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把握現在 天命在我之養生六德·飲食有節之一1
第二章 把握現在 天命在我
第五小節 養生六德
飲食是生命和外部環境聯繫的重要途徑,不只是營養素那樣簡單。不同季節的飲食,承載了不同時間的信息;不同地域的飲食,承載了不同空間的信息,山川寒熱通過飲食,滋養生命之形,維護生命順應時空的因應協調性。
《呂氏春秋.盡數》:「凡食無強厚味,無以烈味、重酒,是以謂之疾首。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凡食之道,無飢無飽,是之謂五藏之葆。」《醫學傳燈》:「飲食雖能養人,亦能害人。欲求長生者,全要飲食節制,為卻病之良方。」在漫長的生命歷程中,不同地域的人吃著不同的飲食,形成了不同的飲食因應規律。亞洲人有亞洲人的飲食規律,歐洲人有歐洲人的飲食規律,成就了不同地域的人群體質、代謝特點。不同地域的人,遵循不同的飲食規律,有益於身體健康。飲食有節是因人、因地、因時制宜的,概括起來主要在三點:時間之節,吃要定時,到點飲食;食量之節,吃莫過飽,七分即可;膏粱厚味之節,食當葷素搭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不能太多。
(1)飲食的因時制宜
飲食講求營養是現代生活的標誌。但營養在不同時間,對於不同個體,需要是不同的,不是營養的就都是有利的,只有氣化平衡的才是有益的。飲食要注意不同情況,區別對待,講究因人、因時而異。
因時而食是中醫養生的重要原則,主要是指要注意飲食與時間節律相應。人隨時間而進化,應節律而生存,生命在其進化的歷程中,形成了自然的生命應時節律。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適應自然,平衡陰陽,落實到飲食上,就是因時而調。
飲食養生有年節律和日節律二種情況。年節律是指飲食要根據季節氣候的寒溫變化和人體「陰陽神氣」生長收藏的不同情況,對飲食的種類加以選擇。年節律是食物生長收藏的自然規律形成的,本身不存在什麼問題,百多萬年都是出產什麼吃什麼。科技文化令食物生產,脫離了自然規律,反季節、跨地域的飲食物到處都是,季節性很強的蔬菜水果,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有。在食物出產失去時間節律的情況下,需要注意兩個方面:
一是根據脾胃功能,隨季節變化的規律選擇飲食,養護後天之本。如炎夏暑熱,氣津兩耗,脾胃氣化機制較弱,應當多食冬瓜、酸梅湯、綠豆粥等甘寒生津、健脾開胃的飲食,少食油葷、煎炸燥熱類的食品,防止傷害脾胃功能,避免滋生痰濕,保證脾胃運化不受影響,水谷正常化生精微,補充過耗的氣津。冬季寒冷,陽氣閉藏,養形固精,脾胃運化能力較強,多吃溫熱補益類食物,如牛肉、羊肉等血肉有情之品,便於氣化藏納,少食生冷,防止損傷陽氣,保證腎有精可藏。夏天以涼,冬天以溫,和天地陰陽之變化而互為補充,成就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生命之德。
二是注意食用應時而產的瓜果蔬菜。人和自然萬物具有陰陽同構性,存在隨一年四季而生長收藏的節律性,應時而產的物品吻合於人體的陰陽節律,故食用時鮮果蔬,有利陰陽氣化活動的年節律。《對山醫話》云:「春生梅,酸斂以平肝木:夏生瓜,甘寒以清暑熱;秋生梨,甘涼以肅肺金;冬熟杞,甘溫以益腎水。此四時之宜,以合陰陽,而安六腑。」春天食用酸味食物,應該根據自己的生命之應來選擇,如肝氣生髮太過,出現心煩燥熱易怒等,恐怕有上逆之虞,食酸以平之。一般情況下,春天要順應肝氣生髮,酸收過度不好。
「朝莫虛,暮莫實」是飲食養生在日節律上的具體要求。 「朝莫虛」就是早上不能空肚子。人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走到今天,早就形成了因應晝夜活動的氣化調控機制。日出而作,脾胃運化機能活躍,水谷化生精微,滿足日出而作的需要,早上不能空著肚子。空肚子對機體的危害是雙重的,一是缺乏水谷精微的補充,機體被動地、非病邪因素地動用正氣儲備,影響機體對疾病的防禦能力。《瞿仙活人書》中有早起空腹趕路,觸犯寒露而亡的例子。二是上午生命活力旺盛,工作強度較大,勞則耗氣,脾胃反處於空虛之中,長期下去,「脾胃虛弱,百病由生」。
推薦閱讀:
※春日養生以肝為先
※李一道長·養生有良方·生的意義·授權連載之十六
※食療養生歌訣全集【精美圖文】
※ 五穀養生
※滋陰益氣防燥病——白露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