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期末考試題庫

一、單項選擇題

1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狹義上說是( C)

A .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B .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C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D .關於資本主義轉化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

2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廣義上說是(A )

A .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

B .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C .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D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3 .作為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指導思想的馬克思主義是指(A)

A .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的體系,也包括繼承者對它的發展

B .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學說體系

C .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目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D .列寧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

4 .人類進人 21 世紀,英國廣播公司( BBs )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千年思想家」網評,名列榜首的是(A )

A .馬克思 B .愛因斯坦C .達爾文D .牛頓

5 .在19 世紀三大工人運動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

A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B .英國憲章運動

C .芝加哥工人起義 D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6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經濟根源是(C )

A .工業革命

B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C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D .階級鬥爭

7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階級基礎和實踐基礎(B )

A .資本主義的剝削和壓迫

B .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台

C .工人罷工和起義

D .工人運動得到了「農民的合唱」

8 .提出價值規律是「一隻看不見的手」是(B )

A .馬克思 B.亞當 · 斯密

C .大衛 · 李嘉圖 D .威廉 · 配第

9 .馬克思恩格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了英國古典經濟學理論是(C )

A .辯證法 B .歷史觀 C .勞動價值論 D .剩餘價值論

10 .馬克思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A )

A .合理內核 B .基本內核C .精髓 D .核心

11.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諷刺家」的是( B)

A .費爾巴哈 B .傅立葉 C .歐文 D .聖西門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為東西方矛盾焦點和帝國主義政治體系最薄弱環節的國家是(D )

A .德國 B .奧地利 C .中國 D .俄國

13 . 「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這個論斷的含義是( A)

A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 .哲學的存在方式是物質

C .無產階級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無產階級掌握哲學就由自為階級轉變為自在階級

14 .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根源在於( A)

A .以實踐為基礎的科學性與革命性的統一

B .與時俱進

C .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一

D .科學性

15.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C )

A .辯證唯物主義 B .歷史唯物主義

C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D .唯物主義

16 .馬克思主義理論最根本的本質屬性是(A )

A .科學性 B .革命性 C .實踐性 D .與時俱進

17 .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 D)

A .吐故納新 B .科學嚴謹 C .博大精深D .與時俱進

18 .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A )

A .實現共產主義 B .消滅階級、消滅國家

C .實現個人的絕對自由 D.實現人權

19 .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 .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著作 B .一切從實際出發

C .理論聯繫實際 D.實事求是

〔 單項選擇題答案]

1 . C 2 . A 3 . A 4 .A 5 . B 6 . C 7 . B 8 . B9 . C 10 . A 1 1 . B 12 . D 13 . A 14 . A 15 .C 16 . A 17 . D 18 . A 19 . C

二、多項選擇題

1 .馬克思主義誕生於 19 世紀 40 年代,到那時,資本主義的發展已經經歷過( )

A . 14 世紀末至巧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在西歐封建社會內部孕育

B . 18 世紀 60 年代至 19 世紀 30 年代末,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

C .多次經濟危機,給資本主義世界造成極大破壞

D .壟斷資本主義

2 .作為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是 ( )

A .馬克思主義政治學B.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C .科學社會主義D.馬克思主義哲學

3 .作為馬克思主義產生階級基礎的 19 世紀三大工人起義是( )

A .巴黎公社 B . 1831 年和 1834 法國里昂工人兩次起義

c . 1838 年在英國爆發的延續十餘年的憲章運動 D . 1844 年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4 .馬克思主義產生的直接理論淵源是( )

A .德國古典哲學 B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C .法國英國的空想社會主義 D .法國啟蒙思想

5 .德國古典哲學的代表性人物( )

A .康德 B .黑格爾C .費爾巴哈 D .笛卡爾

6 .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人物( )

A .亞當 · 斯密 B .大衛 · 李嘉圖 C .馬爾薩斯D .西斯蒙

7 .空想社會主義的最傑出的代表是( )

A .昂利 · 聖西門 B .沙爾 · 傅立葉

C .羅伯特 · 歐文 D.托馬斯 · 莫爾

8 .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論貢獻是( )

A .辯證法B .勞動價值論C.唯物史觀D .剩餘價值學說

9 .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有( )

A .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生產關係矛盾的激化

B .爭奪和瓜分世界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C .資本主義各國之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D .奧地利皇太子菲迪南大公在南斯拉夫遇刺身亡

10 .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革命性可以概括為( )

A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 .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C .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理論品質

D .實現共產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

11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性是( )

A .階級性 B .實踐性C .客觀性D .人民性

1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 )

A .李大釗的理論B.毛澤東思想

C .鄧小平理論D .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3 . 「八榮八恥」的「八榮」是( )

A .熱愛祖國、服務人民 B .崇尚科學、辛勤勞動

C .團結互助、誠實守信 D .遵紀守法、艱苦奮鬥

14 . 「八榮八恥」的「八恥」是( )

A .危害祖國、背離人民 B .愚昧無知、好逸惡勞

C .損人利己、見利忘義 D .違法亂紀、驕奢淫逸

15.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要分清( )

A .哪些是必須長期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B .哪些是需要結合新的實際加以豐富發展的理論判斷

C .哪些是必須破除的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教條式的理解

D .哪些是必須澄清的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下的錯誤觀點

【多項選擇題答案 〕

1 . ABC 2 . BCD 3 . BCD4 . ABC 5 . BC 6 . AB 7 . ABC8 . CD 9 . ABCD

10 . ABCD 11 . AB 12 . BCD 13 . ABCD14 . ABCD 15 . ABCD

第一章 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一、單項選擇題

1.恩格斯認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三( )

A .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繫問題

B .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繫問題

C .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D .關於人的本質問題

2 .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據是( )

A .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律性

B .是否承認階級鬥爭

C .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 .是否承認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3 .列寧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範疇的定義是通過( )

A .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界定的

B .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係界定的

C .主體和客體的關係界定的

D .一般和個別的關係界定的

4 .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 )

A .實踐性 B .運動性C .物質性D .客觀性

5 .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這一著名詩句包含的哲理是 ( )

A .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

B .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C .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

D .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

6 . 「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 )

A .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

B .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

C .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

D .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

7 .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 )

A .運動 B .實踐 C .精神生產D .物質生產

8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規律是( )

A .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映

B .用來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

C .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定的聯繫

D .事物聯繫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9 .有一首描述在戰爭中缺了釘子的馬掌會導致國家滅亡的童謠:「釘子缺,蹄鐵卸,戰馬撅;戰馬撅,騎士絕;騎士絕,戰事折;戰事折,國家滅。」這首童謠包含的哲學原理是( )

A .事物是普遍聯繫的

B .事物是變化的

C .事物的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D .事物的量變引起質變

10.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詩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

C .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D .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11 .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於割裂了( )

A .內因和外因的關係

B .矛盾統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係

12 .辯證法的否定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 )

A .拋棄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

C .純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辯證法的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狀態C .結構和功能D .源泉和動力

14 .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係是( )

A .反映與被反映的關係 B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係

C .抽象與具體的關係D .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係

15.對於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這說明( )

A .意識是主體的自由創造 B .意識不受客體影響

C .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 D .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16 .人工智慧的出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 )

A .否定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

B .改變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慧可以代替意識的能動活動

D .豐富了物質和意識相互關係內容

17 . 「歷史是邏輯的基礎,邏輯是歷史的修正」,這一觀點是( )

A .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B .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觀點

C .片面強調邏輯重要性的觀點 D .割裂歷史與邏輯統一的觀點

18 . 「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方法是( )

A .歸納與演繹 B .分析與綜合C .抽象到具體 D .實踐到認識

19 .辯證思維方法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過程是( )

A .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

B .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

C .思維生成現實具體的過程

D .在思維中形成「多種規定的統一」的過程

〔 單項選擇題答案 〕

1 . C 2 . C 3 . A 4 .C 5 . D 6 . B 7 . B 8 .C 9 . A 10 . D 1 1 . D 12 . D

13 . A 14 . A 15 C 16. D 17 . B 18。 A 19 . D

二、多項選擇題

1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哲學意義是( )

A .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

B .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

C .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尊重客觀規律

D .畫餅不能充饑

2 . 「物質兩種存在形式離開了物質,當然都是無,都是只在我們頭腦中存在的觀念抽象」,這段話說明( )

A .時間和空間是客觀的

B .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

C .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

D .時間和空間離開物質只是形式

3 .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認為:「動靜者,乃陰陽之動靜也。」「皆本物之固然。」「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含靜。」「動、靜,皆動也。」這在哲學上表達了( )

A .運動和靜止都是物質的固有屬性

B .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是緩慢不顯著的運動

C .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D .運動是靜止的總和

4 .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命題的主要含義是 ( )

A .實踐是社會歷史的客體

B .實踐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C .實踐構成了社會生活的現實基礎

D .實踐是社會生活的本質內容

5 .實踐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

A .實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B .在實踐中形成人的本質和一切社會關係

C .實踐是人類特有的活動

D .實踐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6 .恩格斯說:「當我們深思熟慮地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繫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這段話所包含的辯證法觀點有( )

A .聯繫是客觀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處於相互聯繫之中

C .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繫的統一整體

D .聯繫既是普遍的又是複雜多樣的

7 .下列選項中,體現發展的實質的有( )

A .因禍得福,禍福相依

B .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

C .培育出新優質品種

D .原始社會的公有制經過私有制到社會主義的公有制

8 .某山村小鎮自 20 世紀 70 年代發現礬礦以來,辦了三個礬礦廠。由於沒有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每天排除大量礦煙,致使村民中大多數人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膚病。這一做法從哲學上看違背了( )

A .事物普遍聯繫的原理

B .事物聯繫複雜多樣性的原理

C .事物運動發展的原理

D .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係的原理

9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表現為( )

A .矛盾雙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發展

B .矛盾雙方相互吸取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因素

C .調和矛盾雙方的對立

D .規定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10 .下列哪些說法是對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體運用( )

A .對症下藥,量體裁衣 B .因實制宜,因地制宜

C .物極必反,相反相成 D .欲擒故縱,聲東擊西

11 .下列工作方法體現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原理的是 ( )

A . 「抓典型」B . 「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

C . 「一切經過實驗」 D . 「欲擒故縱」

12 .下列思想體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矛盾觀的是( )

A . 「一分為二」B . 「和二為一」

C . 「萬物莫不有對」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 .下列命題中屬於揭示事物本質的有( )

A .水往低處流 B.日出於東落於西

C .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的總和 D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14 .下列格言中或成語中,體現質量互變規律的有( )

A .九層之台,起於壘土 B .有無相生,前後相隨

C .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D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15 .古語說:「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這句話是說,奢靡逐步發展會導致危亡。其中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

A .現象是本質的外部表現 B .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

C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D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 .下列現象屬於量變引起質變的有( )

A .生產力的增長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B .物體由於量的不同而區分不同的體積

C .在一定溫度下雞蛋孵出小雞

D .由遺傳和變異的矛盾引起舊物種到新物種的變化

17 .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話」,這一觀點的錯誤在於 ( )

A .它對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 .它對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 .它否定了肯定與否定的對立統一關係

D .它否認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18 .辯證的否定是( )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發展的環節

