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穴位常識】

翳風穴  Yìfēng(SJ17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時要讓患者採用正坐或者仰卧的取穴姿勢,翳風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朵下方耳垂後遮住之處(當耳後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詳見此耳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去除慵懶感、產生活力非常有效。具體細節請參考相關網頁:「穴道指壓法去除慵懶感」。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翳風穴  Yìfēng(SJ17)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

  〖解剖〗有耳後動、靜脈,頸外淺靜脈;布有耳大神經,深部為面神經干從顱骨穿出處。

  〖主治疾病〗耳鳴,耳聾,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頰腫,瘰癧。

  〖人體穴位配伍〗配地倉穴、承漿穴、水溝穴、合谷穴治口噤不開。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翳風穴  手足少陽之會。

  〖穴義〗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

  〖名解〗

  (1)翳風。翳,用羽毛做的華蓋穴也,為遮蔽之物,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的衛外陽氣。風,穴內之氣為風行之狀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經氣在此化為天部的陽氣。本穴物質為天牖穴傳來的熱脹風氣,至本穴後,熱脹風氣勢弱緩行而化為天部的衛外陽氣,衛外陽氣由本穴以風氣的形式輸向頭之各部,故名。

  (2)手足少陽之會。本穴氣血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其性同於足少陽膽經氣血,故為手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由本穴輸向頭之各部。

  〖功能作用〗益氣補陽。

  〖治法〗寒則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上仙點

取穴方法:

  上仙點位於腰骶部下端,第5腰椎正下方凹陷處,取穴時宜採用俯卧姿勢。(詳見此腰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點的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閃腰、慢性腰痛非常顯效,具體細節請參閱本站穴道指壓療法欄目中的「治療閃腰、慢性腰痛」網頁。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腰眼穴

  〖標準定位〗位於腰部,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旁開約3.5寸凹陷中。

  〖取穴〗患者俯卧位,先取與髂嵴相平的腰陽關穴,在與腰陽關穴相平左右各旁開3.5寸處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和骶棘。分布有第三、四、五腰神經後支。

  〖功用〗強腰健腎。

  〖主治疾病〗腰痛,腹痛,尿頻,遺尿,消渴等。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痞根穴

  〖標準定位〗位於腰部,當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

  〖取穴〗患者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旁開3.5寸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骶棘肌和腰方肌。分布有第十二胸神經和第一、二腰神經後支的內側支。

  〖功用〗健脾和胃,理氣止痛。

  〖主治疾病〗

  1、胃痙攣,胃炎,胃擴張,肝炎,肝脾腫大。

  2、腰肌勞損,腎下垂。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膻中穴Dànzhōng(RN17

兩乳頭之間連線的中點。(詳見此胸部膻中穴點陣圖註解)

  主治疾病症: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心悸、呼吸困難、咳嗽、過胖、過瘦、呃逆、乳腺炎、缺乳症、喘咳病等。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胸部健美的指壓法。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膻中穴Dànzhōng(RN17)

  〖取穴方法〗膻中穴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解剖〗在胸骨體上;有胸廓(乳房)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四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主治疾病〗咳嗽,氣喘,咯唾膿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煩,產婦少乳,噎嗝,膨脹。

  〖人體穴位配伍〗配曲池、合谷(瀉法)治急性乳腺炎;配內關、三陰交、巨闕、心平、足三里治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配中脘、氣海治嘔吐反胃;配天突治哮喘;配乳根、合谷、三陰交、少澤、灸膻中治產後缺乳;配肺俞、豐隆、內關治咳嗽痰喘;配厥陰俞、內關治心悸、心煩、心痛。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附註〗心包經之募穴,八會穴之氣會。

  膻中穴  氣會,心包募。

  〖別名〗元兒穴,胸堂穴,上氣海穴,元見穴。

  〖穴義〗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

  〖名解〗

  (1)膻中。膻,羊臊氣或羊腹內的膏脂也,此指穴內氣血為吸熱後的熱燥之氣。中,與外相對,指穴內。膻中名意指任脈之氣在此吸熱脹散。本穴物質為中庭穴傳來的天部水濕之氣,至本穴後進一步吸熱脹散而變化熱燥之氣,如羊肉帶有辛臊氣味一般,故名。

  (2)元兒。元,首也,氣也。兒,氣之子也,水也。元兒名意指穴內的天部之氣中含有一定水濕,非為乾燥之氣。

  (3)胸堂。胸堂名意指本穴位於胸部也,無它意。

  (4)上氣海。上氣海穴,此與任脈下部氣海穴相對而言,指本穴為任脈的生氣之海。

  (5)元見。元,首也,氣也。見,明顯也。元見名意指穴內的吸熱脹散之氣顯而易見。

  (6)氣會。本穴物質為胸堂上部的氣態物彙集而成,故為人之氣會。

  (7)心包募。募,募集也。本穴物質為胸部之氣聚集而成,在本穴吸熱後外行於心包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心包經氣血的重要輸送之地,故為心包募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熱燥之氣。

  〖運行規律〗涼濕水氣由天之下部匯入本穴並吸熱上行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募集心包經氣血。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聽宮穴Tīnggōng(SI19)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耳鳴、三叉神經痛、頭痛、目眩頭昏。本站此穴治病指壓法舉例: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聽宮穴Tīnggōng(SI19)

