祇善巧的音聲辯才法門演說佛法。

  「當這位菩薩證得如此百萬阿僧祇的陀羅尼法門之後,在無量的佛陀處所,在每一位佛陀面前,都能完全以如此百萬阿僧祇的陀羅尼法門聽聞正法,聽聞之後並牢記心頭,然後再以無量的差別法門為他人演說。

  「這位菩薩剛剛見到佛陀的時候,以頭頂禮敬拜佛陀,即馬上證得無量的法門;在此處證得的法門,都不是那些依憑聽聞受持的大聲聞乘者,在百千個時劫所能夠領受的。

  「這位菩薩證得如此的陀羅尼法門、如此的無礙智慧,就在法座上結跏趺演說佛法;能隨著大千世界眾生心之所樂的種種不同而演說。他的成就除了諸佛以及十地的受職位菩薩,其餘在法會中諸大菩薩的威德光明,都不能與之相比。

  「這位菩薩端坐法座時,若想以一種音聲演說佛法,使所有大眾都能得以明了,就能馬上使他們得以明了;有時想以各種聲音,使所有大眾都得以開悟;有時想在心中放出大光明演說法門;有時想使自己身上的每一個毛孔都能演說佛法的音聲;有時甚至想使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一切有形與無形的生識,都能演說妙法言音;有時想發出一種言音,周遍布滿整個法界,使眾生都能了解;有時想將一切言語音聲都作為佛法的音聲,恆常安住而不滅絕;有時想使一切世界的簫、笛、鍾、鼓及以歌唱贊詠,一切的樂聲都能演說佛法;有時想在一字當中,完全具足一切法之文句、言語、音聲的差別;有時想使不可說無量世界中地、水、火、風四大聚所有的微塵,每一微塵都能演說不可說的法門。菩薩想到的這些事,一切都能隨心所欲地實現。

  「佛子啊!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中的眾生都來到菩薩面前,每一個眾生都以無量的言語音聲請問難題,每一個人所問的難題都各不同;菩薩在一念之間,就能完全領會他們的問題,而以一種音聲普遍解釋,使眾生隨著心之所樂,各各歡喜。如此,乃至於不可說世界的所有眾生,在一剎那之間,每一個眾生都以無量的音聲言語來請問難題,每一個眾生所問的難題都各不相同;菩薩在一念之間,就能完全領會他們的問題,並且也以一種音聲普遍解釋,使每一個眾生隨著心之所樂而心生歡喜。乃至於遍滿不可說不可說世界的所有眾生,菩薩都能夠隨著眾生的心之所樂、隨著眾生的根器及解悟,為眾生宣說法門。他承受佛陀的威神力廣作佛事,普遍成為一切眾生依止怙念的師表。

  「佛子啊!這位菩薩又更加精進,成就智慧的光明。假使一毛端上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的佛陀法會,每一個法會中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的眾生,每一個眾生有不可說世界微塵數的心性慾想;那麼,法會中的諸佛會隨順眾生的心性慾想,各別給予適當的法門。就如同在一毛端上的情況,一切法界中也都是如此。以上諸佛所演說的無量法門,菩薩在每一念當中都能夠領會,從不忘失。

  「佛子啊!菩薩安住在這個第九地時,不管白天或晚上,都一心精勤修行,沒有別的雜念;因為他一心只想證入佛陀的境界親近如來,證入諸菩薩甚深的解脫境界,希望常在三昧之中見到諸佛,未曾一刻舍離。因此他在每一個時劫,都能夠見到無量的佛陀、無量的百位佛陀、無量的千位佛陀,乃至於無量的百千億那由他位佛陀,並且恭敬尊重,承事供養。他因為向諸佛請教各種難題,而能證得說法陀羅尼法門,使所有善根變得更為光明清凈。

  「就譬如善巧的金師用真金來作寶冠,轉輪聖王以這個寶冠莊嚴自身;四天下一切的小王及所有臣民再怎麼莊嚴的器具,也無法與這個寶冠相比。這個第九地菩薩的善根也是如此,一切的聲聞、辟支佛以及下地菩薩的所有善根,都無法與之相比。

  「佛子啊!就譬如二千世界的主宰——大梵天王,從他身上所放出的光明,二千世界當中再幽遠的地方,也都照耀得到而能夠去除黑暗。這個第九地菩薩的所有善根也是如此,能夠放出光明,照映眾生的心,滅除所有的煩惱黑暗。