C .事物聯繫的環節D.揚棄

19 .下列命題蘊涵著中國傳統哲學中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思想是( )

A . 「不平不阪,無往不復」 B .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 「將欲廢之,必固興之」

C . 「榮枯代謝而彌見其新」 D . 「和實生物」

20 .割裂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會導致( )

A .激變論 B .直線論C .庸俗進化論D .循環論

21.「脫離了整體整體的手是名義上的手」說明了( )

A. 整體依賴於部分

B. 部分依賴於整體

C. 整體是部分至和

D. 脫離了整體的部分就喪失了原有的性質和功能

22.「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話,那麼世界歷史就會帶有非常神秘的性質。」這一觀點( )

A. 誇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義非決定論

B. 把僕人西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對主義的觀點

C. 既承認偶然性的作用,又承認必然性的作用,是辨證決定論的觀點

D. 說明事物發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綜合作用的結果

23.社會規律是人們自己的「社會行動的規律」,這是因為( )

A.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B.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C. 歷史發展方向是由人的思想和行動決定的

D. 社會規律存在和實現於實踐活動之中

【多項選擇題答案】

1.BC 2.AB 3.BC 4.CD 5.ABC6.ABCD 7.BCD 8.AB 9.ABD 10.AB 11.ABC12.ABCD 13.CD 14.AD 15.CD 16.ACD 17.ABC18.ABCD 19.ABC 20.BD 21.BD 22.CD 23.ABD

第二章

一、單項選擇題

1 .馬克思主義認為,從實踐的活動機制看,實踐是( )

A .主體與客體通過中介相互作用的過程

B .道德行為和政治活動

C .科學實驗

D .生活、行為、現實、實事等感性活動

2 .實踐的主體是( )

A .絕對精神

B .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識

3 .實踐的客體是( )

A .絕對精神的對象化

B .客觀物質世界

C .人的意識的創造物

D .進人主體的認識和實踐範圍的客觀事物

4 .實踐的中介是( )

A .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運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對一事物存在和發展有聯繫的各種要素的總和

C .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

D .受命於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5 .馬克思主義認為,主客體之間的價值關係是指( )

A .主體對客體的物質慾望和要求

B .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C .主體對客體的改造和變革的結果

D .客體對於主體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 . 「社會上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這說明( )

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 .技術推動了科學的發展

C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D .科學進步是實踐的目的

7 .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展的。」這說明 ( )

A .自然界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 .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D .人具有認識自然的能力

8 .科學家尼葛龐蒂說:「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把它創造出來。」從認識和實踐的關係看,這句話對我們的啟示是( )

A .認識總是滯後於實踐

B .實踐和認識互為先導

C .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D .實踐與認識是合一的

9 .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遊這一名句強調的是( )

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 .實踐是推動認識發展的動力

C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 .間接經驗毫無用處

10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區別是( )

A .感性認識是可靠的,理性認識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認識來源於實踐,理性認識來源於書本

C ,感性認識是對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本質的認識

D .感性認識來源於直接經驗,理性認識來源於間接經驗

11 .我們通過眼、耳、鼻、舌、身各種感官感覺到一個梨子的各種屬性,在意識中把它們聯繫起來形成了關於這個梨子的感性形象,這種反映形式是( )

A .感覺 B .知覺 C.表象 D .分析

12 .對於哲學史上長期爭論不休的唯理論和經驗論兩大派別的正確評價是 ( )

A .唯理論是正確的,經驗論是錯誤的

B .經驗論是正確的,唯理論是錯誤地

C .唯理論和經驗論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論和經驗論都是完全錯誤的

13 . 「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才有意義」是( )

A .形而上學的觀點

B .唯物辯證法的觀點

C .詭辯論的觀點

D .相對主義的觀點

14 .真理與謬誤之間的相互關係是( )

A .在任何情況下都是絕對對立的

B .沒有相互轉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D .兩者之間沒有原則區別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

A .主觀唯心主義 B .客觀唯心主義C .辯證唯物主義 D .機械唯物主義

16 ,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類經驗的組織形式」這是( )

A .主觀唯心主義真理論

B .辯證唯物主義真理論

C .客觀真理論

D .形而上學真理論

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題,其含義是( )

A .強調真理的客觀性

B .否認真理的客觀性

C .強調真理具有客觀標準

D .否認真理具有客觀標準

18 . 「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這是( )

A .混淆了真理性認識與一般認識的錯誤觀點

B .辯證唯物主義的真理觀

C .一切唯物主義的真理觀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觀性與規律客觀性

19 . 「聽其言必責其用,觀其行必求其功。」這種觀點是( ) .

A .強調認識對實踐的作用

B .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檢驗作用

C .認為認識可以脫離實踐

D .認為實踐可以脫離認識

20 .承認我們知識的相對性就( )

A .必然歸結為詭辯論

B .必然歸結為懷疑主義

C .必然歸結為不可知論

D .可以防止認識的僵化

21 . 「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這並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這一論斷說明了( )

A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 .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C .實踐檢驗真理不需要理論指導

D .認識活動與實踐活動具有同樣的作用和力量

22 .列寧提出的:「從物到感覺和思想」與「從思想和感覺到物」是( )

A .唯物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對立

B .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C .反映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D .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

23 .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這一命題強調(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觀,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

C .同一對象真理性的認識只有一個

D .真理是與人的具體利益相聯繫的

24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行動」,這一命題的含義是 ( )

A .革命理論比革命行動更重要

B .革命運動是革命理論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論對革命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 .革命理論最終決定革命運動的成敗

25 .法國科學家路易 · 巴斯德說:「在觀察事物之際,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這句話強調了( )

A .人們只有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認識事物

B .人們獲得感性經驗至關重要

C .人們不僅要善於觀察事物,而且要善於思考問題

D .人們在認識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導

26 .馬克思指出:「搬運夫和哲學家之間的原始差別要比家犬和獵犬之間的差別小得多,它們之間的鴻溝是分工掘成的。」這表明( )

A .人的聰明才智無先天區別

B .人的聰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主觀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聰明才智主要來源於後天實踐

D .人的聰明才智由人的社會政治地位決定

27 .真理和謬誤的界限在於(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願望

B .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

C .是否反映了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D .是否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28 .真理的絕對性是指它的( )

A .具體性 B .客觀性C .終極性 D .全面性

29 .真理觀上的相對主義,錯誤在於( )

A .誇大真理的相對性,否認真理的絕對性

B .誇大真理的絕對性,否認真理的相對性

C .只講真理的客觀性,否認真理的相對性

D .認為關於同一對象真理性的認識只有一個

30 .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 )

A .決定了社會發展趨勢

B .決定著社會變革力度

C .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D .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最終源泉

31 .重視理論創新,必須反對( )

A .經驗主義 B .先驗論C .絕對主義 D .教條主義

[單項選擇題答案]

1 . A 2 . B 3 . D 4 .A 5 . D 6 . C 7 . B 8 .C 9 . C 10 . C 1 1 . B 12 .C 13 . B 14 . C 15 . A 16 . A17 . D 18 . A 19 . B 20 . D 21. B 22 . A 23 . C 24 . C 25 . D26 . C 27 . C 28 . B 29 . A 3 0 .C 31 . D

二、多項選擇題

1 .實踐的中介系統包括( )

A .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

B .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統

C .進人主體認識和實踐範圍的各種物質系統

D .在思維中把對象的某種屬性、因素抽取出來的邏輯方法與操作系統

2 .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包括以下環節( )

A .確定實踐目的和實踐方案

B .通過一定的實踐手段把實踐方案變成實際的實踐活動

C .通過反饋和調節,使實踐目的、手段和結果按一定方向運行

D .通過改造主觀世界而支配客觀世界的運行

3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唯心主義認識論的區別在於是否承認( )

A .世界的可知性

B .客觀事物是認識的對象

C .認識發展的辯證過程

D .社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4 .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表現在( )

A ,實踐提出了認識的課題

B .實踐創造出必要的物質條件和手段,使認識成為可能

C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 .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5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是( )

A .主體對各種認識要素的建構

B .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C .主體對客體信息的選擇

D .主體對客體信息的加工

6 .能動的反映論與機械反映論的主要區別在於( )

A .是否承認客觀事物和人的思想是認識的對象

B .是否承認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是實踐

C .是否承認實踐在認識中的決定作用

D .是否承認認識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辯證過程

7 . 「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的力量只能用物質的力量來摧毀,理論一經群眾掌握,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一論斷的哲學思想是( )

A .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B .理論不能代替實踐

C .理論本身就是物質的力量

D .理論的作用可以通過實踐表現出來

8 .下列觀點中包含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原理的是( )

A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B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

C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9 .經驗論的錯誤在於( )

A .否認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

B .否認認識是一個過程

C .否認理性認識的重要性

D .否認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為理性認識

10 . 「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這一觀點說明( )

A .感性認識對於認識事物的本質沒有任何幫助

B .感性認識具有局限性,有待於上升為理性認識

C .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D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依存和滲透的

11.理性認識向實踐飛躍的意義在於( )

A .理論接受實踐的檢驗

B .理論可以改變事物發展的總趨勢

C .理論可以指導實踐

D .理論在實踐的發展中得到發展

12 . 「按圖索驥」的錯誤在於( )

A .理論脫離實際 B .經驗論C .教條主義 D .唯理論

13 . 「跟著感覺走」,在本質上是( )

A .唯心主義經驗論的觀點

B .唯物主義反映論的觀點

C .唯我主義觀點

D .反理性主義觀點

14 .下列屬於中國傳統哲學中唯心主義知行觀的有( )

A .生而知之(孔子)

B .不慮而知(孟子)

C .不行而知(老子)

D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5.「單憑觀察所得的經驗,是決不能充分證明必然性的。這是如此正確,以至於不能從太陽總是在早晨升起來判斷它明天會再升起。」恩格斯這段話的含義是( )

A .感性認識有待於上升為理性認識

B .感性認識具有局限性

C .事物的必然性與感性、經驗性毫無關係

D .歸納方法不是萬能的

16 .馬克思主義認為,認識的辯證過程是( )

A .從間接經驗到直接經驗的轉化

B .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上升運動

C .實踐一認識一實踐的無限循環往複

D .從相對真理到絕對真理的發展

17 . 「沒有抽象的真理,真理總是具體的」這一命題的含義是( )

A .真理的認識不需要抽象概括

B .真理有其適用的具體範圍和條件

C .真理不是抽象不變的公式

D .真理是具體生動的事實

18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於( )

A .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

B .實踐具有普遍性的特點

C .實踐是聯繫主觀和客觀的橋樑

D .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19 .十月革命勝利後列寧指出:「對俄國來說,根據書本爭論社會主義綱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深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只能根據經驗來談社會主義。」對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是( )

A .社會主義建設不需要任何綱領

B .應該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社會主義理論

C .必須由實踐來檢驗社會主義理論

D .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應該由經驗代替理論

20 .列寧說:「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彷彿是向同一方向邁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這說明( )

A .真理和謬誤沒有確定的界線

B .真理和謬誤的對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領域內才有絕對的意義

C .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D .沿著真理的方向繼續前行會使真理變成謬誤

21 .孫中山先生指出,認識過程是「以行而求知,困知以進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進於行」。這表明( )