  〖取穴方法〗位於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解剖〗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三支的耳顳神經。

  〖主治疾病〗耳鳴,耳聾,聤耳,牙痛,癲狂癇。

  〖人體穴位配伍〗配翳風穴、中渚治耳鳴、耳聾。

  〖刺灸法〗張口,直刺1~1.5寸。

  〖附註〗手、足少陽與手太陽經交會穴。

  聽宮穴  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別名〗多所聞,多聞。

  〖穴義〗小腸經氣血由此回歸小腸經體內經脈。

  〖名解〗

  (1)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顴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穴大,如可聞聲,而注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

  (2)多所聞、多聞。多,大也。所,修飾詞。聞,聞聲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氣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為空洞之處,產生的回聲既響又長。理同聽宮名解。

  (3)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本穴中的氣血物質既有手少陽經耳門穴地部流來的經水又有足少陽經瞳子髎穴流來的地部經水,故本穴為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運行規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回收地部經水導入體內。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熱則瀉之。

陰谷穴  Yīngǔ(KI10

取穴方法:

  取該穴道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陰谷穴位於人體的大腿內側,膝蓋關節內側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詳見此人體穴道圖有關腿部的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主治疾病為:指壓該穴,對於治療多汗症非常有效,具體細節請參考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相關內容:治療出汗多汗。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陰谷穴  Yīngǔ(KI10)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腘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

  〖解剖〗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間;有膝上內側動、靜脈;布有股內側皮神經。

  〖主治疾病〗陽痿,疝痛,月經不調,崩漏,小便難,陰中痛,癲狂,膝股內側痛。

  〖人體穴位配伍〗配照海穴、中極穴治癃閉;配大赫穴、曲骨穴、命門穴治寒疝、陽痿、早泄、月經不調、崩漏。

  〖刺灸法〗直刺0.8~1.2寸;

  〖附註〗腎經合穴。

  陰谷穴  合穴,屬水。

  〖穴義〗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常

  〖名解〗

  (1)陰谷。陰,陰性水濕也。谷,肉之大會也,兩山所夾空隙也。該穴名意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匯合併形成大範圍的水濕雲氣常本穴物質為築賓穴傳來的水濕之氣,行至本穴後聚集為水濕雲氣,水濕雲氣性寒冷,故名。

  (2)腎經合。合,匯合也。本穴為腎經的水濕之氣匯合之處,故為腎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天之下部的水濕雲氣,性寒冷,表現出水的潤下特徵,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下部的高濃度冷濕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冷降歸於地部,小部分吸熱後循腎經上行。

  〖功能作用〗除降濁氣。

  〖治法〗寒則點刺出血或灸之或瀉之,熱則水針或補之。

高血壓點

取穴方法:

  此穴位於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高血壓點」的穴位。(詳見此腳底按摩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高血壓很有療效,具體細節請參考網頁:治療高血壓。

  補充內容:相關指壓法

  造成血壓高的原因有很多種,但還是以動物性蛋白質攝取過量、疲勞、緊張過度、喝酒、抽煙過量、寒冷、暴飲暴食、食用過多的鹽分、便秘為主要原因。

  但是,在初期幾乎無自覺的癥狀。因此有不少人大概連自己有高血壓也不曉得!故一到40歲,首先得重新考慮每日的飲食生活,做根本的必要改善。若非有強烈的意志力,是很難治癒的。

  第一,要控制攝取過量的蛋白質,盡量多食蔬菜、水果、海菜之類。然後以植物性蛋白質慢慢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另外還須注意少食用調味濃厚的腌漬物。這些,有賴家人的協助。因為把一向吃慣的食物改以其他食物代替,尤其是上了年紀的人,很難用自己意志控制,若沒有人嚴密監視施行,馬上就會恢復原先的飲食習慣。

  隨著血壓升高動脈就腳硬化,若是血管太粗或受寒等,血管破裂,就會引起腦溢血。假如,日常血壓高,通常要注意,但血壓也有突然上升的情形。到這樣的時候,就成為非常危險的狀態。

  為了避免有這種危險發生,請務必記住指壓療法,或許會奪走你生命的高血病,也只有靠你自己才能治療。

  相關穴位與指壓法:在腳的大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橫紋。在其中央是稱為該穴。慢慢的吐氣,用兩手的大拇指強力按壓此處6秒鐘。在兩腳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請做10次。每月不間斷的做此指壓法一年,無論多高的血壓,亦可有很顯著的療效。

少沖穴Shàochōng(HT9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俯掌的姿勢,少沖穴位於左右手部,小指指甲下緣,靠無名指側的邊緣上。(詳見此手掌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心悸、喉嚨疼痛、胸部疼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少陰心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該穴的治病穴道刺激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心悸。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少沖穴Shàochōng(HT9)

  〖取穴方法〗位於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有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所形成的動、靜脈網;布有指掌側固有神經。

  〖主治疾病〗心悸,心痛,胸脅痛,癲狂,熱病,昏迷。

  〖人體穴位配伍〗配太沖、中沖、大椎治熱病、昏迷。

  〖刺灸法〗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附註〗手少陰經所出為「井」。

  〖別名〗經始。

  〖穴義〗心經內部的氣血物質由本穴向外衝出。

  〖名解〗

  (1)少沖。少,陰也。沖,突也。少沖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由體內衝出。本穴為心經體表經脈與體內經脈的交接之處,體內經脈的高溫水氣以沖射之狀外出體表,故名少沖。

