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斷胖瘦測健康不靠譜
大洋新聞 時間: 2013-02-24 來源: 廣州日報
用BMI來測度個人健康狀況不夠全面、準確。Gettyimage供圖 |
● BMI=體重(kg)/身高(m)的平方 用以判斷普通人群的胖瘦有一定參考價值 ● 但作為非診斷工具,BMI不能被絕對化解讀,更不能據此給健康狀況下結論
● 判斷肥胖及相關疾病,還需要參考脂肪率、腰圍以及血脂、血糖、血壓等指標
體質指數(BMI)是個「舶來詞」,等於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在歐美國家,BMI在25以下為正常,25~30之間為超重,大於30為肥胖;在我國,BMI的正常範疇介於18.5~23.9,一般認為24~27.9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如今在常規體檢中被廣泛用來判斷一個人的胖瘦,並以此作為提示可能易患某類疾病的依據。不過,最近英國牛津有科學家指出這個指標的設計存在較大缺陷。
其實,近年來人們質疑BMI可靠性的聲音時有所聞。專家認為,以此指數來衡量胖瘦簡單易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它並沒有分別計算肌肉和脂肪的含量,若以此來測度個人的健康及可能易患某類疾病的依據,遠不夠全面、準確。
文/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方寧、張秋霞
醫學指導/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 陳瑞芳 教授
新聞回放:
牛津大學教授質疑
BMI設計存在缺陷
英國《每日郵報》近日報道,英國牛津大學數學家尼克·特雷費森指出眼下被廣泛用來衡量人胖瘦程度和是否健康的一個國際常用指標BMI在設計上存在缺陷,依此斷胖瘦測健康可能會對某些人群產生誤導。
特雷費森指出,體重指數是1840年就發明的,那時候還沒有計算器,所以公式必須非常簡單以便使用,表達為:BMI=體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但特雷費森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三維立體的世界上,在身高體重指數中,體重(公斤)應該乘以1.3,然後再除以身高(米)的2.5次方,而非平方,即表達為:BMI=體重(公斤)×1.3÷身高(米)的2.5次方。
若按他這種演算法,高個兒可以再長胖一些,矮個兒則需要減減肥才能達到原先以為的胖瘦程度。他希望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NHS)調整當前所用計算方法,莫因為這個無正當理由的定義,讓數百萬的矮個子誤以為自己更瘦,而另外的數百萬的高個子誤以為自己更胖。
專家觀點:
BMI有參考價值但並非絕對準確
「BMI體質指數又稱作身高體重指數,是體檢中常見的一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體檢中心主任陳瑞芳教授介紹說,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各自國民的體型、體格和身體素質的特點,相應調整BMI的參考值。比如,在歐美國家,通常BMI在25以下為正常,25~30之間為超重,大於30為肥胖;而我國對成人的正常BMI的範疇則介於18.5~23.9,一般認為24~27.9為超重,大於28為肥胖。
陳瑞芳指出,臨床上,BMI超過24特別是達到30以上的人群,患上與肥胖相關的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中風等疾病的風險確實更高,而且風險可隨著BMI超值的遞增而上升。所以,BMI指數在很多國家被廣泛用來判斷普通人群大致的胖瘦情況,確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但BMI數值所反映的人體狀況,也不能被絕對化解讀。」陳瑞芳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BMI了解的增多,質疑其可靠性的聲音也時有所聞。因為它主要是以體重除以身高平方之比來作為衡量指標,沒有分別計算出肌肉和脂肪的含量和比例,難免有失偏頗。比如,很多運動員或健身愛好者都出現BMI超標的現象,但他們身體健康,只是因為肌肉發達,身體特別是腹部的脂肪並不多。若以BMI作為衡量其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顯然並不準確。
提醒:
BMI達標腰圍超標風險仍很大
「BMI並不是一個診斷工具,並不能以此指標來斷定一個人是否健康。體檢中有不少BMI值正常的人同樣會查出高血脂、高血糖或高血壓。」陳瑞芳說,也正因此,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或潛在相關疾病,絕不能簡單看BMI指標,還要參考人體的脂肪含量、腰圍或腰臀比等多種因素。
目前,不少體檢中心除了通過稱體重測身高查BMI指標之外,還可用人體成分分析儀測量人體成分:如體重、肥胖度判斷、身體年齡、基礎代謝量、肌肉量、推定骨骼量、內臟脂肪水平等,從而個體化指導鍛煉模式。但對常規一般體檢人群而言,上述並非必檢項目,一般較少被列入單位的常規體檢中。而腰臀比因不便於計算,一般只在科研中較多用,在普通的體檢中也很少採用。
不過,腰圍卻是個便于衡量且有補充參考意義的指標。雖然體檢時一般不量腰圍,但想了解自己的腰圍並不難,只需找一軟尺,從腹部肚臍眼的中段水平繞盆骨上端一圈就一目了然。男性正常的腰圍一般在85厘米以內,而女性的腰圍最好控制在80厘米以下,不然可能會「腰帶越長,壽命越短」。
建議:
體重過低者可排查甲亢腫瘤
陳瑞芳指出,臨床上,BMI不達標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低於18.5,一種是高過24,前者體重過低,後者超重,體檢醫生一般會建議做進一步的排查。
對於體重過低者,如果日常適當增加食物的攝入量仍出現體重進行性下降,建議做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餐後兩小時血糖、甲狀腺功能、甲狀腺彩超、胸片及腫瘤標誌物等檢查,排出是否存在糖尿病、甲亢、肺結核、腫瘤等。
對於超重者以及腰圍超過85厘米的成年男性和腰圍超過80厘米的成年女性(即便其BMI值在正常的範圍內),有條件的話建議測一測體脂肪率,以便查清身體各個部分的脂肪和肌肉比例以及基礎代謝率,並結合血脂、血糖、血壓、心電圖等其他體檢結果進行全面分析,及早發現與肥胖相關的潛在疾病,以便儘早採取干預措施。
減肥貼士:
不同身體部位「消脂」各有講究
一開春,氣溫逐漸回升,又到了擺脫臃腫大衣秀曲線的季節。但春節期間吃吃喝喝,有不少人甚至吃了睡、睡醒了又吃,不知不覺「貼」了一身「膘」;假期一過,又開始盤算一年的「減肥大計」。而一提到減肥,很多人會將BMI值作為衡量指標。
「但千萬別以為體重下降,BMI低了便是有效減肥,這是誤解。」陳瑞芳指出,有不少人是靠過度節食來控制體重的,結果餓出病來,整天無精打采、營養不良。照這種減法,BMI雖明顯下降了,但健康也被嚴重透支了。
「所以,莫太執著於降低BMI值。」陳瑞芳稱,要讓BMI降得合理又不傷身,應合理飲食,並通過合適的運動來消耗掉體內多餘的脂肪。針對不同部分,她給出如下的「消脂」貼士:
1.腰粗肚圓者:除了孕婦,這種情況多見於日常久坐少動、吃喝控制不嚴者身上,因腹部脂肪積聚過多,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較大;日常除控制飲食之外,可多做仰卧起坐來消腹脂;
2.上肢脂肪過多者:可通過拉彈簧、舉啞鈴、做單杠引體向上以助消除相應部位的脂肪積聚;
3.下肢脂肪過多者:多做跑跳運動,如跳繩、慢跑、快走、登山、騎單車等,都有助於加大下肢的脂肪消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