A .知行相互促進 B .行先知後C .知行不可分割 D .知行合一

22 .一個正確的思想,往往需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覆才能形成,這是因為( )

A .認識主體存在著自身的局限性

B .事物的本質的暴露是一個過程

C .人的認識受社會歷史條件的限制

D .認識是一個過程

23 .人類活動的兩個基本原則是( )

A .真理原則 B .價值原則C .效率原則 D .公平原則

24 .真理原則和價值原則的區別是( )

A .真理原則側重於主觀性,價值原則側重於主體性

B .真理原則側重於客體性,價值原則側重於主體性

C .真理原則說明認定活動的客觀制約性,價值原則表明人的活動的目的性

D .真理原則體現了人的活動中的統一性,價值原則體現了社會活動中的多樣性

25 .下列觀點體現真理和價值的辯證關係的有( )

A .真理既是制約實踐的客觀尺度,又是實踐追求的價值目標之一

B .遵循真理尺度就要按科學規律辦事,遵循價值尺度就要滿足人的需要

C .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

D .實現價值是人們追求真理的目的,價值追求引導人們去探索真理

26 .價值的特性是( )

A .客觀性 B .主體性 C .社會歷史性D .多維性

27 .價值的客觀性在於( )

A .真理的客觀性決定了價值的客觀性

B .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

C .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具有客觀性

D .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具有客觀性

28 .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 .真理是具體的就是說真理是唯一的

B .價值是抽象的就是說價值是多維的

C .主體結構和規定的複雜性導致主體的價值關係的全面性、多維性

D .真理的具體性是說真理有其適用的具體範圍和條件

29 .真理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關係表現在( )

A 二實踐是檢驗真理和價值的共同標準

B .實踐與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

C .真理原則側重於客體性、條件性、統一性,價值原則側重於主體性、目的性、多樣化

D .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

30 .馬克思主義「是任何堅定不移和始終一貫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條件;為了找到這種策略,需要的只是把這一理論應用於本國的經濟條件和政治條件」。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

A .馬克思主義不是教義,而是行動的指南

B .馬克思主義必須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

C .必須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

D .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是對現存的歷史活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

31 .對待馬克思主義,必須( )

A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

B .堅持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

C .把馬克思主義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的方法,而不是教義

D .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永恆真理,只能堅持不能發展

32 .全面貫徹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路線,必須( )

A .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永恆真理

B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C ,在實踐中堅持真理和發展真理

D .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33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辯證的統一,表現在( )

A ,認識的任務歸根到底在於解釋世界

B .認識的任務不僅在於解釋世界,更重要的在於改造世界

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須正確地認識世界

D .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也是認識和改造主觀世界的過程

34 .人類在客觀世界面前所處的兩種不同的社會活動狀態是( )

A .必然 B .必然王國C .自由 D .自由王國

[ 多項選擇題答案 〕

1 . AB 2 . ABC 3 .BD 4 . ABCD 5 . ABCD 6 . CD 7 .ABD 8 . ABC 9 . CD 10 . BCD 11 . ACD12 . ACD 13 . ACD 14 . ABC 15 .ABD 16 . CD 17 . BC 18 . ABCD19 . BC 20 . BC 21 . ABCD 22 . ABCD 23 .AB 24 . BCD 25 . ABCD 26 . ABCD 27 . BCD28 . CD 29 . ABCD 30 . ABCD 31 . ABC 32 .BCD 33 . BCD 34 . BD

第三章

一、單項選擇題

1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是( )

A .生產方式 B .地理條件C .社會意識 D .人口因素

2 .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最突出表現是它( )

A .同社會存在發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歷史的繼承性

C .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

D .同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3 .在生產關係中起決定作用的是( )

A .生產資料所有制

B .產品的分配和交換

C .在生產中人與人的關係

D .管理者和生產者的不同地位

4 . 「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 , 這句話揭示了( )

A .生產工具是衡量生產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C .社會形態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順序性

D .物質生產的發展需要建立相應的生產關係

5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黨制定的一系列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了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這說明( )

A .經濟基礎發展的道路是由上層建築決定的

B .上層建築的發展決定經濟基礎的發展方向

C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積極的能動作用

D .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不受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規律的制約

6 .一定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是( )

A .生產力

B .該社會的各種生產關係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與一定生產力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係的總和

7 .上層建築是指( )

A .社會的經濟制度

B .科學技術

C .社會生產關係

D ,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意識形態及相應的制度和設施

8 .社會形態是( )

A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統一

B .同生產力發展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統一體

C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統一

D .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統一

9 .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 )

A .生產方式內部的矛盾規律

B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規律

C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矛盾規律

D .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矛盾規律

10 .階級鬥爭對階級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突出表現在( )

A .生產力的發展 B .生產關係的變革 C .社會形態的更替 D .科技的進步

11 .社會革命根源於( )

A .人口太多

B .少數英雄人物組織暴動

C .先進思想和革命理論的傳播

D .社會基本矛盾的尖銳化

12 .社會主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於( )

A .改變社會主義制度

B .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C .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D .實現社會公平

13 . 「蒸汽、電力和自動紡織機甚至是比巴爾貝斯、拉斯拜爾和布朗基諸位公民更危險萬分的革命家。」這一論斷的含義是( )

A .科技革命是對統治階級的極大威脅

B .科技革命對變革社會制度具有直接的決定作用

C .濫用科技革命的成果會對人類造成「危險」

D .科技革命導致社會政治革命

14 .人民群眾既是歷史的「劇中人」,又是歷史的「劇作者」,這是( )

A .唯心主義的觀點

B .折中主義的觀點

C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D .歷史循環論的觀點巧.

15.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鑰匙是( )

A .階級鬥爭史

B .思想發展史

C .勞動發展史

D .文化發展史

16 .階級實質上是一個( )

A .思想範疇 B .經濟範疇C .政治範疇 D 文化範疇

17 .英雄史觀的理論出發點是主張( )

A .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

B .人的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作用

C .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D .社會運動受偶然性支配

18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其根本原因在於人民群眾( )

A .占人口大多數

B .是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

C .具有先進思想

D .掌握歷史發展規律

19 .制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性條件是( )

A .經濟條件 B .法律制度C .傳統觀念 D .文化水平

20 .歷史上傑出人物的產生( )

A .純粹偶然的 B .純粹必然的C .偶然與必然的統一 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 單項選擇題答案 〕

1 . A 2 . C 3 . A 4 .D 5 . C 6 . D 7 . D 8 .B 9 . B 10 . C 11 . D 12 .C 13 . D 14 . C 15 . C 16 . B 17 .C 18 . B 19 . A 20 . C

二、多項選擇題

1 .社會存在包括( )

A .社會生活的各種物質條件

B .社會生活的物質生產活動

C .經濟關係

D .全部社會關係

2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表現為( )

A .它的發展變化與社會存在的發展變化不完全同步

B .它與社會經濟水平之間發展上的不平衡性

C .它的發展往往具有歷史繼承性

D .各種社會意識形式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3 . 18 世紀,經濟上落後的國家法國在哲學上和政治思想領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過了當時經濟上先進的英國,這表明( )

A .社會意識的發展不依賴社會經濟

B .社會意識並不決定社會存在

C .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 .社會意識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並不是完全對應的

4 .馬克思說:「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存在的物質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段話說明( )

A .生產力的發展是促使社會形態更替的最終原因

B .一種新的生產關係的產生需要客觀的物質條件的成熟

C .無論哪一種社會形態,當它還能夠促進生產力發展時,是不會滅亡的

D .社會形態總是具體的、歷史的

5 .生產關係的客觀性是指( )

A .人們不能自由選擇生產關係

B .人們不能隨意創造或消滅某種生產關係

C .生產關係是社會有機體中客觀實在的組成部分

D .生產關係是社會上層建築的物質基礎

6 .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因為( )

A .它能引起勞動對象的變革,促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

B .它屬於上層建築

C .它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D .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 .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相互關係中( )

A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B .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

C .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生產關係也決定生產力

D .適合生產力狀況的生產關係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8 .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 )

A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變化與發展

B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性質

C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否具有反作用

D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是否包括自然科學

9 .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的能動作用在於( )

A .它為自己的經濟基礎服務

B .它要促進自己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

C .它要排除自己經濟基礎的對立物

D .它決定自己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10 .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形態理論指出( )

A .社會形態是具體的、歷史的

B .社會形態是有機的統一整體

C .社會形態是永恆的不變的

D .社會形態是超社會的、超歷史的

11 .馬克思對階級鬥爭學說的新貢獻是( )

A .發現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存在

B .指出階級鬥爭的長期性

C .論證了階級的存在與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

D .說明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

12 . 「如果資本主義的滅亡是由科學保證了的,為什麼還要費那麼大的力氣去為它安排葬禮呢?」這種觀點的錯誤在於( )

A .抹煞社會規律實現的特點

B .否認革命在社會質變中的作用

C .否認歷史觀上的決定論原則

D .否定科學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革命力量

13 .科學技術在高度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全球性問題,這一觀點表明( )

A .全球性問題是科學技術的直接結果

B .全球性問題不是科學技術的直接結果

C .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主要的

D .科學技術是當代人的「非人化」的根源

14 .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這一觀點表明( )

A .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

B .歷史不是神創造的

C .歷史是人們任意創造的

D .歷史是人的思想發展史

15 . 「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變歷史發展的方向,這種觀點是( )

A .否認歷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論

B .否認歷史偶然性的機械論

C .唯心主義非決定論在歷史觀上的表現

D .誇大個人作用的唯心史觀

16 . 「時勢造英雄」和「英雄造時勢」 ( )

A .是兩種根本對立的觀點

B .這兩種觀點是互相補充的

C .前者是歷史唯物主義,後者是歷史唯心主義

D .前者是科學歷史觀,後者是唯心史觀

17 .歷史發展是「合力」作用的結果,這就是說( )

A .歷史發展無規律可循

B .歷史發展是無法認識的

C .歷史發展的因素是複雜的

D .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8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是( )

A .古為今用方針 B .歷史分析方法C .徹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 .階級分析方法

【 多項選擇題答案 〕

1 . ABC 2 . ABCD 3 .CD 4 . ABCD 5 . ABCD 6 . ACD 7. AD 8 . AB 9 . ABC 10 . AB 11 . CD 12 .AB 13 . BC 14 . AB 15 . ACD 16 .ACD 17 . CD 18 . BD

第四章資本主義的形成及其本質

一、單項選擇題

1 .商品的本質因素是( )

A .使用價值 B .價值C .交換價值 D .價格

2 .生產商品的勞動分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其中具體勞動的作用是( )

A .創造新價值B .創造剩餘價值

C .創造必要價值D .創造使用價值

3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製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它是以( )

A .具體勞動為尺度的B .簡單勞動為尺度的

C .複雜勞動為尺度的D .個別勞動為尺度的

4 .商品經濟是通過商品貨幣關係實行等價交換的經濟形式,它的基本規律是( )

A ,價值規律B .剩餘價值規律

C .競爭規律D .貨幣流通規律

5 .馬克思說:「一切商品對它們的所有者是非使用價值,對它們的非所有者是使用價值。」這句話表明( )