  (2)經始。經始,即言本穴為少陰心經的起始之處,無它意。

  (3)心經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交通心經體內與體表經脈,氣血物質是由地部井孔而出,故為心經井穴。

  (4)本穴屬木。屬木,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心經體內經脈外出的高溫水濕之氣,其運行是由內向外、由下向上,因其水濕含量大,雖為上行但上行不高,只有木的生髮特性,故其屬木。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高溫水濕之氣。

  〖運行規律〗由心經的體內經脈外出體表經脈。

  〖功能作用〗生髮心氣。

  〖治法〗點刺出血。

瞳子髎穴Tóngzǐliáo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以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該穴位於面部,眼睛外側一厘米處(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而利用該穴道去除眼角皺紋的方法,細節請參閱相關網頁:「去除眼角皺紋指壓法」。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瞳子髎穴Tóngzǐliáo(GB1)

  〖取穴方法〗位於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

  〖解剖〗有眼輪匝肌,深層為顳肌;當顴眶動、靜脈分布處;布有顴面神經和顴顳神經,面神經的額顳支。

  〖主治疾病〗頭痛,目赤,目痛,怕光羞明,迎風流淚,遠視不明,眼內障,目翳。

  〖人體穴位配伍〗配合谷穴、臨泣、睛明穴治目生內障;配少澤穴治婦人乳腫;配養老穴、肝俞穴、光明穴、太沖穴、治療視物昏花。

  〖刺灸法〗向後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附註〗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瞳子髎穴  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別名〗太陽穴,前關穴,後曲穴。

  〖穴義〗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穴內後冷降歸地。

  〖名解〗

  (1)瞳子髎。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為腎水所主之處,此指穴內物質為腎水特徵的寒濕水氣。髎,孔隙也。該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後冷降歸地。本穴為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膽及其所屬經脈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氣血物質即是彙集頭面部的寒濕水氣後從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細小如從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2)太陽。太,大也。陽,天部的陽氣也。太陽穴名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本穴為膽經第一穴,位處頭面的天部,而膽經氣血所處為半表半里,膽經體內經脈無物外傳本穴,穴內氣血為空虛之狀,穴外的天部之氣因而匯入本穴,本穴物質來自天之上部,故名太陽穴。

  (3)前關。前,與後相對,指人頭面的前面部分,前為陰、後為陽,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之性。關,關卡也。前關名意指穴內的寒濕水氣被關卡於內,不得吸熱外行。理同瞳子髎名解。

  (4)後曲。後,與前相對,指人頭面的後面部分,後為陽、前為陰,此指穴內氣血為陽熱之性。曲,隱秘也。後曲名意指穴內外散的陽熱之氣隱而不見。本穴物質為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彙集而成,氣血的運行變化主要是散熱冷降,而在穴內同時進行的吸熱蒸發則如隱而不見,故名後曲。

  (5)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由穴外彙集本穴的氣血物質主要為手太陽經上行外散的陽熱之氣、手少陽經向外飄散的濕冷之氣,故本穴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寒濕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寒濕水氣散熱後化雨冷降地部,小部分循膽經下傳於聽會穴。

  〖功能作用〗降濁去濕。

  〖治法〗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熱則瀉針出氣。

陰陵泉穴Yīnlíngquán(

取穴方法:

  取該穴道的時候,患者應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勢,陰陵泉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內側,膝下脛骨內側凹陷中,與陽陵泉相對(或當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詳見此腿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膝蓋疼痛、暈眩、腹水、腹痛、食欲不振、腰腿痛、尿閉、尿失禁、遺精、陽痿、月經不調、痛經、附件炎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在眾多疾病治療時應用非常的廣,本站有關此穴道的治病療法有:穴道療法治療膝蓋疼痛、治療糖尿病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陰陵泉穴Yīnlíngquán(SP9)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疾病〗腹脹,腹痛,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人體穴位配伍〗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直刺1~2寸。

  〖附註〗足太陰經所人為「合」。

  〖別名〗陰陵穴。

  〖穴義〗脾經氣血在此會合。

  〖名解〗

  (1)陰陵泉。陰,水也。陵,土丘也。泉,水泉穴也。該穴名意指脾經地部流行的經水及脾土物質混合物在本穴聚合堆積。本穴物質為地機穴流來的泥水混合物,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泥水混合物在本穴沉積,水液溢出,脾土物質沉積為地之下部翻扣的土丘之狀,故名。陰陵名意同陰陵泉。

  (2)脾經合穴。合,會合也。本穴為脾經氣血物質中的脾土微粒會合之處,故為脾經合穴。

  (3)本穴屬水。屬水,指本穴氣血物質運行變化所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脾經地部的泥水混合物,對外輸出的是地部水液,與脾經本身的濕熱氣血相比,本穴的外傳之液體現了水的陰寒潤下特性,故其屬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脾土微粒和地部經水以及由脾土蒸發的氣態物。

