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80年代新雷峰」張海迪: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
11月13日,在中國殘聯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張海迪被選為中國殘聯第五屆主席團主席。在被被作為上世紀「80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瘋狂宣傳後,這個時代偶像如今生活平靜,她的人格魅力在當代社會仍繼續綻放。
「活著就要做個對社會有益的人」27年前,一個紅遍中國大江南北,高位截癱,長發飄揚的美麗女孩張海迪就發出了自己的人格宣言。她的影響力整整追溯到所有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老老少少。
1981年,張海迪被樹立為典型形象,向全國推廣,1983年,追捧熱潮達到頂峰時期,但被中央授命任職之時,她卻出人意料地選擇了回到生活原點,褪去一切光環,在家鄉山東濟南從事文學創作,過普通人的生活。
雖蟄伏在自己的三寸書房裡,淡出公眾視野,但她仍未被遺忘。「張海迪」三個字早已化為「意志英雄」的代名詞,深深地烙在了中國人的辭彙里。而張海迪在文學世界精心耕耘的豐盛果實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她在新浪上博客的訪問量,每天都排在前十位。張海迪說:「我與大家一同進入新的時代,新的世紀。」高位截癱的她,從5歲走到53歲,怎能不讓人感嘆生命的奇蹟。
她如今的生活怎樣?作為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影響最深的時代偶像,她怎麼看待這過去的三十年?她對未來怎麼看待?
文/本報記者杜安娜
張海迪最近一篇博客是10月31日更新的,名為「你該怎樣就怎樣」,一如既往的風格。有網友在分析到:「『你該怎樣就怎樣』並不是消極的人生觀,而是一種『笑迎艱難困苦,喜踏不平坎坷』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即使在現在,她的博客訪問量每天都能達到17萬次。
這些網友年齡不一,但每天都像等待親人報平安一樣,給她留言:「看到你博客的更新,知道你過得很好,就安心了。」
從沒把過去當作資本
張海迪現在是山東省作協主席,記者通過作協了解到張海迪家的電話後,直接打過去,那頭的小姑娘不由驚嘆地說,你運氣真好,今天恰巧碰到有人,海迪大姐早已經不在這裡住了。
她一再強調,張海迪的父親一直很反感媒體採訪,張海迪也一直保持著低調的生活,一心撲在文學創作上。這正是她多年來一以貫之的生活方式,她自己也說,正是因為「我沒有把過去的宣傳當作一種資本,所以我的內心很輕鬆。」
這也是她從宣傳的頂峰走向內心深處,而沒有落差感的原因。她曾表示,「我要沉到我心底的海中,我心底的海是深藍的,當我再次浮出海面的時候,我會看見嶄新的太陽,這個嶄新的我,是我又為大家做了什麼,我不在乎別人如何評價這場宣傳,我早把她看作是一種生命的過去。」
張海迪堅持一個人「要讓自己耐心等待,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她經常反覆拒絕媒體採訪,甚至得罪朋友,因為她始終認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人。
拒絕了組織安排工作
說到當時被宣傳的情形,張海迪始終清醒,並保持著自己的生活原則。她坦言,當時被共青團中央要求作報告時,她是有抵觸情緒的。「當時我不願意去,我不願意破壞自己正常的生活,我只願意在自己的那間屋子裡讀書學習。」
報告期間還出現了一些小插曲,當時有學生聽了張海迪報告會,回去就把頭髮披下來了,結果挨了老師的批評。
「當時的髮式,按要求我應該是扎辮子,穿軍裝。但我不能無原則地接受改造,我有自己的審美尺度,我知道什麼是美,什麼是丑。」
她還透露,曾經被組織安排過工作,組織上要求她擔任某個職務,回頭想來是很高的職務,但當時她很沉靜地回答:「怎麼來就該怎麼回去。我被宣傳只是因為工作需要,時代的需要,我是很多人之一,我沒做什麼事情,我也不應該不勞而獲。」
現在家庭很幸福
與張海迪一樣,作為丈夫的山東師範大學教師王佐良也一直堅持不在媒體上亮相。張海迪說,20多年的婚姻,已經讓雙方形成了一種默契。而丈夫和公公婆婆都是開明的人,他們能夠認可並接受這個婚姻,是她人生的幸福。
她還說:「我結婚是一種超越健康人對殘疾人婚姻的審視。我覺得只要是心態健康,殘疾人的婚姻也要創造。」
張海迪的浪漫情懷也正是丈夫最為欣賞的地方,兩個人形成互補。她說,丈夫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人,他從來不對我做的事情有任何障礙。
他們的婚姻當時也出現了一些小插曲,張海迪從北京做完宣傳回來後。有人說,你現在是名人了,應該解除婚約;還有人更過分地問,既然你說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那為什麼要結婚呢?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殘疾人和健康人的婚姻,就是健康人對殘疾人的付出。甚至公公婆婆最初也有些障礙,不過事情終究都解決了。