A .有使用價值的不一定有價值

B .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對它的購買消費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時獲得使用價值和價值

D .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

6 .如果部門勞動生產率下降,同一勞動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 )

A .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

B .使用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

C .價值量增加,單位產品的價值量增加

D .價值量減少,單位產品的價值量減少

7 .對「勞動是財富之父,土地是財富之母」這句話的正確解釋是 ( )

A .勞動和土地都是價值的源泉

B .勞動創造使用價值,土地形成價值

C .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外部條件,土地是價值的真正源泉

D .勞動必須和自然物相結合才能創造出物質財富

8 .商品內在的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矛盾,其完備的外在表現是( )

A .商品與商品之間的對立

B .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對立

C .商品與貨幣之間的對立

D .資本與僱傭勞動之間的對立

9 .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它的作用是通過( )

A .生產者之間的競爭實現的

B .消費者之間的竟爭實現的

C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競爭實現的

D .價格機制、供求機制和競爭機制實現的

10 .在商品經濟中,形成價值的抽象勞動的支出必須藉助於( )

A .具體勞動B .剩餘勞動

C .商品的生產形式D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11 .商品生產者要獲得更多收益必須使生產商品的( )

A .個別勞動時間等於倍加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B .個別勞動時間等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C .個別勞動時間大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D .個別勞動時間小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12 .正確認識價值創造和財富生產的關係,關鍵是運用( )

A .勞動二重性學說B .資本有機構成學

C .剩餘價值學說D .平均利潤學說

13 .貨幣之所以能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是因為( )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價值的大小

B .它是社會勞動的產物,本身具有價值

C .它具有計量單位

D .它可以是觀念上的貨幣

14 .資本集中的方式是( )

A .資本積聚和資本積累B .竟爭和剩餘價值的資本化

C .競爭和信用D .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15.資本主義地租是( )

A .平均利潤轉化來的B .超額利潤轉化來的

C .壟斷利潤轉化來的D .企業利潤轉化來的

16 .資本是一種運動,資本循環是從( )

A .資本運動的形式和條件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B .資本運動的速度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C .資本運動的實現條件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D .資本運動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資本的運動

17 .資本循環的三種職能形式是( )

A .產業資本、商業資本、借貸資本

B .固定資本、流動資本、生產資本

C .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

D .不變資本、可變資本、流通資本

18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實質是( )

A .生產過剩的危機B .生產不足的危機

C .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D .生產絕對過剩的危機

19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呈現出周期性的原因在於( )

A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B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運動的特點

C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資本主義再生產的周期性

20 .下列實物形態的資本中,同時屬於生產資本、不變資本和固定資本的是( )

A .原料和燃料B .輔助材料

C .機器設備D .商業設施

21 .產業資本劃分為貨幣資本、生產資本、商品資本的依據是資本各個部分( )

A .在價值增殖過程中的作用不同

B .價值周轉方式不同

C .存在的物質形態不同

D .在循環中的職能不同

22 ,加快資本周轉,可以增加年剩餘價值量和提高年剩餘價值率,根本是因( )

A .預付的資本總量增加了

B .實際發揮作用的可變資本增加了

C .流通對生產的反作用

D .剩餘價值率提高了

23 .最鮮明體現資本主義國家實質的國家職能是( )

A .政治職能B .經濟職能

C .社會職能D .對外交往職能

24 .資本主義法制的核心是( )

A .民法B .憲法

C .刑法D .行政法

25 .美國採取權力制衡的組織形式,其中立法權屬於( )

A .國會B .總統

C .最高法院D .最高檢察院

26 .資本主義國家的選舉的實質是( )

A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分權

B .每個公民都能通過競選參與政治活動,表達自己的願望和要求

C .協調統治階級內部利益關係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當家作主

27 .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的實質是( )

A .允許工人階級及其政党參與國家政治生活

B .允許馬克思主義政黨獨立執政

C .不受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資本主義性質制約

D .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其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

28 .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核心是( )

A .文學、藝術和宗教 B .道德、倫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學、歷史

〔 單項選擇題答案]

1 . B 2 . D 3 . B 4 . A 5 . B 6 . A 7 . D 8 . C 9 . D 10. A 1 1 . D 12 . A 13 . B 14 . C 15 . B 16 . A 17 . C 18 , C 19 . B 20 . C 21 .D 22 . B 23 . A 24 . B25 . A 26 . C 27 . D 28 . C

二、多項選擇題

1 .關於所有制和所有權的關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所有制是所有權的基礎

B .所有權是所有制的基礎

C .所有制決定著所有權,所有權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態,它是反映著經濟關係的意志關係

D .同一種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權

2 .價值是商品的本質屬性,它是( )

A .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勞動 B .商品的社會屬性

C .交換價值的基礎D .反映商品生產者之間的社會關係

3 .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是指( )

A .個別勞動B .社會勞動

C .具體勞動D .抽象勞動

4 .貨幣的本質通過它的職能體現出來,貨幣有多種職能,其中最基本的職能是( )

A .價值尺度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D .貯藏手段和世界貨幣

5 .以下對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是對古典政治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批判、繼承和發展

B .是剩餘價值理論的基礎

C .是研究價值分配的理論

D .為揭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奠定了理論基礎

6 .簡單商品經濟中所包括的各種矛盾主要是( )

A .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矛盾B .價值和交換價值的矛盾

C .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矛盾 D.私人勞動和社會勞動的矛盾

7 .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值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

A .使用價值是交換價值和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B .交換價值和價值寓於使用價值之中

C .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和內容

D .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

8 .一切商品都包含著使用價值和價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這表明( )

A .缺少使用價值和價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為商品

B .沒有使用價值就沒有價值

C .有使用價值,但不是勞動產品,也不是商品

D .有使用價值,也是勞動產品,但只是供生產者自己消費,也不是商品

9 .影響市場上商品價格變化的規律有( )

A .商品價值的變化B .貨幣價值的變化

C .供求關係的變化D .平均利潤率的變化

10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要求是( )

A .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B .商品交換以商品的價值量為基礎

C .商品交換必須實行等價交換

D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11.具體勞動和抽象勞動的區別是( )

A .具體勞動是勞動的具體形式,抽象勞動是一般人類勞動

B .具體勞動是體力勞動,抽象勞動是腦力勞動

C .具體勞動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抽象勞動反映社會生產關係

D .具體勞動不是使用價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

12 .在下列幾種價值形式中,沒有本質區別的兩種形式是( )

A .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B.擴大的價值形式

C .一般價值形式D .貨幣形式

13 .價格受市場供求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是對價值規律作用的否定,而是價值規律作用的表現形式,這是因為( )

A .商品交換都是按照價格與價值相一致的原則進行的

B .從商品交換的總體看,價格總額與價值總額是相等的

C .從商品交換的較長時間看,價格與價值是趨於一致的

D .各種商品價格的波動,是以各自的價值為基礎的

14 .在商品經濟運行中,價值、價格、供求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

A .價格受供求關係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 .價格受價值影響,隨供求關係變化而變動

C .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並反映供求關係

D .價格由價值決定,反映價值但不反映供求關係

15.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深化對創造價值的勞動的認識主要有( )

A .勞動的科技含量和知識含量增加了

B .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勞動在勞動總量中的比重增加了

C .農業勞動已成為物質生產勞動的基本形式

D .在總的勞動消耗量中物化勞動的比重增加而活勞動的比重相對減少了

16 .價值規律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有( )

A .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B .價格圍繞交換價值上下波動

C ,價格圍繞成本價格上下波動

D .市場價格圍繞生產價格上下波動

17 .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生產這種商品的( )

A .勞動生產率成正比

B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

C .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D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反比

18 .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結果是( )

A .生產出新的使用價值

B .轉移了生產資料的價值

C .再生產勞動力的價值

D .創造出剩餘價值

19 .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包括( )

A .維持勞動者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

B .勞動者維持生產所必需的生產資料價值

C .養育子女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

D .勞動者的教育和培訓費用

20 .資本區分為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的意義在於( )

A .進一步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

B .為計算剩餘價值率提供了科學依據

C .為計算資本周轉速度提供了依據

D .為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理論奠定了基礎

21 .借貸資本的特點是( )

A .一種資本商品

B .一種商品資本

C .一種所有權資本

D .具有特殊的運動形式G 一G'

22 .在數量上相當於平均利潤的剝削收入有( )

A .產業利潤

B .商業利潤

C .借貸利息

D .銀行利潤

23 .在資本主義現實中,剩餘價值是採取各種轉化形式出現的,它們有 ( )

A .成本B .工資

C .利潤D .利息

24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會導致( )

A .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B .利潤率的提高

C .可變資本在總資本中比例的降低

D .資本周轉速度的減緩

25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和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共同點( )

A .都體現著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係

B .都延長了剩餘勞動時間

C .都增加了剩餘價值量

D .都提高了剩餘價值率

26 .剩餘價值規律( )

A .揭示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和達到目的的手段

B .反映資本主義生產的實質

C .在資本主義社會起主導作用

D .決定資本主義生產的主要方面和主要過程

27 .紡織廠的資本家購買的用於生產的棉花屬於( )

A .不變資本B .固定資本

C .可變資本D .流動資本

28 .資本主義勞動過程同其他勞動過程相比較體現出來的特點是( )

A .創造新的使用價值

B .創造新的價值

C .工人在資本家監督下勞動,他們的勞動屬於資本家

D .勞動產品歸資本家所有

29 .反映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程度的公式是( )

A .剩餘價值/可變資本

B .剩餘價值/全部預付資本

C .剩餘勞動時間/必要勞動時間

D .年剩餘價值量/預付可變資本

30 .馬克思關於資本有機構成學說論證了( )

A .相對過剩人口的形成

B .技術進步條件下生產資料生產的優先增長

C .平均利潤率的形成

D .利潤率的下降趨勢

31 .資本積累規模的大小取決於( )

A .對工人的剝削程度

B .預付資本量的大小

C .所用資本和所費資本之間的差額

D .勞動生產率的高低

3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縮短,這表明( )

A .對工人剝削程度有所減輕

B .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

C .必要勞動時間大為縮短

D .相對剩餘價值成為主要剝削形式

33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相對剩餘價值生產和超額剩餘價值生產的關係是( )

A .絕對剩餘價值生產是相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出發點

B .相對剩餘價值生產是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出發點

C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是絕對剩餘價值生產的出發點

D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是變相的相對剩餘價值生產

34 .資本積累和擴大再生產的客觀必然性是由( )

A .社會再生產的規律決定的

B .社會再生產的形式決定的

C .剩餘價值規律決定的

D .競爭規律決定的

35 .下列現象掩蓋資本主義剝削實質的是( )

A .資本總是表現為一定的物

B .不變資本只是剩餘價值生產的條件

C .資本主義工資是工人全部勞動的報酬

D .資本主義利潤是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

36 .資本積累、積聚和集中的相互關係是( )

A .資本集中是資本積累的直接結果

B .資本積聚是資本積累的實現條件

C .資本積聚有利於資本集中

D .資本迅速集中會加快資本積累

37 .資本積累中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使資本對勞動力的需求日益相對減少,表現為( )