  〖運行規律〗脾土微粒沉積穴周,經水由本穴滲入地之地部,氣態物則循脾經上行。

  〖功能作用〗排滲脾濕。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涼藥水針。

厲兌穴Lìduì(ST45

取穴方法: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第二厲兌位於人體的足部,第二趾甲根、邊緣中央下方的二毫米處。(詳見此足底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暈車暈船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厲兌穴Lìduì(ST45)

  〖取穴方法〗人體厲兌穴位於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腓淺神經的足背支。

  〖主治疾病〗鼻衄,牙痛,咽喉腫痛,腹脹,熱病,多夢,癲狂。

  〖人體穴位配伍〗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多夢。

  〖刺灸法〗淺刺0.1寸。

  〖附註〗足陽明經所出為「井」。

  厲兌穴  井穴,屬金。

  〖穴義〗胃經經水由此回歸胃經的體內經脈。

  〖名解〗

  (1)厲兌。厲,危岸也。兌,口也,八卦之中以兌為口。厲兌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迴流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迴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兌。

  (2)胃經井。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故為胃經井穴。

  (3)本穴屬金。屬金,指本穴氣血的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的經水,其運行是從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由於受地之地部的高熱作用,流入的經水快速氣化而成為氣態物並由本穴上行天部,氣化之氣有肺金的秋涼之性,故本穴屬金。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極小的地部經水及大量的濕熱水氣。

  〖運行規律〗經水由體表流入體內,濕熱水氣由體內外出體表。

  〖功能作用〗溝通胃經體表與體內經脈及交換氣血物質。

  〖治法〗點刺出血。

  〖注意〗承泣、厲兌二穴皆為胃經連通體內體外經脈氣血的出入口,與中脘穴募集的氣血物質有較大的關係,中脘穴所募氣血中陽氣上走承泣穴,陰液下傳厲兌。

申脈穴ShēnMài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的姿勢,申脈穴位於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詳見此足部穴點陣圖中的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指壓按摩療法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的指壓法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申脈穴ShēnMài(BL62)

  〖穴位取穴法〗人體申脈穴位於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解剖〗在腓骨長短肌腱上緣;有外踝動脈網及小隱靜脈;布有腓腸神經的足背外側皮神經分支。

  〖主治疾病〗頭痛,眩暈,癲狂癇,腰腿酸痛,目赤腫痛,失眠。

  〖人體穴位配伍〗配腎俞穴、肝俞穴、百會穴治眩暈。

  〖刺灸法〗直刺0.3~0.5寸。

  〖附註〗八脈交會穴之一,通陽蹺脈。

  〖別名〗鬼路,陽蹺。

  〖穴義〗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

  〖名解〗

  (1)申脈。申,八卦中屬金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來自膀胱經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氣,其性偏熱(相對於膀胱經而言),與肺經氣血同性,故名。

  (2)鬼路。鬼,與天相對,指穴內的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路,道路。鬼路名意指穴內氣血為地部經水。本穴物質一是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二是崑崙穴下行而至的地部經水,鬼路名意旨在強調穴內氣血的經水部分,故名鬼路。

  (3)陽蹺。陽,陽氣也。蹺,蹺脈也。本穴物質中既有天部的陽氣,又有地部的經水,氣血物質性同蹺脈之性,故名蹺脈。

  (4)足太陽陽蹺脈之會。同陽蹺名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一為經部經水,其量少,二為天部的溫熱之氣。

  〖運行規律〗經水循膀胱經下行,陽氣循膀胱經上行。

  〖功能作用〗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治法〗虛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實熱則瀉針出氣。

頭維穴Tóuwéi(ST8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頭維穴位於人體的頭側部髮際里,位於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嘴動時肌肉也會動之處(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4.5寸)。(詳見此頭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指壓頭維可以治療臉部痙攣、疼痛等面部疾病。細節內容請參閱相關網頁「按摩療法治療臉部痙攣、疼痛」。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頭維穴Tóuwéi(ST8)

  〖取穴方法〗人體頭維穴位於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

  〖解剖〗在顳肌上緣帽狀腱膜中;有顳淺動、靜脈的額支;布有耳額神經的分支及面神經額穎支。

  〖主治疾病〗頭痛,目眩,口痛,流淚,眼瞼(目閏)動。

  〖人體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頭痛;配太沖穴治目眩。

  〖刺灸法〗平刺0.5~1寸。

  〖附註〗(1)足陽明、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2)《甲乙》禁不可灸。

  〖別名〗顙大穴。

  〖穴義〗胃經的五穀精微由本穴分送頭之各部。

  〖名解〗

  (1)頭維。頭,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內物質所調節的人體部位為頭。維,維持、維繫之意。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有維持頭部正常秩序的作用。頭部為諸陽之會,它要靠各條經脈不斷地輸送陽氣及營養物質才能維持它的正常運行。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在輸送頭部的陽氣當中佔有一定比例,對頭部各項功能的正常運轉起著重要作用,而胃經氣血傳之於頭又是靠本穴傳輸,故名。

  (2)顙大穴。顙,額頭。大,多也,指穴內的氣血盛大之意。胃經屬陽明,多氣多血之經,與其它經脈相比,胃經輸送頭部的氣血物質要多,而本穴又為胃經氣血上供頭部的出口,其轉運的氣血物質也多,故名為顙大。