事實證明,這個婚姻的選擇是幸福的。這20多年來,兩人相濡以沫,相知相守。「結婚23年了,他是我的依靠,我也是他的依靠。」說到丈夫,她非常甜蜜。
作為女性我尤為勇敢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張海迪始終坐在輪椅上,面帶笑容,一臉輕鬆。「事實上,我不能這麼坐,因為我全身的力量都靠胳膊撐著。」她說,她永遠要追求和正常人一樣生活的權利。講起小時候,一個人點著煤油燈剪掉身上的褥瘡,她的神情堅毅無比。
她堅信正常人能做到的,她同樣能做到。她自學了小學、中學和大學課程,「1983年組織安排我進大學,我沒有去,十年後,我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吉林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充滿了自豪。她堅持自己的人生態度,「我希望靠自己努力,依靠自己誠實勞動,我這樣是對自己對社會負責。如果不考試,就會不踏實。」
張海迪曾經說過,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不是一個殘疾人。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給別人添麻煩。她說,「殘疾要裝作沒有殘疾,病了要裝作沒病。」
一些負面傳聞,對她來說,都是無謂的,談不上被壓垮。曾有傳言說,她的事迹報告都是捏造,也有對她的婚姻指指戳戳。她說:「我自己有兩個自我,一個是本我的海迪,一個是被別人說來說去的海迪,我不在乎第二個,那作為一種宣傳和印象,被人們說去好了。」
她在意的是她自己的心,「當人們在評價的時候,說我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一個非常勇敢堅強的人就夠了。」
張海迪在文學事業上非常享受。同時,張海迪也沉浸於殘疾人事業,她一直想實現的願望就是用自己的事迹來證明殘疾人生命的價值。
張海迪的人生很知足,她說,像自己這種病情,生命能到現在,已經非常高興了。不管別人怎麼評價,她說:「我是一個好人,一個充滿熱情和激情的人,即便是在生活最困苦、艱難的時候,我沒有放棄自己。尤其作為一個女性,我尤其勇敢。」
張海迪語錄:
10歲時,張海迪徹底明白自己永遠不可能像正常人一樣站起來了,那是一種無邊無際的痛苦。但在父母面前,她始終保持樂觀和笑容。她說:「我總是笑,苦笑。我沒有什麼可高興的事,於是就在父母面前裝笑。有時臉上笑,心裡卻很煩惱。我學會了忍耐,試著咬牙忍耐。現在想來,那時候我真的很可憐呢。」
「今天,我還是不斷鼓勵自己好好活著,還是裝得像沒有病、沒有殘疾一樣,我讓自己忘掉不幸和痛苦,雖然很痛苦,但我知道,活著就是一種忍耐,必須有耐心地活著,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
「我一直努力做一個真正堅強樂觀的人,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因為我只有這一次活著的機會,因為我死後再也不能復生了,所以,有一次活著的機會就要好好地活著。」
張海迪事迹簡介:
1955年出生在山東濟南。5歲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癱瘓。15歲時,他跟隨父母被下放到山東聊城,她教孩子讀書寫字,還自學針灸醫術,為鄉親免費治病。
1981開始宣傳她的事迹,張海迪名噪中華,獲得了「80年代新雷鋒」,「當代保爾」的稱號。鄧小平等8位領導人分別為她題詞。她也成為改革開放後,影響最大的模範人物。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她自學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
1983年張海迪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翻譯了《海邊診所》等數十萬字的英語小說,編著了《向天空敞開的窗口》、《生命的追問》、《輪椅上的夢》等書籍。其中《輪椅上的夢》在日本和韓國出版。
1991年張海迪被發現患有基底細胞癌。手術後不久,她開始哲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的學習。1993年,她被吉林大學授予哲學碩士學位。
身為政協委員的張海迪,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殘疾人事業。在2004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她提交了《關於殘疾人駕駛汽車的提案》。她現在身兼中國殘聯主席團主席、中國肢殘協會主席、山東省作協副主席等多個職務。
推薦閱讀:
※不要試圖說服別人,這樣很蠢
※知天下:印度的嫁妝制度,是印度社會戕害婦女的最大毒瘤之一
※7不修邊幅的人在社會上(3)
※著名的老夫少妻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