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民族主義
06-15
中國的民族意識---漢民族主義牧野四郎由於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所以中國的愛國主義與民族主義並不統一,近代民族主義思想形成以來,三民主義、蒙古主義、滿洲主義以及泛突厥主義和吐蕃分裂主義是導致中國不同民族之間相互鬥爭的根源。蒙古的民族主義政治運動直接成功的從清國分裂締造出了一個嶄新的民族國家,而滿洲的民族主義包括宗社黨人的鬥爭同樣也在東北地區建立了自己的民族國家,但它隨著日本的 戰敗而滅亡。同時,不可忽視的是,在西北地區還存在泛突厥主義運動。時至今日,吐蕃主義的領袖們還去世界各地遊說以尋求幫助---他們都是為自己的民族理想而奮鬥。一般說來,民族主義是建立在民族情感基礎之上的一種思想觀念,它是民族共同體成員對本民族的熱愛與忠誠,對民族統一、獨立和強大即生存發展的追求和理想。而民族的形成不僅包括共同的血緣、居住地域、語言文化等自然共同方面,還應該包括這種對自我同一性的認識。如果他們缺乏這種自我認同的同一性,那麼他們也就無法成其為民族共同體,而只是一群人,或者部族。作為中國主體民族成員之一,我們有必要清楚自己民族的形成歷史,一個民族的成熟以零散部落的統一或民族國家民族帝國的產生為標誌。我們可以這樣認為,炎黃時期雖然中原地區的華夏民族統一體已經逐步形成, 但各部落各諸侯並沒有達到完全的統一,似乎也不能說是一個完全的民族。到了秦漢以後,我們才具備統一的文化,統一的華夏意識,才逐漸融合成為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共同體。但考慮到現代漢民族意識直到清國末期才在「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下開始復甦,我們也可以認為現代意義上的漢民族形成於民國時代。就現狀而言,漢民族在事實意義上作為中國五十六個獨立民族共同體之一而存在。關於漢民族起源和血緣組成的研究可以放到歷史中去考慮,因此,漢民族的血緣多樣性並不能作為否定他存在的的依據。所以,任何基於對漢民族整體之蔑視侮辱詆毀情緒而表達的對漢民族來源成分和存在合理性的質疑和藉難,毫無疑問都是漢民族感情範圍以內絕對不能容忍的。 漢民族常常為自己祖先所創就的文明歷史而驕傲,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漢民族文明的發展是間斷而非連續的,作為民族支柱的民族理想也一步步的走向衰弱。隨著這個種族的理想不斷消亡,它也日益失去了使自己團結強盛的品質。個人的個性和智力可以增長,但是這個種族集體的自我意識卻會被個人自我意識的過度發展所取代,同時伴隨著性格的弱化和行動能力的減少。本來是一個民族、一個聯合體、一個整體的人群,最終變成一群缺乏凝聚力的個人,他們在一段時間裡,僅僅因為傳統和制度而被人為地聚集在一起。 漢民族隨著古老理想的喪失,他的才華也完全消失了。它僅僅是一群獨立的個人,因而回到了自己的原始狀態——即一群烏合之眾。它既缺乏統一性也沒有未來,只有烏合之眾那些一時的特性。它的文明現在已經失去了穩定性,只能隨波逐流。民眾就是至上的權力,野蠻風氣盛行。文明也許仍然華麗,因為久遠的歷史賦予它的外表尚存,其實它已成了一座沒發可危的大廈,它沒有任何支撐,下次風暴一來,它便會立刻傾覆。任何民族都無法拒絕自身的生命循環過程,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從野蠻狀態發展到文明狀態,然後走向衰落和死亡,其轉折以民族理想失去優點為標記。 漢民族傳統勇武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早就不復存在。即便是在今天,眾多漢人似乎也從不在意認同自己的漢民族感情和身份,因此形容漢民族為一群烏合之眾便絲毫不為過。 問題在於,任何有良知,有最起碼的民族感情的漢人都不會任由自己的民族在沉淪和滅亡的邊緣不能自拔,現在的中國沒有像日本,德國,英國那般具有種族和文化的高度統一,而即便是我們傳統的華夏文化,也在歷史上各方面的衝突中泯滅消散,可以說,即便是我們的政府一直都在激發大眾的民族熱情,但廣大的民眾,毫無疑問從來都是處在某種程度的自然狀態之下。反觀世界上的其他民族,1776年 傑斐遜的《獨立宣言》 ,1805年費希特的《告德意志民族書》,1859年比歇茲的《法蘭西民族形成史》,還有 1882年瑪志尼的《義大利的使命》,似乎都為這些民族構建了自己的民族歷史思想體系 。 