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大涼山孩子假期忙碌在田間
國慶七天長假,是許多人放鬆休閑的時候,然而對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孩子們來說,卻是忙碌的開始,小小年紀穿梭在田間地頭,干著和大人們一樣的繁重農活,只因為父母不在身邊、或是為了讓哥哥上學,給自己買些學慣用品……過去的這個假期,和他們無關。攝影:程雪力
從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螺髻山鎮洛博村高處一眼望去,金燦燦的稻田讓山谷變成一副多彩畫卷,當地農民一年的辛苦耕耘就等待這幾天收穫。
12歲的彝族小男孩吉馬依生,剛比水稻高出一截,但他的肩上卻挑要著一個家庭的重擔。
吉馬依生8歲那年,父親因病過世。從此,他和母親相依為命,邊上學邊幹活,成為了家裡不可或缺的「壯勞力」,耕田種地、插秧收割、飼養牲口樣樣在行。
割稻、脫穗,田間農活在吉馬依生手裡一點也不含糊。他的母親達吉莫各說,這些年自己體弱多病,家裡的事情沒少讓孩子分擔。
長長的黃金周,和吉馬依生同齡的小孩大都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中快樂度過,而吉馬依生晚上要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白天還要和母親一起收割地里的水稻。生活艱辛阻擋不了吉馬依生成長的腳步,只會讓他更堅強。
涼山州地處高海拔地區,在山間開墾出的小塊土地,不適合機械化耕種,到現在還得靠人工來收割。
今年14歲的吉木阿作是洛博村二組的一個彝族小女孩,現在家裡只剩她和父親兩人。吉木阿作的大哥在讀大學,二哥讀技校,兩個人都在外地,平均一個月就需要兩千多塊錢生活費,還不算吉木阿作的學費;吉木阿作的媽媽不識字,為了維持生計,只能去西昌市的米粉館打工,供三個孩子讀書。
父親是全家人的「靠山」,吉木阿作說,她的爸爸好辛苦,上有老下有小,都是靠他生活。吉木阿作只要放假就會幫爸爸做些農活,減輕爸爸身上的負擔。
吉木阿作在普格縣民族中學讀初二,班上有80名學生,她的成績是全班第四名。國慶長假前兩天,她把老師布置的作業全部做好,後面的假期全部都下地幹活了。
像吉木阿作這樣的山裡孩子,把讀書看作是未來的最好出路,吉木阿作說,「她沒有退路,只能好好讀書,必須考上大學,再也不要那麼苦了,長大後掙錢把爸媽接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最近的目標是先考上一所好的高中。」
在西昌市安哈鎮,一個小女孩在農田裡幹活,她的爸爸媽媽去北京打工了,她和爺爺、小爸(父親的弟弟)一起生活,遠在北京的爸媽一年才回來一次。
小女孩說,爺爺和小爸對她和妹妹很好,有什麼好吃的都會想著她們,這個假期她和妹妹主動給大人分擔一點農活。
稻子脫粒後,小女孩還要把稻草背回家裡做飼料用。
在西昌市安哈鎮公路邊,幾個小女孩摘下自家種的水果賣給遊客,她們當中最小的年紀才剛滿11歲。這些孩子利用「黃金周」掙些學慣用品錢,一天十塊八塊,或多或少,她們都很滿意,畢竟能為家裡省一點開支。
在螺髻山景區,一群彝族孩子小小年紀就學會了做生意,她們都想趁這個假期給自己掙點零花錢。
她們當中有的一邊背著弟弟妹妹,一邊賣東西給遊客,大部分是手織品、土豆、玉米之類的土特產。
景區內,一個城市孩子和母親穿著當地的彝族服裝在拍照留影,這些孩子與當地彝族孩子同處一個年齡段,卻生活在「兩個世界」。
在西昌市安哈鎮的山林里,母親下地幹活,才剛一歲多的寶寶就睡在大石板上。
在洛博村,一個小女孩背著自己的弟弟在搬磚頭,家裡蓋新房,她們也沒閑著。
放牛歸來的彝族小孩走在回家路上。對這些生活在大山裡的孩子來說,長假出遊是個遙遠的概念,能去趟西昌就已經很不錯了,他們更多地是為了生計而忙碌奔波,期待有朝一日能改變自己的生活,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推薦閱讀:
※中國人胃炎竟然因為它 附贈養胃大全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中有三個人實質是妓女
※【學術動態】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2018年第一次會議暨《中國法學》編委會會議召開
※鮮為人知:揭秘中國盜墓史上的十大驚人之最
※繼日本之後,中國也將進入低慾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