  (3)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本穴為胃經向頭部輸送氣血之處,因其輸送氣血的量大且強,運行為風行之狀,性同膽經氣血,故為足少陽陽明之會。又因本穴輸送頭部的為純陽之氣,性同陽維脈氣血,故為足陽明陽維之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陽氣。

  〖運行規律〗陽氣以風行之狀由本穴分散於頭之各部。

  〖功能作用〗向頭之各部輸送胃經的陽氣及精微物質。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印堂穴

取穴方法:

  取定穴位時,患者可以採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勢,印堂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前頭痛、失眠、高血壓、鼻塞、流鼻水、鼻炎、鼻部疾病、目眩、眼部疾病等。此穴治病舉列:「穴道指壓法治療鼻內膿疙疽」。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印堂穴

  〖標準定位〗位於前額部,當兩眉頭間連線與前正中線之交點處。

  〖取法〗仰靠或仰卧位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和降眉間肌。皮膚由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分布。肌肉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血液供應來自滑車上動脈和眶上動脈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靜脈。

  〖功用〗清頭明目,通鼻開竅。

  〖主治疾病〗1、頭痛,頭暈  2、鼻炎,目赤腫痛,三叉神經痛。

  〖刺灸法〗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針放血,可灸。

第三厲兌穴

取穴方法:

  第三厲兌位於人體的足部,第三趾甲根邊緣下方約二毫米處,稍微靠第二趾。(詳見此足底按摩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的主治疾病為:指壓此穴位,對於治療燒心、噯氣很有效果具體細節請見於網頁:穴道指壓法治療燒心、噯氣。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厲兌穴(此為第二厲兌穴)

  位置:位於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有趾背動脈形成的動脈網;布有腓淺神經的足背支。

  主治:鼻衄,齒痛,咽喉腫痛,腹脹,熱病,多夢,癲狂。

  配伍:配內關穴、神門穴治多夢。

  穴義:胃經經水由此回歸胃經的體內經脈。

  名解:厲,危岸也。兌,口也,八卦之中以兌為口。厲兌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迴流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迴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兌。

身柱穴Shēnzhù(DU12

穴位取穴法:

  取定穴位的時候,患者宜採用俯伏坐位,身柱穴位於人體的後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處。(詳見此腰背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小兒夜啼哭、抽風、幼兒體質虛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身柱穴Shēnzhù(DU12)

  〖穴位取穴法〗人體身柱穴位於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三肋間動脈後支,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三胸神經後支內側支。

  〖主治疾病〗身熱頭痛,咳嗽,氣喘,驚厥,癲狂癇證,腰脊強痛,疔瘡發背。

  〖人體穴位配伍〗配水溝穴、內關穴、豐隆穴、心俞穴治癲狂癇;配風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熱、咳嗽;配靈台穴、合谷穴、委中穴(瀉法)治疔毒。

  〖刺灸法〗斜刺0.5~1寸;可灸。

  〖穴義〗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飽滿之狀。

  〖名解〗身,身體也。柱,支柱也。該穴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吸熱後化為強勁飽滿之狀。本穴物質為神道穴傳來的陽氣,至本穴後,此氣因受體內外傳之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充斥穴內並快速循督脈傳送使督脈的經脈通道充脹,如皮球充氣而堅可受重負一般,故名。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強盛飽滿的陽氣。

  〖運行規律〗循督脈上下相傳。

  〖功能作用〗補氣壯陽。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外關穴  Wàiguān(SJ5)

取穴方法:

  取此穴位時應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仰卧,俯掌的姿勢,外關穴位於人體的前臂背側,手脖子橫皺紋向上三指寬處,與正面內關相對。(或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詳見此上肢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手腳麻痹、肘部酸痛、手臂疼痛、偏頭痛、落枕、肋間神經痛等。該穴為人體手少陽三焦經上的重要穴道,本站有關該穴道的治病療法有:穴道指壓法治療風濕疼痛、治療肋間神經痛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外關穴  Wàiguān(SJ5)

  〖取穴方法〗人體外關穴位於前臂背側,當陽穴池穴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解剖〗在橈骨與尺骨之間,指總伸肌與拇長伸肌之間,屈肘俯掌時則在指總伸肌的橈側;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動脈和掌側動、靜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深層有前臂骨間背側及掌側神經。

  〖主治疾病〗熱病,頭痛,頰痛,耳聾,耳鳴,目赤腫痛,脅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顫。

  〖人體穴位配伍〗配足臨泣穴治頸項強痛、肩背痛;配大椎穴、曲池穴治外感熱病;配陽陵泉穴治脅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註〗三焦經絡穴,八脈交會穴-通陽維脈。

  〖別名〗三焦經氣血在此脹散外行。

  〖名解〗

  (1)外關。外,外部也。關,關卡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脹散外行,外部氣血被關卡不得入於三焦經。本穴物質為陽池穴傳來的陽熱之氣,行至本穴後因吸熱而進一步脹散,脹散之氣由穴內出於穴外,穴外的氣血物質無法入於穴內,外來之物如被關卡一般,故名。