A .原有資本有機構成不變,追加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增加,相對量減少

B .原有資本有機構成提高,出現機器排擠工人

C .原有資本和追加資本有機構成都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增加,相對量減少

D .原有資本和追加資本有機構成都提高,資本對勞動力需求的絕對量和相對量都增加

38 .資本主義工資之所以表現為勞動的價值或價格是因為( )

A .工資被看做是全部勞動的報酬

B .工人一般在提供了勞動之後,資本家才付工資

C .工資依勞動時間長短而不同

D .工資依勞動效率高低而不同

39 .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價值分配表明( )

A .其實質是生產要素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

B .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參與了社會財富的創造並且是價值創造的物質

C .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是價值的源泉

D .各種非勞動生產要素和勞動力要素(工人的勞動)共同創造價值

40 .剩餘價值與利潤這兩個範疇之間的關係是( )

A .利潤是剩餘價值的轉化形式-

B .剩餘價值是利潤的轉化形式

C .剩餘價值是利潤的本質

D .利潤掩蓋了剩餘價值的真正源泉

41 .資本主義積累過程總是伴隨著資本有機構成提高,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直接後果是( )

A .個別資本增大B .對勞動力需求減少

C .生產資料優先增長 D.平均利潤率下降

42 .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主要表現在( )

A .各個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和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B .社會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狹小的矛盾

C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D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

43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 )

A .建立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之上

B .反映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關係

C .反映了政治上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的要求

D .作為上層建築,為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提供政治保障

44 .資本主義國家的職能的兩個基本方面是( )

A .立法司法職能B .對內職能

C .對外職能D .行政職能

45 .資本主義的國家機器包括( )

A .資產階級政黨B .軍隊、警察

C .監獄、法庭D .政府機構

46 .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內職能主要有( )

A .對被統治階級進行壓迫和控制的政治職能

B .對郵政、鐵路、水路、文教、衛生保健、社會福利等事業進行管理的公共管理職能

C .進行國際交往的職能

D .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職能

47 .與奴隸制、封建制國家相比,資本主義國家( )

A .政治上對多數人實行民主,對少數人實行專政

B .代表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

C .政治上要求形式上的自由民主、正義平等

D .經濟上要求自由競爭、等價交換

48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包括( )

A .資本主義的民主與法制 B.政治組織形式

C .選舉制度D .政黨制度

49 .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專制主義的鬥爭中提出了( )

A .主權在民B .天賦人權與社會契約論

C .分權制衡D .自由、平等、博愛

50 .資本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有( )

A .私有財產不可侵犯 B .主權在民

C .人們當家作主D .分權制衡

51 .資本主義政權的分權制衡是指( )

A .立法權B .管理權

C .行政權D .司法權

52 .資產階級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很大作用,包括( )

A .代表資產階級執掌政權,對政府施加影響、控制議會

B .制定和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方針、政策

C .操縱選舉

D .控制群眾團體和輿論宣傳

53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歷史和階級局限性是( )

A .資本主義的民主是金錢操縱下的民主

B .法律名義上的平等掩蓋了事實上的不平等

C .資本主義國家的多黨制是資產階級選擇自己的國家管理者、實現其內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機制

D .制定和推行符合資產階級利益的方針、政策

54 .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在資產階級取得政權以前的積極作用有( )

A .批判封建主義和宗教神學

B .啟發民眾進行資產階級革命

C .保證資產階級的勝利

D .為資產階級建立國家提供理論依據

55 .資產階級意識形態的本質是( )

A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願望

B .集中地體現了資本主義國家文化的精華

C .是為資本主義社會形態的經濟基礎服務的

D .是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集中體現

56 .我們可以借鑒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有( )

A .關於人類政治生活客觀規律的探索

B .關於經濟運行一般規律的揭示

C .關於思維規律的研究

D .關於司法實踐歷史經驗的描述

「多項選擇題答案〕

1 . ACD 2 . ABCD 3 . CD 4 . AB 5. ABD 6 . ACD 7 . ABCD 8 . ABCD 9 . ABCD 10 . ABC11 . ACD 12 . CD 13 . BCD 14 . AC 15 . ABD 16 .AD 17 . BC 18 . ABCD 19 . ACD 20 . ABD 21 . ABCD 22 .ABD 23 . CD 24 . AC 25 . ABCD 26 . ABCD 27 . AD28 . CD 29 . AC 30 . ABD 31 . ABCD 32 . BCD 33 .AD 34 . CD 35 . CD 36 . ACD 37 . BC 38 . BCD 39 .AB 40 . ACD 41 . BCD 42 . ABC 43 . ABCD44 . BC 45 . BCD 46 . AB 47 . CD 48 . ABCD 49 .ABCD 50 . ABD 51 . ACD 52 . ABCD 53 .ABC 54 . ABCD 55 . CD 56 . ABCD

第五章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進程

一、單項選擇題

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這意味著( )

A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政府擔當調控國家宏觀經濟的重要職能

B.國家壟斷資本掌控經濟生活

C .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實行國有化

D .國家壟斷重於私人壟斷

2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從根本上說是( )

A .國內市場競爭的結果

B .國際競爭激烈化的結果

C .壟斷統治加強的結果

D .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矛盾發展的結果

3 .當代資本主義國際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是( )

A .國際卡特爾B .混合聯合企業級

C .跨國公司D .國際康采恩

4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和私人壟斷統治的發展表現在( )

A .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現

B .金融寡頭的統治

c .國際壟斷同盟的興起

D .形成跨行業跨部門的混合聯合企業

5 .金融資本是由( )

A .產業資本和商業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B .銀行資本的工業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C .壟斷的銀行資本和壟斷的工業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D .壟斷銀行資本和銀行資本融合或混合生長而成的

6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統治地位的資本是( )

A .工業資本B .農業資本

C .銀行資本D.金融資本

7 .在壟斷資本主義的各個基本經濟特徵中最根本的特徵是( )

A .國家壟斷同盟的形成

B .資本輸出具有重要的意義

C .壟斷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領土,形成殖民體系

8 .資本主義由自由競爭階段進人壟斷階段,最根本的標誌在於( )

A .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

B .資本輸出代替商品輸出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

C .銀行資本代替工業資本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

D .國家壟斷代替私人壟斷在經濟生活中占統治地位

9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基礎是( )

A .國有壟斷資本B .資產階級國家

C .私人壟斷資本D.資本輸出

10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

A .改變了經濟的資本主義性質

B .符合壟斷資本家的整體利益

C .代表了個別資本家的利益

D .消滅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基礎

11 .金融寡頭實現經濟上統治的「參與制」是指金融寡頭( )

A .直接參与工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

B .直接參与銀行的經營和管理

C .通過購買一定數量的股票層層控制許多大企業和大銀行的經濟統治方

D. 通過購買所屬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許多大企業和大銀行的經濟統治的方式

12.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 )

A. 消除生產無政府狀態的壟斷資本主義

B. 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相互分離的壟斷資本主義

C. 資產階級國家同壟斷資本融合在一起的壟斷資本主義

D. 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壟斷資本主義

13.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是( )

A. 發展緩慢不穩定

B. 發展迅速且持續穩定

C. 發展迅速但不穩定

D. 時而削弱,時而發展

14.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宏觀管理和調節體現的是( )

A. 全體勞動人民的經濟利益 B. 個別金融寡頭的經濟利益

C. 壟斷資產階級的整體利益 D. 國有企業的經濟利益

15.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形式中,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形式是( )

A. 國家市場壟斷經濟B. 國家調節經濟

C. 公私合營經濟D. 國家自然壟斷經濟

16.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計劃化」( )

A. 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基本矛盾

B. 使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得到一定的緩解

C. 導致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和平過渡

D. 可以消除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7.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局限性在於( )

A. 使壟斷資本主義存在著時而迅速發展時而停滯的趨勢

B. 使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C. 使壟斷資本主義經濟長期處於滯脹狀態

D. 它只能暫時使某些矛盾緩和,但卻使這些矛盾進一步加深和複雜化

18. 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寡頭在經濟上的統治主要藉助於( )

A. 「代理制」B. 「個人聯合」

C. 「企業聯合」D.「參與制」

19.各國壟斷組織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產生了( )

A.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B. 國際壟斷同盟

C. 金融資本和金融寡頭 D.殖民地和宗主國

20.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基礎是( )

A .新科技革命B .生產國際化

C .國際貿易的高度發展 D .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

21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決定了它的發展必然是( )

A .有利於所有國家B .有利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

C .有利於發展中國家D.有利於社會主義國家

22 .下列不屬於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選項是( )

A .市場經濟成為全球經濟體制 B .區域經濟集團日益發展

C .跨國公司的主導作用增強 D .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23 .經濟全球化帶給發達國家的好處很多,但不包括( )

A .從世界各地獲取大量的利潤 B .降低其生產成本

C .擴大了貿易逆差D .加強對國際金融市場的控制

24 .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消極影響有許多,但不包括( )

A .經濟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失

B .在國際貿易關係中剩餘價值大量流失

C .金融風險加大

D .經濟發展機會大大減少

25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趨勢是( )

A .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

B .市場經濟取代計劃經濟

C .計劃經濟取代商品經濟

D .社會主義公有製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

26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是( )

A .寄生的資本主義B .腐朽的資本主義

C .不斷發展的資本主義 D .過渡的資本主義

27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是指( )

A .全面的社會化B .全面的商品化

C .全面的市場化D.市場的計劃化

28 .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要( )

A .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一切改良

B .對資本主義採取全面肯定的態度

C .借鑒資本主義社會中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改良

D .借鑒並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

29 .資本社會化的最高形式是( )

A .壟斷資本主義B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C .牛產社會化D .經營管理社會化

30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經濟的干預( )

A .從根本上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階級矛盾

B .改變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性質

C .使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沒有改變勞動者受剝削的地位

〔 單項選擇題答案 〕

1 . A 2 . D 3 . C 4 . D 5 . C 6 . D 7 . C 8 . A 9 .C 10 . B 11 . C 12 . C 13 . B 14 . C 15 . B 16 . B 17 . D 18 . D 19 . B 20 . C21 . B 22 . D 23 . C 24 . D 25 . D 26 . D 27 . A 28 . C 29 . B 30 . D

二、多項選擇題

1 .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過渡( )

A .是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客觀要求

B .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C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

D .能夠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 .壟斷資本要求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的原因是( )

A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國民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國家參與經濟調節

B .國內壟斷資本需要國家支持以加強競爭的能力

C .社會化大生產需要巨額投資,要求國家直接經營或資助

D .生產過剩問題日趨嚴重,需要藉助國家力量以擴大國內外市場

3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產生的具體原因是( )

A .市場問題日益嚴重,要求利用國家力量來擴大

B .社會化大生產所需巨額投資需要國家資助

C .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經濟協調發展,需要國家直接干預

D .對於不能直接獲利的基礎理論研究只能由國家來承擔

4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形式有( )

A .國營企業

B .國私合營企業

C .國家與私人壟斷資本在國際範圍內的結合

D .國家調節經濟

5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作用( )

A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B .解決了壟斷資本主義內在矛盾的深化與尖銳

C .從根本上解決了失業問題

D .消除了經濟危機頻繁的出現

6 .壟斷與競爭並存的原因是( )

