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結構看中印龜兔賽跑(轉)

作者:中山水寒1901年印度人口為2.38億;其時中國人口4.26億。2006年印度人口10.95億;而2006年中國人口12.5億左右(計生委宣稱是13.1億,但是國家統計局局長承認到2004年就有至少4000多萬的水分,並且水分逐年增加)。換句話說,從1901年到2006年,印度人口增加到4.6倍,而中國人口只增加到2.9倍。文明的創造靠精英(數十年、數百年、上千年出一個的精英),文明的毀滅也是精英(一年出無數個的「精英」),文明的保留靠普通百姓。中國有重視「精英」的傳統,但往往是精英誤國。無論是老一代知識精英陶行知、馬寅初、劭力子、夏衍,1980年代的政治精英,自由主義學者何清漣、余傑,還是新左派學者何新,都認為人口問題是中國很多問題的根源,控制人口是中國的當然選擇。從某種意義上說,計劃生育是幾代精英的恥辱。在1980年那種政治現實下,以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下,決策者想不實行計劃生育都難。中華文化圈的韓國、新加坡由於尊重精英的觀點,對人口控制也是非常熱情(由於政治制度的原因,精英們的設想不能完全付諸實踐),現在後悔莫及。台灣由於重視精英,還曾想要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當行政院長(在台灣生育率只有1.1的現在,李遠哲還認為台灣需要繼續減少人口)。人口問題是慢性問題,在人口方面的看法,不但反映出決策者的眼光,同樣也反映出學者的眼光。學術有專攻,不要一碰到問題就往「人」身上推。有媒體宣稱,有三件與中國相關的事情,讓印度的知識精英刻骨銘心。其中之一就是印度不能像中國這樣實行計劃生育,導致印度經濟發展落後於中國。1976年,當時的總理英迪拉·甘地在精英的建議下,曾發起一場控制人口增長的運動,結果遭到廣大選民的強烈反對,在第二年的大選中,英迪拉·甘地遭到慘敗,黯然下台。之後,以壓倒多數獲勝的人民黨執掌了在新德里的權杖。他們對甘地夫人的節育計劃予以否定,並很快宣布了一項新的人口政策——家庭幸福工程。此工程的意圖是明確的,即它是以自願為原則的。在歷年的競選中,沒有任何政治家在競選時敢提關於「人口控制」的字眼。由於印度缺乏連貫的政策來控制人口激增,儘管控制人口的措施和辦法多次出台,但始終難以得到認真的貫徹落實,最後總是不了了之。而現在國際社會看好印度的原因恰恰就是印度因為沒有強制執行過激的計劃生育政策而有年輕、合理的人口結構。普通人的感性常識比精英的理性思維(用放大鏡放大人口的某一負面作用)更合理。目前中國人口比印度多。但是從人口結構圖可以看出,中國人口多在中老年人口;中國30歲以下年齡組人口卻遠比印度少。在兩國社會發展水平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勞動力意味著綜合國力。現在中國綜合國力比印度強,一方面是中國在1979年之前已經與印度拉開了差距(從人類發展指數HDI來看,1950年中國HDI為0.159,印度為0.160;1980年時候中國HDI提升到0.588,相當於印度1997年的水平。就是說到1980年中國已經拉開了印度十多年);另一方面是中國現在的勞動力比印度多。以20-64歲為勞動人口的話,那麼中國2005年有勞動年齡人口8.06億(其中男性4.0億,女性4.06億),印度只有5.81億(其中男性2.98億,女性2.82億),中國勞動力是印度的1.39倍。由於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占男性的86%,而印度只佔50%(大量的孩子需要婦女養,從民族長遠角度看,印度婦女正在做出巨大的貢獻),因此現實上中國勞動力是印度的1.70倍。到2025年,中國人口將只有13億左右,而印度將達到14.5億左右。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肯定會降低(中國必須鼓勵生育以提高生育率,否則國家將徹底喪失可持續發展能力),而印度隨著經濟發展生育率將會降低,婦女勞動參與率可能會升高。2025年中國20-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現在0-44歲的人口,忽略死亡情況)為8.67億(其中20-44歲的黃金時期勞動力為4.38億,45-64歲的中老年勞動力為4.29億),印度20-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8.77億(其中20-44歲的黃金時期勞動力為5.59億,45-64歲的中老年勞動力為3.17億)。雖然中國勞動力總量只稍少於印度,但是中國的勞動力結構沒有印度合理,中國的生產效率可能將比印度低。然後以此為轉折,中印差距將會越來越大。國際社會把中印目前的崛起形象地比喻為龜兔賽跑,中國就象一隻兔子,跑在前面,印度則象是一隻烏龜,跟在後面。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印度龜將戰勝中國兔。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印度沒有「計劃生育」政策,因此人口增長能夠跟上經濟發展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而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卻使中國經濟面臨著勞動力供應不足的難題。近年中國每年出生人口已經下降到1200萬左右,其中女孩不到600萬;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萬,其中女孩1200萬。這就意味著今後印度的物質再生產能力是中國的兩倍(勞動力是中國的兩倍),人口再生產能力也是中國兩倍(育齡婦女是中國的兩倍)。考慮到中華生育文化破壞嚴重,而印度生育文化卻相對保存的比較好,那麼今後中國每年出生人口不到印度的1/3。2005年中國與印度人口結構比較(單位:萬人)