  (2)手少陽陽維之會。本穴物質為吸熱後的脹散之氣,此氣外出本穴後交於陽維脈所在的天部層次,故為手少陽陽維之會。

  (3)三焦經絡穴。絡,聯絡也。本穴輸出的物質為天部的陽熱之氣,它不光輸向本經各穴所在的天部層次,它還外傳於手厥陰心包經所過的天部層次,本穴有聯絡各部經脈氣血的作用,故為三焦經絡穴。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陽氣。

  〖運行規律〗一是循三焦經上傳於支溝穴,二是別走心包經,三是上行於天部並交於陽維脈。

  〖功能作用〗聯絡氣血,補陽益氣。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迎香穴Yíngxiāng(LI20

取穴方法:

  取穴時一般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迎香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詳見此鼻部穴點陣圖相關圖示)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鼻炎、鼻塞、鼻竇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當您上齒牙痛時,指壓該穴,可以快速止痛,其細節見於本站「穴道指壓法」欄目中的相關網頁「指壓療法快速止牙痛」。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迎香穴Yíngxiāng(LI20)

  〖取穴方法〗人體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解剖〗在上唇方肌中,深部為梨狀孔的邊緣;有面動、靜脈及眶下動、靜脈分支;布有面神經與眶下神經的吻合叢。

  〖主治疾病〗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症。

  〖刺灸法〗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註〗(l)手、足陽明經交會穴。(2)《外台》:不宜灸。

  迎香穴  手足陽明之會。

  〖別名〗沖陽穴。

  〖穴義〗接收陽明胃經的五穀濁氣並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

  〖名解〗

  (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穀之氣也。該穴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經供給的氣血。大腸經與胃經同為陽明經,氣血物質所處的天部層次相近,迎香與胃經相鄰,所處又為低位,因而胃經濁氣下傳本穴,故名。

  (2)沖陽穴。沖,直上也。陽,陽氣也。沖陽穴名意指大腸經陽氣由本穴上沖並交於陽明胃經。本穴為大腸經諸穴的最高穴位,大腸經循經上行的陽氣皆聚集於此,而本穴又與陽明胃經的氣血物質所處層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陽氣向上直衝交於陽明胃經,故名。

  (3)手足陽明之會。理同迎香、沖陽之名解。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之氣。

  〖運行規律〗大腸經上行的陽氣在此交於胃經,而胃經的下行濁氣則在此交於大腸經。

  〖功能作用〗交換大腸經與胃經的天部之氣。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之。

六華灸穴

取穴方法:

  此穴位於:首先設定它是連接肩胛骨下端的線,它的中心位於第七、八根胸椎之間,如圖所示,先找①處,再由①向下二格尋找②,再由②向下二格尋找③,在①②③各點左右處約二指處便是「六華灸穴」。

  主治癥狀:

  此穴的主治癥狀為:此穴是對任何胃腸病以及內臟疾病治療都極具效果的穴位。此穴的細節用法請參閱「穴道指壓法治療噁心」網頁。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十七椎穴

  〖取穴方法〗位於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腰椎棘突下。

  〖主治疾病〗腰腿痛、下肢癱瘓、崩漏、月經不調。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棘間韌帶。(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第5腰神經後支的皮支分布;深層有第5腰神經後支的肌支和腰動脈分布。

腰奇穴

  〖取穴方法〗位於骶部,當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間凹陷中。

  〖主治疾病〗癲癇、頭痛、失眠、便秘。

  〖操作〗向上平刺1--1.5寸;可灸。

  〖解剖〗(1)針刺層次:皮膚-->皮下組織-->棘上韌帶。(2)穴區神經、血管:淺層有臀中皮神經分布;深層有骶神經後支和骶中動脈分布;再深可進入骶管裂孔。

我們已經談過穴道位於「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經絡以外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後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體穴道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

  無論多麼專業的人也無法全部熟記這許多穴道的名稱,更不要說運用自如了。

  不過,治療常見病不需要這麼多的穴道。事實上,只要熟知與其相關的人體的穴道,便可充分地進行穴道醫療了。

  重要的是,不是大量熟記穴道,而是充分找到有效的人體穴道,並純熟地運用。因此,本站以正穴為中心,嚴選特別有效的穴道,配合癥狀或疾病,好好地運用這些穴道,每個人都可進行穴道治療。

穴道,也就是出現反應的地方。身體有異常,穴道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①用手指一壓,會有痛感(壓痛);

  ②以指觸摸,有硬塊(硬結);

  ③稍一刺激,皮膚便會刺癢(感覺敏感);

  ④出現黑痔、斑(色素沉澱);

  ⑤和周圍的皮膚產生溫度差(溫度變化)等。

  這些反應有無出現,是有無穴道的重要標誌。

  若找到本站所提到的穴道,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若出現前述的反應,即可判斷有穴道在。

  另外,本站在穴道的找法中,頻頻出現「兩指寬」、「三指寬」等字眼,這是計算穴道位置時的基準,有「同身尺寸」之說。例如,「一指寬」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寬度;「兩指寬」則是指食指與中指並列,第二關節(指尖算起的第二個關節)部分所量的寬度。

  手指的大小、寬度,依年齡、體格、性別而有極大的不同。以此法確定穴道位置時,務必以患者的指寬度來找。

穴道療法,最容易被忽視的是呼吸。似乎很少人知道:呼氣時刺激穴道,刺激的傳導較佳,可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