A .壟斷不能消除商品經濟的競爭基礎

B .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激發新的競爭

C .中小企業仍然大量存在

D .壟斷組織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產

7 .壟斷統治下競爭的特點( )

A .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獲得高額壟斷利潤

B .競爭的手段有政治上的力量

C .競爭更為激烈、破壞性更大

D .競爭的範圍除經濟領域外還包括政治、軍事、文化領域

8 .壟斷價格是( )

A .壟斷資本家取得壟斷利潤的主要手段

B .壟斷資本家憑藉壟斷地位規定的商品價格

C .成本價格加平均利潤

D .成本價格加壟斷利潤

9 .壟斷利潤是( )

A .憑藉壟斷地位獲得的利潤

B .超過平均利潤的高額利潤

C .通過資本自由轉移而形成的一種利潤

D .壟斷資本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的特徵獲得了新內容和表現形式,主要有( )

A .混合聯合公司成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B .跨國公司成為生產和資本國際化的主要組織形式

C .私有壟斷資本普遍採用股份公司的企業組織形式

D .由國家出面組建的國際壟斷組織的出現

11 .壟斷形成的原因( )

A .生產高度集中的必然產物

B .資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壟斷

C .少數大企業為避免兩敗俱傷

D .規模經濟效益促使少數大資本走向壟斷

13 .壟斷價格( )

A .完全是人為定價 B .受替代品競爭的制約

C .受市場需求量的制約 D .違背了價值規律

14 .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並不否定價值規律,因為( )

A .壟斷價格的形成只是使價值規律改變了表現形式

B .從整個社會看,商品的價格總額和價值總額是一致的

C .壟斷高價是把其他商品生產者的一部分利潤轉移到壟斷高價的商品上

D .壟斷高價和壟斷低價不能完全離開商品的價值

15 .資本主義在全世界範圍被社會主義代替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兩種社會制度的國家( )

A .可能相互交往B .可以和平共處,但也存在鬥爭

C .不存在和平共處的可能性 D .可以平等互利地發生經濟聯繫

16 .壟斷利潤的主要來源( )

A .壟斷企業內部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

B .非壟斷企業工人創造的一部分剩餘價值

C .小生產者創造的一部分價值

D .落後國家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部分價值、國內勞動人民必要勞動創造的一部分價值

17 .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物質條件,主要表現在 ( )

A .生產全面社會化B.生產管理日益社會化

C .工會組織日益社會化 D .資本日益社會化

18 .經濟全球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其明顯表現有 ( )

A .國際直接投資迅速增長,投資格局多元化

B .跨國公司越來越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力量

C .國際貿易成為各國經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D .國際金融交易總額大大超過國際貿易總量

19 .資本輸出的必要性在於( )

A .為大量過剩資本尋找高額利潤的投資場所

B .為商品輸出開路

C .為控制國外原料產地和其他重要資源

D .有利於爭奪霸權地位

20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髮展的新現象有( )

A .壟斷資本跨部門發展

B .大型企業間的聯合與兼并加劇

C .私人壟斷加速向國家壟斷轉變

D .跨國公司成為壟斷組織的主要形式

21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輸出( )

A .以跨國公司為主體

B .以國家資本輸出為主

C .生產資本輸出為主要形式

D .發達國家互相輸出為主要流向

22 .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的重大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包括( )

A .建立社會保障制度B.實行部分國有化

C .實行職工持股D .推行企業民主,實現勞資合作

23 .以下說法中正確地說明了社會福利制度的是( )

A .社會福利制度是一種國民收人再分配

B .社會福利制度的推行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自我調整的表現

C .社會福利制度是以一種漸進的方式實行社會主義

D .社會福利計劃力圖糾正市場初次分配中的不公平,具有一定的社會進步意義

24 .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之下的國際經濟協調機制包括( )

A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B.世界銀行

C .七十七國集團D .世界貿易組織

2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方國家跨國公司迅速發展是由於( )

A .生產力發展的需要B .國內外市場競爭的需要

C .資本輸出的需要D .爭奪國際壟斷地位的需要

26 .經濟殖民地對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作用是( )

A .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銷售市場和投資場所

B .重要的廉價原料產地

C .高新技術產品的重要供應地

D .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地

27 .資本主義無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 )

A .壟斷資本與中小資本的矛盾

B .社會化生產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矛盾

C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D .生產和消費的矛盾

28 .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進步性主要表現在( )

A .促使科學技術轉變為生產力

B .追求剩餘價值的動力和競爭的壓力推動了生產力發展

C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D .資本主義意識形態促進和完善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29 .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表現在( )

A .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決定了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

B .資本積累推動資本主義最終否定資本主義自身

C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準備了條件

D .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調整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30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 )

A .長期的歷史過程 B.隱蔽的歷史過程

C .曲折的歷史過程 D.複雜的歷史過程

〔 多項選擇題答案 〕

1 . ABC 2 . ABCD 3 .ABCD 4 . ABD 5 . AD 6 .ABCD 7 . ABCD 8 . ABD 9 . ABD 10 .ABD 1 1 . ABCD 12 . ABCD 13 .BC 14 . ABCD 15 . ABD 16 . ABCD17 . ABD 18 . ABCD 19 .ABCD 20 . ABCD 2 1 . ACD 22 . ABCD 23. ABD 24 . ABD 25 . ABCD 26 . AB 27. BCD 28 . ABCD 29 . ABCD 30 . ACD

第六章

一、單項選擇題

1 .除我國之外,哪個國家也提出了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 )

A .蘇聯B.南斯拉夫

C .越南D.古巴

2 .美蘇冷戰全面展開的標誌是( )

A .馬歇爾計劃B.杜魯門主義

C .兩大陣營的形成 D .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3 .兩極終結的標誌是( )

A .東歐劇變B.蘇聯解體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中國的強大

4 .社會主義各個階段的劃分最終應以( )

A .生產力的發展為標準 B.生產關係為標準

C .生產資料的公有製程度為標準 D .以階級鬥爭為標準

5 .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是( )

A .堅持社會主義方向B.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C .無產階級專政的政權D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

6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核心是( )

A ,堅持社會主義道路B.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

C .堅持黨的領導D.堅持人民民主專政

7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 )

A .進行階級鬥爭B.改革生產資料所有制

C .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 D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8 .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在於( )

A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B .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C .鞏固共產黨的領導

D .鎮壓資產階級的反抗

9 .民主社會主義的實質是( )

A .發達國家的社會主義B.改良的資本主義

C .社會主義不同模式的一種D.社會主義的最佳模式

10 .無產階級政黨的組織原則是( )

A .集體領導B.理論聯繫實際

C .實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

11 .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根本目的是( )

A .改變無產階級及其他勞動群眾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

B .徹底打碎舊的資產階級國家機器

C .解放和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D .實現共產主義

12 .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資本主義的絕對規律,由此得出結論: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或者甚至在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提出這一著名論斷的是( )

A .馬克思B.恩格斯

C .列寧D.斯大林

13 .列寧得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的結論依據是( )

A .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規律

B .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

C .資本主義國家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的規律

D .無產階級是最先進、最革命的階級的原理

14 .下列說法中,觀點錯誤的是( )

A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當今正處在低潮時期

B .社會主義必然取代資本主義

C .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是一個長期的曲折的過程

D .社會主義在若干國家的嚴重挫折改變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命運巧.

15.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主要依據是( )

A .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鬥爭尖銳化

B .個別企業有組織的生產與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C .現代無產階級的日益壯大

D .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16 .無產階級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是( )

A .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領導

B .建立革命的統一戰線

C .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的極大提高

D .國家政權問題

17 .無產階級革命的根本問題是( )

A .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問題B .農民問題

C .武裝鬥爭問題D.國家政權問題

18 .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中,最具決定意義的是( )

A .經濟鬥爭 B.政治鬥爭

C .理論鬥爭D.議會鬥爭

19 .實現社會主義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

A .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

B .建立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

C .無產階級的革命鬥爭

D .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20 .馬列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學說的核心內容是( )

A .黨的路線和組織原則問題

B .黨的戰略和策略問題

C .黨的性質和奮鬥目標

D .黨的領導地位和作用問題

21 .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

A .空想社會主義的學說

B . 19 世紀初期以聖西門、傅立葉、歐文為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

C .空想平均共產主義

D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

22 .科學社會主義創立的理論依據是( )

A .空想社會主義學說B.德國古典哲學

C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D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23 .社會主義實現由空想到科學發展的標誌是( )

A . 《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B . 「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建立

C .空想社會主義理想的破滅D.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

24 .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具體途徑是( )

A .通過改革和革命實現的

B .通過對人民群眾的教育和灌輸實現的

C .實踐

D .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的

25 .馬克思說:「暴力是每一個孕育著新社會的舊社會的助產婆」,這說明( )

A .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 .暴力革命與和平發展互相排斥

D .暴力革命與和平發展可以相互取代

26 .列寧對關於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學說的重大貢獻是( )

A .提出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 .提出了新經濟政策

C .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將首先在一國或數國取得勝利的理論

D .提出了利用國家資本主義過渡社會主義的理論

27 .民主的根本性質最終取決於( )

A .由誰來進行統治

B .其經濟基礎的性質

C .統治階級如何來進行統治

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 .在理論上第一次將共產主義社會第一階段稱為社會主義的是( )

A .馬克思 B .恩格斯 C.列寧 D .斯大林

29 .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內容是( )

A .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民主 B .唯物史觀

C .無產階級專政D.國家政權

30 .無產階級專政的實質,就是( )

A .無產階級作為統治階級掌握國家政權

B .要消滅剝削、消滅階級,進到無階級社會

C .鎮壓敵對階級的反抗和破壞活動

D .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建設

31 .無產階級專政的目標是( )

A .不斷鞏固、發展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B .建設社會主義民主

C .要消滅剝削、消滅階級,進到無階級社會

D .防止國外敵人的侵略和顛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

32. 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可以先於資本主義國家進入社會主義,其根本原因是由於( )

A. 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具有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觀形勢和條件決定的

C. 它是以高度社會化的資本主義大生產作為社會主義革命的物質前提的

D. 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可以在舊社會的內部孕育生長起來

[單項選擇題答案]

1.C 2.B 3.B 4.A 5.C6.C 7.D 8.A 9.B 10.D 11.C 12.C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20.D 21.B 22.C 23.A 24.D 25.B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二、多項選擇題

1.下列哪個國家建立過社會主義( )

A. 南斯拉夫B. 羅馬尼亞

C. 奧地利D. 匈牙利

2. 科學社會主義的功績是( )

A. 對資本主義的弊病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擊

B. 揭示了資本主義滅亡、社會主義勝利的客觀規律

C. 對未來社會作出了天才的設想

D. 找到了變革社會的革命力量

3. 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本質的概括是( )

A. 實行以公有製為主體的多種經濟形式

B. 堅持按勞分配的標準

C.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

D. 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4.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是( )

A. 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B. 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

C. 我國正處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D. 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在初級階段

5. 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徵有( )

A. 剝削制度的消滅和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

B. 按勞分配

C.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D. 實行無產階級專政

6.社會主義建設的幾種主要模式是( 0

A. 蘇聯模式B. 南斯拉夫模式

C.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D. 民主社會主義模式

7 .社會主義實現模式多樣化的原因在於( )

A .政治經濟文化水平的發展不同 B .歷史傳統不同

C .指導思想不同D.地域環境不同

8 .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A .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B.奪取國家政權

C .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D.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9 .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文化不發達國家首先進入社會主義是( )

A .帝國主義時代歷史發展的必然

B .帝國主義時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必然表現

C .資本主義新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

D .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矛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生作用的必然結果

10 .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主要是( )

A .政治領導B.組織領導

C .思想領導D.集體領導

11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 )

A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B.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C .堅持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主體 D .堅持改革開放

12 .民主社會主義的主要理論觀點包括( )

A .攻擊和反對共產主義

B .反對暴力革命、主張和平步人社會主義

C .主張搞三權分立、多黨制

D .主張搞以私有製為主體的混合經濟

13 .人民民主專政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專政,其原因在於( )

A .它們的領導力量是一樣的B.它們的階級基礎是一樣的

C .它們的內容是一樣的D .它們的形式是一樣的

14 .列寧指出的具備革命形勢的主要特徵是( )

A .被壓迫階級的貧苦和災難超乎尋常的加劇

B .統治階級遭受危機,不可能照舊不變地維持自己的統治

C .多數工人充分認識到革命的必要性,並且抱有為革命犧牲的決心

D .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巧.

