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病機理
陰陽失調是機體疾病病理的實質,針灸之作用在於調整陰陽。而人體陰陽平衡的維持,是以臟腑氣血功能來實現的。調整臟腑之中,又以五臟為中心。調理氣血,又以調氣為主。原理針灸治病的中醫1 、調和陰陽人體在正常情況下,保持著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如果因七情六淫以及跌仆損傷等因素使陰陽的平衡遭到破壞時,就會導致 「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 等病理變化,而產生 「 陽盛則熱,陰盛則寒 」 等臨床證候。針炙治病的關鍵就在於根據證候的屬性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於 「 陰平陽秘 」 ,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針炙調和陰陽的作用,基本上是通過經穴配伍和針刺手法來完成的。例如:由腎陰不足,肝陽上亢而引起的頭痛,治當育陰潛陽,可取足少陰經穴針以補法,配足厥陰經穴針以瀉法。2 、扶正祛邪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其轉歸的過程,即正氣與邪氣相互鬥爭的過程。 《素問 · 刺法論》說: 「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 既病之後,機體仍然會不斷地產生相應的抗病能力,與致病因素作鬥爭。若正能勝邪,則邪退而病向愈;若正不敵邪,則邪進而病惡化。因此,扶正祛邪是保證疾病趨向良性轉歸的基本法則。針炙治病,就在於能夠發揮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大凡針刺補法和艾炙有扶正的作用;針刺瀉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體運用時必須結合腧穴的特殊性來考慮。例如:膏育、氣海、命門等穴,多在扶正時用之;而十宣、中極、人中等穴,多於祛邪時用之。3 、疏通經絡人體的經絡 「 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 。十二經脈的分布,陽經在四肢之表,屬於六腑;陰經在四肢之里,屬於五臟。並通過十五絡的聯繫,溝通表裡,組成了氣血循環的通路,它們 「 內溉臟腑,外濡腠理 」 ,維持著正常的生理功能。就病理而言,經絡與臟腑之間也是息息相關的。病起於外者,經絡先病而後可傳於臟腑;病生於內者,臟腑先病而後可反映於經絡。例如,太陽傷寒,首先出現頭項腰背疼痛的經絡證候,然後出現臟腑證候。針炙治病,就是根據經絡與臟腑在生理病理上相互影響的機理,在腧穴部位進行針刺或艾炙,取得 「 通其經脈,調其血氣 」 的作用,從而排隊病理因素,治癒疾病 1 、 補虛與瀉實 補虛,就是扶助正氣; . 瀉實,就是祛除邪氣。在疾病過程中,正氣不足則表現為虛證,治宜補法;邪氣亢盛則表現為實證,治宜瀉法。 《素問 · 通評虛實論》說: 「 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 」 《靈樞 · 經脈》說: 「 盛則瀉之,虛則補之。 」 這是針炙補瀉實的基本原則。如果違反了這個原則,犯了虛虛實實之戒,就會造成 「 補瀉反則病益篤 」 的不良後果。本經補瀉。在一般情況下,凡屬某一經絡、臟腑的病變,而未涉及其他經絡臟腑者,即可在該經取穴補瀉之。這就是 「 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 的本經補瀉法。異經補瀉。假使經絡發生了彼虛此實,或彼實此的病理變化,那末,針炙處方就不局限於採用某一經的穴位。例如,合谷配復溜不僅是兩經同用的處方,而且手不示同,效果亦異,用瀉法可治感冒無汗,用補法可治陰虛盜汗。針灸治病的現代科學研究針灸刺激穴位下肌梭或遊離神經末梢,興奮交感神經,使穴位局部生物電位增高,產生"酸、麻、漲、熱"等針感,這就是針灸所說的"得氣"。產生針感後,穴位處靜電位明顯上升,在經絡線上出現電位波動,而經絡線以外則不出現。因為臟腑器官產生的生物電通過經絡投射到體表,而體表穴位受刺激產生的生物電,又反過來作用於臟腑器官,調節它的生命活動,它們的影響是雙向的。所以針灸治病的原理,就是針灸穴位產生生物電,通過經絡,調節相應臟腑器官的生理活動,使之功能恢復正常達到治病的目的。 針刺產生生物電的調衡作用,可以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低下和過於亢進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還可以抑制過敏反應,民間流行的疤痕灸長強穴,可以治反覆發作的蕁麻疹
推薦閱讀:
※三甲醫院的區別有那麼大么,為什麼人們更樂意去省會的醫院?
※按摩「指趾」祛病養生 教你怎樣掐手指捏腳趾治病
※【高樹中】一針療法妙治病(下)
※qingjin的文件夾【經穴治病】
※中醫高手治病用五音|一曲終了,病退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