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隻沙燕巧家度蜜月 被譽為「中國最美候鳥」

陽光下,沙燕上下翻飛的身影,閃耀著艷麗的光澤,划出彩色的光帶。因栗紅色的喉部,猩紅的眼睛,黑色的過眼紋,長長的眼線,翠綠色的頭部,它又被稱為「中國最美麗候鳥」學名:栗喉蜂虎。4~6月,正是沙燕的繁殖期, 在昭通市巧家縣,金沙江邊的河谷里,3萬餘只沙燕在這裡棲息、繁殖。

候鳥之戀

雄鳥與鍾情的雌鳥相遇後,不斷通過「點頭哈腰」、歌喉展演及舞姿表演,溫情脈脈地向雌鳥示愛,同時嚴防其他雄鳥來湊熱鬧。如果雌鳥不飛走,雄鳥便飛離雌鳥,外出覓食。覓食成功後立即返回,並將捕獲的蜻蜓、蝴蝶等「戰利品」慢慢地往雌鳥嘴裡投喂。途中,若有「情敵」來犯,該雄鳥便會與入侵的雄鳥展開殊死決鬥。如果雌鳥吃下雄鳥送到嘴邊的戰利品,預示著雌鳥已經以身相許……

栗喉蜂虎

因喉部栗紅色,是蜂虎科蜂虎屬的鳥類而得名。在陽光的照射下,它們全身閃爍著金屬般的艷麗光澤,有人將它稱之為中國最美麗的鳥之一。體型略大(30厘米,包括延長的中央尾羽)、體態優雅的蜂虎。

生活習性

結群聚於開闊地捕食。棲於裸露樹枝或電線,懶散地迂迴滑翔尋食昆蟲。較其他蜂虎更喜在空中捕食。有時一群蜂虎吱吱喳喳從頭頂高飛而過。

地理分布

主要生活在東南亞一帶,在我國福建、廣東、雲南、海南等地有分布。

保護現狀

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它們從哪兒來?

早在60多年前,當地人就發現了它們的蹤跡,在金沙江河谷地帶的沙壁上打洞築巢,並稱之為「沙燕」。要想揭開這群鳥兒的身世之謎,離不開兩個「鳥痴」——在巧家縣國稅局、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工作的張萬高、蘭玉壽。

2014年夏初開始,張萬高、蘭玉壽等巧家縣知名攝影家開始狂熱地尋訪這群外表奇特的鳥兒。他們每年跑巧家縣白鶴灘鎮、金塘鎮、蒙姑鎮等棲息地觀鳥拍鳥的次數不低於60次,每次行程時間從一天到幾天不等,用腳步丈量,用鏡頭捕捉,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並四處請教鳥類專家,不斷通過網路向外進行展示和推介,成為這群鳥兒不請自來的「使者」。

在張萬高等人努力推介下,各地媒體紛紛報道,鳥類專家紛至沓來,自此,這群鳥有了正式的學名——栗喉蜂虎。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沒人做過諸如環志之類的跟蹤調查,仍無法知曉這群遷徙性候鳥究竟來自何方。也正因為尚有許多待解之謎,讓它們保持了足夠的神秘性和吸引力。

為何選擇巧家?

作為一種遷徙性候鳥,沙燕為何會常年情有獨鍾地選擇在巧家縣境內的金塘鎮、白鶴灘鎮、蒙姑鎮「安家落戶」呢?對此,張萬高通過實地調研和分析認為,這種鳥兒喜歡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生存,慣於在沙壁上打洞築巢,而巧家縣境內的20多個棲息地均位於金沙江邊,屬於典型的乾熱河谷亞熱帶氣候,且當地土質硬度適中、純凈透氣的金沙江沙石堆積層,適合它們用鋒利的嘴和爪,在沙壁上挖出深達1~2米的洞穴作為巢穴。特別是,這些棲息地周圍農田環伺,能引來蜻蜓、蝴蝶、蜜蜂、甲蟲、蒼蠅等大量昆蟲,為沙燕提供了豐富而充足的食物來源,而當地的氣溫、濕度也很適合它們生存繁衍。

所以每年夏季,它們都會如期飛到巧家縣境內「做客」,每年4~5月為築巢安家階段,5~6月為交配繁殖階段,6~7月底為孵化和哺育小鳥階段,8~10月幾乎全部飛走。次年又飛回巧家,年年如此,循環往複。

上哪觀賞最佳?

近年來,在金沙江河谷地帶的巧家縣金塘鎮、白鶴灘鎮、蒙姑鎮等地沙壁上,都能或多或少地看到沙燕在此棲息、繁殖,且種群數量逐年增多。

2016年,經巧家縣攝影家協會觀測和統計,沙燕在巧家縣境內大大小小的「窩子」共有20多個,鳥群總數多達3萬餘只,讓巧家成為雲南乃至全國沙燕最大繁殖棲息地和最佳觀賞拍攝地。

哪個地點最適合拍攝這種美麗的鳥兒呢?張萬高等人均推薦了位於金塘鎮下的青崗壩社,最佳觀鳥期為每年4~7月。原因是,該棲息地沙燕數量多達1000多隻、分布最密,而且地勢平坦、交通便利,離金塘鎮集鎮僅有五六百米,便於遊客近距離觀鳥拍鳥。

目前,正是觀賞、拍攝的絕佳時節,昆明等地遊客可從昆明出發,經東川區抵達巧家金塘鎮,路程約268公里,單邊車程5個小時。(春城晚報 記者申時勛/文 通訊員張萬高/攝)


推薦閱讀:

AAAA中國因私護照簽證:2014年2月最新政策!
中國玉器鑒賞—漢代玉器
中國四大名茶

TAG:中國 | 最美 | 候鳥 | 度蜜月 | 蜜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