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浪費 德國計劃食品不貼保質期     錢江晚報

過了「最佳食用期」並不意味著不能吃避免浪費 德國計劃食品不貼保質期

  德國每年有大量「過期」但並未變質食品被丟棄。一向把環保當大事的德國政府認為,現行保質期標註方式過於模糊,給消費者正確判斷食品質量帶來困擾,助長了食品浪費。

  德國食品與農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安·施密特近日提出改革方案:除生鮮食品外,保存期限較長的食品不再標註保質期,只標註生產日期,讓消費者自行判斷可否食用。然而,民眾對此意見不一,反對者認為,避免浪費有很多方式,但取消標註保質期只會讓消費者更摸不著頭腦。

  目前,德國大部分食品包裝上標註的保質期含義為「最佳食用期」,即在此日期前食品可以保持最佳口味和營養成分,但超過這個日期並不意味著「不能吃」。與此同時,德國生肉、新鮮香腸等少量生鮮食品包裝上標註的保質期意為「安全食用期」,意思是過了這個日期食物會變質,吃下肚會妨害健康。

  不過,很多消費者並不清楚這兩種標註方式的區別。不少食品一過「最佳食用期」就被丟棄。

  施密特3月底說,很多食品生產商為避免因顧客食用變質食品而導致的法律糾紛,標註時縮短「最佳食用期」,造成大量食品浪費。「我們丟棄大量食品的原因是生產商把安全標準設定得太高了,」他說。

  施密特希望能改革保質期標註方式,取消「最佳食用期」標註,像生肉產品一樣,在牛奶、火腿、乳酪等更多種類的食品包裝上標註「安全食用期」。糖、鹽、米、面等能長久保存的食品則只標註生產日期,不再標註食用期限。

  取消保質期標註後,消費者如何判斷食品能不能吃呢?施密特提出一個更長遠的方案:推廣食品智能化包裝,安裝電子晶元監測食品品質變化。目前,食品與農業部已出資1000萬歐元資助相關技術研發,期望三年內得到研究成果。

  然而,這一設想要實行並非易事。雖然施密特的計劃得到部分歐洲國家支持。不過,這一建議也受到不少人質疑。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表示,標註「最佳食用期」與食品浪費之間的聯繫有待論證,同時需要確保取消「最佳食用期」標註不會產生其他不良後果。

  歐洲消費者組織曾向歐盟委員會提交一封信函,反對取消「最佳食用期」。

  據新華社


推薦閱讀:

歐債中唯一不敗的德國
德國
勇闖空客德國總部
那個秋天最調皮的童話——德國紐倫堡留給我的九大回憶
德國評論:德國為何懼怕中國?

TAG:食品 | 浪費 | 保質期 | 德國 | 計劃 | 避免 | 錢江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