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股票確實是最好的資產

股票確實是最好的資產(2009-05-19 17:06:00)

標籤:基金 政府公債 報酬率 股票 複利 分類:投資實踐

我在銀行里的存款一向很少,因為幾乎所有的錢都被我拿去買股票了,因為假如我不去買股票,而把它存入銀行,那麼我的錢就只有縮水的份了。有一篇文章這樣報道,「如果在去年(指2007年)3月份辦理一筆10萬元的一年期存款,今年到期取出後,本息共達10.2476萬元,但是考慮到CPI,這筆錢和去年相比,就只剩下約9.3970萬元,6000多元的資金因為實際購買力的下降,就這樣縮水不見了。」沃倫·巴菲特說得沒錯,現金還真的是垃圾,「現在大家都為持有現金感到欣慰。他們不應該這樣。他們其實選擇了一種非常可怕的長期資產,這種資產最終不會帶來任何回報,而且還肯定會貶值。」

但是,如果把這10萬元投入股市,假如每年只要平均回報10%,5年以後市值便是16.1萬元,10年以後便是25.94萬元;假如每年平均回報12%,5年以後市值便是17.62萬元,10年以後便是31.06萬元。要是15%,抑或20%呢?看起來股票是最好的資產。

買人債券又如何?估計也不怎麼樣。以美國政府公債為例,在美國過去的80年里,股票市場的每年平均報酬率大約是10.5%,公司債券的報酬率是4.5%,政府公債是3.3%,通貨膨脹率也是3.3%。由於政府公債的收益率與通貨膨脹率是相同的,這就意味買人政府公債的報酬率為零——什麼錢也沒有賺到,如果把稅賦再算進去,還倒賠錢。公司債券可能會好一些,但也好不到那裡去。因此,普通投資者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過購買股權,長期持有來致富,這才是讓我們變成富人的原因,這也是通向財富的唯一捷徑。

如果在1995年買入萬科到現在,那麼總的回報就會超過10倍;如果在2003年買入貴州茅台到現在,那麼總的回報則是20倍。這樣的股票我們或許買不到或買不起,不說也罷。那麼就以10萬元買入中國聯通如何?中國聯通在許多人的眼裡可能並不是一家優秀的公司,但是這種公司的價格很便宜,估計大家都買得起。自2002年上市以來到現在,2002年每股分紅0.0357元,2003年分紅0.035元,2004年分紅0.0325元,2005年分紅0.0414元,2006年-2008年每年均分紅0.0672元,期間2004年配股一次(10股配3股,配股價3.00元),2006年股權分置時10股送3股一次。假如在上市當天就以每股3.00元的價格買入3.33萬股(約10萬元),一直持有到現在,那將是什麼情形呢?那就是,持股的數量會上升到56290股,累計分紅所得(扣除10%紅利稅)1.5萬多元,目前的總市值將近40萬元。將近40萬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投資10年每年平均回報的15%,或者相當於投資7年每年平均回報的23%!

富人之所以成為富人,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創業,辦公司。在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可以通過擁有一家公司而變得有錢,遠的如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近的如劉永行、張近東;另一種是通過買入股權,使自己成為一家公司的所有者,比如像劉元生、黃木順,當公司欣欣向榮發展的時候,其所有者當然也變得十分富有了。你可能會說中彩票可以致富,但這種致富畢竟是可遇不可求的;你也可能會說繼承財產可以致富,但這不是一般人可以指望得上的。

股票投資實際就是用時間創造價值,時間越長創造的價值越大。愛因斯坦說過:複利是人類發明的第八大奇蹟,因為長期投資能拿到複利的收益。從客觀規律上說企業的運營發展成長都是靠時間的。除非這家企業是不好的企業,投資這樣的企業股票才是危險的。但是只要投資質地不錯,可能還不是十分優秀的企業,我們的資產便會不斷成長,如同我們所持有的企業不斷成長一樣。

因此,股票確實是最好的資產。

推薦閱讀:

梁孝:民族資產階級工業化的發展與歷史局限——《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研究》節選(三)
命理大旺橫財,資產過千萬的手相
有兩套房+230萬資產仍焦慮 我們理財究竟是為什麼
10港元闖澳門,賺到480億資產,從不上賭桌的96歲賭王!
負債也是一種資產

TAG:股票 | 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