髖關節鬆動術的那些事
繼前幾期的肩關節鬆動術之後,小夥伴們對這種實用性的治療技術文章比較感興趣,於是這期的髖關節鬆動術和大家見面啦!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是人體比較大的關節。它的生理運動有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附屬運動有分離牽引、長軸牽引、前後、後前向滑動和旋轉。生理運動可以主動完成也可以被動完成,附屬運動一般不能主動完成。
股骨頭壞死、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的發生或者其他原因導致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以及肌肉緊張痙攣時,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都受到了限制,在康復的過程中需要實施髖關節鬆動術來改善髖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這種鬆動術針對性強、實用、見效快,患者也比較容易接受,幫助患者緩解疼痛,牽伸軟組織和僵硬關節,改善關節活動範圍,恢復肌肉張力,增加本體反饋。
澳大利亞物理治療師亞特蘭德(Maitland)於20世紀60年代創立關節鬆動術,因安全高效而被廣泛應用。髖關節鬆動術以髖關節的生理運動和附屬運動作為治療手段,在關節可活動的範圍內完成的一種手法操作技術。
Maitland手法分級為:
Ⅰ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的起始端,小範圍,節律性地來回鬆動關節。
Ⅱ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允許的活動範圍內,大範圍,節律性來回鬆動關節,但不接觸關節活動起始和終末端。
Ⅲ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活動允許的活動範圍內,大範圍,節律性來回鬆動關節,每次均接觸到關節活動的終末端,並能感到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緊張。
Ⅳ級:治療者在病人關節的終末端,小範圍、節律性地來回鬆動關節,每次接觸到關節活動的終末端,並能感覺到關節周圍軟組織的緊張。
Ⅰ級和Ⅱ級手法用於治療因疼痛引起的關節活動受限;Ⅲ級手法用於治療關節疼痛並伴有僵硬;Ⅳ級手法治療關節因周圍組織粘連、攣縮而引起的關節活動受限。治療時根據患者問題的主次,選擇有針對性的手法。
關節鬆動術的基本手法分為滾動、擺動、滑動、旋轉、分離和牽拉,具體到髖關節部位其鬆動手法如下:
1長軸牽引:緩解疼痛
患者取仰卧位,雙手抓住床頭或者以綁帶固定患者身體,下肢自然擺位,治療師面向患者雙手抓住大腿遠端,沿大腿長軸向足部牽拉。身體可後傾助力。
2
分離牽引:緩解疼痛
患者仰卧位患側屈髖90°,治療師面向病人肩部扛在患者患側腿的腘窩下,雙手抱住股骨想足部方向牽拉,分離時外力要與關節面垂直,身體可後傾助力。
3
前後向滑動:增加屈髖肌外旋活動範圍
患者患側在上保持側卧位,雙腿間可夾枕頭保持下肢水平,治療師面對患者站立,雙手同時將股骨向患者後背方向推動。
患者取仰卧位,治療師站在患者患側大腿一側,一手放於患者大腿近端前外側固定不動,另一手放在膝蓋下方的腘窩內側,將大腿稍托起後將股骨向背側推動。
4
後前向滑動:增加後伸及內旋活動範圍
患者側卧位,治療師站於患者背後,一手固定骨盆,一手放在股骨大腿骨後側位置,固定骨盆的手向後拉骨盆,股骨大腿骨後的手向前推骨盆。
患者腹部以上俯卧位,下肢自然下垂站立在地面上,治療師抬起患者一側腿置於身體前方,一手托住膝蓋固定,另一手向下推股骨頭大腿骨的位置。
5
屈曲擺動:增加屈曲活動範圍
患者仰卧位將患側屈髖屈膝,另一側腿伸直,治療師一手放在膝關節上一手托住小跟,將大腿想腹側擺動。
6
旋轉擺動:增加內旋及外旋活動範圍
患者仰卧位,患側腿屈膝90°,屈髖90°,治療師一手放在膝蓋髕骨位置,一手托住足跟。內旋時膝蓋及大腿向內擺動,足跟及小腿向外擺動;外旋時方向與內旋相反。
患者俯卧位,屈膝90°,治療師一手放在臀部位置固定臀部,另一隻手握住小腿遠端的足踝處。內旋時小腿向外擺動,外旋時小腿向內擺動。
7
內收內旋擺動:增加內收及內旋活動範圍
患者仰卧位將患側腿屈膝屈髖,治療師一手扶住患側髖部固定,一手放在膝蓋外側,將大腿向對側髖部方向擺動。
8
外展外旋擺動:增加外展及外旋活動範圍
患者取仰卧位,患側腿屈膝,腳踝置於另一側腿膝關節上方,治療師以內側手固定遠處髖關節上方,外側手置於患側腿的膝蓋上方,向下擺動膝關節。
髖關節鬆動術的禁忌症:關節活動已經過度、外傷或疾病引起的關節腫脹、關節炎症、惡性疾病及未癒合的骨折患者。
髖關節鬆動術的注意事項:
治療中注意患者的治療反應,輕微疼痛為正常反應。疼痛如果持續24小時沒有減輕反而增強,說明治療強度過大或持續時間過長;
治療疼痛的手法要達到痛點而不超過痛點,治療僵硬應超過僵硬點;
手法要平衡有節奏,持續30秒到1分鐘;
操作方向可以平行或垂直治療平面,如果是分離要垂直於治療平面,滑動和長軸牽引要平行於治療平面;
當疼痛和僵硬同時存在時,先用Ⅰ級、Ⅱ級手法緩解疼痛,再用Ⅲ級、Ⅳ級手法改善髖關節活動。
本期編輯:Belle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台「康復匯」原創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胸椎小關節紊亂症診療規範初探
※未老先衰:膝關節退變性關節炎,該如何防治?
※手法治療胸椎小關節紊亂33例
※骶髂關節錯峰
TAG: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