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為什麼要批評雅戈爾?

——————————————————————————————————————————————————雅戈爾是我尊敬的企業之一,作為中國服裝業最著名的品牌,最近發生在它身上的一件事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2007年底,世界著名的財經雜誌《商業周刊》發表了一篇報導,批評中國部分上市公司不務主業,投機獲利,而雅戈爾是這篇報道中唯一被公開點名的上市公司。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充足的證據,象《商業周刊》這樣全球著名的商業雜誌,是不大會隨便點名批評一家公司的。《商業周刊》提出的證據是,雅戈爾持有中國人壽、寧波銀行及中信證券股份等近十家公司的股票,這些股票使雅戈爾在07年1-9月份的投資收益達到了2.236億美元,占整個公司贏利總額的98.5%。「除股票與地產投資業務外,該公司的其他業務都已變得無足輕重。」這是《商業周刊》對雅戈爾的結論。真是這樣嗎?我印象中,雅戈爾的西服與襯衫都曾經是服裝市場的第一品牌呀?象這樣一家服裝龍頭企業,贏利總額怎麼會基本與服裝無關呢?於是,我找來雅戈爾近幾年的年報,認真做了一下分析。我們想看看,為什麼這麼一家優秀的公司,怎麼就成了一家股票與房地產投資公司?先看看幾個數據吧。在雅戈爾2001年的年報中,銷售收入是17.5億,其中服裝銷售額是16.7億,占收入的95%以上。而在服裝銷售額中,襯衫是5.4億,西服是6.9億,分別以14.9%與12.6%的市場份額佔據行業第一。一直以來,雅戈爾給自己定的遠景目標是"創世界名牌,建跨國企業",在02年,雅戈爾把這一目標調整為:"創國際名牌,鑄百年企業",調整的原因是"強調內功"!為此,雅戈爾還決定退出在兩家公司的股權投資兩億元,目的是把資金轉移到主業上來!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在如此高調強調主業的同時,公司開始進入地產業務,自此,幾乎每年,雅戈爾都要強調對地產的投入。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房地產已然超過紡織服裝成為雅戈爾業務增長的引擎。比如02年的銷售收入是24億,06年是60億,增長了150%。其中,02年襯衫與西服的總收入是13億,06年襯衫與西服的總收入是17億,僅增長30%,而房地產收入從02年的5億,增加到06年的19億,增加了280%。另一方面,雅戈爾並沒有放棄它在金融投資上的努力。根據雅戈爾2007年第三季報披露,截至07年9月30日雅戈爾持有十家上市公司股權。11月,雅戈爾又出資35.88億認購了1億股海通證券,2007年末,這筆投資又增值到55億元。最高的時候,雅戈爾持有上市公司股票市值達240億元。至此,雅戈爾形成了以房地產、股權投資、紡織服裝為收入來源的三架馬車,只不過這時候的紡織服裝越來越象擺設,因為紡織服裝的利潤在房地產,在股權投資面前,已經算不上什麼了。這就是《商業周刊》為什麼要對雅戈爾下結論「除股票與地產投資業務外,該公司的其他業務都已變得無足輕重。」但是,如果你由此認為雅戈爾會放棄主業,那就錯了,到07年為止,雅戈爾襯衫平均相對綜合市場佔有率12.32%,連續十二年居同行業第一。西服綜合市場佔有率13.31%,連續七年居同行業第一。07年11月6日,雅戈爾收購Smart與XinMa100%股權,交易總額1.2億美元。根據公告,Smart是全球知名服裝生產、銷售以及品牌代理企業,核心公司為在香港註冊的新馬(XinMa)服裝有限公司。XinMa是與Smart相關的美國資產,現為KWD所有,主要包括Smart原在美國的庫存和應收賬款等資產。「雅戈爾收購Smart和XinMa之後,會成為世界最強的服裝企業之一。」雅戈爾的總裁李如成也對外界這樣強調!這似乎也可以說明李如成是想借金融與地產,曲線把服裝做強做大。但正如02年雅戈爾一方面投資主業,另一方面又同時大舉進入地產一樣。在併購Smart與XinMa之前的幾個月,雅戈爾成立了兩家子公司:寧波雅戈爾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雅戈爾投資有限公司,前者的角色是VC,後者則更像PE。這不能夠不讓人警惕。雅戈爾要做VC或PE了,這並不是玩一玩而已。因為李如成公開對外界說:「這是作為一個產業來做,我們是想逐步地、慎重地迎接一個產業。」「紡織服裝產業是雅戈爾的第一平台。房地產是第二個平台。第三個平台是投資,這是一個新興的產業,還在摸索和塑型當中,但這是最高的層次。」自此,我們終於明白,雅戈爾所做的一切,原來是要建立一個三層業務鏈的增長方式,現金流業務是紡織服裝,增長業務是房地產,種子業務是金融投資。現在的問題是,大多數公司都是在自己的主業內,尋求三層業務鏈,比如國外的可口可樂通過區域擴張,或者產品線擴張來尋求業務增長,比如寶潔通過品牌經理體制,延續產品生命周期獲得持續發展。比如在國內的聯想與TCL,當國內增長受限的時候,就會去通過國際化來尋求業務增長的突破!那為什麼雅戈爾可以如此輕盈地跳出傳統產業,在高利潤的房地產與金融投資業務之間起舞?雅戈爾的總裁李如成對此也有回答:「做任何投資,都要對中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進入哪一個階段有判斷。能不能投?風險在哪裡?要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去把握。」道理原來如此呀,雅戈爾之所以能夠與高利潤共舞,原來背後的原因是他對中國國情的把握。那中國的所謂發展階段又是什麼意思呢?那不就是利用中國發展不成熟,利用轉型社會期間的機會來賺錢嗎?這種遊戲,在中國改革開放這三十年間,重複過多少次了?遠的如健力寶把握運動功能飲料機會,長虹把握彩電向大屏幕升級的機會,近的如順馳把握房地產的機會,不都是靠機會成功的遊戲?機會不是不可以抓,只不過是如何抓?在這一點上,我建議雅戈爾好好研究一下GE。雅戈爾的三個平台完全可以從GE找到對應,紡織服裝是傳統行業,這相當於GE的家用電器業務,房地產相當於GE的能源業務,至於金融投資,那是GE最大的利潤源。但GE是如何增長的?全球的大部分公司做多元化都失敗,憑什麼GE能夠成功?對比之下,可能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利潤與風險永遠都是一個問題的兩面,高利潤永遠對應著高風險,多元化本質上是一個能力問題。就象學外語,學多門外語就是多元化,專業化就是學一門外語。為什麼大多數人都學一門外語?道理很簡單,學好多門外語,本質那是能力問題,不是機會問題!《商業周刊》借摩根斯坦利一位專家的話,提醒過雅戈爾這樣的公司:「不要高估中國投資者的成熟度,需要有人指出皇帝沒穿衣服。」雅戈爾有沒有穿衣服?抑或穿的是透視裝?也許只有時間或者雅戈爾自己才能夠回答。
推薦閱讀:

手把手教你從入門到精通amazon站位推廣最有效方法之deals推廣促銷
物流服務「粵物流」促銷的主要方式
中美貿易戰風口 蘋果CEO庫克來華「拉關係」
美髮店開業怎麼做宣傳?【庵冰】
借力引流策略讓你的門店日增千人

TAG:商業 | 批評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