3、中國、印度、日本、美國人口結構比較以下是美國人口普查局(2006-08-24)資料;單位:百萬;每幅圖的左側為男性,右側為女性。中國2005年人口結構圖(註明:該圖採納中國計生委的人口數據,實際上中國人口結構遠沒有這麼好)。

印度2005年人口結構圖

日本2005年人口結構圖

美國2005年人口結構圖

中國2025年人口結構圖(註明:該圖採納中國計生委的人口數據,實際上中國人口結構遠沒有這麼好)。

印度2025年人口結構圖

日本2025年人口結構圖

美國2025年人口結構圖

說明:上圖中國2005年0-4歲人口為8218萬人,但是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只有6846萬人。上圖2025年中國人口結構是依據2025年達到14.53億人口總量來預測的,但是實際上中國人口不可能達到13億(即使現在停止計劃生育並鼓勵生育,2025年都難以達到14.53億人口)。就是說中國人口結構遠沒有上面圖片顯示的那麼好。從人口結構可以看出,今後對美國構成競爭的將是印度而不是中國(需要說明的是,筆者並不是說印度對美國構成威脅。)。中國勞動力優勢只有十多年,然後就面臨嚴峻的老年化問題,中國今後有三四億老年人,哪裡有能力( 「人」力)對美國構成威脅?美國一些右翼人士將中國視為假想敵實在沒有道理(高估了中國的實力)。日本的綜合國力將走下坡路。如果中國不調整人口政策、改革分配製度,並重建生育文化,前途堪憂。蘭德公司認為2020年中國仍將很窮的預測是有道理的。目前中國有230萬現役正規軍人(此外還有約80萬的預備役部隊),武警部隊約有150萬人。除了軍官和志願兵外,假設330萬為義務役,平均服役2-3年,假設為2.5年,那麼每年應該有132萬左右的新兵入伍。現在的現役軍人主要是1985到1987年左右出生的,當時每年出生2300萬左右,其中男孩1208萬,服兵役的10.9%(女兵很少可以忽略)。而根據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樣調查,近年每年出生男孩700萬左右,那麼要想繼續保持現有軍隊規模,到時候意味著19%的人需要服役。而印度保持同樣軍隊規模,只需要10%的男丁服兵役。有人認為今後國防不靠人,靠科技,人多人少意義不大,但科技進步依賴於綜合國力。中科院《中國現代化報告2005》顯示,中國與美國等7個國家的經濟現代化差距100年。中國計劃生育政策將導致國家連基本的社會保障體制都無法建立,今後國防投入更加會受到限制,與其他國家的國防差距將會越來越大。而獨生子女的性格和身體缺陷以及缺乏對國防的奉獻精神,部隊的素質堪憂。另外由於沒有合理的社會保障體制,軍隊家屬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將會導致軍心不穩。當今後中國軍隊的主體是獨生子女的時候(古今中外,都豁免獨生子女的兵役的),戰鬥力到底有多強?現在問題是:中國根本沒有能力威脅美國,但是美國有些人卻以為中國有能力威脅美國,而中國自己一些人還真以為自己有能力威脅美國。這是中美關係的一個誤區。需要澄清這個誤區,才能促進中美關係,才能維護世界和平。人需要活在現實裡面,不能活在假想中。考慮問題首先要考慮「人」力。不要被暫時的繁榮所蒙蔽,以為中國世紀真的來了。

http://wzpwzp75.blog.163.com/blog/static/14586828200882824345195/?mode=edit
推薦閱讀:

TAG:人口 | 人口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