  吸氣時,肌肉收縮而僵硬。這時,即使指壓穴道,也僅是痛,刺激本身並不太會被傳達。相反地,呼氣時,肌肉鬆弛而柔軟,此時,若給予刺激,痛感少且刺激傳導佳,是非常有效果的「刺激」。

  因此,要刺激穴道時,請配合呼吸的頻率進行。

輕撫所示經穴周圍的皮膚,如此將可發覺在其附近,有膚質粗糙、膚色蒼白、偶爾帶有紅色或有灼熱感的異樣部位,正是反應力強的經穴所在。

  用拇指及食指捏起那個部位,摸摸看,將會感到刀割樣的刺痛,再以指頭輕輕壓按其他部位,找出點狀的硬塊肌肉。

  觸摸看看皮膚表面的反應,然後捏起輕壓看看,皮下組織較硬的部位,就是施治的部位,就是施治的經穴所在。

  經穴的位置以分、寸為表示單位,但並非一般尺寸單位。經穴療法所指之寸,乃為受治者的:①大拇指最寬部分②中指大拇指指尖觸接成輪狀時,中指第二節皺紋兩端之間的距離。一寸之即為五分。

中醫認為,經絡是人體全身氣血運行的通路,經絡與體表交會之處即是經穴所在。內臟若有疾病,在身體表面上的相關部位就會有所表現,呈現出異狀。

  《內經》記載人體有365個經穴,依附在14條經絡上有秩序地排列著。但並非所有經穴均須加以灸治,如欲治療耳鳴時,到底須灸在何種經穴上才好,這便要靠多年的臨床經驗了。

  以手指觸摸皮膚,找到特別感覺刺痛的經穴位置施以種種刺激來治療病證,就是中醫學所稱的經穴療法。

  但經穴位置因人而異,人體經穴圖中所顯示的經穴位置,只是供作參考而已。

  以圖示的基本經穴為中心,仔細查看周圍皮膚及皮下組織的狀態,才能真正找出患者的經穴。人體機能異常,就會反應到有關經穴上,因此經穴療法非常有效。

指壓

  在家庭中進行的穴道刺激中,使用普遍的是指壓。指壓最主要是利用施力容易的大拇指,或食指、中指。利用指腹部分按壓是其訣竅。因為這樣,可加重壓力,而且長時間按壓也不致疲倦。

  因慢性病等因素而導致身體衰弱時,一般僅予以輕壓,這稱為「補法」,即補充能量,是促進器官恢復到正常狀態的刺激法。神經亢奮、有強痛時,則予以重壓,這稱為「瀉法」,此乃抑制過高能量的刺激法。雖然統稱「指壓」,實際操作時,應視疾病、癥狀而有不同指法。壓的時間是每壓3-5秒,休息2-3秒,再壓3-5秒,每一部位重複3-5次。注意指壓時要配合獨特的呼吸法,基本要領是:指壓時呼氣,停壓時吸氣。

按摩

  認為按摩是一種搓揉身體的刺激方法的人也許很多。可是,真正的按摩,五指並用,有「捶」、「搓」、「揉」、「壓」等各種按摩法。其中,所謂「壓」的手法,就是上面所提到的指壓。

  一般來說,捶或用力壓的是瀉法,應用於神經痛等疼痛厲害時使用。輕輕搓、揉等是補法,用於手腳發麻等,按摩時間為5-15分鐘以內。

灸術

  灸術,是利用艾草給予皮膚熱刺激。基本上,灸術是種補法,自古以來便被應用於慢性病的治療上。

  在家中進行灸術時,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並將它捻成細長狀。然後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處摘下,製成大約是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以少許的水弄濕皮膚,在穴道上放置上述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來。然後點燃線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熱」時更換新的艾草。若沒有特殊狀況,一個穴道上用上述的灸進行三「狀」到五「狀」的治療(燒完一次艾草,稱一「狀」)。此法是在發熱之後拿掉艾草,故稱為「知熱灸」。

  由於灸發熱後,會留下痕迹,所以有許多人不喜歡。如果這樣,可使用「間接灸(溫灸)」。此法是在皮膚上放置大蒜、姜、鹽、味精等,再在其上燃燒艾草。依使用材料之不同,可稱為蒜灸、姜灸、鹽灸等等。