15.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些新變化,主要有( )

A .發生了新的科技革命

B .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為國際壟斷資本主義

C .階級結構出現了新變化

D .經濟結構出現了新變化

16 .科學社會主義主要理論來源是( )

A . 18 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

B . 19 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

C .德國古典哲學

D .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17 .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鬥爭的基本形式有( )

A .經濟鬥爭B.政治鬥爭

C .文化鬥爭D .思想鬥爭

18 .《共產黨宣言》提出的無產階級取得政治統治以後的任務是( )

A .用革命的暴力鎮壓資產階級的反抗

B .一步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徹底消滅私有制

C .把全部生產資料集中在國家手中,使國家有計劃地組織生產

D .大力發展生產力,儘快增加生產力的總量

19 .無產階級之所以能承擔起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的原因是( )

A .無產階級是先進的階級B .無產階級是最革命的階級

C .無產階級是受剝削受壓迫最重的階級 D .無產階級是最強大的階級

20 .無產階級要建立自己的政黨必須具備的條件是( )

A .有一定數量的無產階級

B .工人運動的一定發展

C .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傳播和指導

D .加強各國無產階級之間的聯合

21 .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兩次飛躍( )

A .社會主義由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B .早期空想社會主義到空想平均共產主義的發展

C .空想平均共產主義到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

D .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

22. 空想社會主義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 )

A. 16-17世紀早期科學社會主義

B. 18世紀空想平均共產主義

C. 19世紀批判的空想社會主義

D. 不成熟、不科學的空想社會主義

23. 空想社會主義不是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是因為( 0

A. 它只是對資本主義罪惡進行了天才的詛咒

B. 它沒有揭示出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經濟原因

C. 它沒有找到建設新社會所依靠的階級力量

D. 它沒有找到通往理想社會的現實道路

24. 之所以說無產階級革命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廣泛、最徹底、最深刻的革命( )

A. 是因為無產階級革命是徹底消滅一切私有制的革命

B. 是因為無產階級革命是徹底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統治的革命

C. 是因為無產階級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

D. 是因為無產階級革命是不斷前進的歷史過程

25. 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形式的基本觀點( )

A. 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C.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爭取革命的和平發展

D. 無產階級革命有暴力和和平兩種形式

26. 無產階級政黨選擇革命形式和道路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

A. 暴力革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則

B. 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本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C. 由各國共產黨自己決定、反對國際組織發號施令的原則

D. 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爭取和平發展原則

27. 馬克思對階級鬥爭學說的新貢獻是( )

A. 發現了社會上的階級鬥爭,提出了階級鬥爭學說

B. 提出了人類社會史就是階級鬥爭史學說

C. 發現階級和階級鬥爭的存在只同生產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相聯繫

D. 階級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專政

28. 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基本特徵包括( )

A. 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的國家

B. 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是大多數人享有民主而只對少數人實行專政的國家

C., 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代表和維護著無產階級和最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D. 無產階級專政國家的歷史任務是為消滅階級和使國家走向消亡創造條件

29. 列寧的「一國或數國首先勝利」的理論內容是指( )

A. 社會主義將在比較落後的國家首先取得勝利

B. 社會主義將首先在一個或幾個國家取得勝利,而其餘的國家在一段時間內將仍然是資產階級或資產階級以前的國家

C. 社會主義將在資本主義統治的薄弱環節首先取得勝利

D. 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將是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然後波浪式地發展為全世界的勝利

30.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所作的最簡要最明確的表述。因為( )

A. 工人階級是現代大工業的產物,與先進的生產方式相聯繫

B. 工人階級是在鬥爭中不斷成長成熟,從自在的階級走向自為的階級

C. 工人階級是唯一同資產階級直接對立和完全對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夠革命到底的階級

D. 工人階級最有政治遠見,最有組織紀律性的階級

31. 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徵有( )

A. 剝削制度的消滅和在生產資料所有制上堅持以公有製為主體

B. 按勞分配

C.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D. 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共產黨的領導

32. 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所具有的特徵有( 0

A. 生產資料歸全社會所有B. 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C. 國家開始消亡D. 解放和發展生產拉

33. 列寧在「政治遺囑」中,提出了一系列關於社會主義的新構想,如( )

A. 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一切有價值的東西

B. 用合作社形式將農民引向社會主義道路

C. 發展大工業,實現工業化和電氣化

D. 進行文化革命,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

34. 社會主義民主是( )

A. 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B. 人類社會最高類型的民主

C. 決大多數人的民主D. 目的和手段的統一

35. 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之所以是長期的和艱巨的,是因為( )

A. 商品經濟不發達,生產力落後

B. 封建主義傳統長,缺乏近代民主的傳統

C. 社會主義國家從誕生之日起,就處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包圍之中,受到資本主義列強的遏制和扼殺

D.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對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和建設規律的探索是一個過程

〔 多項選擇題答案」

1.ABD 2.AC 3.CD4.BD 5.ABCD 6.ABC 7.ABD8.ABCD 9 . BCD 10 . ABC 11 . ABD 12 .ABCD 13 . ABCD 14 . ABC 15 . ABCD16 . BCD 17 . AB 18 . ABCD19 . ABCD 20 . ABC 21.AD22.ABC 23.ABCD 24.ABD25.BCD 26.BC 27.CD 28.BCD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33.ABCD 34.ABCD 35.ABCD

第七章

一、單項選擇題

1 .下列提法正確的是( )

A .只有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預見了未來社會

B .只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預見了未來社會

C .只有唯心主義思想家預見了未來社會

D .許多思想家都預見了未來社會

2 , 「通過批判舊世界來發現新世界」是( )

A .空想社會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

B .馬克思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

C .唯物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

D .唯心主義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

3 . 「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 )

A . 《 共產黨宣言 》 中的一段話

B . 《 共產主義原理 》 中的一段話

C . 《 哥達綱領批判 》 中的一段話

D . 《 資本論 》 中的一段話

4 . 「人的依賴性關係」是( )

A .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B .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C .社會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D .共產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5 . 「物的依賴性關係」是( )

A .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B .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C .社會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D .共產主義社會之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6 .實現了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是( )

A .資本主義社會以前的人的生存狀態

B .資本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C .社會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D .共產主義社會之中的人的生存狀態

7 . 「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 ( )

A .是矛盾的

B .是兩回事

C .是有著內在聯繫的

D .是內容和形式的關係

8 . 「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是( )

A .時間性概念

B .空間性概念

C .歷史性概念

D .物質性概念

9 .馬克思主義認為,消滅「三大差別」的關鍵在於( )

A .消滅工業與農業的差別

B .消滅城市和鄉村的差別

C .消滅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差別

D .消滅利益差別

10 .各盡所能,按需分配是( )

A .原始社會的分配方式

B .階級社會的分配方式

C .社會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

D .共產主義社會的分配方式

11 .在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係問題上,馬克思主義認為( )

A .前者是個人的理想,後者是社會的目標

B .前者體現了個人價值,後者體現了社會價值

C .前者和後者是彼此獨立的歷史發展過程

D .前者和後者互為前提和基礎

12 .江澤民說:「忘記遠大理想而只顧眼前,就會失去前進方向,離開現實工作而空談遠大理想,就會脫離實際。」江澤民所說的「遠大理想」是指( )

A .共產主義遠大理想

B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C .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

D .個人對將來職業的嚮往與追求

13 .下列屬於自由王國社會狀態的是( )

A .奴隸社會

B .封建社會

C .資本主義社會

D .共產主義社會

14 .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是社會發展的( )

A .兩種不同的狀態

B .兩種不同的選擇

C .兩條不同的道路

D .兩種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國是指人們( )

A .處於絕對自由的原始社會狀態

B .不再受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支配的狀態

C .允許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狀態

D .擺脫了自然和社會關係的奴役,成為自己社會關係主人的狀態

〔 單項選擇題答案 〕

1 . D 2 . B 3 . A 4 .A 5 . B 6 . D 7 . C 8 . C9 . D 10 . D 11 . D12 . A 13 . D 14 . A 15 . D

二、多項選擇題

1 .下列選項中屬於共產主義含義的有( )

A .共產主義是一種科學理論

B .共產主義是一種現實運動

C .共產主義是一種社會制度

D .共產主義是一種社會理想

2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與其他思想家預見未來社會的方法區別在於( )

A .前者從客觀規律出發,後者從理性出發

B .前者側重於一般特徵的揭示,後者側重於詳盡細節的描繪

C .前者通過批判舊世界發現新世界,後者憑空猜測無法知道的事情

D .前者是樂觀主義的態度,後者是悲觀主義的態度

3 .下屬現象中屬於共產主義社會特徵的有( )

A .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消費品按需分配

B .社會財富極大豐富,消費品按勞分配

C .社會關係高度和諧,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

D .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4 .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在共產主義社會將要消失的「三大差別」有( )

A .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差別

B .工業和農業的差別

C .城市與鄉村的差別

D .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

5 .共產主義是能夠實現的社會理想的根據是( )

A .以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依據的

B .以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發展為依據的

C .可以用社會主義運動的實踐來證明的

D .要靠社會主義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來實現的

6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和最後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進程( )

A .離不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的能動性

B .離不開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事業的發展

C .離不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D .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

7 .作為社會歷史範疇,自由王國是指( )

A .人們不受任何制約的自由狀態

B .人們完全認識了自然和社會歷史的必然性

C .人們擺脫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而成為自己和社會關係的主人

D .共產主義的社會狀態

8 .下列屬於必然王國社會狀態的有( )

A .奴隸社會

B .封建社會

C .資本主義社會

D. 社會主義社會

9.人類解放含義的有( )

A .完全擺脫自然力和社會關係

B .獲得絕對自由

C .從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來

D .從社會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來

10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 )

A .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B .人的需要的全面豐富和充分滿足

C .個人潛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D .人的各種要求都能得到滿足

11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

A .是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

B .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容

C .既是社會發展的結果,又是社會發展的原因

D .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互為前提

12 .下列共同理想與遠大理想之間的關係,說法正確的有( )

A .實現了共同理想也就實現了遠大理想

B .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遠大理想的必經階段

C .實現遠大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D .共同理想和遠大理想是辯證統一的

13 .社會主義按勞分配的原則( )

A .實現了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B .默認勞動者不同的個人天賦

C .體現著等價交換原則

D .有其歷史局限性

14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 )

A .現階段我黨的低級綱領

B .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

C .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D .通向共產主義的康庄大道巧.

