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收入三變
農民收入三變 |
本報記者 杜 芳 |
|
我國農民收入實現連續10年快速增長。細細盤點農民收入的變化,既要看到收入數量的增長,也要看到收入結構的變化;既要看到推動收入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也要看到制約農民增收的不利因素。只有對農民收入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才可能找准推動農民持續增收的方法和渠道。 打工收入超過種地 要為農民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破除制約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制約因素。關鍵的是要進一步提升農民工的就業質量
據國家統計局調查,2013年上半年,農村外出務工農民工為17111萬人,同比增長2.7%;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2477元,同比增長12.6%。去年上半年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達到1851元,同比名義增長16.8%,繼續保持較高增長。工資性收入成為2013年上半年農民增收的最大動力源,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51.8%。從2013年全年來看,農民收入中工資性收入佔比將首次超過家庭經營收入。
在北京開裝修公司的孫國同說:「工人的收入高低主要看幹活多少,沒有活干就沒有收入,活多時一個月能掙一萬多,比城市白領的工資還高。」孫國同說,這些年來農民工的工資一直在上漲,尤其是架子工、瓦工和油工,每天300元至400元的工資已很正常。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工工資水平不斷提高,但是當前一些因素嚴重製約著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提高,一些地方為了保持本地戶籍居民的較高就業水平,人為地限制外來打工者就業;一些收入水平較高的壟斷性行業設置了就業門檻,不論工作崗位是否需要高學歷,求職者都必須擁有高學歷,使農民工望而卻步;一些地方在勞動者權益保障問題上,仍然歧視外來務工者,造成農民工異地維權時的人為障礙。
最近一段時間正是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高發時期。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書記、法律工作部部長郭軍說,為了保障農民的工資收入,全國已經成立工會法律援助機構12948個,10年來受理職工法律援助案件49萬件,結案31.42萬件。自2012年11月工資支付專項檢查活動開展以來,為136萬農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資69.45億元。
要實現農民工資性收入的持續增長,首先要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破除諸多制約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因素。但僅提供就業機會還不夠,關鍵是進一步提升進城農民工的就業質量,從根本上通過教育和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
種地越來越賺錢
農業生產正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農田作業正在全面推廣機械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善
周鳳生是江西新建縣的農戶,去年他除了種自家10畝水田外,還承租了親戚的4畝水田。去年他家收成不錯,14畝水田早稻種了7畝、一晚7畝、二晚7畝,早稻產量900斤至1000斤、一晚1000來斤、二晚1100斤至1400斤。老周說,他家的早稻賣得好,賣了7600餘元,一晚和二晚共賣了2.03萬元,全年種地收入達到了2.8萬元。
去年,山西省夏縣胡張鄉小李村種糧大戶徐武學承包了鄰村1300多畝地。徐武學說,農田規模化種植後,集中採購化肥、種子等能降低成本,機械化作業更方便,技術推廣更便捷。同樣是種植小麥,比起散戶,種糧大戶一畝地的產出能提高200斤,成本降低10%左右。
2013年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仍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這離不開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糧食生產實現了十連增,棉花、油料、畜產品、水產品生產再獲豐收,蔬菜、水果等「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農業生產獲得大豐收為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天幫忙」、「人努力」,現代農業的發展是農民增產增收的主要原因。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表示,2013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2%,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7%。這些為糧食增產提供了重要支撐,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讓農民從土地上獲得更多收益。
江西省新建縣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已不再滿足於在自家土地上耕作,而是到周邊縣市甚至更遠的地方承包農田。新建縣聯圩鎮在外承包100畝以上水田的種糧大戶達1000戶,承包水田面積達12萬多畝,在外承包農田的數量超過了該鎮自有農田。
據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統計,目前承包土地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全國有278萬個,規模在200畝左右的家庭農場約88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95萬家。土地規模化經營,不但使一部分農民通過種地實現了致富,也使相當比例的農民通過其他非農方式實現家庭收入的持續增長。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正從分散經營向規模化經營轉變,農田作業正在全面推廣機械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越來越完善,這些改變讓種地成為一種越來越賺錢的職業。
財產性增收潛力大
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改革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顯示出廣闊前景
農民收入主要由4部分構成: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轉移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儘管財產性收入在農民收入中所佔的份額不高,但增長態勢明顯,潛力非常大。」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說。
據統計,去年前三季度農民人均財產性收入205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3.2%,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民股份合作經濟發展,農村土地流轉加快、租金持續上升,預計全年農民財產性收入將實現較快增長。
「去年中央1號文件對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說,2013年農業部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改革試點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繼續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試點和農民合作社示範社創建,深化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以改革促進農民財產性收入增加已經在實踐中顯示出廣闊前景。
在河北張家口沽源縣蓮花灘鄉榛子溝村,塞北林場的項目區宜林地恰好位於農民的放牧區。國家要「綠」和農民要「富」的矛盾難以調和。當地創新機制,推出股份製造林。採用林場投資入股、分廠技術和管理入股、鄉鎮協調入股、農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形成了1∶2∶2∶5的四級股份製造林機制,最大幅度地讓利於民。現在不但解決了「綠」和「利」的矛盾,還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林場造林面積已達到107萬畝,每植兩棵樹就有一棵歸農民所有。
「未來還要通過深化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張紅宇說,允許農民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擔保,賦予了土地承包經營權新的權能,在促進農民增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緩解農民融資困難。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試點,有助於拓寬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的渠道,這些政策對於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農民起義——子虛烏有
※兒子上北大,女兒考清華,這位農民父親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鑒!
※匯聚專家智慧,點睛致富模式——記第三屆「如何讓農民富裕起來」研討會
※農民行事曆二十四節氣
※明末亂局之中誰最早提出聯合農民軍抗擊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