  這種熱刺激十分緩和,不會有留下痕迹之虞。市面上已有賣間接灸的商品,所以可利用這些商品。

  最簡單的灸療法是線香灸。準備一根線香,點上火,將線香頭靠近穴道,一感到熱,便撤離。一個穴道反覆5-10次。

我們也可以利用身邊的小東西來刺激穴道,例如發下的方法就非常有效。

使用牙籤

  牙籤5、6支用橡皮條綁好。以尖端部分連續扎刺等方式刺激穴道。刺激過強時,則用圓頭部分,此法可期待出現和針療法相同的效果。

使用吹風機

  不喜歡灸術的朋友,可以利用吹風機的暖風對準穴道吹,藉以刺激穴道。這為溫灸一種。

使用牙刷

  體質虛弱的孩子,肌膚較易過敏,再小的刺激也往往受不了,此時可利用舊牙刷來以按摩的方式來刺激穴道。

利用衣刷

  此法對刺激背部等大範圍的部位十分方便。

利用圓珠筆

  以手指做指壓時,不能好好使力的朋友,可利用圓珠筆或鉛筆等來刺激穴道。方法是用圓珠筆頭壓住穴道(要領與指壓同)。一般來說,此法壓住穴道部分的面積較廣,刺激較緩和。

使用米粒

  在割成一厘米見方的膠布的中央,放置一粒生米,然後貼在穴道上。如此,便可給穴道長時間的微量刺激。在指壓或按摩後以此方式刺激穴道,具有保持其效果之功能。

使用球

  脊椎骨的兩側有許多重要的穴道,可惜的是,自己無法好好地刺激它們。但若有軟式的棒球,即可輕易地達成。

  仰卧,將球放在背部穴道的位置,藉助身體的重量和軟式棒球適度的彈性,穴道可獲得充分的刺激。

  想要刺激背部的穴道時,請大家務必要試試這方法。

  像高爾夫球那種硬球,比較適合刺激腳內側的穴道。坐在椅子上,將高爾夫球置於腳底並滾動它,對刺激湧泉等穴道十分有效。

打擊(劈擊)法先將五指併攏伸直,拇指折於內側,劈擊時用掌小指側面,當小指側面接觸穴道期間,將氣由口、鼻猛吐。換句話說,手要使勁,使筋肉緊張,被打之處必須鬆弛。

  這種打擊法在突發性,沒有醫藥品應用時最為適合,因此平常健康時,應認識各種穴道位置,以備使用。

這種方法適用於必須廣範圍刺激穴位或穴道範圍廣闊時使用。將食指至小指向內側強握,拇指輕置於典指之上(握拳)。

  然後用拳頭小指側面強力打擊,在打擊時,必須由鼻、口同時猛吐氣。吐完氣時立即吸氣,接著打擊。如此不斷的每隔半秒有規律的打擊。

指壓是以使用拇指、食指、中指為主。它和一般指壓法不同之處是在不僅用拇指指腹來按壓,能自由地順應各穴道最有效果的指頭來按壓。

  這種指壓法並非像一般指壓法必須固定45度角,它只要能使脊椎或與脊椎相關的各神經得到刺激,促進荷爾蒙分泌效果就可以,而且為了能治療自己,必須與獨特的呼吸法並用。

  關於呼吸法後面會有詳細介紹,在此簡單地說——人體在吐氣的同時筋肉會鬆弛,血流變緩;當吸氣時,筋肉變硬,強烈刺激骨骼;停止呼吸時人體神經會覺醒,能蓄積生命能源的「氣」,如果能巧妙地運用呼吸法,會使效果倍增。

  在此所談的呼吸法,大都是一面壓一面吐氣6秒鐘,再吸氣。

捏法是用於穴道狹小之處。捏時用拇指和食指指腹部分,由左右或是前後捏,一面深吐氣一面用力捏。其次一面深吸氣一面暫停捏,並稍微移離指頭。此時的呼吸須自然呼吸。捏法也因穴道而異的,不同的穴道可適當地採用最合宜的捏法。

這種靈氣是以拇指、食指和中指較強。這種靈氣能給患部靈性治療力,使內部提高自然治癒力。

  由不完全呼吸所產生的各種弊害時常見。例如頭暈、精神無法集中、焦躁、食欲不振、身體倦怠等等,都是由不完全呼吸所致。

  人類大腦和呼吸作用有很大的關係。根據實驗,腦部呼吸量是沒運動筋肉的20倍,每100克腦,在一分鐘需要600至800c.c的氧氣。因此在空氣污濁的都市,腦內氧氣不足是在所難免。相反的如果完全呼吸新鮮空氣,呼吸作用旺盛的話,能保持頭腦靈活、清晰、情緒穩定,這也是必然之事。

當你採用指壓法時,如果不完全呼吸的話,會使效果減半。正確的呼吸法配合指壓法,能使穴道療法產生三倍以上的效果。

以下的呼吸法最適合穴道指壓健康療法。

  ①按壓時的呼吸——先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氣一面進行指壓,在6秒鐘時將手離開穴道。

  ②打擊時的呼吸——先深吸一口氣,在打擊同時,由鼻、口將氣猛吐。

  ③撫摸時的呼吸——先深吸一口氣,一面緩緩吐出,一面輕輕撫摸。

治療暈車暈船的穴位與指壓法

  「鳩尾」穴是對治療暈車暈船能產生速效的穴位。它位於身體前中心線之上,在最底下肋骨稍下之處。只要一邊吐氣一邊按壓此處6秒鐘,如此重複10次便能調整胃的功能,不再有欲吐的感覺。

  如果每日指壓「第二厲兌」穴,可根治暈車症。「第二厲兌」穴位於腳的第二趾趾根外側2厘米處。只用拇指和食指,一邊吐氣一邊揉約6秒鐘,如此重複10次,連續20天不間斷,就可根治暈車暈船症。


推薦閱讀:

人體三大穴,補腎固元還長壽
人體每天應該攝取的九大營養素
超清晰!人體穴位大圖解
110千伏高壓線下生活對人體的危害,有什麼方法可以減少輻射?
人體排寒氣的秘密及揭秘讓你手到病除的神奇子午流注(有圖有真相,極其珍貴)

TAG:人體 | 常識 | 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