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千古暴君,生前卻留下5字治國箴言,毛主席也在遵行
但最終的結局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成了暴君的代名詞,被史家唾罵不已,另一個則成了千古明君,為後世傳頌。明君的名字叫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後世給他的謚號是「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暴君的名字叫楊廣,隋朝第二位皇帝,謚號「煬帝」。
按照《謚法》的解釋: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看來,這是個一點好都沒有的純貶義謚號。
其實隋煬帝死後,隋朝末帝楊侗曾給了他一個「明帝」的謚號,意思是照臨四方,也算是彰顯了楊廣一生的功業。但隋朝滅亡後,唐朝在修《隋書》時,這樣描述隋煬帝治下之國:「宇宙崩離,生靈塗炭,喪身滅國。」
這也給了後世一個基本論調,隋煬帝是個荒淫的暴君加昏君。事實也的確如此,如果楊廣賢明的話,又怎麼會把大好的江山搞的分崩離析,就連自己也被部下給殺了呢?
而且楊廣死的時候非常凄慘,一代帝王連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還是蕭皇后拆了床板,臨時做了一個寒酸的小棺材,把他埋在了流珠堂,即使後來改葬,墓也十分簡陋,還不如一個江南富貴人家。
雖然都是弒兄篡位,但楊廣和李世民都立志做一個有為之君,這從楊廣選的年號「大業」就能看出來。如果要在二人之間找一個最大的不同的話,那就是李世民懂的什麼時候應該無為養民,而楊廣卻從不吝惜民力。
比如修大運河這件事,原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好事,雖說耗費民力無數,但好歹後世子孫卻可以享福,有一首詩就是讚歎大運河的: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但隋煬帝卻在修大運河時規定:水面闊度要通龍舟,兩岸必須修築御道和離宮,搞大工程原本就是勞民傷財的事,卻還要加入點個人享樂,無端增加負擔,也難怪會引發隋末起義。
當然,修一條大運河對於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強國隋朝而言,還是可以承受的起的。不過如果把營建東都、攻滅吐谷渾、三征高句麗這些事都堆在一起去完成的話,對一個國家而言絕對是難以承受的。
唐太宗就很聰明,他雖然也遠征高句麗,但他在位期間卻不搞大型工程,不輕易徵發徭役,這也是隋煬帝導致亡國,而唐太宗卻實現貞觀之治的重要原因。
雖說隋煬帝功業和罪孽參半,但他有5字治國箴言卻堪稱經典,這五個字就是「勿遺子孫憂」,意思就是我這一代能做完的盡量去做,不把憂患留給子孫。
楊堅建立的隋朝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但也並非穩固。首先,西有吐谷渾,北有突厥,東有高句麗,而且這個高句麗為了爭奪東北亞霸權,秘密聯絡突厥、靺鞨等勢力,企圖侵吞遼東。
隋煬帝在位時攻滅吐谷渾,歷史上第一次把青海納入了版圖。遠征高句麗雖然失敗,但後世的唐朝還在繼續完成,直到唐高宗年間終於把這個隱患解決掉了。
其實當年毛主席也在默默遵行這5字箴言。上世紀50年代,國家積貧積弱,但還是咬牙堅持出兵半島,這才換來國家數十年安寧。
推薦閱讀:
※【文化】千古奇詩,拍案叫絕!
※千古之謎---和氏璧
※千古子平第二章
※文學作品 | 緬懷千古才女李清照
※千古絕對!上聯:誰在天上布風雨?膽大包天,下聯經典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