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斯諾登入俄生活將怎樣

斯諾登入俄生活將怎樣來自:hi@timetimetime.net (huahua)

斯諾登似乎已經做好了在俄羅斯生活的打算 。然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向俄羅斯或前蘇聯尋求避難的美國人過得並不快樂——他們不被信任,做著無聊的工作,不少人又想回到美國,可悲的是,還沒等到祖國的接納就客死他鄉。斯諾登若是留在俄羅斯,結局恐怕不妙。

7月31日,「稜鏡」門爆料人愛德華·斯諾登獲得俄羅斯聯邦移民局簽發的「臨時庇護簽證」。8月1日,他搭乘計程車,悄然離開了蝸居長達38日的莫斯科謝列梅捷沃機場中轉區。斯諾登將如何開始在俄羅斯的生活?他從此有了怎樣的權利和義務?

他會娶美女間諜嗎

8月1日,律師阿納托利·庫切列納向公眾展示了斯諾登的臨時庇護簽證。該簽證的簽發日期是7月31日,有效期至2014年7月31日止。

庫切列納表示,斯諾登獲得為期一年的「臨時難民」身份和一份臨時工作許可,並已前往一個「安全地點」居住。理由如他所言,斯諾登如今是「地球上安全感最差的人」。

按照俄羅斯聯邦相關法律,在一年之內,斯諾登有權在俄境內自由居住和旅行,也有權受雇於任何俄聯邦境內企業。他的安全受到俄羅斯憲法保護。

但相關法律條文同時規定,「臨時難民」身份對他有相當多的制約。最重要的一條是,自「臨時難民」身份獲得之日起3年內,他無權申請獲得俄羅斯國籍。也就是說,許多媒體津津樂道的迎娶美女間諜查普曼並取得俄羅斯公民身份,至少在幾年內是不可能的。此外,在「臨時難民」身份有效期內,斯諾登如果觸犯俄羅斯刑律,或被法院裁定從事了損害俄羅斯國家利益的行為,其「臨時難民」身份也可能被吊銷。

從法律層面講,俄羅斯總統普京要求斯諾登承諾的「不再做危害美國的事」並沒有約束力。但鑒於這一承諾系俄羅斯給予「臨時難民」身份的交換條件,在這一年內,走投無路的斯諾登恐怕別無選擇——除非俄方自己改變了主意。

一些俄羅斯企業表示願意僱傭斯諾登。然而,8月2日,庫切列納對媒體表示,斯諾登可能會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以「擺脫困居機場一個多月的噩夢」。

在最近一段時間內,陪伴斯諾登的只有不知名的「美國私人朋友」,以及自斯諾登潛逃香港起就與之形影不離並包辦一切的前英國《衛報》女記者、「維基解密」僱員薩拉·哈里森了。

斯諾登的「前輩們」

斯諾登似乎已經做好了在俄羅斯生活的打算 。然而,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向俄羅斯或前蘇聯尋求避難的美國人過得並不快樂——他們不被信任,做著無聊的工作,不少人又想回到美國,可悲的是,還沒等到祖國的接納就客死他鄉。斯諾登若是留在俄羅斯,結局恐怕不妙。

在斯諾登的「前輩」中,最著名的是號稱「美國間諜史上造成損失最大的叛徒」、雙料間諜愛德華·李·霍華德。

霍華德1951年出生,曾加入國際開發署,在拉美等地工作,後在芝加哥一家環保公司上班。1981年,他和妻子瑪麗先後應聘加入CIA。3年後,CIA準備派他潛入莫斯科。就在此時,因被指控在測謊中弄虛作假,霍華德被解僱了。隨後,因酒後暴力威脅他人,他被判緩刑、罰款。懷恨在心的他,開始秘密為蘇聯工作,先後出賣了多個CIA安插在蘇聯的高級卧底。1985年,叛逃的克格勃間諜尤爾琴科向FBI揭發了他。當年9月,他在新墨西哥州聖達菲被FBI拘捕。霍華德謊稱要回家見律師。然後,他的妻子瑪麗用錄音電話掩人耳目,掩護他神不知鬼不覺地從紐約離境前往芬蘭,並進入赫爾辛基蘇聯使館避難。

