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思想史》閱讀筆記(作者印順法師簡述)
06-15
《印度佛教思想史》閱讀筆記 一 沒有教派的高僧 我非常佩服印順法師。 他生於1906年,活了100歲。是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他最令我敬佩的,不僅僅在於他高深的佛學造詣,更在於他不把自己劃歸到任何一個佛學派別。這樣保證他的研究更加客觀。印順道師曾說:「我不屬於宗派徒裔」,又說「我不是宗派徒裔(也不想作祖師)」。 二 由理入信 佛教徒歷來有兩類:一是以信入信;一是以理入信。印順法師應該是以理入信的典範。釋迦牟尼說:自依止,法依止,不異依止。成佛終究要靠自己,依佛法而聞思修。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更應該多聞法,多研究,多實踐。雖然「信為能入」,但終究是「智為能度」。 三 釋迦牟尼為何被神化 在《印度佛教思想史》自序中,印順法師提到: 「佛法」在流傳中,出現了「大乘佛法」,更演進而為「秘密大乘佛法」,主要的推動力,是「佛涅槃後,佛弟子對佛的永恆懷念」。還念,是通過情感的,也就可能有想像的成分;離釋尊的時代越遠,想像的成分也越多,這是印度佛教史上的事實。 四 先知法住 後知涅槃 修學佛法,首先要知緣起。現在不知有多少人口口聲聲說信佛,可是卻不知什麼是緣起。所謂緣起就是一切一切的都是關係的存在,沒有離開關係的絕對的存在。了知一切都是緣起的,也就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了,也就沒有一個絕對的我,進而才能了知什麼是涅槃:不落有無的境界,不是語言可以描述的。 五、從「緣起論」到「法性論」再到「佛性論」 原始佛教是典型的「緣起論「。如實知緣起,是佛教徒覺悟的重要標誌。後來到了初期大乘階段,出現了緣起性空論,認為緣起性空是不二的,這就是」法性論「,到了後來,由於佛教徒對世尊永恆的還念而神話了釋迦牟尼,進而出現了」如來藏「的思想,這就是典型的」佛性論「了。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一行禪師的《佛陀傳》?
※洪猷:流水賬
※【正信的佛教2】真有"四大天王"嗎?
※為什麼進入21世紀後,小乘行者和佛學家,開始公開地極力否定大乘和凈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