15 .關於共產主義理想,下列提法正確的有( )

A .共產主義渺茫論

B .共產主義是能夠實現的理想

C .在社會主義歷史階段不應樹立共產主義理想

D .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多項選擇題答案 〕

1 . ABCD 2 . ABC 3 . ACD4 . BCD 5 . ABCD 6 . ABCD 7 .BCD 8 . ABCD 9 . CD 10 . ABC 11 . ABCD12 . BCD 13 . BCD 14 . ABCD 15 . BD

複習題

實現意識能動作用的的根本途徑是( B )

A正確的理論指導 B 人的社會實踐

C 自覺能動性的發揮 D 正確的邏輯思維方式

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石是( C )

A 發展範疇 B 矛盾範疇 C 物質範疇 D聯繫範疇

3、掌握「適度」原則的哲學依據是(A )

A 質和量的的統一

B 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滲透

C 矛盾統一性和鬥爭性的相互連接

D 內容和形式的相互轉化

4、錯誤意識也是客觀存在的反應,這是(D )

A唯心主義的觀點 B 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C 舊唯物主義的觀點 D 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5、在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關係問題上,宿命論的錯誤在於( A)

A否認人的自覺活動,誇大社會規律的必然性

B 否認社會規律的必然性,誇大人的自覺活動

C 否認人的自覺活動和社會規律的統一

D 承認社會規律的統一

6、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的轉化是( B)

A 由簡單向複雜轉化 B 向著自己的對立面轉化

C 由偶然向必然轉化 D 向任何一個方向轉化

7、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 B)

A 矛盾的統一性決定的 B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 矛盾的鬥爭性決定的 D矛盾的普遍性決定的

8、「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它」這一觀點說明( D)

A 、感性認識是整個認識的起點

B、感性認識具有局限性

C、感性認識對人認識事物的本質沒有實際意義

D、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

9、否認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是( C )

A 唯心主義 B 庸俗唯物主義

C不可知主義 D經驗主義

10、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於( D)

A、實踐性 B、主觀性 C、運動性 D、物質性

11、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社會關係是( A)

A、生產關係 B、血緣關係 C、政治關係 D、思想關係

12、唯物史觀認為,人在價值關係中(D )

A、只能是價值主體 B、只能是價值客體

C、只能是價值的享受者 D、既可能是價值的主體,又可能是價值的客體

13、揭示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的是(A )

A、對立統一規律 B、質量互變規律 C否定之否定規律D、邏輯思維規律

14、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就是(B )

A、不受客觀規律的支配

B、擺脫自然的奴役和社會的壓迫

C、完全按人的主觀能動性活動

D、實現了無束縛的自由

16、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D)

A、吐故納新 B、科學嚴謹

C、博大精深 D、與時俱進

17、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物質範疇的正確理解是(B )

A、物質是各種實物的總和

B、物質範疇是從各種物的總和中抽象出來的

C、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它的被感知

D、物質就是指自然界中的具體的物質形態

18、列寧指出:就物質與意識的對立而言,也只有在有限的範圍內才具有絕對的意義,超出這個範疇,物質和意識的對立無疑是相對的。這裡講的「有限的範圍」是指(B )

A、物質能否被意識所正確反映

B、物質與意識何者為第一性

C、意識是否根源於物質

D、意識是否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19、否認意識的客觀性,認為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這是(C )

A、機械唯物主義的觀點

B、唯心主義的觀點

C、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

D、樸素唯物主義的觀點

20、實踐高於理性的認識,是因為實踐具有( C)

A、普遍性 B、絕對性 C、直接現實性 D、客觀實在性

21、「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這一觀點是說( A)

A、認識的目的在於指導實踐

B 認識世界沒有必要

C、實踐無需認識指導

D、實踐是認識的本質

22、「畫餅不能充饑」的哲學道理是(A )

A、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B、精神對物質具有相對獨立性

C、精神與物質是對立的

D、精神不能轉化為物質

23、「克隆」、「轉基因」等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表明( A)

A、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學觀

B、意識的能動性突破了物質存在的局限性

C、精神可以轉化為物質

D、世界統一於存在

24、「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世界,還不如說是人造或人為世界。在我們的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這段話應理解為(B )

A、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人類世界是人的實踐活動對象化的結果

C、現實世界人類精神的創造物

D、人的主觀能動性可以突破客觀規律性

25、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D )

A、事物的前進性

B、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

C、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D、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滅亡。

26、「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組成部分的相對位置和全部作用,一億年以後的狀況,都可以幾乎精確無誤的演算出來,因為未來的一切早在宇宙誕生時便已完全確定了。」這是(C )

A、唯心主義決定論 B、辯證唯物主義決定論

C、機械決定論 D非決定論

27、下列格言和成語中體現質量互變規律的是(C )

A、有無相生,長短相形 B、月暈而風,楚潤而雨

C、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D、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28、「強扭的瓜不甜。」體現了( A )的原則。

A、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相統一

B、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相統一

C、客觀辯證法與主觀辯證法相統一

D、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相統一

29、把科學的實踐觀第一次引入認識論的是(C )

A、費爾巴哈哲學的功績 B、黑格爾哲學的功績

C、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功績 D、康德哲學的功績

30、恩格斯說:「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展的」,這句話說明( D )

A、人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

B、人的認識具有主觀能動性

C、人的認識能力是不受限制的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31、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人類認識發展的動力在於( B)

A、人類的精神活動 B、人類的社會實踐

C、人類的主觀能動性 D、人類的社會生活

32、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就是要( D)

A、不受任何框框的束縛,思想上達到絕對的自由

B、不受任何約束,做到隨心所欲

C、拋棄原有的一切觀念,重新評價一切

D、突破落後觀念的束縛,實事求是。

33、檢驗真理的標準只能是( B )

A、邏輯證明 B、社會實踐C、科學理論 D、客觀事物

34、辨別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就看( D)

A、它是否有用

B、它是否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C、是否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利益

D、它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

35、社會意識形態諸形式中起主導作用的是(A )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規範 C、文學藝術 D、哲學思想

36、在抗擊「汶川大地震」中,許多受傷者被救出後,不顧個人安危,又投入到「抗震救災」的戰鬥中。這說明(D )

A、人的價值只體現在特定的場合和行為中

B、人的價值必須以滿足個人需要為前提

C、人的價值表現為人的能力的大小

D、人的價值是在滿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實現的

37、社會經濟的兩種基本形態是(B )

A、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B、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

C、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 D、計劃經濟與自然經濟

38、僱傭勞動者在生產商品的勞動中新創造的全部價值是(D )

A、剩餘價值 B、勞動力價值

C、商品的全部價值 D、勞動力價值和剩餘價值

39、在現代,各國一般是由執政黨領導國家政權的,放棄執政黨在國家中的領導地位,國家性質就要改變,這是因為( B)

A、國家性質決定政黨性質

B、一個國家的性質通常是與其執政黨的階級屬性相一致的

C、執政黨的性質決定國家性質

D、國家和政黨在本質上是一回事

40、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歷史過渡性要( C)

A、否定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一切改良

B、對資本主義採取全面肯定的態度

C、借鑒資本主義社會中反映人類文明進步的改良

D、借鑒並發展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

41、空想社會主義「提供了啟發工人覺悟的極為寶貴的材料」,但不具備( A)

A、科學的品質 B、實踐的力量

C、現實的意義 D、理論的邏輯性

42、任何真理都是(A )

A、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

B、一元與多元的統一

C、正確與錯誤的統一

D、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統一

43、16世紀末,伽利略通過在比薩斜塔所作的自由落體實驗,推翻了亞里士多德關於物體的降落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成正比的結論。這件事說明(B )

A、感性認識只有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

B、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C、感性認識都是錯誤的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44、19世紀,經濟上落後的德國在哲學領域超過了經濟上先進的英國,表明( C)

A、社會意識的發展不依賴於社會經濟

B、社會意識獨立於社會存在

C、社會意識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不完全同步

D、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45、造成認識過程反覆性和無限性的原因是( D)

A、人們的認識慾望是無止境的

B、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度的

C、事物的本質是深刻的

D、主客觀條件限制和物質世界的無限性

46、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 C)

A、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B、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

C、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

D、實踐和認識的關係問題

47、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表現在( D)

A、地理環境決定社會制度的差異

B、地理環境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C、地理環境決定社會形態的變更

D、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

48、生產關係所體現的是生產過程中(D )

A人與自然界的關係 B人與人的政治關係

C人與人的思想關係 D人與人的經濟關係

49、人類的本質活動是(D )

A、生活 B、生存 C、發展 D、勞動

50、衡量生產力水平的客觀尺度主要是(C )

A、勞動者的技術水平的高低

B、勞動產品質量的好壞

C、勞動資料特別是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

D、勞動對象的廣度和深度

51、個人意識和群體意識的關係表現為( A )

A、兩者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轉化

B、群體意識是個體意識的總匯

C、個人意識決定群體意識

D、個人意識完全由群體意識決定

52、認識的客體是指( D )

A、客觀物質世界 B、客觀事物

C、客觀自然界 D、主體實踐所指向的客觀對象

53、馬克思說:人在「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即已經觀念地存在著」。這段話說明意識活動具有( C)

A創造性 B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

C目的性和計劃性 D導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54「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這是符合( B)觀點的。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鬥爭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5、「拔苗助長」是( B)。

A、重視可能性的表現 B、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表現

C、忽視可能性的表現 D、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

5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說明(D )

A、矛盾雙方是相互排斥的 B、矛盾雙方是相互滲透的

C、矛盾雙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雙方是相互轉化的

57、先進的社會意識之所以對社會存在能起促進作用是因為(A )

A、 它符合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B、它具有相對獨立性

C、意識形態諸形式之間的相互協調

D、它不完全受具體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實踐的制約

58、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是(D )

A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

B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變社會主義的經濟運行形式

D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59、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的涵義在於( D )

A、它揭示了社會發展一般過程

B、它揭示了社會形態由量變到質變這一飛躍過程

C、它揭示了人類社會由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過程

D、它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間內在的、本質的必然聯繫

60、劃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標準是( B)。

A、是否承認階級鬥爭

B、是否承認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C、是否承認社會意識的能動作用

D、是否承認社會歷史的規律性


推薦閱讀:

期末臨近,幼兒園如何策劃一場高效的家長會?本文有家長會方案!
期末總結
醫學生在期末如何保持高效率學習?
這樣的「期末派對」讓老師的人氣biubiu往上漲!
孩子期末考試後,家長一定要做這3件事,不然白考了

TAG:考試 | 期末考試 | 期末 | 題庫 | 試題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