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煩惱和菩提

給大家講一個禪宗的故事,估計好多人都知道這個故事。

禪宗五祖弘忍年紀大了,想選一個繼承人。於是他便要求自己的弟子做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對禪的理解,結果寺院中展開了一場高富帥和窮矮搓的詩斗。

高富帥是神秀,弘忍的得意弟子,後來的北宗禪領袖,他題下了一首詩。

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後來,這首詩被不識字的窮矮搓慧能知道了,覺得神秀說得不對,於是請別人代寫了一首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再後來,窮矮搓戰勝了高富帥,成功地繼承了師父的衣缽,成為禪宗六祖。不僅如此,他還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和老子、孔子並列的三大牛人,東方三聖之一,儒釋道中釋的代表人物。

菩提,在佛教中大約是智慧的意思,而塵埃,大約象徵俗世的那些紛擾,應該可以理解為煩惱。

神秀把修行當成了一場戰爭。戰爭的己方是菩提樹和明鏡台,或者也可以說是神秀所認為的智慧,而敵方則是那些塵埃,或者是神秀認為的煩惱。為了守住自己所認為的智慧以及內心所謂的安寧,神秀需要時時警惕那個叫做塵埃的敵人的入侵。於是,分別心產生了,智慧和煩惱的二元對立產生了,因為要守住自己的智慧,所以害怕煩惱,殊不知害怕本身,便已然背離了智慧。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在慧能看來,本來就沒有什麼東西需要保護,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需要去焦慮和警惕。一件東西,只要被當做是智慧抓住不放,那便不是智慧,因為想抓住本身就會帶來焦慮和迷失。佛心便是本心,本心不是用來抓住的,而是需要體驗和觀察。成立南宗禪之後,慧能反對「坐禪」,因為他認為所謂的坐禪,就如一場戰爭,是智慧和煩惱的戰爭,而有戰爭就有傷亡,這種傷亡是計較和迷失。

中國哲學向來反對對立,老子說「反者道之動」,禪宗也講究「煩惱即菩提」。煩惱和智慧,二者其實並不對立,煩惱能夠產生智慧,因為我們想擺脫煩惱,所以才會去愛智慧,倘若徹底擺脫了煩惱,那智慧又以何立足呢;反過來講,智慧也能夠產生煩惱,是因為我們一旦認為某種認識或看法是智慧,那麼和這種認識和看法相反的,就會被我們當成愚昧,於是我們嚮往我們所認為智慧,害怕和抵制我們所認為的愚昧,結果偏見產生了,一旦偏見產生,焦慮也就不遠了。

與其說智慧是一種可以被擁有的財富,還不如說是一種生命的姿態,一種沒有對立偏見,來去自在的生命姿態,以這種姿態對待生命,煩惱也可以變成智慧,而如果把智慧當成一個追逐的目標,需要保衛的財富,智慧也可能變成煩惱。

煩惱即菩提,那些所謂的煩惱,要來就來吧,無須去抵擋,若硬要抵擋,就相當於在煩惱還沒到來之前提前預支煩惱,須知擔心煩惱本身也是一種煩惱。生命不是個容器,不要用智慧或是煩惱把它塞滿,生命只是個通道,煩惱智慧任其自來自去,而我們只需要在來去中體會生命的味道。

推薦閱讀:

學會寬容,你就會讓你的生活沒有煩惱
【今日喜劇】好笑,是檢驗喜劇的首要標準 - 評喜劇《夏洛特煩惱》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根本煩惱
每個人該如何度過自己人生的低潮期?
欲丟煩惱傷心事

TAG:煩惱 |