此後,他一直住在俄羅斯鄉下一間別墅里。1995年,霍華德曾出版回憶錄《安全之家》。在書中,他堅稱自己是清白的,是CIA和FBI為掩飾在尤爾琴科事件中的拙劣表現而尋找的替罪羊。他揚言願與FBI對質。據說FBI曾試圖利用其這一心態,讓人假冒美國圖書商,將他騙到第三國秘密綁架,但最終並未成功。如此傳奇的一個人,卻死得不明不白——2002年7月12日,他猝死在俄羅斯寓所內,死因據稱是「不慎跌倒摔斷了頸椎」。

斯諾登並非首位為NSA工作卻投奔俄羅斯的美國人。1919年出生於巴勒斯坦的猶太美國人漢密爾頓,1957年起為NSA工作,成為頗受重視的阿拉伯語密碼學專家。1959年,他因神經衰弱而離職。1963年,他離奇地出現在蘇聯,並被《消息報》作為「投奔光明的典範」而大事宣揚。

但種種證據表明,他就是個有妄想狂的精神病人。很快,他就被蘇聯人送進精神病院。後來,他從專為高幹看病的克里姆林宮醫院,被轉送到莫斯科以南30英里外的特洛伊茨科耶第五特別精神病院。1992年蘇聯解體,他的情況才被公之於世。以為他早已去世的妻子、兒子此後一直希望能讓他回到美國,但始終未能如願。

更轟動的美國人叛逃案,是1960年的馬丁/米切爾叛逃案。馬丁和米切爾都是海軍密碼專家,並秘密為NSA工作。1960年9月25日,他們雙雙經墨西哥逃至古巴,從那裡搭乘蘇聯貨輪抵達蘇聯,並申請政治庇護和蘇聯公民權。許多跡象表明,他們叛逃並非政治或金錢原因,而是因為他們是一對同性戀人——在當時,同性戀是為美軍所不容的。儘管蘇聯對同性戀也持嚴厲態度,但在冷戰邏輯驅使下仍然接納了兩人。

兩人此後的命運並不一致。馬丁化名弗拉迪米爾·索克洛德斯基,去列寧格勒大學讀書,但隨後便開始發牢騷,稱自己「追悔莫及」,因為蘇聯人不信任他。他曾多次向來訪的美國人求助回國,1979年索性自己跑到美國領事館詢問,結果卻被美國剝奪了國籍。1987年,他離開蘇聯,移居墨西哥並很快死於癌症,遺體總算實現了「回國」願望。至於米切爾,則一直低調生活在列寧格勒。2011年11月12日,他平靜地在家中去世。

比較特別的是海軍攝影師蘇特。1980年,因自幼仰慕俄羅斯文學,這位地地道道的美國緬因州人在義大利投奔克格勃。當時,蘇聯人差點以為他是CIA的卧底。1981年,前妻指控他是蘇聯間諜,但被美國方面忽視。1985年,雙料間諜沃克被捕,隨即供出蘇特。但後者再度矇混過關,並於1986年5月秘密逃到蘇聯。

1988年之後,他突然活躍起來,頻頻作為電視嘉賓,出現在蘇聯電視台有關美國軍情行動的專題報道中。1989年6月22日,年僅32歲的蘇特被發現死於自家車庫中處於密封狀態的車內。他的死因被宣布為「自殺」,動機是「思鄉」。但有人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僅在一年前,他還發表了一首詩,稱蘇聯是他「夢中的故鄉」。因此,他不可能因遠離出生地而感到寂寞。或許,此時去世,對他是一種解脫——這讓他免於在幾年後目睹「夢中故鄉」的分崩離析。(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推薦閱讀:

《薛定諤的貓》是什麼故事?
薦物|加濕器不止有MUJI
父母反對的愛情(婚姻)
經常聽詞、曲都很傷感的歌會不會有負面的影響?
新生剛入學,第一次見面就向師兄師姐詢問許多尖銳問題,合適嗎?

TAG: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