  「這位菩薩在十波羅蜜法門中,以力波羅蜜法門最為殊勝;其餘的波羅蜜法門並非不修,只是隨著心力、隨著因緣來修。

  「佛子啊!這只是約略地說菩薩摩訶薩的第九地——善慧地;如果要更仔細地說,即使用無量的時劫,也說不完。

  「佛子啊!菩薩摩訶薩安住在這個境地時,多作二千世界的主宰一大梵天王,他善於治理政事,能饒益眾生,神通自在,能為一切聲聞、緣覺及諸菩薩分別演說波羅蜜行願;能隨順眾生的心念,所有的難題都問不倒他。他實踐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此一切所作的善業,都不離念佛,乃至於不離念一切種智、一切智智。他又想著:『我應當在一切眾生當中,作為上首,作為最殊勝者,乃至於作為一切智智所依止者。』

  「這位菩薩如果發起精進心,在一念之間,就能證得百萬阿僧祇佛國剎土微塵數的禪定三昧,乃至於示現百萬阿僧祇佛國剎土微塵數的菩薩作為眷屬。如果菩薩以殊勝的願力自在示現時,更超過這個數目,甚至以百千億那由他的時劫來計算,也不能數知。」

  這時,金剛藏菩薩想要複述剛才所講的義理,就宣說以下的偈頌:

  無量智力善巧觀察,最上微妙世間難知,

  普入如來諸秘密處,利益眾生入於九地。

  總持三昧皆得自在,獲大神通入眾剎土,

  力智無畏不共勝法,願力悲心入於九地。

  往於此地總持法藏,了吾不吾及與無記,

  有漏無漏世出世間,思不思議悉皆善知。

  若法決定與不決定,三乘所作悉皆觀察,

  有為無為諸行差別,如是而知入於世間。

  若欲了知諸眾生心,則能以智如實了知,

  種種速轉壞與非壞,無質無邊等諸眾相。

  煩惱無邊恆與共伴,眠起一義相續諸趣,

  業性種種各有差別,因壞果集皆能了知。

  諸根種種下中上品,先後際等無量差別,

  解性樂欲亦復皆然,八萬四千靡不了知。

  眾生惑見恆隨纏縛,無始稠林未能除翦,

  與志共俱心意並生,常相羈繫不能斷絕。

  但唯妄想非有實物,不離於心無有處所,

  禪定境排仍有退轉,金剛道滅方畢究竟。

  六趣受生各各差別,業田愛潤無明蓋覆,

  識為種子名色為芽,三界無始恆轉相續。

  惑業心習生諸種趣,若離於此不復相生,

  眾生悉在三聚之中,或溺於見或行諸道。

  住於此地善能觀察,隨其心樂及根器解,

  悉以無礙妙說辯才,如其所應差別解說。

  處於法座如師子吼,亦如牛王大寶山王,

  又如龍王善布密雲,霪甘露雨充滿大海。

  善知法性及深奧義,隨順言辭善能辯說,

  總持百萬阿僧祇義,譬如大海受諸眾雨。

  總持三昧普皆清凈,能於一念普見多佛,

  一一佛所皆聞妙法,復以妙音而為演暢。

  若欲三千大千世界,教化一切諸群生眾,

  如雲廣布無有不及,隨其根欲悉令歡喜。

  毛端佛眾亦無有數,眾生心樂亦皆無極,

  悉應其心與諸法門,一切法界悉皆如是。

  菩薩勤加精進大力,復獲功德轉為增勝,

  聞持爾所諸妙法門,如地能持一切善種。

  十方無量諸類眾生,咸來親近大會中坐,

  一念隨心各各問難,一音普對悉皆充足。

  住於此地乃為法王,隨機誨誘無有厭倦,

  日夜見佛未曾暫舍,入深寂滅智慧解脫。

  供養諸佛勝善益明,如王頂上大妙寶冠,

  復使眾生煩惱滅盡,譬如梵王光明普照。

  住此多作大梵天王,以三乘法教化眾生,

  所行善業普皆饒益,乃至當成一切智者。

  一念所入諸三昧海,阿僧祇剎微塵數量,

  見佛說法皆亦復然,願力所作復過於此。

  此是第九名善慧地,大智菩薩諸所行處,

  甚深微妙難可值見,我為佛子今已宣說。


推薦閱讀:

逐句白話譯解《陽宅指南》之2
大佛頂首楞嚴經白話譯文(二十三)--學佛網
相法精髓:《達摩相法》觀相推命白話詳解(精藏篇)
《中庸》菁華白話解
白話《華嚴經》79-80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