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醫學堂丨各個朝代的養生觀!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各個朝代的養生觀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道家符咒

玄門正宗,道家符咒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1夏朝的養生觀

夏朝養生的文字記載很少,但傳說夏朝的開國之君「禹」的健體強身、抵禦疾病的方法很獨特,可見當時的養生已經很為人們所重視。

「堯命(禹)以為司空,繼鯀(Gun)治水,乃勞身涉勤……手足胼胝,故世傳禹病偏枯,足不相過,至今巫稱禹步是也。」

大禹在常年治水的過程中,由於勞動強度太大和環境太潮濕,所以得了偏枯病。為了去病康復,他發明了「禹步」的健身養生方法。雖然當時「禹步」是怎樣的動作和方法現在已不可考,但從文字我們至少可得出兩點信息:首先,說明養生的起源是現實生活中出於對身體的愛護和需要;其次,當時的人們一般已有一套比較完善的養生方法。

2商周的養生觀

到了商周時期,養生文化有了初步的積累,這書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日漸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生命長壽;二是出現了專門的養生家;當時人們已經有了「五福」和「六極"的觀念。

「五福」為: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做好德,五曰考終命。

「六極」為: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憂,四曰貧,五曰惡,六曰弱。——《尚書·洪範》

五福是指:一是能活到一百二十年,二是財物豐富,三是健康無疾,四是喜好德之道,五是壽終正寢。

六極是指:一是壽命短,二是身體多病,三是精神不快,四是生活貧窮,五是不善良,六是身體衰弱。

這裡除了「富、貧」之外,都是涉及人體健康與養生的,強調養生的重要性或是養護身體以延年益壽,或修德養性以陶冶性情,從中可見當時人們觀念中對身體與生命的重視,是後來養生文化賴以建立的基礎和根據。這個時期還出現了一大批專業的養生家。

3西周的養生觀

西周時期比較注重養生長壽,典型地表現在《周易》中。《周易》的養生主張,主要表現在為中國養生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哲學觀念和理論上的支持,對中國養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周易·繫辭·下》中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可分為陰、陽兩種事物,萬物的產生、成長、興盛,都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作為人的生命,』也是自然界陰陽兩種力量作用的結果。所以人要保護生命,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從大自然的規律,維護身體內的陰陽平衡,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這為中國養生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哲學基礎,此後數千年的養生理論和實踐,莫不受到《周易》中哲學思想的統攝與涵蓋。

4春秋戰國的養生觀

中國養生文化史上第一個黃金時代的到來首推春秋戰國。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進入封建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導致人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學術上出現了「諸予蜂起,百家爭鳴」現象,形成了「九流十家」等學術派別,在養生方面也湧現了各種觀點、流派,其中道家體現的養生思想,特別是《黃帝內經》體現的養生保健經驗,為中國養生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的史書對養生的記載已經十分具體,例如《左傳》就記載了秦國醫和為晉侯治病,指出晉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已經注意到了房室起居與健康的關係。此時的養生智慧主要有以下三點。

1崇尚自然,順乎自然

此時,人們開始進一步探求與總結有關疾病的防治和保健養生的方法。管子在「形勢篇」,中提出了「起居時,飲食節,寒暑適,則身得而壽命益;起居不時,飲食不節,寒暑小適,則形累而壽命損」的養生觀點。老子提出了順乎自然、順乎四時的養生思想:「人法地,地法大,天法道,道法自然。」《呂氏春秋·盡數》對順應四時氣候進行養生有了較為明確的論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壽得長焉。」人生於天地,長於天地,與天地一體,必定與天地相應。因此,順應天地四時,便成為養生術的基本法則。長沙出土的馬王堆簡書《十問》中也提到了:「君若欲壽,則察天地之道」的觀點。《論衡·談天》所提出的「因天之生,也以養生」就成了,順乎自然的中醫養生學的理論依據。

2強調重視精、氣、神

這源自於《黃帝內經》提到的人身「三寶學說」。《黃帝內經》認為「精、氣、神」是人身的三寶,「得神者生,失神者死」,失去了這三寶,人命就難以保全。《莊子·知北游》中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管子·內業》說:「精存則生,其外安榮。」《莊子·刻意篇》又說,神與精一樣,「四達併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下蟠於地,化育萬物。」

3主張靜態養生

古人提倡「返璞歸真」、「清靜無為」、「少私寡慾」。老子在《道德經》中指出:「淡然無為,神氣自滿,以此將為不死葯。」以上說明心神寧靜、不輕舉妄動、情態淡泊、不要有過多的慾望,精氣便會內安並有益於延年。莊子在《天道篇》中說:「靜則無為……無為則俞,俞者憂患不能處(意即精神愉快,憂患就不能侵擾),年壽長矣。」韓非子也認為靜養精神對養生十分重要,他在《解老篇》中說:「聖人愛精神而貴處靜。」《老子·八十親》中提出了至靜的具體方法,要「少私寡慾」、「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中國養生者崇尚的靜養原則由此發展而來。中醫初步創立了呼吸功養生的方法。《莊子·刻意篇》介紹了「吹呴呼吸,葉故納新,熊經鳥伸」這一吸取真氣、排出廢氣的調氣法,此法後來被發展成「六字訣」而廣泛應用於養生鍛煉,「熊經鳥伸」則成了華佗「五禽戲」的基礎。中醫認為,人們經常處於虛和平易的境界,就可以避免過早地衰老。《道德經》云:「柔弱者,生之徒。」老子主張「無欲」、「無知」、「無為」、「返璞歸真」,認為治病要「防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還強調「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意思是沒病時防病,就不會生病了。這為以後「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中醫養生學打下了基礎,實際就是以防為主,採取措施去主動防病,不是消極應付生病。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玄門正宗,道家符咒網路授課班招生啟告!

原來這才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中藥分類一覽表,太難得了!(必須收藏)

李光富委員,加強道醫藥學傳承與挖掘!

道醫學堂丨宇宙大律誕生了傳統醫學、養生學理論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推薦閱讀:

李培剛醫學新療法
15歲范丞丞是誰的兒子,為何會與洪金寶為長得那麼像?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醫學三字經
氟哌酸膠囊怎麼樣?

TAG:醫學 | 養生 | 道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