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回答寶寶問的性生理問題 - yusi的博客
性生理
(指著陰莖)這是什麼?
為什麼媽媽的咪咪那麼鼓,爸爸的卻那麼平呢?
為什麼媽媽不像爸爸一樣長鬍子?
為什麼爸爸的小雞雞那裡會長頭髮?
為什麼媽媽還用尿不濕呢?
兒子和我一起躺在床上,不停地鬧,一會兒,摸到了我的乳房。兒子問:
「媽媽,為什麼你的咪咪那麼大,我和爸爸的那麼小呢?」雖然對兒子摸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太舒服,但我還是耐心地解答他的問題:「這是乳房。媽媽是女人,你和爸爸是男人。媽媽長到十幾歲的時候,乳房就開始變大,等你一出生,這裡就能有好多奶水讓你吃了。」
媽媽,我是怎麼來的?
我是大街上撿來的嗎?
媽媽,我是生出來的嗎?
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問父母這個問題,這其實是孩子在學齡前大腦發育的一個階段的必然問題。
而上面那位母親其實並沒有完全回答孩子的問題,在此之後,孩子還是會問類似的問題,因為孩子的好奇是無止境的,只有你完全把他的興趣散發開之後,他才會善罷甘休。
不要對孩子說「你是大街上(垃圾堆里)撿來的」,因為那會使孩子的心理產生挫折感。也不能對孩子說「你是老鷹叼來的」或者「你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因為那樣會使孩子缺乏最初的歸屬感,也必然會傷害孩子與父母的自然歸屬關係。
這時,你必須清晰地對孩子表達出這樣一種意思:你是爸爸媽媽親生的。至於解釋,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慢慢去引導。譬如可以直接告訴他:爸爸和媽媽相愛結婚後,除了擁抱和接吻,還要讓爸爸的精子細胞進入媽媽的卵細胞,在媽媽肚子里長成寶寶,從媽媽的產道里生出寶寶來。同時還可以告訴孩子生寶寶是一件非常艱辛的過程,培養孩子愛惜生命、孝敬父母。
我們必須明白,孩子這種提問並非是要探討兩性關係,而只是好奇而已。所以父母們無須為此擔心什麼,盡量將正確的答案以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方式對孩子講出來。
「你是我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我看你一個小孩孤苦伶仃怪可憐的,不忍心,所以就把你撿回來了。」
這樣的回答無疑會讓孩子感到非常沮喪——自己只是一個從垃圾堆里撿來的孩子,如果不聽話的話,還有可能被拋棄。這些孩子在進入反叛的青春期後可能會對父母產生誤解:怪不得你們對我不好,因為我是撿的嘛!
「你問這個做什麼,等你長大就明白了。」
相信許多父母都曾這樣回答過孩子的一些問題,但它的確不是一種好方式。這樣做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孩子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會積澱在心裡或者從同伴、老師等其他途徑尋求答案,長此以往,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會降低,而且提問題探索周圍事物的積極性也會被打擊。
「你和孫悟空一樣,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所以你才那麼頑皮。」
這樣的回答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跟爸爸媽媽沒有什麼關係,缺乏與父母天然的歸屬感與親近感。
「呵呵,你是媽媽從肚臍眼兒里生出來的。」
這樣回答的父母可能處於兩難之中,他們既想告訴孩子真相,但是又有些羞於談性,於是,只好採取這一「折中」的方式來應付孩子的提問。其實,父母在此問題上不應該羞於表達,而是需要直白地告訴孩子一些有關他生命起源的知識。
「爸爸媽媽AA之後,就有了你。」
這樣的回答看似坦白,其實並沒有切中問題的實質。孩子的問題是自己怎麼來的,而這一問題卻避實就虛,不可能解答孩子的疑問,更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感,他們日後還會發問的。
「寶寶是在爸爸和媽媽結婚以後,在媽媽的肚子里長成的。最初你很小很小,小到眼睛都看不見,只是一個細胞,叫『受精卵』,後來它開始分裂成2個、4個、8個……然後,它們逐漸長大,這就叫『胚胎』,再以後就長出了頭、頸、身體和四肢,形成了『胎兒』,媽媽肚子里有一個專給胎兒準備的『小房子』叫做子宮,你就在那間房子里住了10個月,長成一個6斤多重的孩子。後來,就像咱家的大貓生小貓一樣,被媽媽生了出來。」
這是一種科學型的回答方法,適合4歲以上的、有一定認知能力的孩子。這位媽媽用形象化的語言,將孩子關心的問題答案娓娓道來,過程完整但並不複雜,孩子很容易理解。
「爸爸身上藏著很多種子。有一天,爸爸把其中一個小種子放進媽媽的肚子里,它和媽媽肚子里的另外一個小種子結合在一起,那就是你。然後你就在媽媽的肚子里慢慢生根,慢慢發芽,慢慢長大,慢慢能聽到聲音,也會動彈了。等到你快有小熊玩具那麼大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媽媽身體里太黑了,開始又踢腿又晃腦袋,想要出來。當大腦袋的你長得足夠大時,媽媽就會到醫院裡,請醫生和護士阿姨幫忙,把你拿出來。」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能夠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孩子會對具體的成長過程感興趣。當父母對孩子這樣進行描述時,孩子會在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畫面中的主角是自己,這樣他會很高興很自豪,當然也會很明白。
推薦閱讀:
※【媽咪課堂】寶寶長高不長胖的小竅門
※孕媽媽和胎寶寶 怎樣吃更營養
※寶寶老放屁還是寶寶不放屁好 放屁的學問可不少
※【帶你讀懂4個月的寶寶】
※高齡備孕注意三點,大齡女一樣生個帥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