而在日本,早在1668年山鹿素行就已經表述出了相對明確的日本主義思想,此前他創造 的,則是比較系統的武士道理論,到了1888年在三宅重嶺等創辦《日本人》雜誌之後, 日本便也有了自己的日本主義。 在諸君對德意志民族狂熱的日耳曼精神萬分敬仰的時候,可曾知道在拿破崙戰爭或19世紀之前,分崩離析的德意志相對於法蘭西根本就還處於野蠻未開化的狀態,各諸侯國的中上貴族階層都以用法語為榮,即便是國家法律和各種文書也都採用法文書寫。 鐵木真以前,亞洲沒有人知道蒙古民族;努爾哈赤以前,女真沒有人知道滿洲;山鹿素行以前,世界也沒有人知道大日本帝國。還是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說得好:「我們必須遵循的第一條原則是民族特性。一切民族都有,或者應該有民族特性,如果他們缺少民族特性,就必須著手賦給他們以民族特性。」毫無疑問,我們必須承認漢民族一直都缺乏自己的民族特性,缺乏民族理想。我們苦難的漢民族,需要很多勇士為他付出鮮血或生命才能從千百年昏睡沉淪沒落的邊緣解脫出來。 二十世紀初,在已經接受大量西方和日本思想之後,鄒容,陳天華,孫中山等人所 倡導的民族革命精神也正標誌著中國開始出現真正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主義。三民主義綱 領雖然同世界上的民族主義精神還有很大差距,但它的提出,也正標誌著中國民族主義 正式登上歷史舞台。它意圖將國家、社會、各階級、個人統一到「中華民族」的嶄新概 念里,或者,中華民國的誕生也就標誌著一個民族國家的建立,它體現了由領土、人民 、主權三要素組成國家的原則,並決定開始按照現代國家操作。然而,辛亥革命後的中國,傳統文化崩潰,軍閥混戰,不僅沒有統一整個社會的文化、 價值觀和行為規範,而且在實質上根本還算不上是一個統一的現代國家。可以說,直到 二戰結束美國和蘇聯替中國打敗日本之前,民族主義運動都沒有將中國有效的轉變為一 個民族國家。即便是所謂的「中華民族」也不過徒有虛名,因為「中華民族 」不但在種族上錯綜複雜,在語言,文化,政治歷史上也根本無法統一。很顯然,在具備形成民族主義的條件之後,中國多次出現漢民族主義的萌芽,但總的 來說,我們甚至連最起碼的民族概念都相當的模糊並常常混淆,其中原因在 於通古斯民族長期的殖民統治對漢文化和民族特性的摧殘打擊,造成中國人所認同的民族在種族和文化上都並不完全統一,不僅如此,由於深受 傳統儒教理念的影響,早期的漢民族主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背離了民族主義的本質並拒絕人類一切集體和組織慈內殘外的秉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便不過是傳 統華夷觀念的修改和補充。早期的民族主義者都沒有很明確的提出漢民族共同體的概念,沒有明確的將諸通古斯民族及非漢語言民族與我們華夏民族分開來,沒有真正進行並貫徹漢民族主義運動。所以,這種民族主義是幼稚的,不成熟的,根本就不足以同周邊敵對民族對抗。任何民族都有感情,漢族自然也不例外,當一個異族人說漢族不存在,漢人都是雜種,漢族不需要民族感情的時候,我無法理解那些自己所認為原本可算作同胞們的感受。 任何民族都有其民族尊嚴,漢族自然也不例外,當一個異族人在那裡大肆鼓吹征服屠殺漢族的自豪,宣揚自己民族歷史上所取得的輝煌和驕傲的時候,我承認那是我們漢民族歷史上的恥辱和悲哀。 任何民族都有其總體利益,漢族自然也不例外,當國家需要照顧少數民族利益而損害漢民族利益的時候,我不敢說那損害了我們漢族的利益,並且違背了所承諾的民族平等和法律所規定的公正原則! 世界上絕大部分民族都需要民族志士為其獨立自由強大而奮鬥,吐蕃,蒙古,女真,西藏,突厥,日本諸民族都曾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各民族人民都很支持至少也同情自己民族的民族主義,然而恰恰相反,打壓漢民族意識和思想覺醒的,竟然是許多漢族人自己,他們甚至還洋洋得意以此作為一項優良傳統而發揚至今,在他們心中,漢族這個概念原本是相當淡漠甚至完全不存在的,我在想,他們是漢族的朋友,還是敵人?但我清楚,除了漢族以外,絕對沒有誰希望漢族復興並強大。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日本的民族性與對華態度初探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災難中屹立(美文欣賞)
※哈薩克是個怎樣的民族?
※中國56個民族中有哪些民族已經基本與漢族融合?
※從語言和民族上劃分,非洲版圖將會是怎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